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没有任何干货的水专栏向架空苏(联)东(欧)
1979年阿富汗的阿明政府上台后,苏联立即承认了阿明政府,并用大量的物资援建改善了阿富汗的部分公路与城市设施。随后阿明政府与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苏-阿关系缓和。
由于苏联并没有像美国智库团预想的那样入侵阿富汗,故而没有抵制1982年莫斯科奥运会。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与苏联国家主席勃列日涅夫进行了闭门会谈。
具体的谈判内容不得而知,1983年元旦,双方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署了《美苏两国关于削减中程及远程战略核武器共识》(即《中导条约》)。
这项条约被双方忠实地履行了。两个月后,高加索军区的警戒站从各个渠道都获得了美军导弹基地撤离的情报。在通知莫斯科后,苏联当局也从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乌克兰等地拆除了部分战略武器。原本的军事基地成为了游客的旅游胜地。
1983年4月12日,苏联国家主席勃列日涅夫出访美国,并在华盛顿特区的机场与美国时任总统里根握手(这是历史性的握手)。双方在7天的会期中确定了美苏关系全面正常化的多个协定,包括《北约、华约撤销军事对峙以及削减武装力量共识》、《苏-美贸易共识》、《美苏关系正常化议定书》等多个捆绑协定。
1983年5月1日,美国特使站在了列宁墓观看了莫斯科“五·一” 人民游行。特使代表在之后的采访中提到:“苏联人民给予了我们一副完全不同的画面-不同于我们的政治、不同于我们的文化-这是苏联友好的展现。”
1983年11月7日,苏联破天荒地没有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而是提前召开了苏共中央代表大会(该会议本应在1985年举行),与此前不同的是:苏联采取了普选制。在经过一个月的选举后,新的国家领导人-安德罗波夫胜选。
1984年元旦,安德罗波夫宣誓就职。美方就此事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苏联踏入民主的第一步、是苏联人民的伟大胜利、是世界的胜利。这场胜利与民族无关、与意识形态无关-这是不仅仅是苏联人民重获自由的起点;这也是世界走向民主的一大步。”
安德罗波夫上任伊始,美苏双方就互相开放了海关,大量来自异国他乡的商品使苏联人民惊奇而害怕。进口热潮使得来自美国的商品在苏联的滞销率仅为5%。虽然不少苏联民众表示“其实和家里的那些差不多”,但是还是“很高兴超市的东西多了起来。”
随着苏联的开放,华约内的各国也开始了“自改革” 。首先与外国开始对接的,便是捷克斯洛伐克,不过与此前不同,苏联当局赞赏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新道路(尽管它曾经被扼杀)”。随后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纷纷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194年6月3日,苏联国家主席安德罗波夫出访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这是数十年来,苏南两国的第一次会晤。会期结束时,双方签署了《苏联与南斯拉夫共同声明》 ,苏联-南共联关系正常化。
前进的道路上哪有一帆风顺。1984年8月24日,欧洲煤钢联盟、欧洲原子能联盟、欧洲共同体合并为“欧洲联盟(EU)” 。尽管华沙公约主动与欧盟方面提出了出访请求,但是欧盟似乎并不领情。不久,两德边境再次出现了军事对峙的情况。尽管欧洲各国均支持继续与苏联进行对峙,但是苏联显然不会放弃他们的传统——军事演习。12月1日,华约大量的军队举行了“西方-84”军演,并声明不针对美国。
在强大的常规武器压制下,欧洲各国才想起:因为《中导条约》的签订,所以欧洲暴露在了苏联的常规武器威胁下。恐慌的欧洲人再次寻找 美国的庇护。但是与苏联和解而出现的经济腾飞让美国方面仅仅是对苏联予以谴责——“欧洲被抛弃了”,欧洲人如是说。
1984年的圣诞节,西柏林的居民与警察听到了东边传来的“隆隆”声。难道是苏联人打过来了?——不对啊,为什么边防军没有报告战争爆发?经过了短暂的错愕,边防军的第一份文件到了:东德似乎开来了运输车与铲车。这一份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拆除柏林墙!随后,全世界都接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共和国国家主席昂纳克与苏联国家主席安德罗波夫的联合声明:没有什么比曾经分裂的民族再次团聚更振奋人心的了,德国已经向世界展开了双臂!
1985年元旦,德国自由党(代表西德)与德国社会统一党(代表东德)位于东柏林的共和国宫成立联合政府——德意志自由民主党,由昂纳克担任总书记。进过选举,拥有对德国充足了解与具体预案的前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成为了新的德国——德意志共和国总统/国家主席(由于刚刚获得统一,故而两种说法均可)。
尽管德国获得了合并,但长期的分裂引来的政治问题动摇了这个新共和国的根基。在柏林出现了支持社会主义的民众与资本家雇佣的私人安保以及资本家的势力出现了暴力冲突。经过共和国宫表决,政府的政治形态将由全民投票决定。本就获得了较高支持率的昂纳克公开地表示“如果这个德国不是红色的,我就拒绝为其服务”。
投票结果显示:超过87%的德国民众支持昂纳克的社会主义政府。
1985年10月6日(民主德国的国庆节),德意志共和国总统/国家主席昂纳克宣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
由于苏联并没有像美国智库团预想的那样入侵阿富汗,故而没有抵制1982年莫斯科奥运会。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与苏联国家主席勃列日涅夫进行了闭门会谈。
具体的谈判内容不得而知,1983年元旦,双方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署了《美苏两国关于削减中程及远程战略核武器共识》(即《中导条约》)。
这项条约被双方忠实地履行了。两个月后,高加索军区的警戒站从各个渠道都获得了美军导弹基地撤离的情报。在通知莫斯科后,苏联当局也从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乌克兰等地拆除了部分战略武器。原本的军事基地成为了游客的旅游胜地。
1983年4月12日,苏联国家主席勃列日涅夫出访美国,并在华盛顿特区的机场与美国时任总统里根握手(这是历史性的握手)。双方在7天的会期中确定了美苏关系全面正常化的多个协定,包括《北约、华约撤销军事对峙以及削减武装力量共识》、《苏-美贸易共识》、《美苏关系正常化议定书》等多个捆绑协定。
1983年5月1日,美国特使站在了列宁墓观看了莫斯科“五·一” 人民游行。特使代表在之后的采访中提到:“苏联人民给予了我们一副完全不同的画面-不同于我们的政治、不同于我们的文化-这是苏联友好的展现。”
1983年11月7日,苏联破天荒地没有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而是提前召开了苏共中央代表大会(该会议本应在1985年举行),与此前不同的是:苏联采取了普选制。在经过一个月的选举后,新的国家领导人-安德罗波夫胜选。
1984年元旦,安德罗波夫宣誓就职。美方就此事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苏联踏入民主的第一步、是苏联人民的伟大胜利、是世界的胜利。这场胜利与民族无关、与意识形态无关-这是不仅仅是苏联人民重获自由的起点;这也是世界走向民主的一大步。”
安德罗波夫上任伊始,美苏双方就互相开放了海关,大量来自异国他乡的商品使苏联人民惊奇而害怕。进口热潮使得来自美国的商品在苏联的滞销率仅为5%。虽然不少苏联民众表示“其实和家里的那些差不多”,但是还是“很高兴超市的东西多了起来。”
随着苏联的开放,华约内的各国也开始了“自改革” 。首先与外国开始对接的,便是捷克斯洛伐克,不过与此前不同,苏联当局赞赏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新道路(尽管它曾经被扼杀)”。随后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纷纷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194年6月3日,苏联国家主席安德罗波夫出访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这是数十年来,苏南两国的第一次会晤。会期结束时,双方签署了《苏联与南斯拉夫共同声明》 ,苏联-南共联关系正常化。
前进的道路上哪有一帆风顺。1984年8月24日,欧洲煤钢联盟、欧洲原子能联盟、欧洲共同体合并为“欧洲联盟(EU)” 。尽管华沙公约主动与欧盟方面提出了出访请求,但是欧盟似乎并不领情。不久,两德边境再次出现了军事对峙的情况。尽管欧洲各国均支持继续与苏联进行对峙,但是苏联显然不会放弃他们的传统——军事演习。12月1日,华约大量的军队举行了“西方-84”军演,并声明不针对美国。
在强大的常规武器压制下,欧洲各国才想起:因为《中导条约》的签订,所以欧洲暴露在了苏联的常规武器威胁下。恐慌的欧洲人再次寻找 美国的庇护。但是与苏联和解而出现的经济腾飞让美国方面仅仅是对苏联予以谴责——“欧洲被抛弃了”,欧洲人如是说。
1984年的圣诞节,西柏林的居民与警察听到了东边传来的“隆隆”声。难道是苏联人打过来了?——不对啊,为什么边防军没有报告战争爆发?经过了短暂的错愕,边防军的第一份文件到了:东德似乎开来了运输车与铲车。这一份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拆除柏林墙!随后,全世界都接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共和国国家主席昂纳克与苏联国家主席安德罗波夫的联合声明:没有什么比曾经分裂的民族再次团聚更振奋人心的了,德国已经向世界展开了双臂!
1985年元旦,德国自由党(代表西德)与德国社会统一党(代表东德)位于东柏林的共和国宫成立联合政府——德意志自由民主党,由昂纳克担任总书记。进过选举,拥有对德国充足了解与具体预案的前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成为了新的德国——德意志共和国总统/国家主席(由于刚刚获得统一,故而两种说法均可)。
尽管德国获得了合并,但长期的分裂引来的政治问题动摇了这个新共和国的根基。在柏林出现了支持社会主义的民众与资本家雇佣的私人安保以及资本家的势力出现了暴力冲突。经过共和国宫表决,政府的政治形态将由全民投票决定。本就获得了较高支持率的昂纳克公开地表示“如果这个德国不是红色的,我就拒绝为其服务”。
投票结果显示:超过87%的德国民众支持昂纳克的社会主义政府。
1985年10月6日(民主德国的国庆节),德意志共和国总统/国家主席昂纳克宣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