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18岁生日随笔——森林与风
我一直在想,回忆和梦想哪一个生命中更重要呢?
像是在茂密森林里,光影从树缝间落下,回忆就像是青苔一样,在恍惚间被编织成了绿色的毯子。而梦想像云一样,远的让人摸不到....脑海里闪过了一些零碎的画面,同样触不可及。
时间回到小学时,那常常是暑假里的晴天,一群孩子在附近的水闸上玩水。我和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们一起扶着水泥做的台子,小心翼翼的往河中间走。天上有很多白色的云,倒影在浅绿色的河水里,被风吹的皱了起来。河水充盈,绿潮翻涌,脚下都是墨绿色的青苔,张牙舞爪地往深处爬。风很轻,水很凉。
有时候会被路过的大人骂上几句,催我们赶快回家。我便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假装往岸上走,待大人走远之后再嬉笑着继续玩水,一玩就是一个下午。世界的朦胧与奇幻在午后的微风里放大,一颗水草的种子无声无息间被种在了某个神秘的地方。
初中的时候,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来回。放学时,骑得快一点,在别人的目光里飞驰,超过大队的车流,拐进一条小路,等到慢下来,路上没了别人,耳边就只剩下风呼啸的声音了。
初三的时候,因为要上自习,有时回家的晚。即使骑得很慢,路上也很难看见别的行人。那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自己很多科目都拖后腿,心里既迷茫又恍然。周围的环境清冷的让人说不出话来。在无数个黄昏与夜晚,空无一人的道路上,乱糟糟的思绪在黄昏中被拉长,又在夜幕的降临下缩了回来。路旁的树投下影子,沙沙作响。我就这样骑着自行车,在那条小路上,走过了几个春夏秋冬。
高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一个炎热的暑假,从初中拿到了一中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捏着它迷迷糊糊的就进了高中。第一个班集体是高一十七班后来分班又被分到了十二班,再后来毕业,翻看毕业相册的时候才发现,3年很快就过去了。
时光才是最无法抗拒的,快的让人抓不住。
那时候,我一个人住在房东家的一个小房间里,窗户靠着马路,墙壁是雪白的。房东不经常在家,房子一直很安静,再后来房东家在外地出了些变故,便只有我一个人住在那里了。
我常常坐在床边,看着楼下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天边的云彩,听着车流的轻啸声。晚上的时候,远处的霓虹灯一串一串的亮了起来,这时,摘下眼镜,满眼皆是这座小城被锁住的夜色,朦胧的光影里,生活的方向总是模糊的让人难以看清。也懒得去想。
那时候很爱看书,几乎是疯狂的看。附近的“李方东书屋”专门做二手书生意。二手盗版书的价格便宜的让人咋舌,每隔几天我都要去那或买或借的带一大堆书回来,一看就是半夜。历史玄幻,武侠荒诞,名著杂谈……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以至于那时候白天常常神游物外,课本上记的不是笔记,反而写满了很多中二的文字。
后来高考结束,清理房间的时候,这些“消遣物”被从我的床下搜刮了出来,足足装了两个麻袋,在我妈的强烈要求下被卖给了收废品的叔叔,只卖了很少的钱。
时光让人遗忘了很多东西,丢掉了的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那些装订简陋,纸质粗劣的“消遣物”,在那些没有梦想,目标又遥不可及的青春叛逆期里,或许是一个孤独的少年青春里的过客,让他在阅读中琢磨青春的放肆与生活的不易。
于是,在那些夜晚,每当读完一本书的最后一段文字,看着悲喜与兴亡的故事在夜色中敛去衣角,才会沉沉睡去。
故事总是结束在夜里,就像太阳总是在早上升起。
刚过去的这一年,阴差阳错的考进了一个很好的大学,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走过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尝试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看了更多想看的书。当我和同学大汗淋漓地在工程培训楼里削着铁的时候,偶尔从窗外吹来的微风似乎也带着10岁的那个夏天的味道;当我在晚自习结束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路旁的一排排树影在路灯下微微摇晃,每一个影子似乎都是熟悉的形状;当我骑着小蓝车,和朋友在假期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看着敬亭山的山峰,看着宛陵湖的水波,天空和云澄澈到随手一拍都能做壁纸,吹面而来的风有着微微的凉意。太阳在云的尽头落下,月亮浪的头顶升起,星星和路灯一起闪烁。古老的景点和崭新的开发区同时存在在这座小城里,真是梦幻般的景致。
看着头顶的白云,我想着,这个星球很大,所以,即使有着70亿人,每个人却还是隔得很远,如此孤单,人们努力的尝试着聚集在一起,以便目力所及皆是同类。那些充斥着迷茫兴奋抑或是哀伤的目光交织成一个大网,将这世界包裹起来,不见星云日月。眼见春花凋谢,夏木落叶,秋果腐烂,冬雪满山,还是有许多人总是行走在孤独中,踟蹰在森林里。直到他们遇到了一些很好的人,看过了几本有趣的书,与一片美丽的山水为邻......这时候,世界的模样在时光里被放大,映在青春的剪影里,
回忆与梦想交织在光影中,呈现出瑰丽的光华......
我一直在想,回忆和梦想哪一个在我的生命中更重要呢。还没有找到答案,明天就18岁了。
既然成年了,就该长大了。
像是在茂密森林里,光影从树缝间落下,回忆就像是青苔一样,在恍惚间被编织成了绿色的毯子。而梦想像云一样,远的让人摸不到....脑海里闪过了一些零碎的画面,同样触不可及。
时间回到小学时,那常常是暑假里的晴天,一群孩子在附近的水闸上玩水。我和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们一起扶着水泥做的台子,小心翼翼的往河中间走。天上有很多白色的云,倒影在浅绿色的河水里,被风吹的皱了起来。河水充盈,绿潮翻涌,脚下都是墨绿色的青苔,张牙舞爪地往深处爬。风很轻,水很凉。
有时候会被路过的大人骂上几句,催我们赶快回家。我便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假装往岸上走,待大人走远之后再嬉笑着继续玩水,一玩就是一个下午。世界的朦胧与奇幻在午后的微风里放大,一颗水草的种子无声无息间被种在了某个神秘的地方。
初中的时候,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来回。放学时,骑得快一点,在别人的目光里飞驰,超过大队的车流,拐进一条小路,等到慢下来,路上没了别人,耳边就只剩下风呼啸的声音了。
初三的时候,因为要上自习,有时回家的晚。即使骑得很慢,路上也很难看见别的行人。那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自己很多科目都拖后腿,心里既迷茫又恍然。周围的环境清冷的让人说不出话来。在无数个黄昏与夜晚,空无一人的道路上,乱糟糟的思绪在黄昏中被拉长,又在夜幕的降临下缩了回来。路旁的树投下影子,沙沙作响。我就这样骑着自行车,在那条小路上,走过了几个春夏秋冬。
高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一个炎热的暑假,从初中拿到了一中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捏着它迷迷糊糊的就进了高中。第一个班集体是高一十七班后来分班又被分到了十二班,再后来毕业,翻看毕业相册的时候才发现,3年很快就过去了。
时光才是最无法抗拒的,快的让人抓不住。
那时候,我一个人住在房东家的一个小房间里,窗户靠着马路,墙壁是雪白的。房东不经常在家,房子一直很安静,再后来房东家在外地出了些变故,便只有我一个人住在那里了。
我常常坐在床边,看着楼下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天边的云彩,听着车流的轻啸声。晚上的时候,远处的霓虹灯一串一串的亮了起来,这时,摘下眼镜,满眼皆是这座小城被锁住的夜色,朦胧的光影里,生活的方向总是模糊的让人难以看清。也懒得去想。
那时候很爱看书,几乎是疯狂的看。附近的“李方东书屋”专门做二手书生意。二手盗版书的价格便宜的让人咋舌,每隔几天我都要去那或买或借的带一大堆书回来,一看就是半夜。历史玄幻,武侠荒诞,名著杂谈……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以至于那时候白天常常神游物外,课本上记的不是笔记,反而写满了很多中二的文字。
后来高考结束,清理房间的时候,这些“消遣物”被从我的床下搜刮了出来,足足装了两个麻袋,在我妈的强烈要求下被卖给了收废品的叔叔,只卖了很少的钱。
时光让人遗忘了很多东西,丢掉了的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那些装订简陋,纸质粗劣的“消遣物”,在那些没有梦想,目标又遥不可及的青春叛逆期里,或许是一个孤独的少年青春里的过客,让他在阅读中琢磨青春的放肆与生活的不易。
于是,在那些夜晚,每当读完一本书的最后一段文字,看着悲喜与兴亡的故事在夜色中敛去衣角,才会沉沉睡去。
故事总是结束在夜里,就像太阳总是在早上升起。
刚过去的这一年,阴差阳错的考进了一个很好的大学,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走过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尝试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看了更多想看的书。当我和同学大汗淋漓地在工程培训楼里削着铁的时候,偶尔从窗外吹来的微风似乎也带着10岁的那个夏天的味道;当我在晚自习结束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路旁的一排排树影在路灯下微微摇晃,每一个影子似乎都是熟悉的形状;当我骑着小蓝车,和朋友在假期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看着敬亭山的山峰,看着宛陵湖的水波,天空和云澄澈到随手一拍都能做壁纸,吹面而来的风有着微微的凉意。太阳在云的尽头落下,月亮浪的头顶升起,星星和路灯一起闪烁。古老的景点和崭新的开发区同时存在在这座小城里,真是梦幻般的景致。
看着头顶的白云,我想着,这个星球很大,所以,即使有着70亿人,每个人却还是隔得很远,如此孤单,人们努力的尝试着聚集在一起,以便目力所及皆是同类。那些充斥着迷茫兴奋抑或是哀伤的目光交织成一个大网,将这世界包裹起来,不见星云日月。眼见春花凋谢,夏木落叶,秋果腐烂,冬雪满山,还是有许多人总是行走在孤独中,踟蹰在森林里。直到他们遇到了一些很好的人,看过了几本有趣的书,与一片美丽的山水为邻......这时候,世界的模样在时光里被放大,映在青春的剪影里,
回忆与梦想交织在光影中,呈现出瑰丽的光华......
我一直在想,回忆和梦想哪一个在我的生命中更重要呢。还没有找到答案,明天就18岁了。
既然成年了,就该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