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我们十年前的躁动不安——《他的国》书评

首先,给各位读者大大说声抱歉,今天发的文章和二次元关系不大,是韩寒《他的国》的一篇书评,但写完之后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毕竟这是我们十年前的躁动不安。
韩寒是本世纪初的一个文化符号,他是高中肄业生又是天才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见领袖,自由公民,一个反叛的符号,韩寒的成功是一场文学领域的造神运动,他的小说里有对自由、理想、英雄的渴望和嘲讽。
     抛开外界的质疑、追捧,集中于文本,我们可以发现,韩寒的小说里有这个时代的躁动,喧嚣。
      《他的国》出版于2009年,出版人是路金波。韩寒因为“快揭不开锅”了,因此无奈于2008年底丢下方向盘,开始《他的国》的写作。韩寒自己在扉页里说:
      书名的灵感来自于南方周末纪念切格瓦拉的一篇文章——《他的国,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但这书和切格瓦拉没有任何关系。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写出这么完整的故事,我本来不想写那么完整,但发展到最后,他们都互相联系起来。我几欲把主人公变得很悲惨,有无数个地方可以结尾,可以让他一无所有,失去生命,但是到最后,没有那样做。如同这书的情节,就算你在大雾里开着摩托车飞驰找死,总有光芒将你引导到清澈的地方。
     在序言里,韩寒说明本书与切·格瓦拉没有关系,不过书里还是出现了相关情节:泥巴送给左小龙的《切·格瓦拉》,左小龙想成为一个英雄,但却不认识这个人。
     这个阿根廷的红色革命家,从反主流文化的英雄理想嬗变为全球流行文化的符号,是现代主义的反叛精神到后现代主义消费享乐突变的标志,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人对英雄和激情岁月不明所以的怀念和呼唤其实只是给消费和追逐潮流披上了一件理想的外衣。
阿根廷的切格瓦拉从理想战士变为商家的流行符号
b站的鬼畜明星则是戏谑、讽刺、自嘲的象征
      接下来从主人公:左小龙;和他所处的环境:亭林镇来具体分析,这部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又是如何反映的。
一、左小龙:小镇青年无处安放的英雄理想
主人公名叫左小龙,“左”代表与正统的背离,“龙”是英雄象征,但加了“小”字就显得弱小无力,有些可爱。
在这个中心人物身上体现的是在平庸时代里一个小镇青年内心的躁动,他身上有着古典英雄主义气质,正义有原则,用爆缸的方式和放不雅“钓凯子”音乐的老板斗争;在众人都吃变大动物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渴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甘愿牺牲生命来给围观群众表演一场英雄壮举。
特立独行,反抗体制,跳楼时咬断了舌头无法说话,最终和萤火虫一起出走。
但本身是又身无所长的普通人,经济困窘,连找女孩子开房的钱都要一点点攒,所做的工作有两个,毫无技术含量的看雕像园和测试温度计,他并没有雄才大略。
就像千千万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无英雄、无理想、人人逐利的疯狂时代中怀抱着英雄理想的年轻人一样, 在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这个没有价值观的时代里年轻人内心的愤怒、迷茫。
     作者用他冷幽默的犀利笔调,自信张扬地调侃浮躁的社会现实,在左小龙身上赋予时代理想的主要方式是象征。
(一)摩托与雕塑园:远行的梦想,守护的价值
左小龙最宝贝的东西是他的摩托,这是一个男人力量的延伸,但摩托只能在乡镇上开,他就只能被困在亭林镇,亭林镇是个很迷你的地方,当地有为的青年都去了大城市,剩下的都是不成大气候的阿猫阿狗。
摩托这个交通工具只能在乡镇的公路上骑行,但只有这种野性的骑行工具可以代表速度与激情。它有轰鸣的马达和柴油的味道,速度可以很快,狂风劈头盖脸,背后还经常坐在一个可以和你浪迹天涯的女子,它所代表的是男人风驰电掣征服世界睥睨天下的幻想,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一辆有好发动机的摩托在同龄人中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摩托是他主持正义的工具,在女朋友面前尊严和.英雄身份的象征,但终究不及车尊贵,无法融入城市,断断续续地坏,断断续续地修,是他不断崩塌的信念和夭折的远行理想。这辆摩托象征着小镇青年被大城市抛弃后内心倔强的理想主义和总想搞个大事情的革命激情。但这在广阔的城市里是无法被接受的,相当于他的过去式理想是无法得到认可的,代表了青年人的叛逆和落寞孤独。
      左小龙的工作室看守雕塑园,这个雕塑园被废弃很久大得一望无际,里面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有奇怪的大鸟扑腾而起,像老鹰一样,飞往二十里外的大海,这是一个野性的自由国度/里面是自由女神、孙中山、关公、西楚霸王、天安门等古今中外知名人物和建筑的山寨塑像,这些塑像有英雄的象征意义,左小龙看守着这样一园子人类永恒价值:自由、正义、勇敢、民主……他是亭林镇理想主义最后的守护者。
     在路金波的印刷厂排出毒水后,这里的动物都长大变异出逃了,泥巴和小龙在雕塑园里遇到了龙猫和萤火虫,龙猫象征着泥巴是个有纯洁心灵孩子,所以她才会遇到这种童话里的生物,而巨大的萤火虫象征着左小龙那变异硕大的渴望发光,成为光源的心理。
龙猫只能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
   
萤火虫是无畏而无用的光芒
 
泥巴和左小龙讨论这两个生物是不是可以在一起,其实是拉开了孩子到青年之间巨大的心理鸿沟。
      另外,TA们在雕塑园里以自由女神为标志找路,却发现她屁股太大,包围三面,无法指路,两个人一直转到天亮,等到太阳出来,才发现自由女神没有雕刻完,脸和屁股一样模糊一片,最后,雕塑园被拆,自由女神被机器砸碎,这里终于成为了工厂,各种推土机缓缓开进,他的国终于成为了一片工厂。
      自由女神矗立却无法指明方向,最后被彻底摧毁,象征着这个时代没有方向,理想破灭,虚无荒诞,丑陋黑暗。
     盲人刘必芒说:在时代里,你只是个旁观者。
      左小龙说:我从小都看英雄人物的故事长大,我不想做一个观众。
     左小龙的理想:亭林镇合唱团、得到黄莺、骑行跨越318国道,这些理想都有人做到了,但他自己还只是一个路边鼓掌的人,韩寒直白地道尽了自认英雄的青年无法上台的不甘,愤懑。
(二)泥巴和黄莺:孩子与成熟的女人
     泥巴是左小龙的女朋友,她是个漂亮的喜欢幻想和画画的好女孩,好几次解囊相助帮左小龙拯救了他的摩托,还给她买了头盔,给他用比卡丘的信纸写信,她像个孩子一样投入地喜欢着左小龙,可是左小龙却拿着她给的信纸给黄莺写了情书。
     黄莺是亭林镇里的交际花,会唱歌,每个需要交际的场合都需要她出现,她是一个真正有韵味的风骚的女人。
      但真正的尤物一定是属于全人类的,反正不是属于亭林镇的,左小龙对她表白,她嘲笑了左小龙的傻和幼稚,最后去守着在监狱里的书商路金波了。
     左小龙在黄莺那里受到挫折后就会到泥巴身边寻求安慰,这两个女人分别象征着他人生的童年和成年阶段,可是他现在是个不成熟的青年,所以和这两个女人都无法相容。
     泥巴在最后给左小龙的信里说:“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你从来没有问过我的身世。从来都是我跟你走的。我一直不知道你在哪里游荡。”
     可见,左小龙是个孤独的人,他急于褪去孩子的情爱打闹游戏,却无法进入成人的权力世界。作者对于主人公爱情的处置,凸显了这个时代中人的焦虑,无助,野蛮生长的欲望得不到满足。
二、亭林镇:对当时中国诸多事件的讽刺、戏仿
     故事地点是亭林镇,在318国道靠海的一边,从地图上是可以找到的,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东北部。这个镇子其实是韩寒写书时期中国的缩影
,他在里面对当时的很多时事进行的讽刺。
(一)讽刺:对超速发展的中国怪异现象的冷静思考
     最突出的就是他在建立亭林镇合唱团时,和大帅找到的居然是个哑巴,那就只能用北京奥运会的唱法,直白地讽刺了北京奥运会的假唱事件。       还有《走进科学》栏目找了高深的原因,动用大批专家,去调查为什么胡萝卜变成了白萝卜,其实是讽刺所谓“砖家”和央视节目的弱智错误。
     亭林镇的大牌坊:生是亭林镇的老百姓;死是亭林镇的小精灵,横批世界震惊,之后换为了文艺复兴。很像走向复兴的口号。
      回顾上一届被电死在河里的领导班子,他们干过什么事呢?引进重污染企业、拍摄《走进科学》、办波波杯文艺汇演,为了政绩而不计环境污染的贪婪官员,为了利润而丧失公德心的无良商人,那些为了追逐眼前利益而破坏家园生态的鼠目寸光的居民。
     这些人和事,都像是北京奥运会期间整个中国的狂热、骄傲、假装盛世,压制事态,破坏环境,求大求震惊。
      为了迎接节目组的到来,整个亭林镇发起了一场“做文明人,84小时不随地吐痰的活动。如遇到一些不吐不快的群众,则必须坐到不被节目组发现。"
     还有动物变大时外国记者下来采访,却被警察直接轰走,说明亭林镇的消息是对外封闭,没有新闻自由的,这和一直以来中国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局面相似。
      2008到2009年,中国经历了冰灾、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再加上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的控制力减弱,中国好一跃成为了可以分割世界话语权的大国,我们的国家都是浮躁的,只追求快、大、GDP。
     就像一夜之间变大的变异动物得到关注、一夜之间要破旧立新,一夜之间又说要发展古镇旅游,政府定下来是英伦风格,但最后建成了乱伦风格。整个亭林镇就是中国的国家寓言。
    作为一个荒诞世界的创造者、体验者、反省者,韩寒尖锐地讽刺了工业毁灭家园、利益断送未来,不断地满足感官的需求,使得理性被膨胀的欲望所吞噬的现实。他在种种荒诞现象下冷静思索问题所在。
(二)戏仿的官方话语:官僚体系下话语权的归属问题
     小说中从头到尾都是颠覆性的戏仿话语,对权威的官方话语戏仿、颠覆、嘲弄。戏仿( Parody) 多被定义为一种后现代式的修辞格,指游戏式调侃式的模仿读者和听众所熟悉的作者与作品中的词句、 态度 、 语气和思想等 , 构造一种表面类似,却大异其趣 , 从而达到幽默和讽刺的效果的符号实践。
    “中国的官员和初中生一样喜欢模仿,上级和领导就是他们的偶像,他们的举手投足以及讲话方式都会被下级们情不自禁地模仿。”
     中国官员的愚蠢、油腻、反智、在权力体系下变成怪物的奇异形象被韩寒展现出来。他们像上级一样连用排比句、遇到利益一定要国家统一管理、“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为了GDP”等言论让读者忍俊不禁但又在内心感到无限凄凉: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不合理的体系里,却没办法改变和反抗。
除了官员,对于群众这个概念,也有大段的戏仿:
“我们的社会是有一小撮人、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又一小撮人组成的。当其中的一小撮和另外一小撮产生分歧的时候,反动就产生了,而保护不明真相的群众就是最好的掩体,他们永远是不明真相的,他们就像是未成年少女一样,是人们争相要上的对象。”
这里暴露了群众只是斗争的挡箭牌,群体这种疯狂的动物没有理性、容易冲动、被各种势力诱导,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他们作恶却不需要负责,围观怂恿左小龙跳楼却无人产生愧疚。
同时,群众这个词只是政府创造出来的威胁那一小撮无法顺应政府决定的人的,这个词没有实指,将每一个都变成面目模糊的个体,分解了话语权,给反抗者以极大的压力,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合理的孤独的、不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从而削弱他们的反叛心理。
左小龙就是这样不合时宜的反叛者,然而他却坚信自己是个英雄,这就是在混沌高速时代中一个清醒者的悲哀,同时,也有无法赶上潮流的小人物的愤懑。
三、结局隐喻:大雾、盲人、萤火虫,整个时代的价值空白
    小说的高潮,是左小龙在万众瞩目之下为大家表演了一场自杀,完成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壮举。
      这一行为既是群众冷漠的看客心理逼迫下的对个人生命的毁灭,也使左小龙本人无处安放的英雄理想终于在这种滑稽的局面下得以实现。
      之后,高空坠落一瞬间,他把舌头咬断了,他在掉落时说的最后一句人话是:你们这帮人啊……
     这个情节似乎暗示了韩寒的博客中有些文章因为政治敏感不能通过审查,只剩下一个标题甚至一个.的遭遇。
     选择跳下的左小龙宁可选择无命也不愿选择无脸见人,这其实是韩寒内心的愿望投射,他仍然想坚持以评论时事的博客风格写文,但只能在现实中一步步退却,群众将他抬到高处,但只是当作谈资,加上商业炒作、媒体喧哗、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变得暧昧不清。
     结局处泥巴帮左小龙赎回了他的摩托,主人公在环游亭林镇一圈,所有食用过变异大动物的人,三个月后全都失明了。
      从文本逻辑来看,是对被短期利益蒙蔽双眼的群众的报复,从作者表达来看,失明隐喻着这些只知瓜分利益从来不想后果的人让作者彻底失望,他们不需要光明,所以眼睛无用,干脆让他们失明。
     更进一步,他们再也无法自己分辨事物,是政府权威对群众的蒙骗。
     天色完全黑了,左小龙在雾天开盲车,这是一种不要命的冒险主义,以此满足成为孤胆英雄的幻想,他逃出亭林镇,是对于这个世界的决裂,但又不知能走到何方。
      浓重的大雾里有看不见的危险,隐喻着这是一个没有指明灯也没有方向没有价值标准的疯狂玩命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高速骑行,危机四伏。
    最后,一个巨大的光源追逐左小龙,是亭林镇仅剩的变异大动物萤火虫,左小龙伏在它的光芒上,轻轻说:
你能发光,应该飞在我前面。
    唯一的光明追赶上了他,隐喻着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作者最终还是没能让这个人物彻底凄惨,留下一粒希望。
最后,发出去本来就没有想过能有多少人看,回顾十年前的小说,愤世嫉俗总是孤单的我们都长大了,但如果你真的有耐心看到了结尾,就请给我点个赞或者评论一下吧。给读者大大笔芯。
蓝天白云下野花葱茏,景象很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