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艾库丽丝人背景介绍(上)

--------------------------------------关于版权介绍------------------------------------------------
实际上我的不少作品之前也在B站的一些玩家那里转载,可能不少人会多出处有疑惑
这里特意声明一下:菲雅利帝国的所有作品都是由QQ号329670134发布的(这个弄错不了,而且我所有战舰设定集左下角都有标注这一点)而这个账号是和目前这个B站账号关联的,请认准这一点
----------------------------------------------------------------------------------------------------------
------------ MDAK-138314行星战役(又名艾库丽斯战役)----------------------------------
MDAK-138314行星,一颗位于菲雅利帝国北部边境(按所在银河系的银盘平面来决定东南西北)的荒芜行星。根据以往的观测记录,MDAK-138314行星上几乎一无所有,稀薄的大气无法供任何人类和生物呼吸。地表被严重的风化,唯一醒目的特征就是一些大面积的低谷地带很可能是行星当年的海洋。
由于帝国疆域辽阔,像是MDAK-138314行星这样的普通行星还有数万颗。所以专注于轨道资源开发的菲雅利帝国并未对这颗行星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扫描,仅仅是起了一个编号一样的名字就被归纳到帝国档案中,几乎无人关注。
MDAK-138314行星轨道上唯一可以证明帝国主权的东西是数颗结构简单的监控卫星。这些卫星造价低廉,而且维护方便。他们的功能主要是监视行星周围的空域中是否有未经登记的飞船经过或者起降。这是因为一些犯罪者很喜欢在MDAK-138314行星这样荒芜的边境行星地下建立简陋的生产基地,生产一些非法武器和化学特产。
 
  9787年10月5日首都时间上午8点,MDAK-138314行星地表一场罕见的大地震引起了行星轨道上监控卫星的注意。根据观测数据表明,这是一场强度达到12级的罕见大地震,地震不但在地表上造成了大面积的尘雾云,还在行星北部的一处地表上制造了一条长度达到数百公里,宽度达到数百米的大裂痕。
  当然,这样的地质现象几乎所有行星都有可能出现,对于一个荒芜行星来说,一场强烈的地震并不能引起菲雅利帝国边防舰队的重视。但是随后从裂缝下方穿出的强烈能量反应却很快引起了附近帝国边防舰队指挥官的注意:卫星传回的能量读数显示,裂缝下方拥有数万个以上的巡洋舰级单位在活动,能级更小的单位数量更多。一开始附近的边防舰队指挥官还以为是卫星出现了故障,但是当MDAK-138314行星轨道上方的数颗监控卫星都传出类似的反馈的时候,边防舰队的指挥官立刻就感觉到了蹊跷,然后下令调查。
半小时后,一艘被派往行星轨道上进行近距离观测的费纳尼亚级巡洋舰传回了惊人的一幕:裂缝下方出现了密集而复杂的人工建筑群。观察中可以发现,被地震撕开的裂口两壁上都是复杂的人造建筑结构:复杂的走廊,密集的支撑柱,用处不明的大量管道线路,还有深不见底的竖井和巨大天坑。
 
 
传回的图片资料立刻引起了边防舰队指挥官的重视,观测记录和图像资料被层层上报,很快就传达到了帝国高层的手中。不过这样的发现实际上还不够引起帝国高层的注意,因为帝国已经进入了跨银河系的探索时代,在对无尽宇宙的探索中,不断有类似的文明遗迹被帝国发现。所以不管是帝国女皇也好,还是负责相应事物的高层也好都对这样的地下遗迹发现有所麻木。
一套简单的探索方案被制定,一支规模尚可的探险队被组建起来。其核心乘员是十多名从各大院校召集来的初级研究生,由两名资深的教授负责带队工作。还有相当数量的辅助人员,比如2名负责煮饭的厨师,十多台进行辅助工作的人形电脑和一名扫地大妈。
当然,安全问题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刚刚从银河系战场上转回本土的陆战队连队被调派来负责探险队的安保工作。这支连队的编号为陆战队第3187连,装备以轻装火力为主。考虑到战斗强度较低,而且驻扎时间较长,连队指挥官还让为了让部下卸载了大部分重武器,然后携带了大量的后勤补给,比如充足的食物和日常生活(个人)用品等。实际上这也是驻防后方的帝国陆战部队在战备等级不高的习惯。
为了让这支探险队能够安全到达遗迹,帝国还调遣了一支由新锐的阔刃三型战列巡洋舰和两艘细微级驱逐舰组成的主力舰战队进行护航和投送工作。当探险队对遗迹开始探索的时候的时候,这支战列巡洋舰战队和下辖的护航舰只将会在轨道上空进行警戒和待命。
9787年10月8日,这支不起眼的小舰队通过民用星门几经辗转后终于到达了MDAK-138314行星轨道上空。此时之前负责该星区的边防舰队已经调派了一支规模差不多的小型舰队在轨道上待命,其主力为一艘第二代阔刃级战列巡洋舰和数艘前进者级护卫舰。实际上这样的舰队规模并没有什么战斗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驱赶那些可能靠近的民用船只。
 
9787年10月8日下午,探险工作正式开始。搭载探险队的那艘编号为FLBC-318415的阔刃3型战列巡洋舰投放了数颗专业的地质探针,希望能够探明裂口下方的具体情况。这些地质探针和普通探测器不同,不但搭载了高精度的探测头,而且还有强烈的抗干扰和数据传输能力。不过裂痕的深度超过了菲雅利人的想象,进入裂口超过半个小时候探针依然在继续下降,那个时候探针的深度已经达到400公里左右,按照一般的行星地质结构分析,这个深度应该接近行星的地幔位置。然而从探针传回来的画面表明下方的城市结构依然深不见底,而且没有明显的温度上升。
在下降超过2小时后,探针深度已经达到2000公里左右,此时探针开始受到强烈的电磁干扰,并且有逐渐失控的迹象,终于在探针达到2500公里左右彻底和轨道舰队失去了联系。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探险队员和所在舰队指挥官的警觉,按照探针降落的深度推算,这座地下城市的深度可能在4000公里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因为这个深度已经相当接近行星的地核,很难想象建造该城市的文明水平会有多可怕。他们在上报了这一特殊现象后,决定让探险队着陆,然后在浅层裂缝附近观察情况。
 
9787年10月8日上午探险队和保护他们的陆战连队由数艘廵空者3型突击舰搭载并且在一处海拔高度最低的裂口附近着陆。在简单的分析了裂口附近的地址情况后,探险队在设立了一个简单的信号中转站后就指挥廵空者突击舰继续下降,最后在距离地面100公里左右的深度开始寻找合适的降落点,进行初步的探索。
 
9787年10月8日中午一点,探险队所属的廵空者级突击舰已经发现了类似于小型广场巨大平台,这个平台状结构有一小部分被地震带来的裂痕所撕碎,但是剩下的面对勉强可以让探险队的廵空者突击舰分批起降,考虑到燃料和航程问题,廵空者突击舰在卸载下大部分乘员和补给后分别离开。
谨慎的探险队指挥官没有盲目冒进,他们在降落点处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前进基地,同时在周围设立了一定规模的防御工事。下午4点,第二批补给物资被廵空者突击舰运达,物资中包含了足够的武器弹药,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探险用耗材和器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数台多足的全地形载具,这种载具采用多足底盘,机械足顶端的轮式结构让它可以跟车辆一样在平底上前进,但是特制的抓勾和固定矛让它复杂地形中攀爬穿梭。
另外在等待的时间里探险队乘员还对地下建筑的基本组成材质进行了简单的取样分析,数据表明这是一种类似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材料:外部是一种快速塑形类物质和水泥很像,核心则填充一种相对坚固的支撑性材料。和帝国目前的建筑技术相比,这种材料要相对落后一些,但是很难想像如此多的材料是如何被制造出来而且填充整个行星的地底的。
9787年10月9日,探险队开始在陆战队第3187连的护送下出发,开始前往遗迹深处探索。由于已经遇到过数次超大规模的文明遗迹,所以探险队准备充足,不但携带了大量的先进探测设备,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线材和绳索类耗材。
因为在这种大型遗迹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如果在行进的过程中不认真进行信号标记的话,很可能会让所有人都迷路无法回来,而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铺设的信号线缆,能在确保通讯的同时也能够让探险队不至于找不到回来的道路。另外探险队员身上还全部佩戴了一种特殊的高频生命信号发生器,这种发生器是菲雅利帝国最新开发出来的一种黑科技:其可以发送一种特殊的量子讯号向轨道上的舰队说明自己的位置和生命体征。这样在遇到一些特殊的事故比如塌方和矿难的时候,轨道上的人员就可以知道地下的人员在哪里,是否还活着。
9787年10月10日,探险队在向遗迹深处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难题,因为巨大人造建筑的复杂性和诡异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在之前的行动计划中,建造了如此巨大的地下城市的文明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会有计划性和规律性才对,但是一天的探索后探险队发现这座巨大建筑的大部分建构都是随机,甚至数胡乱搭建的:
不知名的大厅被封闭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仅有数个小型窗户可以看清楚内部的空无一人的结构。探险队反复观察后发现建造这座大厅的人根本就没有给它设计大门,要不是内部的简单装饰结构表明这确实是一座大厅,所有人都认为这其实只是一座蓄水池。S型结构的超长走廊一头被一堵墙壁彻底封死,探险队员不知道这样的结构设计出来意义何在。一排悬空的房间出现在天花板上,从下方可以看到这排房间下方没有地板,但是却有完整的起居室布局和附属的卫生间。巨大的支柱分开了两截,中间几乎没有任何承重结构,但是接口处却证明是完整浇筑而不是人为破坏的……
类似的结构非常的多,而且给探险队的探索行进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很多结构的另外一头在长时间的探索后都发现已经被胡乱的建筑结构所堵死,或者因为结构复杂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攀爬和翻越。不少探险队员都感叹这也许是一座超大型的SCP,建议帝国女皇派遣一个SCP小队过来管理,但是这个建议被探险队长严肃的驳回,理由是帝国没有SCP这种设定。
 
9787年10月12日,经过两天毫无意义的探索后,探险队长终于决定打破一些古代遗迹的探险守则来进行探索,这些守则的其中一条就是不得对遗迹的建筑结构进行破坏。之所以会有这条守则,主要是因为在对遗迹进行破坏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其中蕴藏的文物资料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还有可能会因为破坏一些承重结构而让遗迹整体性崩塌。
但是MDAK-138314行星的巨大地下遗迹明显都不用担心这两点:在探索的过程中探险队员发现所有房间都是空置的,里面没有任何家具和生活设施。至于承重,探险队长谨慎的决定只开辟一条可以供多足载具通过的道路,而且尽量的避免破坏建筑的结构。
 
9787年10月15日,在决定进行破坏性探索后,探索进度顺利了很多。在使用爆破炸药和冲击钻头不断开墙打洞的情况下,探险队已经深入了巨大地下城市20多公里的地方。这一路上探险队都认真铺设线材,同时还设立了数个中继补给点,里面囤积一定数量的补给物资,并且留下足够的兵力以防不时之需。
而且在这3天里探险队员也发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说一些明显还有能量残留的数据接口。探险队员尝试着使用一台断开网络的移动笔记本电脑进行链接,但是在得到一些无意义的乱码外一无所获。探险队还发现了一些终于有设备而且还能运转的小型设施,一台疑为净水机的特殊设备可以不断产生少量冷凝水。还有一些特殊的厂房,但是内部除了大量的平台状设备外意义不明。 另外探险队还发现了数台可以运转而且有简单控制设备的升降机结构,使用这种设备探险队可以进入地下深处的地方。
 
此时探险队高层已经对是否继续探索遗迹产生了分歧,陆战队的指挥官认为探险队应该撤退,然后对遗迹进行封锁。因为数天的探索成果来看,这里就是一座造型复杂的死亡都市,它的主人早已经风化成灰,继续探索下去也许就是千篇一律的内容,毫无意义。呼叫帝国的大型工程舰过来对遗迹进行破坏性的拆除才是最省事的选择。
而探险队长则以之前偶尔发现的数据接口和还能运行的简单设备推断遗迹下方深处很可能还有还能运转的能源机组设备,探险队应该继续探索下去,顺藤摸瓜直到找到能源设备,弄清楚这个遗迹的文明程度为止。
短暂讨论后最终以探险队长的意见占了上风,探险队在呼叫了更多的支援器材后决定继续深入下方探索。为了能够最快速度的弄清楚遗迹下方的情况,探险队决定沿着其中一个被发现有能量源的线缆,进行一次顺藤摸瓜的行动,利用不断打洞和爆破的方式寻找线缆的源头。
 
9787年10月25日,这是探险队的第17天。在决定寻找地下巨大都市的能量源头后,探险队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支工程队,不断的对数据接口的信号源进行挖掘工作。在挖掘的过程中,探险队已经深入了遗迹深处上百公里的地方,而且还在继续深入中。
终于这种挖掘工作过于无聊,轨道上的边防舰队已经撤走了大部分船只,就剩下了一艘护送他们到达的阔刃3级战列巡洋舰和2艘远行者级护卫舰还在轨道上待命,以防不时之需。为了确保探险工作能够正常维持,每3天就有一艘货船会送来一批探险队必须的补给物资。比如说探险队员所需要的食物,不断深入挖掘所消耗的炸药等耗材。
不得不说这种超长距离的挖掘探索工作还是相当的辛苦的,探险队所需要的补给都需要通过一个曲折复杂的超长隧道才能源源不断的送进来。为了让探险队员们能够比较正常的生活,一个中继基地在隧道的中断被建立,每天探险队员都要从这里乘车出发,通过数十公里长的曲折隧道才能到达挖掘地点,确保挖掘工作能够继续进行。数据线路的动向在头几天的时候还七拐八弯绕来绕去,但是在最后3天的挖掘的时候突然呈现一种诡异的笔直状态:连续挖掘的过程中线路以一种垂直的姿态向地下深入,给人一种直插地心的感觉,一些探险队员开玩笑的说这根数据线很可能会穿过基岩。
目前挖掘工作中唯一的收获就是在一些类似房间的遗迹内发现的一些类人形生物的尸骸,这些类人形生物拥有人类一样的四肢结构,但是手臂非常的奸细,而且手掌呈现一种怪物一样的爪型。对于巨大裂口的断面探索工作也在进行中,又有数十枚探针被发送到裂口内部,观察裂口断面的建筑结构情况。但是探险队员发现除了各种古怪的房间结构外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被发现。
实际上包括探险队长在内的所有人都对这种枯燥的,没有重复性的工作感觉到厌烦。因为按照城市的深度来计算,探险队很可能还要挖上上千公里才能挖到目标地点。不过不知道是强迫症还是什么原因,探险队长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打算使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手段来进行一次终极挖掘:
一艘接近退役的轮回1型无畏舰被调遣过来,这艘无畏舰携带了一颗特制的5300超级装甲弹头,这颗弹头经过了特殊的处理:它的顶端拥有一枚极为尖锐的超强度合金钻头,让弹头可以穿透数百公里深的巨大建筑结构,一直达到地下都市的中层位置。按照计划, 在炮击的时候探险队将会全部撤退回轨道上空,然后等弹头把地下都市钻出一个大洞后再顺着弹孔下去一探究竟。
考虑到这座巨大地下都市的空心建构,这一次炮击虽然说声势浩大,但是造成的破坏可能会相当有限:炮弹会一路穿透多层地板一直到地下深处去。巨大的动能威力会在不断穿透地下建筑的过程中被消耗殆尽然后留在某一层中。反正普通5300巨炮炮弹那种一发下去掀开一片大陆的情况理论上是不会出现的,最多在一路上留下一排5300毫米或者更大的大洞。
 
9787年10月26日上午9点,携带特殊弹头的轮回1型无畏舰到达了轨道上空。随行的还有2艘费纳尼亚级巡洋舰进行护航。这艘巨舰名为“地狱号”是一艘服役了多年的老迈战舰,在到达余地位置后这艘巨舰开始调整飞行姿态开始下降高度,为了确保开火的顺利,这艘无畏舰必须要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高度才能进行开火。只是这个高度位于行星的重力场干扰内,会对战舰跳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探险队乘员依然滞留在地下深处,这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可回收物资需要带走。这包括了沿途铺设的大量线缆(近百公里的线缆价值数百万)和建立了多天的地下基地。按照计划,开火将会在深夜进行,这个时间足够探险队员回到轨道上。
9787年10月26日下午4点,“地狱号”已经把高度降低到了60公里左右,这个位置其实已经位于行星重力场内,相当于普通行星的平流层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比较大程度上确保发射的精准,同时又有足够的高度让炮弹产生足够的重力加速度和穿透力。不得不说这一次炮击进行可是一件精密的技术活:弹头需要进行极为精确的引导,确保下落的过程中不会把即将挖掘的能源枢纽给砸烂。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异变突然发生了,行星地面上突然开始诡异的震动起来。接着轨道上的舰队观测人员发现行星地表上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变化:有数十座人工建筑一样的遗迹正在从地表下方升起。这些建筑造型奇特,全部都有一根长条形的管型结构。数分钟后当这些管型结构开始调整炮口缓缓朝向轨道上的“地狱号”无畏舰的时候,轨道上的观测人员才发现事情不对,这不是建筑遗迹,而是一门门轨道防御巨炮。
发现情况不妙的地狱号舰长立刻下令巨舰提升高度,但是已经太迟了,无畏舰的庞大船体要脱离行星重力场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至于超空间跳跃更不可能,行星重力场阻止了战舰的跳跃行动。在5分钟后,地面的轨道防御平台开火了。一道耀眼的光束从地狱号无畏舰的侧面300米附近划过,巨大的能量洪流对战舰的飞行姿态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从能级来看,这一发射击的威力和永恒级无畏舰主炮开火威力差不多。感觉到情况不妙的无畏舰舰长立刻下令弃船,然而还没等弃船程序执行,第二发主炮就正中了缓慢爬升的地狱号。
这一发光束直接穿透了船体尾部的能源机组部位的装甲,然后一股可怕的能量洪流被释放出来,产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失去动力的地狱号无畏舰立刻就开始缓慢的向行星地面降落。此时一小部分跑进逃生仓的船员才来得及启动逃生程序,一些的逃生仓被发射出来,开始向行星地面落下。不过第三发第四发能量光束继续命中了这艘可怜的无畏舰,巨大的爆炸立刻就撕裂了巨大的船体,大量的碎片开始四散的向行星地面落下。
 
在地狱号变成碎片的时候,轨道舰队上也收到了地下前进基地的求救信号。位于地面下方的探险队开始汇报说遭遇了大量的怪物的进攻。就在轨道上的舰队指挥官为舰队走还是留争执不停的时候,地面上的反轨道巨炮开始把目标转移到了轨道上的舰队中。
第一发能量光束从一艘费纳尼亚级巡洋舰左弦50米左右划过,巨大的能量直接将这艘战舰卷入,船体瞬间扭曲变形,然后凌空爆炸。第二发能量光束从留下的那艘编号为FLBC-318415的阔刃3型战列巡洋舰侧面20米左右的距离擦过,虽然说没有直接命中,但是强大的能量洪流还是对战舰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内部不少设备都在冲击中出现损坏,同时还有严重的人员伤亡,另外一艘靠的较近的前进者级护卫舰更是被直接引爆。此时这艘战列巡洋舰的舰长才回过神来,当机立断下令战舰跳跃逃离。
虽然说丢下地面的探险队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是比起所有人都留在行星轨道上被打成渣渣来,回头叫援军明显更理智一点。于是编号为FLBC-318415的阔刃3型战列巡洋舰的指挥官立刻下令战舰进入超空间中逃离。
 
 
-------------------------------------------------------------------------------------------------------------------
帝国被震惊了,一艘无畏舰在帝国本土被摧毁的消息更是直接传到了帝国女皇的手里。军方高层被女皇连夜召集起来,开始虚拟会议商讨本土为什么会出现一支足以摧毁帝国无畏舰的军事力量。MDAK-138314行星周围星区一支支帝国舰队也被连夜调动起来,开始向附近集结。
逃出来的编号为FLBC-318415的阔刃3型战列巡洋舰带回来宝贵的情报:首先是行星上反轨道巨炮的分布和数量,开火的过程中不少反轨道炮塔的位置都被暴露,只要知道了对方的位置,先一步进行打击就可以有效消灭这些反轨道武器。另外一点是反轨道武器的能级和射程也通过编号为FLBC-318415的阔刃3型战列巡洋舰的受损情况分析被推算了出来。很明显下方的行星地下有一个很惊人的军事文明,其强大的反轨道武器威力就说明了对方的科技程度。
不过唯一的问题还是下方的探险队的安危问题,根据情报,在编号为FLBC-318415的阔刃3型战列巡洋舰撤离之前受到了求援讯号,说遭到地下怪物的进攻,所以这支探险队可以说是凶多吉少。不过在3天后,冒险靠近MDAK-138314行星轨道附近侦查的先进侦查舰就传回来一个惊人的讯号:地下的探险队的队员大部分还活着,因为代表探险队主要乘员的特殊生命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还在向轨道传输信号,而且其位置还在不断往地下深处移动!这份情报让帝国高层对地下的情况非常好奇,而且这些探险队员都是毕竟帝国子民,他们的生命更为重要一点,而且所以帝国最终还是决定强攻这颗行星,了解一下地下的情况。
一支规模不小的轨道攻坚舰队被调集起来:其核心是第073集团舰队,这是一支从拱卫帝国首都的精锐主战集团舰队,战舰数量多达上千艘。舰队旗舰是一艘索托亚超级航母,另外还有数十艘战列舰和无畏舰,足够把地面上的轨道防御设备都炸平。
而计划中在压制轨道力量后,帝国还会投放差不多一个师的陆战部队到地面上执行下一步的登陆计划。最终一支番号为第3714重型机械化师的陆战部队从附近的一个大型军事基地中搭乘远行者级货舰调遣到了MDAK-138314行星附近,这支部队经历了多场战火,上下官兵无一不是能征善战之辈。
另外还有一支超精锐的特殊部队也被秘密组建,这是一支以帝国骑士为主的超精锐突击部队。几名中高阶帝国骑士为核心,数十名身穿精锐轻型动力甲的精英空降兵作为辅助。在登陆的陆战队师和对方苦战步步推进的时候,这支超精锐部队会直接突破防线,深入敌后直接到达探险队的位置,确保人员的安全。
 
 
 
9787年10月29日上午,第一支先遣舰队到达MDAK-138314行星的卫星附近,随后更多的进攻舰队分批抵达。这个位置可以很好的观察行星地表的情况,但是又不用担心遭到地面反轨道武器的攻击。在大舰队到来前这里已经有数艘当地边防舰队派来的巡洋舰和护卫舰,虽然说这几艘战舰不足以对地面进行进攻,但是这几天这些舰队一直在对地面进行远距离观察。
3天里地面上没有什么比较明显的异动,那些反轨道武器在开火后都纷纷下降回地面以下,只是原来的位置升降的痕迹十分明显,很容易确认。倒是巨大的裂口下方出现了比较大的异动:地下深处的裂口处附近出现了海量不知名的机械怪物。远距离光学信号显示,这些机械怪物基本基本上以人类形态为主,但是也有大量多足的,不知名的巨型机械。这些怪物开始分部在裂口周围,然后用一种不知名的材料缓慢的修复裂口附近的建筑结构。很明显这颗行星是一个活着的巨大怪物,里面的无数机械生物就如同蜂巢中的蜂群一样存在。
另外在这三天里,负责指挥这次进攻行动的数名将领也对进攻方案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和推演。考虑到对方反轨道武器火力强大,直接用舰队主力舰和大型旗舰进行对轰的话可能会遭受比较严重的损失。反复考虑后舰队指挥官决定采用舰载机轰炸的方式先一步消灭地面炮塔的威胁,然后再使用大舰队集中火力进行全力轰炸,清楚地面上的残余目标。
 
9787年10月29日下午14点,进攻行动正式开始。月面舰队进行了一次短距离的战术跳跃,让舰队移动到MDAK-138314行星和MDAK-138314行星月球的中间点位置,并且在这里释放了大量的舰载机和轰炸机,这些舰载机大多数以航程较长的长矛舰载机和飞龙舰载机为主,还有相当数量的小型突击舰,用来投放先行的地面侦查部队。(和MOD里不同,实际上真实中的飞龙轰炸机航程是很远的,只是弹药携带数量不多,投弹完就要返回)
预先搭载了额外燃料箱的舰载机群在经过了十多小时的飞行后,于当天深夜到达行星地面各处的低空。按照预先规划好的行动计划,大量的舰载机群分散开来,开始向各处很可能有巨型轨道炮塔的位置飞行。
 
很快第一架舰载机就到达目的附近,开始投弹,接着其他各地的打击集群也纷纷到达目标上空并开始攻击。只是由于太空作战使用超空间跳跃的关系,所以帝国舰载机的机载重型导弹射程普遍不长,大部分舰载机需要飞到目标附近才能开始攻击。这让大部分舰载机群的攻击距离都在数公里以内,这是一个较为危险的距离。
9787年10月30日凌晨1点23分,第一枚超重型反舰导弹命中了目标。由于装备先进的破甲弹头,所以这枚飞弹在深入地下数百米后才引爆,片刻之后可怕的烈焰从目中区域下方冲天而起,还扬起了大量的烟尘。在所有空中打击都完成之后,一些一起进入低空的小型登陆艇也纷纷到达各自的预定位置,开始卸载人员和装备。这些部队是第3714重型机械化师的先行侦查部队,他们负责侦查地表的情况。
同时轨道上的舰队也开始同步跟进,两艘战列舰一艘轮回2级无畏舰为核心的一支先锋打击舰队开始在行星低空位置结束跳跃。这支小型舰队的攻击对象是地面巨大裂痕深处正在不断修补行星表面的裂缝的机械怪物机群,按照计划随行的轮回2级无畏舰将会向地面下方发射数发特制的5300毫米高爆破甲弹头,这些弹头将会大面积的摧毁裂缝下方的机械怪物群,至少也要延缓它们的修补进度。
 
就在这支舰队结束跳跃后不久,地面上突然出现了异变。首先是地面侦查部队汇报说地面上传来了巨大的震动,接着被击穿的反轨道武器平台的缺口下方飞出了大量可以飞行的机械怪物。这些机械怪物拥有简单的仿生结构,造型很像是昆虫,拥有简单的节肢结构和金属翅膀,但是上半身却和人类有些相似,拥有类人形的躯干和头颅结构,只是面部没有无关,而且头发部位是复杂形状的线路状结构。另外还有大量纯人形的机械怪物从地面附近涌出,扑向那些先行登陆的地面侦查部队。
 
面对来势汹汹的机械怪物群,还没撤离的帝国舰载机群立刻就和其展开了激战。随行的飞龙拦截机的4门57毫米速射机炮以惊人的效率清扫这些机械怪物。但是怪物数量众多,飞行中的帝国机群不得不拉升高度,试图增加距离。
此时帝国机群突然遭遇了比较严重的伤亡,怪物群中一些体型巨大的飞行怪物开始发射远程攻击光束:哪怕是长矛拦截机的重型装甲也无法阻挡这些强力远程光束的狙击,每一发光束发射之后必然有一架长矛拦截机被击穿然后受到重创。得益于长矛舰载机优秀的抗摧毁设计,只要不是驾驶舱被击穿,其他被击中的部位总是有备用设备可以使用,这才让那些被重创的长矛拦截机可以脱离战场回到高空。
 
在空中展开激烈战斗的时候,地面上数量庞大的机械怪物群也让先行登陆的侦查部队遭遇严重的威胁。无数人形的机械怪物从地下各处冒了出来,向着那些陆战队员铺去。猝不及防的陆战队员只能不断开火中向之前降落的登陆场后撤。幸运的是这些侦查部队大部分都没有远离投放他们的载具,所以在被机械怪物淹没之前大部分陆战队员都撤离到接应它们的廵空者突击舰上,然后重新升空脱离战场。
而在轨道上空,到达射击位置的轮回2级无畏舰向下方的裂缝深处发射了8枚5300高爆弹头,巨大的炮弹在经过长时间的重力加速后以惊人的速度落入了地下裂缝深处,然后在大约2000公里左右的深度分别引爆。巨大的爆炸引起了行星地表剧烈的震动,不计其数的机械怪物被炮弹引爆的冲击波所撕碎。
不过当这艘轮回2级无畏舰打算进行第二轮装填的时候,轨道上观测人员发现大量的反轨道武器平台开始在之前轰炸的位置重新出现,还有更多炮台出现在那些之前未出现过的位置。这支先锋打击舰队处于随意可以跳跃的行星轨道上空,在那些反轨道武器平台完成能量填充之前就进入超空间中,躲开了这次攻击。
 
 
第一轮的交锋结束,攻击地底神秘文明的菲雅利帝国以险胜告终。在这次战斗中帝国成功的进行了数轮打击,虽然消灭了一定数量的机械怪物。但是派出去打击的舰载机群损失不轻,在对方远程怪物的狙击下超过一小半舰载机没能回来,而且第一阶段作战的预定目标:对反轨道武器的压制也没能成功。另外投放到地面的数百名侦查部队乘员也有一小半没能回来。
观测人员发现飞龙轰炸机的投弹之所以没有奏效,是因为对方身处的位置很可能在地下数十,甚至上百公里的位置,这个位置常规的轰炸投弹很难对这个深度的目标造成威胁。想要摧毁这些炮台群只有能等它升到合适位置,并且对轨道目标展开攻击之前予以摧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