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细说三国04:他临终前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刘备的本性……

2023-03-11历史三国演义三国刘备 来源:百合文库
一聊起刘备,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谚语:刘皇叔的江山——哭出来的。

细说三国04:他临终前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刘备的本性……


刘备并不爱哭,大多数都是小说演绎出来的;但正史上也记载了一次刘备抹眼泪的经历,是在他40岁的时候——当时,刘备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后来荆州的刘表收容了他。
而那些日子,可以说是刘备这辈子最安稳的时光了:他终于可以在乱世中稳定下来,有兄弟陪在身边,有夫人为他洗衣做饭,还有荆州的名士跟他交往。
刘备这一住,就住了八年。有一天,刘表请他吃饭。三杯酒下肚,大家正吃在兴头上,刘备却忽然哭起来了。
刘表觉得很奇怪:吃的好好的,你干嘛哭呢?好好宝宝乖、别哭了别哭了……
刘备摸了一把眼泪,说:我的大半生,一直在四处征战、发展自己的事业,这几十年都在马背上度过;但现在事业还没有起色、我却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你看我好久没有骑过马了,大腿已经长出了赘肉,叫我如何不感慨呢?
刘备的心思,刘表无法理解。毕竟,刘备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而刘表只想苟且偷安。
刘备年轻的时候,和母亲一起织草席、编草鞋赚钱,后来赶上了黄巾起义,刘备在好友资助下、招兵买马,帮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起义镇压下去后,刘备获得了一个小小的官职,结果因为看不惯那些官僚整天摆官架子,还要吃回扣。刘备是一个爱戴百姓的清官,哪里有钱去贿赂呢?于是,刘备的上司就对他百般刁难。刘备气不过,干脆把上司绑在树上、结结实实的打了一顿。
《三国演义》里面说,人是张飞打的,因为刘备胆小怕事。看见张飞打了领导,吓得他连官也不做了。但其实在历史上,张飞并没有那么粗鲁——他是一个富二代,擅长写字、画美女。
把上司绑在树上打的,正是刘备本人。

细说三国04:他临终前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刘备的本性……


不过,刘备并不会因为做了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就能心满意足的;他的志向在于“澄清宇内、复兴汉室”,一个县令之类的小官职,岂能拴住他的野心?所以,他做官不喜、丢官不忧,即使有了官职,也随时可以走。
刘备在江湖上的名声特别好。徐州的军阀——陶谦就很信任他,在临死之前,还把自己的地盘交给了刘备(就是今天的山东一带)。
军阀混战时期,大家都在攻城掠地;徐州这块肥肉,让当时很多军阀,包括曹操、袁绍、吕布等人都垂涎三尺。
陶谦没有把徐州让给自己的儿子,也没有送给别人,偏偏让给了只有声望、没有实力的刘备,说明陶谦是一个非常效忠汉朝的人。而且,他认为,只有刘备有责任担负得起这个重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让徐州”。
但是,刘备也被自己的“声望”给连累了。
他刚刚占据徐州没多久,走投无路的吕布就来投奔他。刘备心慈仁厚,不仅收容了吕布、还让他在徐州附近驻扎兵队。这个吕布是一头白眼狼,趁刘备外出打仗的时候,他反咬一口、趁机把徐州给占了。结果刘备没办法,假意依附吕布、然后找机会投靠了曹操。
在当时,刘备跟曹操可是死对头,刘备愿意投奔他,说明了两点:其一,刘备这个人能屈能伸、懂得权衡利弊;其二,刘备的实力还是太差了,他甚至找不到可以投奔的人。
曹操表面上对刘备真心诚意,还承诺说,把徐州抢回来就还给他。后来,曹操带兵击败了吕布,却派了自己的部下去管理徐州。完全无视自己的承诺。
常常听人说:没有人真的靠得住,那些所谓的承诺都不可信。
其实,当我们处在劣势的时候,别人给我们“不求回报的承诺”,更多只是一种施舍罢了。给,是情分;不给,是本分。更何况,东汉末年的乱世,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吕布战败后,被五花大绑、跪在曹操面前。吕布说:“这绳子绑的太紧了,给我松一下吧!”
曹操说:“缚虎不得不急。”(绑老虎,怎么能不绑紧一点呢?)
这时候,吕布还心存侥幸地说:“曹公得到我,统一天下就再也没有阻碍了!我可以为您率领骑兵、曹公亲自率领步兵,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下统一指日可待!”
曹操缓缓点头。
一方面,因为曹操这个人特别爱惜人才。他麾下的大将张辽、张郃都曾经为别人效力,投降曹操后,也都得到了重用。后来曹操俘虏了关羽,也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
另一方面,吕布又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三国第一猛将”,曹操怎么能不心动呢?
曹操就问旁边的刘备:你觉得呢?
刘备附在曹操耳边轻声说:曹公,你忘记丁原和董卓是如何死的了吗?
丁原曾经是吕布的义父。吕布收了董卓的贿赂(一匹赤兔马),二话不说、就把丁原给除掉了,然后认董卓当“义父”;后来,经过王允的挑拨,吕布又把董卓给杀掉了。
吕布心如死灰,骂道:“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

如果说,吕布一生做了不少蠢事,唯独这句话一语成箴、道出了刘备的本性。多年后,曹操想起这句话,很可能会后悔莫及。
刘备是个表面忠厚、内心狡猾的人。但这次,却是吕布先对不起人家——毕竟,刘备当初好心收容他,他却恩将仇报、将刘备赶出徐州。

细说三国04:他临终前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刘备的本性……


不过,这个细节还有另一种说法:曹操其实是有预谋的。
因为,当时刘备投靠到曹操帐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作为主人的曹操,怎么会请示刘备的意见呢?他只是在考验刘备的“忠诚度”罢了。
虽然这是一个猜测,但是曹操毕竟容不下刘备——他知道,刘备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是不甘于为别人效力的。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刘备和曹操彻底翻脸、成为一生的敌人。
那就是著名的汉献帝“衣带诏”
事件。

细说三国04:他临终前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刘备的本性……


.
.
.
.
.
.
.
.
.
.

细说三国04:他临终前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刘备的本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