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当我们搜寻材料时了解到…”之一

2023-03-08东方弧光灯指標研究所 来源:百合文库
“当我们搜寻素材时了解到…”
“弧光灯这个项目已经在做了(笑)”
希望给路过的各位分享些寻找素材/捏他时的一些多了解不亏而富有意义的素材、
大家猜猜剧情会怎么发展嘛
什么?大致剧情还没人透露过?
别急,会有《东方弧光灯(暂定)》的剧情简介的,也许正式时并不叫这个名字呐(谨遵照ZUN主曾提及的意见)
上海新报
《上海新报》1861年11月于上海成立的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始终由传教士主笔,第一任华美德(M.F.Wood美)、第二任傅兰雅J.Fryer英)、第三任林乐知(美)。
1861年11月由字林洋行出资,上海发行。由英文《北华捷报》主办,第一任主编为伍德,初为周报,1862年5月改为每周版3次,周日停出。1872年7月改为日刊。发刊词:“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
1868年2月1日起采用英国式固定版面安排,扩展为四版,新闻和言论集中于第二版,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商业信息等。由于《新报》创刊时逢太平天国运动,刊登了许多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新闻。由于上海出版报纸屈指可数,《上海新报》就成了人们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来源。
1870年3月24日
开始采用新闻标题。
《上海新报》创刊后的10年,是上海唯一一家中文报刊,变化不大。直到《申报》
出现后,这一局面被打破。
1872年后,为同《申报》竞争,开始刊载小品文、诗词,同时压低售价(申报每份售8文,而新报为20文,后不得已改为8文),由于采用进口白报纸成本太高,难以为继。
1872年12月31日,在与《申报》长期竞争後失败而停刊。
3月24日
3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3天(闰年第8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2天,同时也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重大事件
1429年——唐赛儿领导白莲教起义。
1596年——布洛涅和约使者英格兰同法国和苏格兰的战争宣告结束。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加冕为英国国王。
1783年——西班牙承认美国独立。
1794年——大波兰起义
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1843年~1910年)宣布分离出肺结核病菌。
1885年——镇南关大捷。
1896年——俄国波波夫表演无线电通信成功。
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人类猎杀。
1914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擅自划定中印边界线“麦克马洪线”。
1919年——北京发起工读互助团。
1921年——陈独秀在广东活动建党。
1927年——南京发生“三.二四”惨案(南京惨案)。
1927年——共产党员参加领导的北伐军占领南京。
1934年——美国许诺给菲律宾以自由。
1935年——中共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立,毛泽东获红军指挥权。
1935年——梅兰芳征服苏联观众。
1949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1955年——中国第一块手表在天津手表厂诞生
1959年——伊拉克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组织。同年8月该组织改名为中央条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是西亚地区性的军事联盟组织。1979年9月2日宣布解散。
1971年——南越入侵老挝的企图宣告失败。
1971年——荷兰投资8000万美元,开始制定大规模的围海造田工程。荷兰人以修建堤坝,使海底变成肥沃的土地而闻名于世。这次是他们所有工程中最大的一项工程。
1972年——英国强迫北爱尔兰接受其直接统治。
1974年——乌干达粉碎了反对阿明总统的未遂政变。
1976年——阿根廷发生军事政变。庇隆总统被赶下台,由军人执政委员会接管政权。发动这次军事政变的是阿根廷陆军司令魏地拉。政变发生后四天,魏地拉宣誓就任阿根廷总统,并组成新内阁。
1980年——中共中央命名“经济特区”。
1992年——列宁格勒核电站发生放射性泄漏事故。
199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专家考证墓主为西汉大数学家张苍。
1997年——北京大唐发电公司成为首家在伦敦上市的中国公司。
1997年——全国人大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8年——复旦大学分离和克隆人类重要基因27个并获得知识产权。
1998年——北京一尊最古老的佛教石雕被盗。
199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军事打击。
1999年——阿尔卑斯山脉下的阿尔卑斯山隧道发生大火。事故导致39人丧生
2003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制止结核病”世界行动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
2008年——位于中印之间的不丹迎来其历史上的首次民主选举,直接选举国民议会议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首个民选政府,不丹繁荣进步党获胜。此次选举意味着国家政治体制将由原来的世袭君主制变为议会民主制。
2014年——马来西亚确认MH370航班在印度洋坠毁。
2015年——德国之翼航空4U9525航班空难,飞机上载有150人全部当场罹难。
逝世人物
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逝世(1533年出生)。
1905年——作家儒勒·凡尔纳逝世。
1984年——开国少将方国华逝世
1991年——蚕业教育家,蚕的遗传育种学家陆星垣逝世。
1995年——英国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逝世。
1870年
庚午年,清穆宗同治九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天津教案、普法战争,美国GDP首次超过英国,美国**********,、给予黑人投票权等大事件。
农历纪年:庚午马年
年号:清穆宗同治九年
日本年号:日本明治天皇明治三年
1870年巡回展览画派诞生,发起人为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瓦西里·格里高里耶维奇。彼罗夫、米亚索耶多夫等人。他们从民主的立场出发描绘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历史和人的劳动美,表现民众要求解放的愿望,揭露和批判专制政治制度。这个画派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与学院派相对立。凡参加这个组织并在该画派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自己作品的都被称为巡回展览派画家。
1870年英国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成的球和穿弦的球拍。
1870年2月3日——美国**********,给予黑人投票权。
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船沉没。
1870年5月25日——英国爆发爱尔兰自治运动。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教案发生。
1870年4、5月间,天津发生多起儿童失踪绑架的事件。6月初,天气炎热,疫病流行,育婴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儿患病而死。于是民间开始传言怀疑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晃子,实则绑架杀死孩童作为药材之用。6月20日,一名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兰珍口供中又牵连到教民王三及教堂。于是民情激愤,士绅集会,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6月21日清晨,天津知县刘杰带人犯武兰珍去望海楼天主堂对质,发现该堂并无王三其人,也没有武兰珍所供的席棚栅栏。谢福音神父也已经与崇厚协商育婴堂善后处理办法。但当时已经有数千群众包围了教堂,教堂人员与围观的人群口角起来,引起抛砖互殴。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Henry Fontanier,1830年-1870年)要求总督崇厚派兵镇压,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与知县刘杰相理论,怒而开枪,不幸打死了知县的仆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
破坏行动持续了3小时。6月24日,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而以法国为首。法国方面最初要求处死中国负责的官员,清朝方面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赏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随后经他调查之后,“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于是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马宏亮、崔福生、冯瘸子等,行刑之日是10月19日),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而法国因随后发生了普法战争,无力注意东方事务,因此接受了这个条件。
7月13日至19日——1870年特大洪水:嘉陵江中下游和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区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
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
9月1日——普法战争:色当决战。
9月2日——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国,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三个共和国。
9月19日——普法战争:普军包围巴黎。
9月20日——意大利攻占罗马,完成统一。
10月27日——普法战争: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摩洛哥的里夫山区,最后一只棕熊被猎杀,此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阿特拉斯棕熊。
申报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1872年英商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
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
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1872年11月11日《申报》发行我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锁记》;②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3月30日《申报》创办我国第一份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通俗报纸《民报》;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瀛寰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④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前后刊行78年之久,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申报》。
为何下如此大的气力保存《申报》?
一是完整存世的《申报》仅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申报》是体现新闻自由的典范
1908年的《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 “脉案”和药方。兹将有关内容择要摘录如下:
1908年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违和,近 日耳响发堵、腰酸足痛诸症依然如旧,而口干心烦、大便溏稀、头蒙觉疼、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减。
1908年8月22日:“江督所保御医周景涛,于月初到京,进内请脉,所开药方与陈、曹各医所开者不甚相同。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一二剂,独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欢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周景涛的脉案药方略)
1908年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值得注意的是,《申报》的报道持续近半年之久,并未受到清政府的干涉,为《申报》提供消息的人亦安然无事,一直不断地发来最新的消息,《申报》在报道中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 可靠。有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这是 中国近代史上新闻最开放的一段时期,否则,像“圣躬违和”这样的宫廷秘事,是不可能得到公开传播的。
史料
在《申报》生存的78年间,除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朝,世界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四·一二”叛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此外,还有许多市井琐闻和社会事件,如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文道冤狱案等。因此,以新闻、评论、广告为内容的报纸,不管其记载是有意还是无意,观点是否客观、公正,但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再以出版业和货币制度为例。中国的出版印刷事业是怎样发展的?哪一家印刷所、书局何时开张,如何演变?官方和民众对出版业的态度如何?出版过哪些书刊?历年货币的变化,物价的涨落,外国资本的进入,民族资本的兴衰,农业和手工业的凋敝等等,在《申报》的新闻和广告里都可以找到它们的源本和变故。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由于在中国待久了,美查对中国情形熟悉,学会了中国语言、文字。在生意不好时,美查决定改营办报。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以每人出股银400两,合计1600两作为股本,创办了《申报》。美查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深知要使华文报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内容上就必须符合华人的要求。因此,他嘱咐馆内同事说:“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
《申报》创立后,美查颇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面对一种新创的新闻纸事业,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很快战胜了它在上海的竞争对手《上海新报》和其它华文报,销量从初创时的600份,到1889年美查离开时,增加到6000份。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申”字来代表上海。美查也知道,若把这张新办的报纸冠上“申”字,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缩写为《申报》。初办时《申报》每两天出一刊,从第五号起每天出版(星期日休刊)。《申报》曾用过中国毛太纸、赛连纸、机制油光纸和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每张8版,每版长宽各约9英寸。1909年起开始使用新闻纸两面印刷。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申报》的创刊号,它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稚嫩。全部八个版面称得上新闻的只有一篇,另一篇转载港报的内容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地址,算不上是新闻。但这并不影响《申报》创刊号的主要目的,即以“本馆告白”和“本馆条例”来公布主人办报纸的宗旨、方针以及稿约和广告经费等重要内容。其要点可概括如下:
1、当代有许多可以作传的事情,湮没不彰,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加以记载。中国的古笈虽有记载,但都是前代的事情,且文辞高古,一般百姓看不懂。
2、古笈中虽然也有稍为通俗的书籍、小说、博物志等,但是有些内容荒诞无稽,只能作为文人的清谈材料,不能雅俗共享。
3、新闻纸所刊出的文章,事情简而能祥,文字通俗,不仅士大夫欣赏,即使工、农、商贾皆能通晓。
4、新闻纸内容,有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以及一切可惊可喜之事。
5、有了新闻纸才能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使人们不出户庭而知天下之事。
6、条例申明:报纸零售和整批的手续及价格;欢迎投稿,不需付费;刊登告白(即广告)的手续及付费办法。规定西人的广告费比华人的加倍。
由以上可见,《申报》开宗明义,以一般百姓为读者对象,使得一些普通的中国人开始知道读报,也使得一大批中国人从懂得读报的第一天起,就是《申报》的读者。
1905年、1911年和1932年,《申报》因“世势日进,人事日繁”,而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整顿和调整过时守旧的做法,拟定新的办报宗旨和工作方针,力图顺应历史潮流,“以肩荷社会先驱和推进时代的责任,使社会进入合理的常轨,并民族臻于兴盛与繁荣”。1932年的新编辑政策公布在该报60周年时评栏上,读后使人有耳目一新,与时俱进的感觉。
副刊“自由谈”堪称现代文学史
《申报》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还增加篇幅辟出专栏和副刊,如“经济专刊”、“教育消息”、“商业新闻”、“科学周刊”、“通俗讲座”、“医学周刊”、“电影专刊”以及“读者顾问”、“图画周刊”和副刊“自由谈”等。在所有的副刊、专栏中,以副刊“自由谈”的影响最大,历史也较长,以至于有人说,谈中国现代文学史就不能不谈《申报》的副刊“自由谈”。
“自由谈”在1911年8月24日创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了39年。开始的内容,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1932年有中国报业巨擘之称的史量才(时任《申报》总经理),改组“自由谈”,聘请留法回国的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此举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陈望道、夏丏尊、周建人、叶圣陶、老舍、沈从文、郁达夫、巴金、张天翼等都寄上作品,章太炎、柳亚子、吴稚晖也为“自由谈”写过文章。
一时间“自由谈”的内容五光十色、热闹活泼,除杂感外,还有散文、随笔、游记、速写、小考证、读书记、文艺评论、科学小品和短篇翻译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天一篇针对时局形势、社会风尚习惯而写的议论性杂感“花边文学”,如瞿秋白与鲁迅合作发表的《儿时》、《〈子夜〉和国货年》等。由于执笔人多,文章尖锐活泼,有针对性,使“自由谈”在当时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不仅如此,以它为平台,“自由谈”还培养出一批文学界的新人,如姚雪垠、刘白羽、周而复、林娜(司马文森)、柯灵、黑丁、荒煤、罗洪等,他们纷纷携笔登台,在“自由谈”上试练笔墨,磨砺作品。
披露袁世凯秘书的日记揭袁出卖维新派的事实
1916年月2日,上海《申报》开始披露由袁世凯秘书张一鏖提供的日记。
其记述的内容是:戊戌变法面临夭折的危急之际,光绪皇帝于1898年9月16日召袁世凯从天津进京觐见,赏袁侍郎职,办练兵事务,随时具奏应办事宜。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到袁世凯住处,拿出光绪皇帝的密谕,命令袁迅速举兵,先杀荣禄,然后包围慈禧的住处颐和园,挽救维新变法以及袁临回天津前再次觐见光绪帝,接着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筹商绞杀维新派变法的经过。此日记记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898年9月29日,地点在天津督署。
日记一公布,全国一片嘘声,朝野上下得知袁世凯出卖维新变法的历史,纷纷嘲骂袁贼卑鄙无耻。倒袁之风迅即风起云涌。
主笔陈冷发表《图穷而匕首见》一文
1919年5月9日,申报主笔陈冷发表《图穷而匕首见》一文章说:《图穷而匕首见》今和会之划约已宣示矣,其结果如何?所谓中国之主张者,今犹有丝毫存在者耶?由此可知,求助于人者,终不能有成,自作其孽者,终不能幸免。
抗日战争期间,《申报》数度停刊复刊,历经波折。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日方企图控制该报,《申报》拒绝其新闻检查,于1937年12月14日宣布停刊。1938年1月、3月,汉口版、香港版先后复刊,但汉口版于当年7月停刊,香港版于次年7月停刊。1938年10月10日,《申报》借美商之名在上海租界复刊。1941年12月8日,日军开进上海公共租界,申报再次停刊。一周后,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1942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封《申报》。12月6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陈为社长。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这个时期的《申报》副刊是文艺副刊《春秋》(1933年1月10日创刊)以及1938年复刊后新创的若干专刊,如《战时青年》、《游艺界》、《大众周刊》、《国医与食养》等等。
鲁迅撰文《京派与海派》
1934年2月3日,《申报·自由谈》登载鲁迅文章《京派与海派》,署名栾廷石。1933年,沈从文在天津《大公报·文艺》上发表了《文学者的态度》,批评部分人的创作缺乏严肃认真。讥笑上海作家在上海赋闲则每礼拜必有三五次谈话会之类。又发表《论海派》,扬京派而抑海派,说京派的态度诚朴,海派则;投机取巧,12月1日,苏汶在《现代》发表《文人在上海》一文,为海派文人辩解,并引鲁迅关于不能以姓氏籍贯定人罪的话为海派开脱。鲁迅针对这场所谓京派与海派之争,分析了两派文人后指出:所谓京派与海派的区别,;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籍贯之却鄙,固不能定本人之功罪,居处的文陋,却也影响于作家的神情。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
要而言之,不边'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
停刊
抗战后,由于战时《申报》为日军强占,于是政府以《申报》“附逆”为名,成立以CC系要员潘公展为主任的申报报务管理委员会,对其实施接管,将设备封存。1945年12月22日《申报》复刊,潘公展任指导员,立法委员陈训悆为总经理兼总编辑。从此,《申报》完全被国民党CC系控制。到1946年5月,国民政府强迫史泳赓出让51%股份给政府,实行官商合办,彻底改变了74年来申报的民营性质。同时,在此基础上,改组申报董事会,调整报社工作机构,政府委派杜月笙任董事长,陈冷任发行人,潘公展任社长兼总主笔,陈训悆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而史泳赓则转任副董事长。
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接管上海苏州河南岸市区,中共委派工作组进入报馆。由于此时《申报》已为中国国民党官方报纸,因而终刊必在意料之中。5月27日,《申报》出至第25599号后宣布终刊。翌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申报馆原址上出版第一期。
影响
《申报》从发刊到终刊,历时77年,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申报》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创刊时,《上海新报》独占中文商业报坛,创刊后《申报》即以压报价和刊登文艺性材料战胜了《上海新报》。接着《申报》又对新闻业务进行改革:
一是发表政论文章
。《申报》创刊时头版就刊载“论说”,打破了《上海新报》不发表论文的惯例,美查等人重视报纸言论,他们认为“利”和“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办报虽要得利,但必要时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①。因此《申报》的论说内容丰富,从对苛政陋规的笔伐到现代化建设的鼓吹,在启发民智上还是起过积极作用的。
二是改革新闻报道
。首先报社重视新闻的真实性。1874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美查还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1873年 11月,浙江余杭(杭州)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申报》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报道三年多。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披露了冤案的真相,形成了社会舆论,对这个问题的最后解决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申报》公开征集、发表文艺性作品,特别是语言通俗、音调轻快的竹枝词更受欢迎,这就容易符合当时主要读者群即旧式文人和市民的兴趣和需求。这一创造性的举措,为后起的《字林沪报》、《新闻报》所效仿。
《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经营副业。一是创办文艺杂志。1872年11月11日,《申报》馆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5年后又先后出版《四溟琐记》和《环宇琐记》,这些都是我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文艺期刊。二是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3月30日,《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其发刊告白说:“此报专为故字句俱如寻常说话”,使女流、童稚、贩夫、工匠等“稍识字者,便于解释”。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三是编印画报。1877年5月《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专门刊载各国时事风俗、山川地理,有图有文,实为中国画报之祖。1884年5月又出版了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选择新闻中可喜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因而深受读者欢迎。四是印书。《申报》创刊不久就开始印书,出版过一百六十多种孤本名著,特别是1885?
1888年出版的由1628册图书组成的《古今图书集成》,更是为保存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点石斋石印书局、图书集成铅印书局、申昌书局、隧昌火柴厂、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井由。此在 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 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600两的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 的目的。
继《申报》之后,1882年4月字林洋行又创办了《字林沪报》,聘请上海著名报人蔡尔康担任主笔,为了吸引读者曾连载长篇小说《野叟曝言》凡还于1897年11月24日创办我国第一个副刊:《消闲报》,在社会上也很有影响。1893年2月17日英商丹福土创办了《新闻报》,它以经济新闻特别是商业新闻为重点,以工商业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并以低于《申报》价格卖给读者,不几年,发行量大增,成了《申报》的劲敌。19世纪90年代上海报坛已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在报业发展上上海后来居上,取代了香港、广州而成为全国新兴的报业中心。
by 指標研究所:
摩斯菲特蒸汽摩斯菲特液压摩斯菲特蒸汽液压管
祖传的  Timesplitters
严谨的  K.J.O.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