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德象天地》第十二章——凤凰居中安天下,鸾鸟在侧天下和

往期章节与往后章节可见底部(客户端)或右边(网页端)的文集目录~~~~~~~~~~
第十二章——凤凰居中安天下,鸾鸟在侧天下和
“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彩)而文(纹),名曰凤皇(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南山经》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彩)文(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西山经》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山海经·海内经》
 
        以前,火的熄灭是个灾难性的事件,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使火长燃不灭。用火,早已成了他们每日生活的常项,使夜晚凶猛的野兽不敢作非分之想,对于他们来说,火是珍贵的资产,无边的力量。火的制造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越,彻底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i]
        而带给远离中原的胶东人民这项科技的王君阁,此时又回到了山里居住,不过不再是山顶而是靠近山脚下。
        四年前燧人前来受到指点后,王君阁便出山环游胶东和渤海平原,和燧人做着同样的事,只不过人家能派小组出去替他传火,而王君阁只能自己去,倒不是他使唤不动人,而是他觉得自己带着这帮神兽们亲自显灵会效果更好。
        这些年来和土著们的接触越来越多,而王君阁从来都是憋着不开口说话,因为他压根听不懂土著,土著也不可能听懂他的普通话,所以干脆不出声保持神秘感。好在他作为神仙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实在听不懂就溜了,然后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作为神人下山,那自然是吃喝不愁,虽然胶东的各个部落分散的比较远,但他还可以吃不了打包带走,路上也有很多的果子和野菜像山蚂蚱草。
        这四年来的分享科技之旅,最大的收获不是人们更加狂热的崇拜,因为这只是暂时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时间的消磨,几代人一换就不记得这事了,就像当年最后一根火柴当着土著面划了一样,现在已很少有人提起。最大的收获还是持续性的崇拜,那就是凰儿和鸾儿的到来。
        中国古代的凤凰崇拜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远古时代,而且分布甚广,后世发掘的考古文化里从西南三星堆到东南河姆渡、西北仰韶到东北红山,都有发现代表凤凰的器物或图案。
        然而和龙地位旗鼓相当的凤凰命运也和龙一样,随着时间的推演,要么被后世指认成了其他的低级动物,要么干脆成了虚构的神话。
        在亲眼见到她们之前,王君阁对凤凰与龙的存在也一直报以不敢否认也不敢承认的态度。毕竟如果没有亲眼见到,再有理的指认也不敢百分百确定,但既然自己亲眼见到了,那一切的否认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和鸣儿一样,他们身上的羽毛五光十色而又不失柔和。凰儿相对而言色调较暖、鲜艳夺目,而鸾儿则色调偏青黄。若论体型大小,则是凰儿比鸾儿稍大些,鸣儿就比她们都小了。
        她们飞在空中的样子真的很美丽,难怪古人会如此崇拜。王君阁如此想道。
        汉朝时天下一统,文化发达,但这些上古神兽却是已然不在,于是人们对这些传说中的神兽进行了想象加工或是冒名指认,比如后世人尽皆知的凤凰分凤与凰而凤为雄凰为雌,就是汉时才出现的说法,在先秦古籍里从未见过有明说凤雌凰雄。还有比如凤凰成了一个大的种类而非特定动物,底下分“各种”凤凰,实在是无据可考。这其中还有地方官员可能会见到稀奇动物就上报说是祥瑞,从而加深了误解。
        可惜和她们无法语言交流,否则王君阁倒是有一肚子问题想要问。
        就在燧人回到中原、成为酋长、传播科技、扩大影响时,王君阁这儿也发生了类似的状况。起因是这四五年的传播科技后,胶东诸多部落对他的挽留让他的确不想回到山上去住那山洞了,于是便想找一个部落定居下来。
        部落当然都愿意接纳他,甚至是供起来,但问题是选哪个部落呢?自己现在人在渤海平原上,想要回到胶东太远了要走很久,所以就地找一个最近的吧,当然就是钻木取火的最后一站了。
        那最后学到钻木取火的部落见神仙好像没有打算走的意思,自然是欣喜若狂,首领赶紧把自己住的最好的海草屋彻底送给他,自己另行安排。
        王君阁毫不客气地带着一堆宠物小精灵住了进去,不是他不想客气一下,谁叫他现在只能装哑巴呢?
        这半地穴式的海草房甚为简陋,甚至根本算不上房屋,只能算个栖身之所。海草房的大部分草是藻类植物,干了后发紫,铺在地上当地毯,和树枝树干一起搭在头上当屋顶,实在是不遮风不挡雨,甚至大风来了都能吹坏。
        尽管如此,王君阁已经很满意了,之前都只是暂住,现在算是彻底归自己的不动产了,而且每天不用自己干活采集,就有吃有喝。
        这天晚上大家聚在村中央的空地上,一边烤鱼烤肉,一边练习着钻木取火。大家都不敢先吃,而是望着王君阁的屋子。
        王君阁在房子里也奇怪啊,怎么外面都烤肉了也不给自己送点来?肚子饿了啊。
        爬上地面一看,好家伙,原来想当宅男是不行的,大伙都等着你来一起吃呢。于是只好走过去,大家伙连忙让出道路,让他到圈中心。
        王君阁看了看,主要食物是水产,鱼啊虾啊什么的,高级一点的是打猎来的动物,次一点的是野菜和块茎类植物。烤着的动物没去头没去尾,身首异处开膛破肚却眼睛瞪大地盯着你,王君阁不想去碰,所以最后还是朝素菜伸了手。
        尽管现在中国已开始流行起了定居,但对于相对落后一些的胶东及渤海人来说游猎依然是生活常态,虽然不是很勤,但一个地方待不了几年就要换个地方,主要是由于天灾和给附近的动植物生态恢复的时间。
        但是自从王君阁来了以后,这个部落发现他们这一年是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常见的地震和涝灾都不见了踪影,大自然的食物也很充足。
        于是,他们渐渐产生了彻底定居的想法。可问题是,别的部落见到了无法不眼红啊,凭啥你们运气那么好,能供奉一尊活神仙,过上好日子,我们为啥不能呢?于是他们来找王君阁,想要请他去他们那住。
        王君阁当然听不懂不明白什么意思,但当地人明白啊,自然就吵了起来。王君阁在旁一脸懵逼地看着他们吵架。来来回回吵了几次,甚至都快打起来了,王君阁也渐渐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眼看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王君阁抬腿朝另一个部落的方向走去。那来吵架的部落自然开心的不得了,还以为他们吵赢了,欢天喜地地跟着,而旧部落的人却傻了眼,也不敢反驳王君阁,就这么跟着一块儿走。一路上新部落让旧部落的人回去,旧部落就这么赖着不走一路跟着。
        一直跟到了新部落,他们才丧气地打算回去,可这时王君阁却又拔腿往回走,让他们的心情如过山车一般起伏。
        新部落以为王君阁是嫌自己的基础设施不如对方,于是赶紧缠着问哪里需要改进他们一定改。
        王君阁依然听不懂,自顾自地带着一帮猫猫狗狗走路,最终在两个部落的中间站住了。两个部落的土著因为王君阁身上那破破烂烂的现代衣裤一直没把他当人看,并不认为王君阁和他们是同类,而是某种更高级的生物,所以对他的沉默和听不懂并不在意,平时也不敢来和他试着勾通,可这回他们却很难得地见到王君阁用肢体语言和他们交流。
        王君阁指指脚下,想要告诉他们,我就住在这了,你们两边在这给我盖个房子。
        过了好久土著们才明白过来,于是双方也认可了这个折中方案,各自回部落拿工具和材料,打算靠比对方更出力来博得神仙的欢心。
        王君阁看着他们干活也不干涉,坐在旁边的石头上吸猫,鸣儿召来百兽,凰儿召来百鸟,在一旁助兴,土著们一看难得的显灵别提多兴奋了。
        那么多人力和两个部落的资源,两天就把这房子挖好了,比王君阁原来住的还大。就这样,两个部落都能享受到凰儿和鸾儿带来的风调雨顺了。其实本来王君阁也只是实验性的做出了这个决定,没想到还真管用。凤凰与鸾鸟真是太神奇了,他感觉自己触碰到了世界的神秘侧……欸不对,穿越本来就已经很不科学了。
        凡事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王君阁的神奇功效慢慢开始在渤海北部这个小圈子里传播,每隔几年就有部落想要加盟,而想要加盟的代价就是全权由他们来营建新的“中心”。
        这也顺便提早了地图的发明,迁了几次后,为了确保公平,所有部落都会非常严谨地监督新中心的选址,王君阁教给他们的地图受到了欢迎和钻研。
        渤海北部的诸部落彻底定居也惊动了南部的部落,当年王君阁传播科技他们也都见过啊,这家伙居然还有风调雨顺、和谐大自然的功能?他们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渤海平原与黄海的平原中间隔了现在是丘陵的庙岛群岛,高度约二百米。[ii]
如此一来渤海作为一个盆地,养不活太多需要不时迁徙的部落,每个部落二三百人,整个渤海平原七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就两三千,大概是此时整个中华大地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左右。

《德象天地》第十二章——凤凰居中安天下,鸾鸟在侧天下和


渤海的形状,庙岛群岛就是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那串点
        由于王君阁一开始是在最北边的部落住下的,于是靠北的那些部落以王君阁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隐性的团体,区分出了北部与南部。
 
[i]《中国通史·第二集 中华先祖》央视纪录片,2016
[ii]《渤海古大陆大平原的演变》一起走进大自然,20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