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细说三国10:赤壁之战第三回——“火烧赤壁”的真真假假


在聊真实的“赤壁之战”之前,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是怎样描述的?
在战争打响之前、交战双方就已经展开了三个回合的“间谍战”——蒋干盗书、庞统献计和黄盖诈降

第一回合是:“蒋干盗书”。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试图招降周瑜,便派了周瑜的同学——蒋干来东吴劝降。周瑜将计就计,摆出好酒好菜招待蒋干,假装不知道对方是来劝降的。
那天晚上,周瑜喝醉了,和蒋干同住一个帐篷。蒋干心里忐忑,辗转睡不着觉。到了后半夜,他忽然听见有人来找周瑜商量事情。
蒋干一边闭着眼睛装睡,一边竖着耳朵偷听他们的谈话。不听不知道,这一听,就把蒋干吓得整个人都清醒了——原来,曹操帐下的两位水军将领,竟然是周瑜安插的“内奸”?这还了得!
后来,他又在周瑜的帐篷里找到了一封密信,正是从曹操那边寄过来的。
人证物证俱全,还等什么呢?
蒋干连夜赶回曹营,为曹操呈上密信,说:主公如果怀疑,不妨下令明天就跟周瑜开战,让那两位提督做先锋。如果他们拒绝,就说明心里有鬼。
曹操于是叫两位提督来,宣布了“开战”的事情。果然如蒋干所说,他们俩都以“水军没有练好”为由,请求再宽限几天。
曹操把密信往他们脸上一丢:宽限你妹!再宽限你们,我的人头就没了!来人啊,拉下去!
等曹操想起这可能是周瑜的反间计时,为时已晚。
第一回合,周瑜胜出。
曹操杀掉“内奸”后,营中就没有善于训练水军的人了。这时候,一个叫庞统的谋士就告诉曹操:你把船用铁索绑在一起,铺上木板,大船就像平地一样稳了。
曹操照做了。
但问题是,庞统也是周瑜这边的人。他给曹操的建议,实际上是周瑜为了方便火攻、而设下的“连环计”。
第二回合,周瑜胜出。
再后来,轮到周瑜的同事——老将黄盖登场了。
在一次公司例会上,黄盖说:“东吴实力太差,不如早早投降算了!”于是,周瑜就以“妄议朝廷”的罪名,打了黄盖的屁股。
黄盖写了一封诈降书,让探子送到曹操那里,说自己想背叛周瑜。把假的说得像真的一样。曹操生性多疑,但权衡之后,最后还是相信了黄盖。
因为,在战场上,临阵投降的不在少数。官渡之战时,正是因为袁绍帐下的谋士——许攸叛逃到曹营,才帮助曹操打赢了这场战役。
曹操其实考虑到周瑜会用火攻,但因为长江沿岸一直在刮西北风,如果周瑜赶用火攻,那么船只很快就会被风吹回来,周瑜只能把自己的营地烧了。
不料,战争打响之前的晚上,诸葛亮又“借”来了东风,这才让赤壁之战圆满成功。
第三回合,周瑜胜出,为赤壁之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并没有这么多戏剧性的环节。
历史和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没有这么多巧合。接下来聊聊“赤壁之战”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事实一:蒋干游说周瑜
赤壁之战那段时间,曹操确实派蒋干去游说过周瑜。因为曹操久仰“美周郎”的大名,看在他的才华、智慧、领导力、组织力、人脉资源和有一个漂亮妻子的份上,便秘密派蒋干“以个人身份”去见周瑜。
周瑜热情地招待了蒋干。见面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子翼(蒋干,字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小蒋啊,你大老远跑来找我,是想劝我跳槽去曹操那里吧?)
蒋干见他一开始就把话说到了明处,顿时无话可说,只好推说自己是来找周瑜叙叙旧、喝喝酒的。
后来,周瑜带他参观军营、军库,说自己遇到了“知遇之主”,这里平台大、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自己决不会有所动摇。
蒋干离开东吴、回去见曹操时,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把他离间”。
事实二:被烧的不是赤壁
历史上,“火烧赤壁”是一场遭遇战。
曹操想攻打刘备,不料刘备已经跟孙权联合起来,双方在长江边上打了几场小战役。
曹操首战不利,再加上军中瘟疫流行,于是把军队驻扎在长江边上的乌林,和周瑜、刘备联军隔江相望。
“火烧赤壁”是后来的说法。
实际上,周瑜的火船,是从赤壁开出去的,烧的是对岸的乌林。
曹操在出发之前,给孙权发了一封邮件: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如今我统领八十万水军,将要与将军你一起在吴地聚会狩猎)。
字里行间,就是没有把对方放在眼里。
很快,曹操就收到一封回信,是黄盖写的,大意是说:留在东吴这边没什么发展前景,自己想跳槽。
曹操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曹操显然是自信过了头。决战前夜,他意气风发,端着酒杯站在船头,当场赋诗一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想而知,他带着如此雅兴,根本就不是打仗、而是去游玩的。所以,赤壁之战的失败,肯定有曹操自己的因素在里面——他没有料到自己会失败,所以黄盖诈降、周瑜火攻、刘备拦截,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
《三国志》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自己放火烧掉了剩下的船,然后从华容道逃走了。
后来曹操自己也说,船是我烧的,而且“孤不羞走”。
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放声大笑。
臣下问他:丞相何故大笑?
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智商不够,如果是我,肯定会在这里暗设伏兵!
然而,话音刚落,就看见一位白马将军带兵冲了出来——“吾乃常山赵子龙!曹贼休走!”
曹操慌忙策马扬鞭。多亏徐晃、张郃二人挡住了赵云,曹操才得以逃脱。
那边刚刚化险为夷,这边曹操又开始笑。
这一笑,又笑出张翼德,多亏张辽、徐晃二人抵挡,曹操再次脱险。
然后曹操又开始笑……
只听见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过,大将关羽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了曹操的去路。
这下曹操就笑不出来了,他向关羽求情说:“云长啊,你还记得当初我对你的好吗?”
关羽:“嗯。不记得了。”
曹操:“我还请你吃过饭呢!”
关羽:“是吗?不记得了。”
曹操:“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难道你忘了?”
这句话戳到关羽的软肋——他平生最看重的就是义气。于是,关羽冒着被“军法处置”的危险,放走了曹操。
《三国演义》说,这些都在诸葛亮的计划中。
赤壁战败后,曹操再也不敢向南攻击,所以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计划也能得以实现。如果没有了曹操这个共同的敌人,那么孙权就会跟刘备翻脸。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上的曹操,虽然在赤壁打了败仗,实力还是摆在那里;倒是孙权和刘备,他们的目的是抵挡曹操的进攻、不让他渡过长江。所以,他们只是在曹操逃走的时候,稍微追赶了一下,却没有精力在华容道上布置伏兵。
曹操呢,虽然没有遇见关羽的阻碍,但还是在华容道上吃了一番苦头——他们误入沼泽地,士兵大量伤亡,甚至有人被踩踏致死。
眼看就要走出华容道,曹操不由勒住缰绳、哈哈大笑。此时,随行的部下早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
曹操说:“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
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
但此时,曹操的主力部队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了。
“火烧赤壁”并不是这场战役的全部,它只是一个开始。随后,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还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
总的来说,这次战争让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也为刘备的灭亡埋下了祸患。
微历史: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经过是什么?
《三国志》一书在曹操、刘备、孙权的个人传记里,分别写了不同的细节——
【先主传】刘备的视角: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打人,放火,还烧船……
【武帝纪】曹操的视角: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曹操没打赢,军营开始流行瘟疫,于是撤军……
【吴主传】孙权的视角: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曹操战败,自己烧了剩下的船,走了……
而“火烧赤壁”的过程,主要记录在周瑜的传记里面,写得绘声绘色;后来经过戏精——罗贯中的添油加醋,就有了《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桥段——赤壁之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