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月亮与六便士——我们真的拥有"梦想"吗?(Mr云霄之上的藏经阁)

梦想是什么,就是我们愿意拼尽一切去追逐的那个东西。
我们平时总是在大谈特谈梦想,作为一个刚听完百日誓师大会的高三狗,这一点我更是深有体会。
我们真的有“梦想”吗?甚至说,我们连真正有梦想的人都没有见到过吧。
有些时候,我们心底有那么一个梦想,但是却羞于表现,于是在亲朋好友的询问中,梦想也就只剩下了高考,赚钱买房,生孩子,再看着孩子们高考。
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或则感觉自己的梦想希望过于渺茫而暂时放弃时,我们就顺应着世俗而生活,娶妻生子,获得了一个普通人的标配,我们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离开世俗就越来越难。
如果此生都找不到梦想,这也是很充实美满的普通人的一生了。
而在自己已经融入了世俗后,发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却没有勇气去争取,才是最难熬的吧。
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可能就是因为看到了一个敢于追寻自己梦想的人,想到了自己无力追寻梦想的痛苦,才会将他的事迹改编成自己的长篇小说,在自己绘制的世界中过过瘾吧。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月亮与六便士》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上面这段是百度上复制来的,只从这段梗概也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故事,毕竟大多人对艺术家的生平不感兴趣,这段剧情梗概也不像现在轻小说的标题那样能骗点击,所以下面就由我来梳理一下这本书到底是如何把这么一个“平淡”的故事描述的如此扣人心弦的。
注:我看的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王晋华老师的译本,下面的内容皆以此为基础。
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在于他们不急,不躁,他们不会再书的一开始就解释自己的设定,不会急于将自己想在书中表现的想法展示给读者,往往是让读者在沉浸于阅读的时刻突然引起他们的思考。
《月亮与六便士》便是这么一部开头让人一头雾水的作品。
开头就直接探讨了“伟大”,引出了一句“我觉得思特里克兰德是真正的伟大。”,就这样引出了我们故事的主角。
然后后面两章都在说着现在的人对思特里克兰德评价的不全面性,列举了超多的现实中的艺术家。然后就是他写这篇“传记”的原因。
本来看你这抽象的思考已经让我头疼了,结果你还给我列举了这么多的人名。
反正就是这本书的前两章看起来会很难受。
但只要过了这个一头雾水的时期,进入到了正常的叙事期,故事就会显得有趣了。
这本书以自述的手法,通过一个熟识思特里克兰德的人来叙述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
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故事发生在伦敦,讲述“我”在一次作家的聚会中和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结为好友,之后因此与思特里克兰德见过两次面。
但之后,这个有着美好家庭和工作的证劵交易员却突然“发疯”,抛下妻子孩子,留下一封信便去到了巴黎。
信中说他是去追求孩时的绘画梦想了,但因为他平日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与绘画有关的内容,所以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江南皮革厂乱入)
他的太太也请我们到巴黎找他,劝他回来,并说“我会原谅他的”。
但当我们到达后,发现思特里克兰德并没有住在豪华的旅馆,并没有任何女人在他身边,就连我和他吃饭时过来搭讪都一个女人都被他狠狠的拒绝了。
总之就是生活比原来要苦多了。
但当我们回去后,却没有人相信这些,就连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也请求我对外声称他是私奔。
书中写到,现在的“我”已经明白,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这样作不过是为了博得同情,方便她一个人撑起这个家。
虽然书中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口口声声说不会反对他的爱好,但就从这一点来看,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面子的人。
她参加作家的聚会,是为了显得自己更接近上流社会,而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属于那种在当时无人能够欣赏的画作,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一定会觉得他这种作画的方式就像是神经质一样,自然会想法设法的阻止他的行为,而这,可能就是思特里克兰德执意离家,坚决不再回来的原因。
时间跳到五年后,故事来到第二部分,“我”来到了巴黎,在这里定居下来,和一位叫做施特略夫的朋友谈起了思特里克兰德,然后惊讶的发现他还活着。
注意了,这位朋友是书中唯一一个除我之外在思特里克兰德死之前发现他画作的珍贵的人。
因为他看得出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所以经常去看望他,虽然几乎一直都是热脸去贴冷屁股就是了。
但他的妻子似乎很不待见思特里克兰德。
直到有一次思特里克兰德重病,连续好几天都没有去那家他平时常去的咖啡馆了,施特略夫知道后便急忙跑到他家里照顾他,最后成功把他抱回来家。
就是又和他老婆吵了一架就是了。
然后,全书最让人意料之外却又无比真实的情节就来了,这段内容由我来叙述的话一定会显得十分逻辑崩坏,而且我也实在是无法概括这段万分精彩的心理戏,和那段关于爱情的奇妙比喻。
总之就是勃朗什在照顾思特里克兰德的过程中爱上了他!为了成全她们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家,但思特里克兰德一心想着绘画,所谓女人不过是一时消遣的工具罢了,当勃朗什像他以前的妻子想要控制他时,他还是会反抗的。
书中并没有写具体发生了什么,毕竟作为讲述者的“我”可不能这样去监视别人的私生活。
极既可以说是写实,也可以说是留白。
最后,勃朗什选择了自杀,想要抢救她,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施特略夫极度悲伤,但可怜的是他天生一副佛祖的模样,纵使他哭的再伤心,他人也会觉得他是个吃得饱穿的暖的土豪,人们只看到了他的外表,却没有关注他的内心。
虽然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画家的生平,但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画作的直接描写,却只有几处而已,这里就出现了其中一处,但描写也不过是“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伟大”。
行,毛姆你厉害,你不会描述画作就这样来糊弄我们,但不得不说,这个做法真的是。。。
怎么说呢,描述一个人完美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去描述他,于是所有听故事的人都会将他代入到自己心中最完美的角色。
描述一个人,真的不需要事无巨细。
可能这就是经典和网络小说的不同吧。
就看看这次征文的界面,到了9102年,我们真的有必要回头读一读这些经典。
回到我们的故事,在勃朗什死后,我见了思特里克兰德一面,又去看了看他的几幅画,之后就听说他跑到马赛。
“我”关于思特里克兰德的了解就到此为止,但我不甘心这本书就到此为止,所以跑遍思特里克兰德曾去到过的地方,询问着关于他的消息。
这里的故事很零碎,我就不说了。
最后,思特里克兰德到了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上,和一个不会打扰到他作画的土著女子爱塔同居,但几年后,他患上了麻风病,岛上的其他人都开始远离他,但他不在乎,爱塔也不在乎,他仍坚持绘画,即使他和爱塔的孩子因病身亡爱塔也不离开他。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双目失明,但任然用颜料在房间的墙上作画。
去处理他尸体他的医生对我说“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画”。但爱塔却按照他的要求,把那间房子给烧掉了。
可能是因为,那幅画根本没有达到思特里克兰德的要求吧,只是因为他已看不到他所绘之物,所以没有把它销毁掉而已吧。
绘画绝不是为了让别人赞赏和倒卖,绘画的目的,只是把自己心中所想之物绘出——和世俗完全脱离,这,才叫艺术。
在作品的最后,我又回到了他曾经的太太那里,发现她的生活已大变样,家里挂满了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仿制品),疯狂的和前来采访的记者说,着他们如何支持思特里克兰德。
看到这一幕,我最终没有告诉她在塔西提岛那个叫做爱塔的土著女人。
好了,前面的内容鉴赏颇有些艺术层面了,下面就让我以一个一般读者的角度来评论一下这本书吧。
故事并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唯一会让人大吃一惊的也就是勃朗什爱上思特里克兰德的那一段,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毛姆却能够深入的,从细节方面描写,除了前两章大量关于历史学家的讨论有些枯燥,后面根本没有会让人看起来无聊的内容。
就算是让我把所有的故事情节都说出来,内容也不过就是我上文的那两千多字(这还是我加入了一些个人见解之后的字数),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毛姆用了大量的人物之间的语言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深度剖析了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心理,虽然几乎是解释了每个人的行为动机,却也不会给人强行解说的感觉,只是过于细致的对话描写不太像是“传记”中应该出现的。
不过比起“故事”,毛姆在这本书中,更注意描写的,其实是“人”。
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我”现在已经明白她当时那些话的目的,为了获取同情,或是一些其他的目的。
对于爱上思特里克兰德的勃朗什,“我”也能明白她这段奇怪感情的原因。
整本书中,“我”唯一没有解说的人,就是思特里克兰德本身,就连他故意激怒我,故意接近我搭话的目的,也是靠他自己说出来的。
他却是整本书中个性最丰满的角色,没有之一,但他到底是什么个性,书中却没有告诉我们——
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伟大到像他的画一样无法描述的艺术家。
毛姆能做的,不过是尽可能详细的写出他的故事,然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全靠我们自己去理解。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译本的问题,还是说我看的太不仔细了,反正我看完整本书,倒是没有找到“月亮与六便士”之类的词语。
可能这就是大家吧写标题都不管内容的,要是我这样玩的话,那就是一篇跑腿作文了。
高考的跑题作文是36分以下的。
最后,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这是一个放下一切,追逐梦想的热血故事,但同时,它也是一个人抛弃了想要占据他的女人,最终找到自己真爱的爱情故事。
毛姆在和我们讲述他对艺术的看法,也在和我们讲述当今的婚姻关系中两人之间的矛盾。
思特里克兰德和他太太的矛盾迫使他离开家,而施特略夫和勃朗什之间的矛盾使得思特里克兰德出现后两人都陷入了极度的痛苦。
一个和谐的家庭,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两个人都舍弃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来换得一时的安稳。
而当那个他们舍弃的东西又出现时,这个矛盾很快就会爆发出来,摧毁这个旁人可能十分羡慕的家庭。
而这么深奥的道理,也不过是书中的一小段内容罢了。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书中能探讨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艺术,爱情,还是自由,都值得我们去回味。
而我们能说这是因为毛姆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故事吗?
不,他只是用最真实的方法叙述了一个人眼中的一个“艺术家”而已,就连这个艺术家,也是他以现实中高更为原型而创造的。
真正的哲学,其实一直都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读那么多的书才能有思想,不过是那些有思想的人看透了自己千篇一律的生活,喜欢读书而已。
与其抬头仰望月亮,有时低头捡起地上的六便士往往能让我们想到更多,因为月亮离我们太遥远,书中的永远是别人的人生,不是我们自己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