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推荐图书~阿尔贝·加繆《局外人》

《局外人》
“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
这是阿尔贝·加繆在《局外人》中写的一句话。1913年11月7日加繆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父亲在1914年一战阵亡,后来他随母亲移居阿尔及尔贫民区的外祖母家,由做佣人的母亲抚养长大,从小就在阿尔及利亚的贝尔库平民区尝尽了生活艰辛。
作者阿尔贝·加繆小时候的加繆年龄不大,心理却比同龄人成熟,也正是小时候的经历,让加繆对人,对社会有了更深的思考。《局外人》酝酿于1938年至1939年,二战爆发的时候,加缪26岁,此时他已在亲友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专业是哲学。并且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戏剧方面,他不仅写剧本,还办剧团,甚至亲自登台表演。从希特勒上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加缪一直积极投入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0年,他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巴黎,参加地下抵抗运动。1942年。加缪出版了小说《局外人》,一举成名。完成时间基本上可确定是在1940年5月。
一战时的人们每天都在与死神擦肩而过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看似毫无感情的主人公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后,并没有表现出悲痛欲绝的样子,仿佛与自己无关的样子。这部分的时间断断续续,因为这部分主要以默尔索的内心活动为主,不愿迎合世俗的眼光,在向他的经理请假时,在参加母亲的葬礼时,在和女友在一起时,默尔索没有迎合那些人,反而听从内心的想法,他不是不能理解这些人,正是因为他理解了,所以没有迁就。第二部分是默尔索在沙滩上用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之后,那些看客,他们并不想知道事实的真相,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不在乎究竟如何,他们只是因为这种感情的宣泄而激动,为了给他定罪,不断在道德上谴责默尔索,每个人都现在道德的高地上,自己的内心全然不见,有的只是屠杀的快感,这不正是他们荒诞的所在吗?看似充满道德的社会,实质却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机器,人们借助默尔索的悲剧,尽情享受自己的表演,使一幕幕戏剧不断上演。
加缪并没有把文字停留在揭露这个荒诞社会的层面,他揭露荒诞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们对本真的追求。加缪荒谬论中一个有名的论点:“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就必须坚守下去,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莫尔索式的冷漠,具有积极反抗的基调,不失为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战胜了荒诞,获得了自由。加缪的自由是否定上帝后的自由,其结果是由人自己承担行动的责任,从而以挑战的姿态接受这个荒诞的世界,以现世对抗来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