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镶玉和瓦(许久许久以前的作业)

2023-03-10写作平权运动非虚构写作 来源:百合文库
作业散文
镶玉和瓦
这几天好不容易得来空闲,我心血来潮的翻出了以前存的电影资源挨个看了个遍,当初极火的《摔跤吧!爸爸》亦在观看名单中。
阿米尔汗被称作关心社会问题的“印度良心”,《摔跤吧!爸爸》讲述了一个摔跤手把女儿培养成世界级摔跤冠军的故事,豆瓣上的评分也很高。虽然这部片子有些地方存在瑕疵,父亲的所作所为存在局限性和不完美,但我觉得但这丝毫无损于他的抗争的伟大。阿米尔汗也解释了父亲的进步性,不在于是否强迫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于意识到女儿也能有所大成就。
我的云盘里有很多电影,其中不乏《黑客帝国》、《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经典,但就《摔跤吧!爸爸》令我思绪纷来。
因为它最贴近现实生活。即时在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的当代中国,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未曾断绝,甚至存在一些极端现象。
寒假回家去看外公外婆,才知道隔壁家的小时候的朋友镶玉已经嫁人了,我当时挺震惊的,因为她就比我大个一岁多,也就是说才成年一段时间。
我问我外婆,镶玉她还没法定结婚年龄,哪里可以结婚?
外婆说,先办仪式,到了时间再去登记呗。
我默然。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其实很常见,前些时间快手炸出一堆少女宝妈,甚至有的才14岁,刚好踩到了法律边界线。
镶玉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龙门飞甲》里活的恣意潇洒的风骚老板娘金镶玉,然而镶玉从她出生被赋予这个名字时就注定了她要比普通女孩更难活出快意人生。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镶玉这名字差不多有点像招弟这名儿的性质,希望来年有弄璋之喜,只不过逼格上高了许多,据说是他们家哪个文化人搬了古时的添玉之喜作典。
小时候,其实我和镶玉真正在一起玩耍的时间比较少,她总是被她母亲叫去做家务。当时我很佩服她,因为和她比起来我就跟一个废柴一样啥也不会。以前流行十字绣那个玩意,我买来了玩结果被我弄得一团糟,给了镶玉她很快就绣了个憨实的小熊模样。
我以前总是不大明白,明明镶玉那么能干,为什么她母亲基本对她没个好脸色,后来还是稍微大些才知道他们家的婆婆是个极重男轻女的人,媳妇生了个女儿后头还一直没什么动静,自然对媳妇天天搁张冷脸,而她母亲也气自己头胎生的不是儿子叫婆婆膈应她,于是她也对镶玉冷淡不已。简直像一个恶性循环一般,无辜的镶玉成了牺牲品。
后来镶玉终于有了个弟弟,但她的境况理所当然的继续保持了下去,甚至有降低的趋势。镶玉妈妈还记着没怀儿子时,婆婆对她整日指桑骂愧说她是不下蛋的母鸡,能给镶玉几分好颜色?而且弟弟年幼,她自然要尽心尽力照顾她,凡事都得让着弟弟。
我还记得原先开放二胎政策后,知乎上关于这个政策的话题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个问题:父母要生二胎,我怎么办?我当时就按觉得生不生是父母的事情,或许小孩子出生后,父母会因为他更年幼更加宠溺,但这影响不是很大。
开始很多人有类似的回答,后来题主补充了问题,题主是个女生,她父母响应政策是为了生儿子。
当一个男孩的父母说他们要生二胎时,他们可能是爱孩子,可能是想给他一个伴,可能只是相信多子多福。然而,当一个女孩的父母说他们要生二胎时,很有可能是他们想生个儿子。
这其实意味着女儿不仅仅要丧失部分甚至全部继承权,还意味着她就此失去父母的爱,还要承担永无止境的抚养幼弟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会因为她结婚、他长大结婚生子而终止;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女孩的父母觉得她应该,还可能是她身边的人都觉得她应该承担,甚至她自己包括她弟弟都认为她应该承担。
最让我感受到这点的是初中去镶玉家中做客碰到的事。
那次她家买了不少蜜枣,我看着有些眼馋。
她看出来了。
她说,我弟爱吃,买了挺多的,等我妈回来之后我问问能不能拿些给你尝尝。
我知道,镶玉在家里很多事没法做主。
我点头应了。
中午,镶玉的妈妈回来了,很快去了厨房。
镶玉连忙进去,透过窗,我看见镶玉妈妈站在镶玉对面,居高临下,镶玉低着头,显得有些怯弱的样子。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暗骂自己真是太嘴馋了。
之后镶玉出来了,她对我说,妈妈想留你一起吃饭,她中午煮蜜枣粥。
到了粥出锅的时候,镶玉妈妈给我盛饭。
先盛了镶玉弟弟的,镶玉妈妈看弟弟的时候表情很柔和,这个时候倒是很像我母亲。弟弟碗里盛满了硕大丰满红艳艳的蜜枣,米粥在蜜枣狭缝间艰难求生。
镶玉妈妈还补充了一句,宝儿,不够的话妈妈再给你添。
再给我盛了一碗,配置均匀。
之后,面无表情的看了镶玉一眼,挑挑拣拣把蜜枣都捡拾出去了,之后像是为了妆点一般,用勺勾了两个个头小的枣儿放在粥上。
我有些尴尬。
这顿饭上,只有喝粥的吸溜声、弟弟的囔囔声和镶玉妈妈抚慰弟弟的声音。
镶玉是不敢说话的,她原先和我说过,小时候在吃饭的时候说话被奶奶训斥了,说不懂尊重长辈,之后妈妈也打了她一顿。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甚至连表达礼貌的僵硬微笑可能都要靠手扯出。
终于,死水一般的饭局结束了。
我问镶玉,你妈这么偏心,你就不生气?
她摇摇头,有些迷茫。
我落荒而逃。
后来还有这么一件事,读高中的时候镶玉她喜欢理科想读理,我想那可能是她少有的一次提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但是家里都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女孩子不可能学会理科,学理科的都应该是男生。
我们能说什么呢?
我们该说什么呢?
我们还会说什么呢?
女权主义者肯定为镶玉的处境不平,指责她的家人多么冷漠。
或许还会有人说镶玉的性子太过软弱,她应该反抗。
可我们不是镶玉,没有经历过的人说这种话都是不负责的。
《摔跤吧!爸爸》有一段让我非常感动,父亲送女儿来到大学后,低声下气地请求教练多关照一下吉塔,因为他相信她能为印度赢得金牌。或许有人觉得这算什么,不少父母都相信子女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那是在印度,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国家。这也是电影中,教练和其他人都把这当成一个笑料的原因。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信女儿有着不可思议的潜能,并为之面临着全世界的不理解。他一直在用“世界冠军的父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亲身去与偏见和物质条件的困乏斗争,为女儿赢得那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可能性。无论女儿是在辉煌还是低谷,他对她的信任从来都没有变过。
这种精神即使放到中国也是稀缺的,社会对杰出女性的判断标准总是不同于而且往往是低于男性的,比方说: “女孩就不要做太辛苦的工作了,漂漂亮亮就行。” “你以后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好。” “早点结婚,过了三十岁你就不值钱了。”
生活中不只就这么一个镶玉,还有千千万万个镶玉。如果要改变她们的命运,不能将重担都压在她们的肩上,而应当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
电影里有这么一句,Gold is gold, whether a boy wins it, or a girl.
弄璋弄瓦。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之意。
当代的教育普及使得不论男女,大家都能够受教育,这意味着抛开家庭条件等因素,单论性别,大家在学习上是在统一的起跑线上,自然无需似古代那般根据性别对孩子的未来进行分工。
我希望有一天,镶玉和所有镶玉一样的女孩的境况能够改变;所有家庭有弄瓦之喜不会把“镶玉”作瓦看待;所有人都坚信男女平等,不再重男轻女;所有人都赞同:女孩,也可以成就最辉煌的事业。
ps很久很久以前的作业了,文笔不怎么样,结果也不咋滴,思想也挖的不够深,但为了专栏数量和前天看到的一个av还是放了出来。
av白日妄想家剪辑的,关于女性平权主题。
搜索AV28307563
(或点击这个链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8307563?share_medium=android&
;share_source=copy_link&bbid=3E70327B-A3AE-4317-BA0B-3A1D0622612C51792infoc&ts=1534142593666)就可以看到,我希望这个视频能够有个更多的人看到,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平权运动。同时,也希望女性自身能够努力争取自己应得的平等的权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