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原创 军事/反恐】《反恐利剑》第四章

2023-03-09反恐军事 来源:百合文库
第四章 反恐特勤的日常
“共和国第一反恐大队,秘密成立于2009年7月,当时正值共和国深受某暴恐事件的危害(7•5),地点位于某边疆自治区。第一批成员从各方武警部队中抽调,由于援疆任务紧急,人员调动操作过于匆忙,但整体水准依然不容小觑,后以武警身份同各省援疆军警一同参加维稳行动......”
“一反大队成立的目的绝不仅于此,它将在日后对抗恐怖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愈战愈勇。”
“2017年2月,一反第一次换血,新一批战士将从‘中国军人’的范围内抽调,操作于同年6月完成。”
“极尽各方之精锐,护我中华人民之安危。”
“......”
苏清合上手中的小册子,看着那上面鲜红的共和国国旗:
“我说老吴啊,这玩意也就只能咱们自己看着爽一爽了,印出来干嘛啊?”
一个鬓角发白的老兵放下手中的搪瓷杯,缓缓地说道:
“这是历史,就像国家必须有历史一样,一个部队也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
“呃,又来......”
把手中的东西放到一边,苏清赶忙向房间内的吴天仁大校道别,起身走出了房间。
那本写着绝密内容的“宣传”册上,几乎记载了他们一反大队的全部信息,历史、编制、装备......
“极尽各方之精锐,护我中华人民之安危.....吗?”
苏清笑了一下,“真他娘的贴切。”
他们现在的基地,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已经是绰绰有余了:校场,室内训练馆,宿舍楼,指挥楼,机库,车库。各类训练器材物资。直-10两架,直-20三架,越野车、运兵车等军用车辆。
人员配置除了基础后勤人员之外,另有两个排约五十人的武警部队驻防,一旦遇到危急情况,十公里外的一座军事基地还会调动轻坦和至少一个战斗机中队协防。然而对于反恐行动来说,最主要的核心力量还并非他们。
具有“可随时主动出击”权利的,是一反大队其中的第一小队和正在增编的第二小队。另外,反恐的中坚力量还有爆炸物处理小组A和B,谈判专家两位(一位在国外),狙击手三名,情报分析科,“随行医疗和急救”特勤小组,指挥层,电子破译与黑客工程科(未组建完成)等。
空旷的场地上传来尖锐的哨响。
对于基地里的小伙子们而言,最棒的寒暄方式就是在晨练中互道早安了,不需要进行高强度训练的人员有时也会加入反恐主力们的训练当中。
一队的人在最前面,其他人跟在后面,大家已经叫着“121”跑了出去。
对于队长的回归,大家显然还颇为兴奋,这些同龄人之间是不会有丝毫顾忌的。队伍中有几个拉歌的,为首的是高明,他们的主火力手,这个定位本应该给人可靠而敦实的感觉,然而高明这个却是整个一队里最皮的。
苏清踹了高明一脚,原因是这家伙五音不全还偏要唱歌,出口那几句把大家憋得满脸通红——想笑但不能笑出来。
射击训练在大家返回后开始,在基地的人员也可以随时到指定地点打靶,这算是一种消遣,大家都爱比一比谁打的快、打的准,这样一来偶有外出下馆子的费用也可以解决。
一反大队的弹药消耗量是很惊人的,不过弹药的补给完全不需要外人操心。他们的晨跑途经隔壁军事基地,所有的弹药都是他们一箱一箱背回来的。
苏清啪啪啪啪打出一梭子子弹,整个过程漫不经心,丝毫没有意识到他正在消耗一反大队的资源——反正他用的这箱子弹是他自己背回来的。
一个相较于其他人而言略显瘦弱的男人走进了训训练馆,这人皮肤不像大多数人一样被太阳晒得黝黑甚至开裂,反而呈一种病态的白色,之所以这样,一来可能是天生的,二来则是因为他常常在阴影下训练。这是一名狙击手,一个优秀的狙击手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待上一天甚至数天。
“小良子好啊。”
“良良?”
几个人跟钱良打招呼,后者只是沉默地点点头,径直走向一把位于弹药箱上的斯太尔TMP冲锋枪。TMP是应三名狙击手的要求而购入的,枪很小巧,对于其他的队员来说跟玩具一样,而狙击手用它来对付近身的敌人。之所以选这款,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便宜,这把枪在国际上的销量极其惨淡,价格相对低廉。
与狙击手相仿,突击队员们也同样有用外国货:大名鼎鼎的G36K。苏清不是没有考虑过用国货,国产95式的无托结构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其带来的一个致命缺陷是苏清所不能容忍的——换弹慢。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95的威力太大,不适合都市反恐。而且95的瞄准基线太高,考虑到还要加装瞄准镜......苏清越想越蛋疼,如果敌人的水准达到一反的综合水平的话,只要他在CQB(室内近距离作战)中脱离掩体去瞄准,十之八九自己的脑袋就会开花。其实苏清认为97值得一试,但是并没有得到试射的机会,这算是一大遗憾了,最后苏清只能决定两支小队暂时使用G36K,把81、95、97和03都丢给驻防部队。
队员们和狙击手一天之中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之外就是在训练馆了,他们会在室内一起练习近距离射击,这也是他们必须完全精通的科目之一。
三名队员拾了G36卡宾枪,跟上钱良,这分别是三名突击手张德才、于洛和江铭君。是一场比试,人们一下子沸腾起来,直到远处的吴大校清了清嗓子,气氛才重新回落。
其实这是不太公平的,三名突击手的武器比狙击手的那把长了三倍!于是他们让狙击手的靶子正好停留在100米的位置,其他的则拉远,机瞄射击,这样一来突击手反而吃亏了,不过好像没人在意这点细枝末节。
前后间隔了半秒钟左右,四人开始陆续射击,30发子弹很快就倾泻一空,结果狙击手略胜一筹,三个突击手倒也不灰心,大家深知这里的小伙子们都差不到哪里去:这次他们的射击成绩,最低的没出过八环,拿到外面去已经很吓人了。
午饭之后依然是训练,一直到傍晚,队员们会有空余时间,可以出基地,在他们所在的益陵市范围内活动。
非封闭式管理,这样的制度已经宽松得不能再宽松了,只是外出时要随时佩戴特制的无线接收设备,有紧急事件时,老吴会通过这个外形像蓝牙耳机一样的设备来通知一反大队的成员,毕竟他们的敌人永远不会休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