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听道》 六 驱虎

叶无萍随孙应龙来到边城已经三日,孙应龙是个闲不住的主,天天一起床就一溜烟不见了人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马不停蹄地跑出去厮混。叶无萍生性像只橘猫,每天除了公式化的蹦达几下,左左俯卧撑仰卧起坐,剩下时间就躺在床上看看手机小说,说来奇怪,叶无萍这个手机好像除了社交功能和外界信息外,其他功能都能连上网,比如他之前追的那本叫《惊悚工业园》的小说在某个夜深人静的下午居然偷偷更新了一章,这就让叶无萍大为光火了,拳头一捏,恶狠狠地来了一句:拖更的崽种!
当然了,很多时候他还是会关心一下现在的战况,从他一个现代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即使不够专业,叶无萍也很快就看出了两边的局势和现在三国联军的尴尬之处:敌人就是不出城龟缩着,宵天城的士卒和江湖人士气被这种情况影响一降再降,已经没有了开始集结时的英勇和敏锐,现在面对郜里国时不时的尸人夜袭都已经应付的捉襟见肘,之前急退之后往往还能追出几里给郜里国的真实力量造成一下损伤,现在就是打卡下班,赶走了就回去睡觉了,甚至江湖中有一些龙风之姿的领军人物已经对宵天城的将领有所不满。
叶无萍心里清楚得很,这些江湖豪强,打打杀杀那确实是一把好手,一人打三四个寻常兵卒不在话下,但论行军打仗,两军攻坚,他们哪怕是七窍都通了六窍,那也是一窍不通。叶无萍对攻城伐地这种事那必然是没有深入研究的,不过他倒是从小就喜欢看一些除考试以外的书,最后呢,高考成绩一般,别的乱七八糟的知识塞了一肚子,自己家中的长辈对他这种习惯都很不以为然,对他的评价就是不务正业,没用心读书才考了这么烂的学校。
叶无萍拜读过那位先生的《持久战》《游击战争战略问题》,当时时代不同之下没有什么感触,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惊为天人。
拜读过不代表就能拿出来用,所谓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无萍心里万万不敢有一分的目中无人,两军交战的指挥他是想都不敢想。他是非常喜欢悬疑谍战影视和文学作品的一个人,对于阴谋和用间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此刻有了《问天策》附成,不敢说能百战百胜,至少自己掂量了一下,应该不至于很外行。
叶无萍有自己心中的一杆秤,来到这个世界,不知道自己身边的那位是不是真正的位面之子,但是就目前自己的心境而言,他愿意在孙应龙身后当那个鞍前马后良弓藏,走狗烹的角色。当然前期是他确实知道孙应龙不是那个会让良弓藏走狗烹的人,不然他才懒得上这人的贼船。
话分两说,孙应龙来到了宵天城,整天闲着没事就去跟城里头的那些英雄豪杰这个比划比划,那个锻炼锻炼,江湖中人一来他看着老实敦厚,二来他有些许木讷,三来他的师傅玄墟良民远播,自己还是何剑哉关门弟子,跟他接触的人不管是真的欣赏孙应龙的为人,还是另有什么动机不纯的想法,反正是都来跟他结交。不像叶无萍一到了奉天又整天躲在客栈里头不露面。
奉天的将领名叫韩峰,看着奉天城一片混乱,各方势力都已经快要憋出内伤,他思来想去,跟自己手下的几个副将想了个法子。“这些江湖中人过不得整天不咸不淡的日子,那我就给他们成立一个先锋队,斩首也好,潜入也罢,交由他们包办,反正他们这群人一天不动拳一天心里不踏实。”
不过这想法一出一下又犯了愁,他们这个先锋队既然是江湖人组成,那军方定然是不好控制,组建容易,你一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本来一盘散沙还比较好控制,一下麻线搓成了麻绳,那就不是说扯断就能扯断的了。韩峰又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总算想了个治标不治本的法子,不如就给他们定个规矩,来场比试,选出个带头的,到时候随便安排个什么混进郜里国去刺探军情的军令全都趁夜送进郜里国,反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这些江湖人整天在宵天城里边多生事端,就是去郜里国那里弄个底朝天那也不关韩峰的事。
于是乎,韩峰一敲定主意,这个比试的告示立马就贴出来了,各路强人这下来了劲,抢先恐后地纷纷报名参加,孙应龙自然是首当其冲的那个。叶无萍对这个比试不算陌生,他心念一动就知道这比试到底是怎么个来龙去脉,自然也是支持孙应龙去参加的,这次的机会虽然不说能鲤鱼化龙,但是崭露头角也不在话下。
这种比武韩峰举办的并不多,军中倒是有不少,可毕竟不是面对这些江湖中人,对军队要求的都是严肃军纪,服从命令,在战争中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哪怕剑术高超如证虚境的何剑哉也无法在万军丛中做到片叶不沾身,手中三尺寒芒一荡就送千万敌军上路。然而对这些地方豪强用这一套军纪军规自然是万万不可行,这些人大多自持武艺高强,表面谦恭,其实骨子里桀骜不驯,好生言语还能稍微指挥,一下命令便都要来问一句为什么,如若稍稍有些不顺心,反弹的态度比之那些性情急躁的沙场将领都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韩峰还在思索,大帐就被人掀开了一个角。来人面容清秀,头顶一个乱糟糟的道门发髻,一看就是随手扎起,但是说是道士的造型又是一身书生打扮,弱不禁风也绝对不是道门中人练气该有的样子。
对于郜里国,叶无萍说不上什么爱憎,他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准则,跟自己一个时代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更别说这个发展方向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时代了。在自己的世界,有一个伟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一个民族伟大的表现。这句话在叶无萍的内心里是这么解释的,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所以郜里国入侵北秦在叶无萍看来不能说内心毫无波澜,也没有到怒火中烧的地步。不过为了帮助孙应龙,他还是来了,推开了韩峰的军帐。
韩峰对这个年轻人的到来很是诧异,叶无萍先是用玄墟老道作为敲门砖,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来路,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当下奉天城的矛盾,韩峰一下就惊住了。在韩峰的时代里可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男女结婚的年龄多在15~19岁,也就是说哪怕是天才儿童,三岁识千字, 五岁背唐诗, 七岁熟读四书五经, 八岁时精通诗词歌赋,接着由名师指导十年,知识量也就等于现在的博士,可惜这种天才儿童在古代万中无一,虽然博士每届毕业人数不明,就是叶无萍毕业的二流院校都有十几个,反正不是什么珍稀动物。
可是在韩峰看来那就不是这样了,韩峰是将门出身,从小受过好的教育,对于很多江湖中人只会争强斗狠虽然嘴上没有说出来,心下是大为不屑,在他眼里这帮不学无术的地头蛇来奉天就不如不来,不好管教不说还天天生事,前阵子也有些献策的江湖人士,自持是大门大派,也就是名门之后,在江湖上有些许名气的这个少主那个当家,进了帐里,态度高傲,宛如韩峰这个奉天离了他们一门一派就会马上被郜里国破城一样,嘴角喷沫,指点江山。这就苦了韩峰了,这要是属下将士,他怕是立刻就叫人拉出去杖责五十了,无奈对付这种武林中人,他是没有一丝办法,只能好言好语,低头应是,勉力送走。
倒是今天来的这个叫叶无萍的青年男子,说起来头头是道,虽然言语间还是有些瑕疵,不过年少寒门出身,没有经过名师指点,能有这般见地比那些久居江湖只会打打杀杀的二愣子少主跟京城那些每天吃吃喝喝的二世祖公子哥强的不是驽马十驾,简直可以说得上八马难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