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朱一龙·齐衡】有一天我穿成了嘉成县主(41)

上任几日,齐衡每日一早出门,傍晚用饭回来一次,再回来要到深夜,梳洗好,碰了枕头就能睡着。
有时我到书房,就见他趴在桌上,已睡熟了。
这地界,不像在汴京,有齐国公撑着,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两位通判在一旁时时监看,有什么想办的,除了给知军签字,必须那两位也签过了才能交给下一级去做。
往往容易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
尤其是两位通判不待见齐衡时。
自然是不待见的,齐衡与我点烛夜话时提到两位大人虽都是极清正廉明的,但心里总守着先帝在时做的那一套,墨守成规。而泉州多优港,若能将海运进一步发展,绝对能使这的财政更宽裕些。泉州城极繁华,但他曾到管辖的县里去看看,少有宽裕的人家,靠那一亩三分田过日子的多。
并非是没有可发展的方面,没有值钱的货物,比如德化的青瓷,但泉州城出去的政策上还是老一套,看不出来鼓励与赏罚,不论需求,只受规矩内定的量,百姓当然安心过日子,何必做那无用功。
所以他一直忙着制定新的政策,说通这两位大人。
“不知城南蕃坊的蕃长可来过?”我听了他的话,想了想,问。
齐衡道:“并没有。”
我坐直了,说:“我想也是,那蕃长听闻是海外大食来的,和你一般大,上任三月有余,两位通判也不待见他。”齐衡听了,笑笑,道我比他这个知府知道的还多。我也不是说笑,说:“每**埋头处理眼前的事,我闲来出去看看,见街上异国面孔颇多,也有许多新奇玩意 ,听说了有关那位蕃长的事。”
齐衡也来了兴趣,问我是什么事。
我也没卖关子,对他说:“上位泉州知府多病,常常把事情交给一位姓宣的知州和两位通判做,重要的事才做个决定。有一次,宣大人令人点检货物时,多克扣了许多东西,正是一位蕃商的货物,收到时对不上数,无法交货,那位蕃长找上门来,找到了两位通判,自然不是他们做的,但他们竟用不喜异国人踏足官衙的理由,让人轰了蕃长出去,也没给个理论,这两位大人却明摆了护着自己人,事情闹大了,知府竟也不管不问。如此,那位蕃商亏了许多,还得倒贴,叫许多本想来收货的蕃商心悸。”我喝了一口茶,打住了话。
我相信齐衡管理泉州地界的县城很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但与外邦人呢?我看他只埋头与自家的地方,与蕃商的来往全交给两位通判,现在与蕃长也并无来往,人家被赶出去一次,下次还会再来吗。
说到底,蕃长虽与朝廷官员享有同等待遇,不知道在所有地方,是否真是同等待遇的。
齐衡沉默了好一会,才说:“就算我把自家地界的人打理得好好的,给最好的待遇,人家蕃商也不一定要收你泉州人士的货,这沿海一带,大港优港不缺。青瓷倒是不愁卖,但除了德化,其他的县并不是都能生产青瓷。”
倒不是他想不到,认不清,只是太专注与一件事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