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2023-03-18历史万历张居正 来源:百合文库
他知道他快死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时候他的感官反而特别地敏锐了起来。女人们哀婉的抽泣、偶尔响起的个别男人的叹息、几个重臣压低嗓门的争执……时不时有几个字句蹦入他的脑海中,但又不十分真切。种种声响,就那么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一时这儿高些,一时那儿高些,隐隐约约,倒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他不无自嘲地想,那些声音,有几分真是为了他这个躺在大殿中的将死之人呢?恐怕只有他死了,他们才能将好不容易挤出来的几滴眼泪抹干,趁着还不算太晚,好好谋划自己的出路,免得一朝天子一朝臣,彻底成为弃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都到这份上了,他并不怪殿外跪着的人薄情寡义,他只是有点惋惜,活了一辈子,到头来竟连一个肯为自己而泣的人都没有,未免,也太可悲了些。
记得刚开蒙时,他读史,常慨叹古今帝王再怎么称孤道寡,最后也还是孤家寡人。先生就告诉他,真正的贤王定能得天下之心,天下咸服,怎么会是孤家寡人呢?
先生……
如果先生还在的话,先生会为自己的死而落泪吗?如果先生还在的话,他会把这个国家搞成这么一团糟,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吗?如果先生还在的话,他会在病重之时无人托付,眼瞅着朝廷毁于党争吗?
他伸出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然而终究还是放下了,就像他对这个国家,就像他对先生。
先生是他登基那一年成为他的先生的。当时,太后只有不到三十岁,他只有十岁,眼见孤儿寡母毫无自保之力,高拱欲趁势夺权,是先生与大伴察觉了他的阴谋,保住了当时岌岌可危的大明。他拜先生为首辅,全心全意地信任先生,太后更是直接请先生入宫教当时懵懵懂懂的他怎样做个好君主。先生果然不负众望,一应内外政事,都处理地井井有条,甚至比他父皇在时要更好。而对于他的教育,更是比张家的几个孩子都上心的多了,他看不懂史书,先生就给他画画,君上怎样治国、怎样理政、怎样驭民,都是先生教给他的。
可是渐渐地,先生就不那么让他尊敬了。他是皇帝,可是他只不过背书念错了一个字,先生就要吼他,吼到满宫的宫女都能听到。先生要他节俭,连宫里头宴会的规格都削减了,但先生自己却奢侈成性,闹的朝野内外议论纷纷,还是他亲自出面压下了这些声音。十八岁的时候,自己被宫里头的小太监哄着吃多了一回酒起晚了,先生竟让他下罪己诏向天下悔过,他不依,大闹了一场,最后太后还是让他写了。他越来越不安,对先生的恨意也越来越深。每天都有御史上书,“天下只知有太岳,哪里知道有皇帝!”
终于,先生走了,他在为先生举办盛大的葬礼的三个月后,将先生抄家清算,连先生最后一点血脉都没有留下。他以为,他终于自由了,终于可以当一个比先生更优秀的君主了。
可是他错了。每回上朝,不管他提什么,好的还是坏的,都有一批又一批的人反对,他们不仅不畏惧他的权威,甚至以被罢免为荣。他们一点不关心这个国家的安危,而只在乎自己的名声,党争倾轧、立储问题……三十年,争来争去,也不过争这么些东西,于国于民,都无裨益,他却被越拖越深,最后淹没在了这些人的洪流中,再也无法自由。
万历十五年后,他再没有上过一次朝。唯有深宫中的郑贵妃把他看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牌位,只有温柔可意的她,能给予他最后一点心灵上的慰藉。可就连这点慰藉,也被朝臣们击得粉碎,徒留满地狼藉。争国本,争了十三年,最后他也没能立心爱的小儿子为太子。他的人生,满盘皆输。
现在他要死啦,他终于可以从自己这狼狈的人生中抽身出来,认真的审视先生做的一切了。这一刻,曾经自信满满地说出“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这种话的他,终于后悔了。先生所教他的,不是怎样做一个帝王,而是怎样获得属于帝王的自由啊。他不信邪,一次次企图撞破束缚着他的框架,只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可若他能学会操纵这个框架为自己服务,他就真正地自由了。
先生不是不知道一意孤行的下场,恐怕先生临死前,早就料到了身后的结局,可是他还是这么做了,百炼千锤,矢志不渝。或许是为了这个即将毁在他手里的大明,或许只是为了这个先生一辈子唯一一个学生,能自由地,活下去。
先生,愿来世我不生在帝王家,先生只是我的先生,而不是帝王的臣子,愿来世能再做先生的学生,愿来世,能再握先生的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