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古风歌曲语言现象及创作实践•第一期•第六篇•优秀古风歌的标准

2023-03-25河图语言学古风歌 来源:百合文库
文:up
优秀古风歌的标准
根据我们上一篇“浅谈古风歌的问题”,试提出一首优秀古风歌的标准。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优秀这个概念也是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界限,因而欢迎各位古风歌的爱好者不吝赐教。
①关于古风歌的曲
非原创请得到授权、标明出处
如果没有独立作曲的能力,需要用别人已完成的歌的曲部分。则需要联系作曲者或者其工作室得到填词改编的授权,即购买这首歌曲的著作版权,并且在歌曲的有关信息中写明曲的出处。
原创的曲严谨抄袭剽窃
原创的歌曲,也请对得起“原创”这两个字。古风圈的原创音乐人屡次打擦边球,或许和编曲不受版权公约的保护有关。古风歌降低了圈子的门槛的同时,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作品的水准。
②关于歌词
意向和谐
堆砌意向的现象应该理性看待,在古风歌曲中为了追求“古风”意境,难免会用到诗词意向来抒情写景。意向运用的最低底线是和谐统一。李商隐的《锦瑟》,通篇都是典故意向的组合,其中要表达的内容主题,文人学者研究争论近千年也没有定论。但是诗中的那些意向:琴瑟、华年、庄生晓梦、望帝托鹃、沧海珠泪、蓝田玉烟,无不指向一种哀婉缠绵的基调,再加上末句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成为传送千古的佳作。
现在的一些“古风歌”,经常写着写着突然冒出违和感强烈的词。比如说《盗将行》,前面还是枕风宿雪多年,一种天涯漂泊之感,后面接着就是一个“早餐”,而且是与虎谋早餐?与虎谋皮我们都知道,与虎谋食或许还说得通,但与虎谋早餐这样怪异的组合一出现,让之前那种漂泊寂寥美感荡然无存。又如“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我心弦”中,把妙龄女子的笑容比作“恶犬”,究竟是绝妙新颖的比喻,还是博人眼球的乱造,听众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图的《风起天阑》。同样是写历史人物,歌词中火光、残月、血风、鲜血、断根枝叶、瓢泼大雨种种意向,悲切凄凉,城破焚烧的惨状历历在目。而同样是写笑,河图则写“那一眼你笑如昙花,转眼凋谢”“春风绿过柳叶你笑的无邪”,孰良孰莠,高下立判。此外,歌词中的蝉鸣、初雪、细雨、春风、柳叶等意向,写出了恬静美好的城中生活,回忆中的美好梦幻和烧红天际的烈焰,灰烬喧嚣对比,给人震感心灵的强烈触感。
文脉贯通
好的歌词,必然有一条“脉”,一气贯通,不论意思如何表达、语言如何组织,始终离不开这条“脉”,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比如《故梦》,从头到尾作者没有明写,但听完这首歌,脑海里必然浮现出一段民国时代的爱情悲剧,得不到的凄婉惆怅,爱别离苦。歌词间萦绕着梦幻的哀愁,情景交融,红叶染秋霜,枯叶映暖阳,画屏落灰,给人以怅然若失之感。词作者的每一句歌词都围绕着主题展开,这就是功力所在。
如果一会儿睥睨四野,一会儿春晓艳阳,一会儿铁甲寒意,那么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光看歌词绝对看不出来。虽说歌词的背后有文案,也就是背景故事,但是真正好的歌词是不需要通过看文案故事才能听懂其中的意蕴,这也表明了很多古风歌的作词者的功底不足。
语句通顺
优秀的歌词,至少不会读起来狗屁不通,不知所云。其实这算是一个小学生级别的要求,哪些词不能和哪些词搭配,语文课上肯定教过吧。可是现在一些“古风歌”连这种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
再拿《盗将行》举个例子:“座下马正酣”马能一边飞驰奔腾一边睡觉?“借刀光做船帆”刀光剑影这种虚幻的光影可以当做船帆?“这春宵艳阳天”春宵是春天的夜晚,艳阳天是阳光明媚的白天,春天的夜晚会阳光明媚?那到底是白天还是晚上?“故乡近似天边”故乡到底是远在天边还是近似眼前?“烽烟万里如衔,掷群雄下酒宴”这句的槽点就更多了,烽烟怎么会像马嚼子,还把群雄拿来下酒?总之,通篇歌词看下来,槽点满满。
又如谭维维演唱过的《绣春》,曲和唱功都很好,可是歌词实在令人窒息,突兀而生硬。百度百科介绍说“《绣春》更多呈现的是“绣春刀美学”的张力,描绘的是一幅狼烟弥漫十里,英雄乱世中拼出一条血路的磅礴画卷,看似细腻的歌名下隐藏着一股势如破竹的力量。”歌曲听起来也是气势磅礴,但当我们仔细看歌词,“但见文武呢喃”文武指文臣武将,呢喃是小声说话,可是文武和呢喃组合在一起,莫名很奇怪。“冷静得似风暴,狂热到冰掉”荒谬的感官描绘可见一斑。“眉间的血泪岁月”眉间就是指两条眉毛中间,谁的泪水会流到眉毛中间去?“发出蝼蚁一般的怒吼”蝼蚁是微小生物的代表,就算这里是比喻义,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地位的人,那也要把一般两个字去掉,蝼蚁发出怒吼,或许还可以勉强说得通。
可见有的作词者,为了凑韵或者凑字,根本就不顾起码的语言逻辑和语法。
雕琢用韵
诗词讲究诗韵和词韵,韵就是和谐的声音。诗体上汉魏六朝的诗叫“古诗”,唐以后的分为古体和近体。古体又叫古风,不受格律限制。
而词,是用来合着音乐唱的,所以有不同的词牌,一个词牌下面有多首词——就像歌曲填词翻唱一般。合着音乐就有了平仄的传统。到后来,词乐渐渐失传,人们只能按照前人填过的词来规定每个字的平仄。
汉诗用韵会把同韵的字用在字尾,句尾押韵又叫韵脚。现在的古风歌,格式非常自由,音韵平仄要求不高。大部分歌都不会整首都押韵,而是只押主歌或者副歌特定一段,押不押尾韵是根据歌曲需要,不押的未必不是好歌曲。《永定四十年》里,小楼写“陈渡小雪,西风里摆下灞陵别酒,粗服乱头,浣纱女巧遇了万户侯,谁见翻云覆雨刀笔手,二十年写一段风流,美人尚小,英雄年幼”结合整个故事来看,将世事变迁的无奈写的唯美又犀利。
正确用典
冉语优的《丹心鉴》:“眼前楚剑吴钩,从未平生低头,奈何三鼓后,惟独,望神京,涕泪流,最恨方尝够靖康恨,又消受岳公仇,问天下公道,安在否?舟人避世已久,犹向羁客问王侯,醉里梦中说汴州,中原事,无人收,除青冠紫绶,浮云去,遮北斗,志空留,一江月空愁,照谯楼”用词大气,立刻让人回想起十万人投海殉国,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崖山海战。
歌词中多处用典,如“此身休便休,岂可方辞汉,又朝周”,反用了赵孟頫的“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金人辞汉”说的是魏明帝让宫人把从前汉武帝宫里的捧露盘铜人拿来放在自己的宫殿,不料铜人离开汉宫,脸上竟然流下了泪痕。“玉马朝周”说的是启这个人离开殷朝、另投周朝的故事,原意是另投明主,在词里指另事新主。如“一江月空愁,照谯楼”,有一句戏词叫“谯楼初鼓定天下”,大概谯楼就是从前的那种烽火台。士子在江上回头,还能望到远处宋国的烽火台,但台上的烽火却再也不会被点起了。
正确的用典会增添歌词的美感,而相反错误用典则会误导听众。因而填词人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