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科幻短篇】煤动力飞机

2023-03-08短篇科幻飞机脑洞神户制钢 来源:百合文库
        朋友驾驶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研发团队的地勤正在做飞行前的最终测试。两位吉尼斯的工作人员拿着小本子坐在跑道边上喝茶。十几家世界级媒体的记者忙着架设摄影机,还不忘纠缠一下董事会派过来的代表。
        跑道上是一架反射着银色光芒的单翼飞机,包括驾驶舱盖在内的各部件均呈完美的流线型。我曾在这架飞机的研发实验室参观过,无论是从飞机极为优美的造型,还是从它犹如艺术一般的生产工艺而言,它都比周围的东西先进两个时代。要不是地勤一直在机腹下面鼓捣,朋友的头盔在驾驶席上晃来晃去的话,我根本不会相信这是人类的造物。它是人类史上第一架严格意义上使用(加工过的)煤炭的飞机,注定将是一个全新纪元的黎明之光。
        它有两台引擎,都装在机腹里,地勤现在大概正在调试。飞机漂亮的外壳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力,但对我来说,引擎才是真正关键的地方。虽说那两台引擎加起来才不过床头柜大小,但是每一台都是实打实的二十六缸六冲程。我是摸过其中一台的,它的机械效率高得让人吃惊。我只是轻轻推了一下转轴,它就像陀螺一样沉默地转个不停。不过,最令人吃惊的地方是它的燃料——煤。
        蒸汽时代的动力机械通常只能用到燃料化学能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这样的低效率当然不可能飞起来。即便到了使用汽油的时代,机械效率仍然低得可怜。但眼前这台娇小的怪物即使在最恶劣的实验条件下,也能压榨出燃料中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能量。这当然得益于其出色的空气压缩技术和几近完美的燃烧条件控制,以及额外的余热吸收冲程,但是要我说,这根本不是什么科学,也不是什么技术,这台引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业奇迹。
        当然,百分之七十的效率是在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燃料处理技术才实现的,不是扔块木炭进去就那么厉害。研发人员将纯度很高的石墨制成一种纳米碳粉,它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和空气一混合就会发生像炸药一样的爆炸。在提供强大而迅猛的动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开销——朋友每在天上飞一秒,背后那个财团就要支付十几万的燃料费——比起研发费用来其实也不算什么钱。但徜若有朝一日能实现廉价生产,整个能源产业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这是题外话了)。
        设计人员采用了一种叫做“陶氏流体泵”的设计来节约能耗。这种乍看起来很像无叶风扇的尾喷管能带动数千倍于吸入气缸的气体的空气向后高速喷出。在研发小组里十二个流体力学专家的呕心沥血之下,这架飞机终于装上了全世界性能最强悍的流体泵。
        尤为惊人的是,飞机连带驾驶员的重量只有三百千克。全机仅有的金属部件分别是引擎的活塞垫片、燃烧室内壁和朋友的飞行服纽扣,以及飞机的主承重轴(他们管它叫C轴)。结构工程师们巧妙地将飞机的几乎所有机动受力都传导到了C轴上,从而有效降低了其余部件的强度要求。全机尽可能地使用了质轻而坚固的工程塑料和特种陶瓷。至于C轴,团队里的日本专家甚至动用了私人关系,找到日本一家非常有名的制钢所,专门定制了一根各项参数均远超设计要求的钢材,加工成C轴装了上去。现在C轴的钢材性能数据还在我们这些观众手里传看,就算是国内鼎鼎有名的材料学专家,读了后也不禁赞叹。
        检测完成的信号传来,地勤纷纷离开了跑道。朋友合上了驾驶舱盖,飞机表面瞬间变得完美无瑕,光滑得让每个人都想舔一口(上个这样干的设计师已经被开除了)。引擎沉稳有力的振动向观众们传递来震慑性的力量感,犹如极度紧绷的弓弦。强劲的气流转眼就吹散了机场跑道上的一切尘埃,推动着这架次世代飞行器以惊人的加速度流畅地冲入高空云层中,没有产生任何尾迹,并且在没有音爆的情况下突破了两倍音速。
        现场一片欢腾。记者把在场人员团团围住,吉尼斯工作人员微笑着记录下这一崭新的世界纪录,董事长亲临现场开香槟犒劳研发团队,各国专家相拥而泣,摄影师将镜头从云层对回了喜悦的众人。电视机前的人们,无论语言文化,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望向了屏幕。制钢所的工作人员恰到好处地展开了宣传条幅,配合身后正在讨论数据的材料学家们,显得非常有说服力。咨询邮件一下就塞满了制钢所的电子邮箱。
        升空两分三十二秒后,C轴崩断的巨响终于透过云层传到了地面。第一块毁于突发音爆的飞机残骸过了十五分钟才掉到地面,砸出来一个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