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看起来是个R18小黄文其实真是个寓言故事——《洛丽塔》

2023-03-25洛丽塔我在B站读经典 来源:百合文库
在B站,说到“洛丽塔”,大约99%以上的人会联想到由邻国日本风靡开的服饰装扮风格。而如果进一步解释说,所谈及的是这本著作,那大多数人的反应就会比较微妙了。毕竟一提及此,更多人会想到“恋童癖”。这种畸形情感给人的印象总不是那么好的。
而我认为,男主并不是简单的“恋童癖”,或者说他根本不“恋儿童”,他的自我要求更严苛,那是一种对特定少女的变态情感。
曾经有一门叫作“subculture”的课程,我当时为了完成结课论文,2天内看了好几遍1962年和1997年的两部小说改编电影,并粗略地阅读了《洛丽塔》小说原著的前半部分。英文原著对我们这种学渣真的很不友好,不过我至今仍然记得全书最初的那句话。这一方面实在是因为其遣词造句太过病娇了,一方面也是因为写作老师也曾将它作为范例深度剖析过,这也间接说明了即使在奔放的意大利人看来,《洛丽塔》的文字所饱含的情感着实十分强烈了。给大家感受一下:“Lolita,light of my life,fire of my loins.My sin,my soul.”——如果这个句子还能以西方人都比较热情来盖过,那下一句,建议看到这里的你尝试着读出来试试:“Lo-lee-ta: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at three,on the teeth.Lo.Lee.Ta.”——随着文字可以将人整个浸入情绪之中,或许没有切实的画面浮现脑海,也足够勾起一些情绪上的起伏乃至遐想。
如果只是粗略地看一眼故事梗概,男主亨伯特的人生可以说是因为其变态的癖好而将一手好牌打烂的典范:他出生在法国巴黎,拥有财富、教育涵养、社会地位都不算差,最终却因故意杀人被捕入狱后病死在狱中。
这样的操作可以说是很奇葩了。不过,当细细感受过男主生平,那他可以说是偏执的性格养成就有迹可循了:母亲的去世,姨妈的经历,初恋的早夭……男主拿着吃穿不愁不知人间疾苦的人设,受尽了心灵创伤和颠沛流离。尽管他对于什么才是“正确的”伴侣有着清晰的认识,也为了社会认可及自我理性的约束而与成年女性发生关系,但还是难以控制自己对于少女的变态欲望。不过截至遇到女主之前, 亨伯特还不算是太“放飞自我”,所有的汹涌情感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而已。
后来,亨伯特离开法国来到美国。在这里,他结识了洛丽塔——房东太太的女儿。在主线剧情中,亨伯特一边与独身的房东走上情感线,一边与洛丽塔互相攻略,间接导致了房东太太遭遇车祸逝世。至此,男主一方面有着“继父”的合法身份,一方面以物质控制女主,终于“得偿所愿”:与女主开启美国旅游副本,二者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纵情享乐”时光。
反观女主洛丽塔,其实也不是什么纯真的无知少女。她对于自己两性取向的探究,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无一不可见其叛逆程度。亨伯特在后来曾辩白说是洛丽塔先勾引的他。这看起来像是甩锅,但确实不无道理。他甚至有很多时候比洛丽塔要矜持,是洛丽塔一次又一次主动地打破了亨伯特的道德底线,两人一起堕向深渊。
然而随着成长,洛丽塔开始讨厌继父,她认识到了这种“乱伦状况并不好”,于是她开始尝试正常的恋情,最终逃走。
到这里似乎还是个不错的走向,但最终的最终, 亨伯特枪杀了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奎尔蒂后被捕入狱,后因血栓病死于狱中,而洛丽塔则因难产死于1950年圣诞,年仅17岁。
这里有我个人认为很有意思的几点。
其一是,男主的癖好。个人觉得亨伯特不是恋童癖,因为他放过了“**”,也就是说他对女童并无非分之想,他是对少女有着特殊的情结。而“少女”的定义于他并不是暧昧模糊的,在这方面他有着严格的定义:譬如在遇到洛丽塔之前与他有过短暂交融的年轻妓女莫尼克,相遇时的美好就是因为其青涩,而之后没多久,男主就因其“一夜之间多出了成年女人的味儿”而渐渐结束了这段感情。男主并没有为此惋惜或是上新,因为他所爱的只是“少女”。向前一步,就是成熟的果实,恰好在这之前短暂的青涩时光里又带些过于早熟的小邪恶,这样的少女才能称之为他心中的“小妖精”。
其二便是男主将这种癖好在最初归结于他与安娜贝尔的不幸恋情。安娜贝尔与亨伯特在彼此最美好的年纪两情相悦,共同笨拙地认识欲望,探究欲望,小心翼翼同时你情我愿。但是他们因为命运最终分开,感情在最美好的时候戛然而止,没有强烈的或者戏剧性的离别,安娜贝尔很突然地死于斑瘆伤寒。但值得一提的是,安娜贝尔的形象与女主截然不同。如果说洛丽塔是离经叛道、肆意任性的坏女孩,那安娜贝尔就是模范好学生。她聪慧细腻,喜欢竞争性强的网球运动,对小动物有爱心,想到亚洲一个闹饥荒的国家去做护士。说到底,她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所以说亨伯特爱的根本不是安娜贝尔性格或是理念的人,他爱上的是欲望,是扭曲的爱情,也是一种短暂易碎没有未来的美。
其三是男主对奎尔蒂发起的复仇,结合上一点,我认为这是亨伯特对自己逝去爱情的复仇。对他而言,给予金钱就是对洛丽塔的交代,而壮烈的复仇是对他自己的一个交代。设想一下,如果洛丽塔没有离开,与之相伴,成长到18岁,20岁,届时再与奎尔蒂私奔,那亨伯特还会有这么悲剧的复仇吗?
其四,全篇文字含有大量对于OOXX的情感描写,或是存在于亨伯特的幻想中,或是实际存在的记录中,但却并不低俗。以我个人的观感来说甚至像是在观察男主的精神世界,所有的叙述都是喷薄而出的扭曲情感,有的人说这是一种病态的美,我个人看着内心其实还是有些犯怵的,或许真的不是一类人,可以理解,难以接受。
最后就是,《洛丽塔》的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将一种本来微妙的违和感处理得很好。男主女主俩人谈的时候挺开心的时候,周围的人日子基本都不好过;他俩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你又无法拍手称快,说“诶哟喂,终于自食恶果了吧~”。也就是说,虽然男主女主没有一个人不是惨淡收场,基本上还是自己“作”出来的,但你根本无法苛责他们,也很难说清究竟是谁摧毁了谁。他们确实在很长一段过程中肆意妄为,看似享受生活,其实细思极恐毫无未来可言,二者屈服于欲望,最终炙热浓烈过后,自然而然地自己带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走向毁灭。
所以说,《洛丽塔》真的算是很特别的一个故事。“色情”的外壳与“悲剧”的内核有着极强的冲突性。沉沦于欲望的人,挣脱理性,最终还是自己带着自己走向了毁灭。就像一位论者所言,这其实还是个寓言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