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生死场》——人总是忙着生,忙着死

《生死场》是萧红为数不多的优秀文章中的一篇,文中描写的旧时农村的惨象,字字都让人看得触目惊心。看她的文章,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一样,一步一步被引诱进入那个黑暗的时代。
  在仔细阅读这部作品之后,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个方面:
  对生命的不重视,乃至漠不关心。王婆丢弃了她的女儿;成业因和老婆争吵发疯似的摔死了她的女儿;王婆服毒未死却荒唐的被抬进了棺材。人们对待自己的同类像是对待猪狗牛羊一般,更准确的说是:“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牲畜,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和价值在这愚昧的,封建的,肮脏的,腐朽不堪的旧农村变得一文不值。那横尸遍野的乱坟岗子,那到最后连野狗都不愿意经过的乱坟岗子,是掩埋了多少痛苦和哀伤,那近乎残忍的兽性在这落后贫困的小山村里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王婆这个形象尤使这残忍越发的残忍。“一遇到孩子不能养下来,她便拿着钩子亦或是掘菜得刀子,把孩子从娘的肚子里硬搅出来,而她自己一滴眼泪都没有留下,因为看到金黄色的麦田,她不后悔。
  人与牲畜的鲜明互补中,表现出人与动物的一致性和平等性。在这个小山村里,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对于在经济和文学水平都处于极低的旧农村来说,生存和繁殖便成了一生所不停要做的事。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如牛羊一般没日没夜的劳动在麦田里。而那些牛羊也是在荒芜的草地上不断的寻找着能够吃的东西,即便那不是草,为了繁殖——纯粹的繁殖。不得不说,社会的动荡和地主阶级的压迫给了他们能够拼死劳作的外部动力支撑,而内部条件就是为了自己一家子的不断张着的永远填不满的嘴。就像母狗哺育小狗一样,老的哺育小的。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又一个老的,然后又哺育又一个小的。不断循环,生生不息。就像文中所描写的那样:李二婶子痛苦万分的生产下来一个孩子,而在窗外墙根下,不知谁家的猪也正在生着小猪。如此这般的对比描写,在这篇文章中似乎很平淡,不像是作者特意写的一样,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很自然,很平常。
  盲目的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对于地主阶级的压迫,赵三,李青山他们竟组织了一个“镰刀会”,可惜,这个组织就像鸟儿未展翅飞翔之前就折断了双翼。他们要参加革命军,却连革命军是什么意思,自己是哪国人都搞不清。还不断的怂恿身强力壮的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但是,在这庞大的革命洪流中,他们终究只是一股被孤立出来的小小支流,最终还不是以全部人的死亡来宣告这场闹剧的结束吗。老一代糊涂要死,青年一代盲目听从,最后换来了的又是什么?是小山村从此走向兴盛,社会环境大变?还是又为农村的高死亡率增加了几位数字么?难道还想让乱坟岗子上多几具无人问津的尸体呢?
  压抑的时代,压抑的社会,压抑的小山村压抑着那些过于淳朴以至于愚昧无知的农民。那段时期是黑暗的,是中国最不忍心撕开的一道伤疤。但我们又必须撕开它,伤疤就是伤疤,总有一天会愈合。但,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历史已成往事,生活仍在继续。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过去,即使它让我们痛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