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极权之下,自由的思想乃是徒劳的挣扎 ——《1984》书评

2023-03-25大工科幻社员作品 来源:百合文库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乔治·奥威尔
如果你从一出生就在极权统治下生存,你会成为盲目的民众,在让人窒息的高压环境中遗忘个人的价值,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一个无意识的工具,成为社会机器高速运转的一个永不停歇的齿轮吗?
也许用当世的观念来看,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的确,这样的背景设定过于极端,难免让人质疑它的合理性,看起来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不免让人去想这可能只是作家在作品中寻找一个逃离现实的倾诉窗口吧。
但是,《1984》中,有这样一个人:温斯顿·史密斯,他生活在一个不管你在哪里,都会有“老大哥在看着你”的极权之地,温斯顿没有了童年的记忆。他时常竭力思索,希望能在身边找到一点童年的影子,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地搜寻都是徒劳的。
在其他人在“两分钟仇恨”节目里,变得只需30秒就能被鼓动成为违背自己意志的面目凶狠,狂呼乱叫的疯子,接着又陷入了对老大哥的盲目崇拜当中的时候,温斯顿却在自己的笔记里接连写下:“打倒老大哥!”。而这一切的来源在于他偶然间发现了权力中心对于革命分子的迫害,而这一切都已经被其他人遗忘,他却因一份未完全销毁的文件而得以保留了这段记忆,并以此坚信自己应该反抗老大哥的政权,那是令人窒息的,磨灭个人意识的恐怖的极权主义!
在这本书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开启的上帝视角来看,他对于温斯顿这飞蛾扑火的行为不带怜悯,甚至还带着些嘲弄。温斯顿所坚持的过去已经被当权者改的面目全非,他所珍视的爱情也不过是在老鼠的撕咬中灰飞烟灭,与他一同的伙伴也被思想改造。最终,温斯顿带着自己的思想在当时那个灰色的天空,绽放出了一朵并不引人注目的烟火,随即消散,再无踪影。
当他觉得自身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时,他曾认为自己已经死了,对这世界都失去了信心,但是与裘莉亚的爱情让他对于自我意识,自我价值的追求又燃烧了起来,这是一种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扎米亚京的作品《我们》中,主人公亦被“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的不自由意识”吸引而做出挣扎,而结果也是一样的,他们的思想最终都回归到了集体当中,读完不禁让人唏嘘。
极权之下,自由的思想总是徒劳地挣扎着,生活是荒诞的,但人们却毫无办法。
“圣克莱门特响着钟,橘子与柠檬!
圣马丁钟声敲的紧,你欠我三法新。
老贝利街钟声直叫唤,你何时还我钱?
肖迪奇钟声嚷嚷着,我发了财再说。”
这样的歌谣,已无人再唱起。
当那些曾经的教堂都消失在战火里,记录着他们的儿歌都在人们的记忆中消散,像温斯顿一类人的抗争,不正是像这样?不留痕迹,白费心力。
思想不能盛放的年代,没有人会是自由的,极权主义之下,每个人也不过是权力的奴隶。
文:大连理工大学科幻协会 六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