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围城》被禁锢是生活,被围的思想。

读围城,之后对于生活,婚姻的理解更深刻了些。
来一些金典语录。
 对于丑女人,细看也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我们对于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像它的酸,也很可能 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的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生息全无,直到(妙)的一声,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读后感
这是我女朋友买给我的第一本书,让我对以后的婚姻,生活,的理解更深刻了许多。看过一遍之后。对于方鸿渐的爱情故事,大都感觉是他自己的结果。但是对于方鸿渐这个人,有文采,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选择了那一个适合自己的女人,结了婚。虽然结局不太完美。但是也算是遇到了对的人。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不学无术、性格有点善良、有点小聪明和浪荡气的懦夫。上大学时就由父母包办婚姻,他既不情愿,又不敢反抗,幸而这女子“不知趣”地死去,他却糊涂地得到女孩的父亲点金银行周老板的资助而出国留学。然而在国外并无专长,游荡各地,没学到一点实际的东西,最后从爱尔兰人手中骗到一张博士文凭(这一点倒显示了他的“聪明”),在回国途中与鲍小姐调情却得到一个“失望”的结果。回国后,他在家庭、社会处处碰壁,使他领略到世态的冷酷,从十里洋场到三闾大学,险恶的处境、恶劣的人际关系都教训和打击他,而跑回上海又毫无出路。就如关在铁笼中的野兽,拼命地挣扎。最后想到重庆去,然而重庆又未必不是另一个“围城”。
大概就是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方鸿渐在经历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家庭(婚姻)的失败后,这样感叹: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围城》的思想意蕴具有三层。 第一层生活描写层,描写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的世相,对当时的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进行尖锐的讽刺,批判知识分子的空虚、苦闷。 第二层文化批判层,通过对一批留学生的生存状况、精神状况的描写,揭示中西文化的畸形对接所带来的深刻矛盾。 第三层哲理思考层,表达对于生活的真正价值的哲学思考,揭示人生的真谛——在绝望孤独中超越自我。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