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一场十九年的爱情故事

在苏武出使匈奴之前,他留给妻子一首诗《留别妻》,诗里写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又言“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这份临别时的深情款款,极为动人。然而苏武万没想到,他一去就是十九年,这十九年间夫妻相隔两地的思念之情,离愁别恨,这正是《弹指一挥间》中构筑的景与情。——百度百科,《弹指一挥间》词条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两个朝代,相较于唐朝,汉朝离我们更加久远,它好像带着一层朦胧的面纱,让人在遥想它的时候多了许多复杂玄妙的感情。
提到唐朝,人们常常想起来的是文化的繁荣与昌盛,想到的是诗人的浪漫,常常会忽视唐朝的”血腥“——唐在战场上的实力,在开疆拓土上的豪迈霸气远超其余很多朝代。要知道,明朝在吹彩虹屁的时候,都要用“远迈汉唐”来将汉唐并称(唐虽然常常在文化方面与宋并称,但是在军事水平上,“弱宋”远远不如大唐。)
而提到汉朝,人们常常想起来的是抗击匈奴的霍去病,卫青,想到的是沙场胡虏,想到的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会忽视汉朝并不逊色于唐朝的浪漫文化。
说起汉的浪漫,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圣旨之一——故剑诏。
汉宣帝年少时流落在外,与许平君结为伉俪。
后来他当了皇帝,大家商议立皇后这件事,都觉得该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这种政治婚姻谁都清楚该怎么权衡——一方是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皇帝,另一方是刚废了前任皇帝的势力极大的权臣,皇帝再傻,也该知道应该立霍光的女儿为后,以此来平衡君臣关系,拉拢权臣,互相结成利益网,可是汉宣帝却偏偏像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下了一个故剑诏,意思再明确不过——我舍弃不下发妻。大臣们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商议着立了许平君为后。
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
然后皇帝和皇后两个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太天真啦!
这是历史,是权力斗争,不是小说,霍家可不会那么轻易放弃皇后这个位置
后来许平君被害死,汉宣帝悲痛不已,随后一言不发,转头娶了霍成君,很多年后,霍光去世,汉宣帝给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霍光死后没几年,霍家就因为要阴谋造反而被族灭,再后来,霍成君因为要害太子,于是被废,最后自杀。
(比起所谓的政治斗争,我更愿意相信汉宣帝是为了报妻子之仇——我们都喜欢这种故事)
我相信在许平君被害死的那一天,汉宣帝终于明白了自己之前”故剑诏“的做法有多天真,只是为了表达爱意,反而害了妻子,自己身为帝王,却连最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很难想象汉宣帝与霍成君后来的那些日日夜夜是怎么度过的,值得一提的是,霍成君虽然成了皇后,但从头到尾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汉宣帝对自己的太子评价非常之低,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乱我家者,必太子也“,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更换太子——可能只是因为这是他和许平君的孩子,也是他在登皇位之前就有的孩子。
太子后来继位,是为汉元帝,主政期间,朝政混乱不堪,从此西汉走向衰亡。有人评价汉朝在汉宣帝时国力最为强盛,假如汉宣帝并不是选了这样一个孩子为继承者,西汉国运真未可知啊!汉宣帝也许不是一流的皇帝(有些感情用事),但却是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之一,一口气给后人留下了皇帝中最为浪漫的两个成语——”故剑情深“,”南园遗爱“
遥想那个朝代,处于尔虞我诈,权力漩涡中心的皇帝的情感尚且能够如此浓烈真挚,更遑论臣子百姓了。
说到情感,可以说汉朝有两首诗最为出色,诗中都隐藏着精彩动人的故事。
一首是《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据说这首诗是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有了新欢之后负于意气写的,全诗也不难懂,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其中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更是千古名句。
另一首呢,就是苏武的《留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结尾的一句“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虽然不及”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名头响亮,但也足够让人耳熟能详了。
从壮年牧羊到老年的苏武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苏武在出使匈奴之前舍不得结发妻子,握着妻子的手,含着泪,写下了这首诗,最后立誓”只要我能够活着,那我一定会再回来见你,即使我死在他乡,化为鬼魂,也会永远思念你!“
后来苏武手持汉朝符节,被扣押在北海,坚守气节,匈奴放话只有公羊生了小羊羔,才会释放他回国。
过了整整十九年,苏武才成功回到汉朝
可是那时他的妻子早已改嫁
谁也不知道他们相见时会说些什么
苏武会埋怨她么?我想不会
苏武将近二十年音信全无,没有几个女人会用二十年等另一个人,何况大汉不同于明清,对女子宽容的很,一个不知道活寡要守到多会的女人改嫁完全无可厚非。
最重要的是,苏武自己在匈奴也娶了一个妻子,还生了一个孩子,叫做苏通国。后来这个孩子回到了汉朝,当了官,但他的母亲,那个匈奴女人,谁也不知道结局是怎么样的。
这个故事似乎平常得很:曾经的伴侣非常恩爱,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很久没联系,互相有了新的感情,然后相忘于江湖。
我们想象中的浪漫得故事应该是这样的:苏武在这十九年里,专心牧羊,每夜会看着星空思念妻子,而他的妻子也应该在这十九年中日日夜夜在思念远处的丈夫,后来他们再见面,互相拥在一起,再也分不开。
但这只能是小说里的情节
,只有在小说里,杨过才可以等小龙女十六年,在现实中,杨过即使隔十六年,还能再见到小龙女,也应该是两三个孩子的爸了,他们再相见顶多泪眼朦胧,然后互相问声好,再然后就该投入各自的生活了。
在感情世界里,摧毁浪漫的往往只是时间
不过,我相信,在苏武说“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的那个晚上他们是坚信两个人要相守一辈子的,在互相拥抱的时候,两个人眼中含的热泪也是充满真情的,而在漫长的十九年岁月中,也总有那么一些日子,两个人是互相热切地思念着对方的。
只不过在二十年后,两人再看到那句“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会是怎么样的感情?
我是归来了,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弹指一挥间》
雨掸霜叶掸落一地过往
云遮秋雁遮住十载月光
我推开窗 满手回忆沙沙作响
枕簟凉 残烛晃 人惆怅
离愁别恨是心的溃疡
戴月披星是你在流浪
你推开窗花灯随烟波铺江上
露水凉 老船晃 人惆怅
弹指一挥间 你竟已遥远
沧海成荒野 真情永不灭
弹指一挥间 红尘已缈远
青丝蘸白雪 来路生云烟
这首歌主歌部分分别用“霜叶”“秋雁”“沙沙”“枕簟”“残烛”这些较萧瑟的词语描绘了苏武所生活的苦寒极北的匈奴环境,
用“花灯”“烟波”"江"“露水”“船”这些温柔的词语描绘了苏武的妻子所生活的大汉水乡环境
极北之地,不知岁月如何更迭
今夜雨过,床席寒冷,难以入睡
桌上的烛火忽暗忽明
我起身推开了窗户
沙沙的风声伴着过往的回忆冲击着我的脑海
屋外满地都是被雨水拍落的浸了霜的叶子
天上的大雁不停地南飞
它们应该正飞往我的家乡吧
家乡的你过得怎么样呢
我漂泊在这苦寒之地
你又在那里流浪呢
也许你正在某个水乡生活吧
也许你在某个船上随波涛摇晃吧
当你推开窗户的时候,看到的又是怎样一副景象呢?
也许有漂亮的花灯铺在江上吧
但你真的有心情欣赏么
你也应该在思念我吧
。。。。。。。。。
转瞬之间十九年已经过去
我终于能够回到故乡
离你越近,却反而发现你的身影越加模糊
我的青丝已经渐渐斑白
料想你的红颜也已经凋零
回首看归家的路
路上生满了云烟,望不到头
题外话:
1,为什么我认为汉朝是一个很浪漫的朝代,因为西汉在很长时间内,女性私奔,寡妇再嫁都是一件相对比较正常的事情,整个社会对女性还是比较宽容的,所以有很多站在女性立场的精彩的乐府诗,其中包括著名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这种热情奔放的作品是别的朝代的女性很难创作出来的。
还有卓文君的《白头吟》,虽然这首诗几乎可以断定不是卓文君写的,但是附会也不会凭空附会,这首诗的名头之所以挂在卓文君头上,还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在那样一个年代,按照卓文君那种性格,是可以写出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这种敢爱敢恨的句子的。
而在唐代,女性碰到负心之事,往往更多的表达也无非是“一寸相思一寸灰”这种自哀或者“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种抱怨的句子,很少有直接冲着负心的男人劈头盖脸的指责的。
同样的,这首《留别妻》其实不是苏武做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看这个故事,因为好的作品在情感上具有普世性。
2,总有人觉得苏武和妻子的故事不够浪漫,为了使故事更加美好,有很多说法来为两个人进行圆转:比如苏武的妻子是因为听说苏武死讯(当然是假消息),伤心失望之下才改嫁的,然后苏武又听到了妻子已经改嫁的消息,才又新娶了个妻子的。
这么想可能会让这段感情更加美好,更加地配那首《留别妻》,更加地浪漫。
但是,不可否认,很多感情就是无疾而终的。
感情就像蜂蜜,时间就像水,不管曾经蜂蜜有多甜,被水冲着冲着就慢慢变淡了,谁也没错,但时间实在无情。苏武和妻子的故事不够浪漫,不够美丽,但却足够真实,足够让人唏嘘。
3,关于苏武在匈奴又找了个老婆这件事,据说苏轼曾经拿出来调侃过。
苏轼有次问好友,你知道人世间克制什么最难了么?别人答不知,苏轼说禁欲最难,随后饶有兴趣地拉出来苏武举例——苏武不怕生活艰苦,即使吃住条件都非常差,也死不投降,匈奴提供的功名利禄于他更是过眼云烟,但就是这种高洁忠贞之士,仍然没能禁欲,终于还是找了个匈奴媳妇,还生了孩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