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无声的火——读伍绮诗《无声告白》《小小小小的火》随感

今天外面下大雨,我特地跑下去淋了一趟。幸亏小区里没人,不然恐怕要被认成疯子。我想起上午戴着耳机走在路上,一个人嗨得手舞足蹈,旁边一个骑电动车的老头过去,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
我内心里似乎就总有一种发疯的冲动,一旦发作不计后果,只是为了那一瞬间里生命的圆满。一种心灵深处渴望多时的感觉,是可以映射你真正的需求和性情的吧?还很有可能是一直被压抑着的需求。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样的冲动和渴望的。虽然有时夸张、怪诞,但或许需要去找个机会满足一下,找找自己,也安放一下平日熟悉的生活。不过我想大部分人都克制惯了,甚至已经不记得那一股劲了。所以内心深处的我疯疯癫癫,也只敢在世界不注意我时放肆一回。
简直跟伊奇一模一样。那个伊奇,真不知道是她在跟整个西克尔高地作对,还是整个西克尔高地在跟她作对。总之,在学校和家里捱过了漫长的孤独和憋屈后,她终于找到同类了。米娅的性格和她的艺术都是如此特立独行,而且显然比空有气性的伊奇更加娴熟和沉稳。伊奇像着了魔似的被她吸引,崇拜和追随米娅,这个惟一让她感到能理解自己且不把自己当疯子的人。
米娅的确太不一样了。她告诉伊奇不要压抑,放手去做吧。在她的引导下,伊奇第一次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疯狂的想法,去思考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在那之后又要怎么办。
她最终付诸行动了。她放一把大火,烧掉了理查德森家——她自己家的房子,然后远遁,离开这个十六年来处处与她作对的地方,追赶米娅的脚步。她在每个人的心里都点起一簇火,用来回应米娅被这里赶走后她无以言喻的愤怒、异类在众人中受到的不公、她一直以来的古怪和倔强、她对所有被束缚的人致以的决心和祝愿。伊奇终会归属于她内心燃烧的火团,每一次呼吸都活成她想要的样子。
而从不逾矩、照章生活的理查德森太太和她的几个孩子,则是在米娅留给他们的照片里第一次感受到人可以如此锐利敏感,富有洞察力,而一件物品竟可以如此鲜活深邃、表达出连他们自己都不曾发觉的属于他们的生命语言。如果灵魂真的存在,我相信那个瞬间,他们一定感觉到它被刺痛,引发起一阵思维的颤栗。
米娅说过:“有时候,你需要从废墟之上重新开始。”
他们心里小小的火苗一度在自己和周遭的努力下熄灭,不过但愿像伊奇希望的那样,这一场大火能将理查德森家乃至整个西克尔高地无形的网丝烧个干净,唤醒些许人们心中温热的幼苗。
我猜伍绮诗想通过《小小小小的火》(Little Fire Everywhere)传递的,应该就是这些吧。如你所见,伊奇米娅理查德森一家,是伍绮诗塑造出的第二批形象,他们的故事继《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之后,再一次打动万千读者。
我个人真的非常喜欢《无声告白》。我还记得是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把这本书带到学校去,在所有课间甚至是课上的空隙里偷偷拿出来藏在桌肚里看,旁边的同学都说我走火入魔了似的。这样一连过去了记忆里酣畅的一个星期,在终于看完最后一页的那个下午,我从语文课上怔怔抬起头,看着老师开合的嘴巴,然后的半整天都沉浸在某种恍惚的思绪里。
它的创作花了六年的时间。那时候我正巧也处于自己灵感上的枯竭期,构思的情节已经卡了好久,突然看到一部这么优秀的作品,得知它也是经过了漫长的纠结和打磨才得以完成,不禁重获了一些信心。从此我也不急了,坚信好作品是需要时间的。
在《小小小小的火》读了几页后,我就从它的语言风格中看出了《无声告白》的影子。伍绮诗是一个很善于发掘、表现内心和自我的作家,她的两部作品也都与之有关。文字细腻平白,但容易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
你是否在某个与家人或同事进行惯常交流的时刻,突然在对方下垂的眼睑、言语的停顿中感觉到一丝异样?你是否会在无意间发现熟悉的他/她有了某个你不知道的习惯,承受着某种你不知道的情绪,然后意识到其实他早已不是你以为的样子?在表面和谐稳固的关系下,其实一切都在改变?然后你不以为意,觉得大概自己想多了,不会也不愿意去处理潜藏着的东西。
很有可能在日后的一天,你在经历了一件让你震惊、大恸的事情后,突然想起许久以前那个被你忽略的细节,然后意识到其实一切早已发生,只是你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补救的机会。那些深埋在底下的,终究会撕破表象。
“莉兹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他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玛丽琳不知道她寄予的一生期望给莉兹带来了多少无言的压力,她本可以多留意一下莉兹紧闭沉默的房门和微笑时嘴角僵硬的弧度;詹姆斯不知道他的华裔血统从他遗传给三个孩子的自卑敏感,他本可以在和妻子的争吵中试着正视内心,多给予孩子们一些关爱;内斯不知道莉兹不想让他去大学的原因和杰克对他难以言说的爱慕,他本可以在大学里对妹妹打来的电话多一些耐心,在杰克默默受下他的拳头时察觉到他蓝眼睛里的哀伤。也许只有汉娜,一个从小渴望关爱学会洞察,却一直被忽略无视的小女孩,知道一切。
在真相到来时,每个人都痛心悔恨,但没有人感到意外。也许他们早就知道了答案,只不过一直选择不去看见。莉兹的死揭开了这个家庭在表面上努力维持的和谐,让隐秘却真正重要的东西呈现了出来。失去的无法挽回,但还可以趁早抓紧身边的人和事。当玛丽琳抱起地板上的汉娜,亲吻她的前额时,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was gone.
伍绮诗引导我们去探究生命的触点。人与人间的关系、自我的发现和追寻。故事因此饱含温度,生命因此深刻充实。仅此两本,我已深受启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