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致朱一龙(二):娱乐圈是一个圈  资源与实力缺一不可

本文为系列文章:致朱一龙:你做好你的演员,我们给我们的流量
第二个版块
的内容
前文请戳:致朱一龙:你做好你的演员,我们给我们的流量(一)
虽然这篇文最初是想写给朱一龙先生和小笼包们看的,但是实际上我想写给所有“
每天都会被各种
明星
娱乐消息轰炸
”的人看。
【娱乐圈是一个圈 资源与实力缺一不可】
为什么说是它是圈?因为整个娱乐圈就像是一个有着内外渗透性的“

”,也是一个“
生态圈

。它既可以不断融入新的事物,也可以把圈内的东西踢出去。但是兜兜转转,娱乐圈最后依旧闭合成圆。既然它无法无限扩展,就必然资源有限。
这也是一切娱乐圈资源抢夺战的根本原因。
关于娱乐圈内的资源争夺大战,我想放到后面再说,现在让我们把话题重新拉回“娱乐圈”本身。
关于娱乐圈
BEYOND乐队的黄家驹曾经说过“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有人可能在看了这句话后心生疑惑:娱乐圈不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词吗,难道乐坛不属于娱乐圈吗?我们平时不都在用娱乐圈代指艺人所处的行业环境吗?
这个想法很有道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难道那些擅长表演、唱歌、舞蹈等艺术的专业人士在自己的行业圈子里不断发展,就一定要头顶“娱乐”两个大字吗?
我并没有说“娱乐”这个词不好,(人类永远无法离开娱乐,而且艺人的使命中也天然地带有服务观众、娱乐观众的属性

但是“娱乐”绝对不是演员、歌手和舞者的全部意义和最终归宿。
如果一个艺人以演戏做毕生追求,那么只要专心磨炼好演技即可,他/她拍出来的作品一方面带给观众快乐,一方面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思考。而不是观众们开开心心地笑一场,然后就结束了。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个艺人只要能给大众带来快乐,不论他品行如何,实力如何,私人生活会不会被打扰,他/她就可以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背后的团队运作也不可或缺)
同时,娱乐媒体只要收到一点艺人的花边新闻,便可以吸引到眼球,为什么?因为有娱乐价值。
而那些打扰艺人私生活的人,即使遭到谴责还是会“坚持”下去,为什么?还是因为有娱乐价值。
这样分析下来,有一个问题便出现了:将影视圈、乐坛等等文化艺术表演者的圈子,统统套进娱乐圈的外壳中,究竟是一场全民娱乐的狂欢?还是一种危机四伏的疯狂?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将那些每天出现在眼前的公众人物当做一种娱乐和消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朱一龙(来自盗墓笔记重启官微)
但是我们只要这样有这种想法,那些处于娱乐圈的人便可以准确地利用这一点。将所有文艺类行业全部商业化、娱乐化。通过包装、曝光、炒作、资本内部运作,打造一个又一个明星。
如果突然有一天有人猛然惊醒,大吼着:我们要看的是真真正正有实力有追求的演员、歌手、舞者等艺人时,那些商业化、娱乐化的幕后操纵者便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你们喜欢娱乐,我就给你们包装;你们喜欢耀眼的光环,我就给你们打造华而不实的梦境”!
难道娱乐圈从一开始就长这个样子吗?答案是否定的。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震惊,但是实际上,在影视行业刚刚诞生的时候,演员哪有什么人设?哪有什么炒作、包装?不过是有天赋又努力的人对演艺事业心生欢喜,又恰巧有机会表演罢了。
娱乐圈之所以长成现在这个样子,还要归功于
20世纪初
逐渐形成的好莱坞明星制度

它是一种制造和鼓励明星崇拜的商业手段,让演员联系自身明显的个性特征,进行类型化表演,(类似于现在的明星人设,然后演员就只演那些符合自己人设的角色),从而制造明星,吸引人气,之后以演员吸引票房,博得关注。
也就是说,明星制度的产生,让“戏带演员”,变成了“演员带戏”。
(是不是很像现在流量明星的操作)
明星制度的产生,或许让娱乐圈的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了,但是这种进步是商业化的进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化,而是嫁接在金钱上的花朵。整个演艺行业,不再是单纯的演技PK,还要PK其他多重因素(粉丝人气,背后金主,公司地位,话题关注等)
但是这朵花不仅长的很旺盛,而且繁衍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不断对后世的娱乐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亦是如此。
娱乐圈内的资源争夺大战
有了前一部分的铺垫介绍,我们来看一看娱乐圈内的资源争夺大战。
因为娱乐圈是一个圈,所以资源
注定
有限。“僧多肉少”,怎么办?只能抢。
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用于所有动物,包括高等动物——人类。所以在娱乐圈,这个法则还是存在。而且资源的争夺是避免不了的,再佛系的演员也还是会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每天看到饭圈的纠纷,黑热搜的不断出现,无外乎是演员之间利益冲突的外化表现形式。
你挡了我的道,我就雇水军公司黑你。
你影响了我爱豆的排名,我就要和你的粉丝争论不休。
【PS:我不太喜欢把这个法则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人类是高等动物,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应该仅仅囿于这个法则。人类的平等博爱,相互帮助,真诚善良,同舟共济,应该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体现。
因此,娱乐圈也会有相互扶持的友情和爱情,惜才爱财的提携之恩。
人类社会之所以残酷,是因为有人被物质利益蒙蔽了内心;人类社会之所以温暖,是因为有人突破外界枷锁选择了博爱热情。人类的存在意义中必定有奉献和从善,这绝不是口号!!!

朱一龙饰演沈巍 剧照
比如有一部新戏要开拍,而且男一号只有一个。那么这个人选可能是百里挑一,也可能是千里挑一。如果你自己不去争取,那么机会就不会落到你身上。如果是以正当的手段去争取角色,这其实是一种良性业界竞争。(任何行业都会存在竞争)
朱一龙在没火之前,也经常会去剧组试镜,甚至为那个
角色写了长篇的人物小传,希望能够获得这个角色。
但是他就经常落选,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反正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他十年来演的角色一个比一个惨。直到接到沈巍这个角色,他才真正改变了自己的演员生涯。(虽然听说这个角色一开始也不是给他的,太惨了233)
当然,也有一些艺人为了获取资源不择手段。内容过于黑暗,不适合过多探讨。
这个圈子的复杂之处就在于此。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这种资源争夺方式逐渐占据主流,那真的是太可怕了。(不过目前应该不会,大家不必太过悲观)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在这种资源抢夺战中,流量艺人的作用能得到充分的突显。
一场声势浩大的娱乐圈争夺战简直是流量艺人的天堂

因为一个拥有着庞大粉丝群体,超高的话题度和知名度的演员,不论实力是否遭人诟病,都可以拿着高额的报酬,挑选一些其他演员付出再多努力都摸不到边的角色。
我们可能会疑惑,这个剧组是不是傻,投资方是不是傻,为什么要选他/她?又要支付高额的费用请过来,还要忍受对方尴尬的演技。
事实上,别人不仅不是脑子有坑,还很精明。理由很简单,这个艺人的商业价值太高了,太能带动粉丝经济和提高作品知名度了。不管成品的口碑如何,至少这部剧拍出来就不用担心没人看,而落入“良作无人”的窘境。如果运气好,还能成为一段时间的热议话题,钱就可以哗哗哗入袋。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种令人心寒的运作模式仅仅针对我在第一个版块中提到的第一种人,即仅仅靠脸吃饭,靠粉丝养活,从一开始就不思进取,沉迷挣钱的部分流量艺人。
但是,人们与其担心流量光环对娱乐圈资源争夺战的影响,不如关心一下,流量艺人究竟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一特权。
在这里,我就不得说一下,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的第二种被打上“流量”标签的演员

他们可以正面利用自身所享有的资源争夺战优先地位,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充分展现自身属于演员的价值。这是多么的美好!
毕竟“流量”本身,就是人气高,商业价值强,关注度多的代名词。
如果资源的持有者看重其商业价值,将橄榄枝投给第二种“流量艺人”,我觉得他真是慧眼识人,又幸运非凡。
因为我有理由相信,即使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做后盾,这样的演员也会不骄不躁,耐心磨炼自己的演技,努力演好每一个角色,争取在未来的演艺生涯创造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人物。
而且我始终认为,朱一龙就是这样的人。
朱一龙在《幻乐之城》的表演
现在的朱一龙有着小笼包们默默的支持,也被更多的广告商、剧组投资方发掘了商业价值,话题热度不断,甚至成为许多蹭热点新闻的常用人物。因此在面对着娱乐圈有限的资源时,他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庆幸,亲手将这个选择权送给了这样一位勤恳努力的演员。
他有自己做演员的追求,不断尝试新的角色,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曾经的他有许多想演绎的角色,但是败给了多种因素(主要是商业利益因素)。而现在的他,终于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而且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他会不会仗着自己人气高就耍大牌、尬演角色。因为我们很清楚,他就是一个谦和有礼,热爱演艺事业的人生,他的人生追求却不仅仅停留于现有的热度。
虽然朱一龙被打上了“流量”标签,但是他始终给自己定位为“演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一名优秀的演员,“流量”这个词不过是小笼包给他挣来的排面。
但是,我想说:
能让你成为“流量”,拥有更多的资源选择权,真好!
现在不仅是小笼包们应该放宽心,我还希望路人们也放宽心。因为不论以后龙哥接到什么大IP的角色,我们都不需要担心人物崩坏、演技糟糕的问题,反而可以满怀期待地欣赏着他的作品,看一看今天和明天的他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未来的路还很长,愿你放开手脚,创造辉煌!
一二版块已经结束,还剩下两个板块:
饭圈和平不是口号 黑粉与敌对为何存在
回归龙哥本身——什么才是演员真正的成功
明日会继续更新该文章,欢迎关注我,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给文章点赞,可以帮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同时还请支持我的其他专栏:
致朱一龙:你做好你的演员,我们给我们的流量(一)
朱一龙的盗墓笔记重启拍摄实录(虚构向)
爆肝更新】朱一龙的盗墓笔记重启拍摄实录(二)
朱一龙的盗墓笔记重启拍摄实录(三)
彩蛋解读:小裴真忙(论裴文德和ZYL48的N中相遇方式) 上篇
小裴真忙(论裴文德和ZYL48的N种相遇方式) 下篇(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