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红楼梦十讲之甄贾宝玉与玉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甄对贾;假对真;京师对金陵。假作真时真亦假。=贾宝玉做真的宝玉时甄宝玉也就是假的了。用京城贾府对应江南曹家}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许多学者例如周汝昌先生;
欧丽娟先生都持石头 神瑛侍者=贾宝玉。而有些先生如马瑞芳先生持神瑛侍者=贾宝玉,而石头是作者,写书人(曹雪芹);原文指明了石头是无才补天;就像作者一样明明有大的才华,却无缘立一番事业,作者把自己幻化成一块石头写进小说文稿,这样的目的是符合’“红楼梦”原来“石头记”意思是把红尘的事记录在石头本身上后来被空空道人抄录流落民间,可见用了‘真事隐,假语村’足以证明通灵宝玉是作者。}
1. 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说着,便将礼单送上去.探春接了,看道是:“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李纨也看过,说:“用上等封儿赏他。”因又命人回了贾母.贾母便命人叫李纨,探春,宝钗等也都过来,将礼物看了.李纨收过,一边吩咐内库上人说:“等太太回来看了再收。”贾母因说:“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赏封赏男人,只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一语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
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纪,{虚写甄府实写贾府,贾府对应江南甄府,江南甄府=江南曹府。1.、赖大-----荣国府的大管家2.、林之孝-----荣国府管家,负责银库账房3.、周瑞-------荣国府管家,负责收租4.、吴新登----荣国府管家,库房总管}穿戴之物,皆比主子不甚差别{为何不写甄府太太进府,反而写下人进府请安。通过四个婆子的视角。有什么用意,而且从穿戴和主子没有差别,这是作者故意一笔。}.请安问好毕,贾母命拿了四个脚踏来,他四人谢了坐,待宝钗等坐了,方都坐下.“{宝钗是客才坐下}”贾母便问:“多早晚进京的?"四人忙起身回说:'昨日进的京.今日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故令女人们来请安,问候姑娘们。”贾母笑问道:“这些年没进京,也不想到今年来。”四人也都笑回道:“正是,今年是奉旨进京的。
”贾母问道:“家眷都来了?"四人回说:“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并别位太太都没来,就只太太带了三姑娘来了。”贾母道:“有人家没有?"四人道:“尚没有。”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去说,全亏府上照看。”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第 二 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贾家与甄家既非同宗同祖。也非同姓不可能刘姥姥女婿与金陵王家的关系,看来就只能是姻亲关系,‘既然有血缘关系,那长的像就可想而知了,而作者有又用姓氏的谐音‘真’‘假’让人唏嘘,可见作者的用心。大有花开两朵旨意。
}”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四人笑道:“这是老太太过谦了。”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便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李纨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似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得真了。”贾母笑道:“岂敢,就是我的孙子.人来。
”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是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一面说,一面都上来拉他的手,问长问短.宝玉忙也笑问好.贾母笑道:“比你们的长的如何?"李纨等笑道:“四位妈妈才一说,可知是模样相仿了。”贾母笑道:“那有这样巧事?大家子孩子们再养的娇嫩,除了脸上有残疾十分黑丑的,大概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这也没有什么怪处“{贾母对于和长得像宝玉而且姓名一样的人十分不感冒,但是碍于外人,做出礼貌姿态。贾母认为宝玉是独一无二的。也因此可以说明宝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我们看来,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
”贾母忙问:“怎见得?"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这就是贾与甄的区别。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宝玉也随出来,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对刘姥姥的态度确实好评,不作假和蔼。}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贾母也笑道:“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一时.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四人听了,都笑说:
“老太太这话正是.虽然我们宝玉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礼.所以无人见了不爱,只说为什么还打他.殊不知他在家里无法无天,大人想不到的话偏会说,想不到的事他偏要行,所以老爷太太恨的无法.就是弄性,也是小孩子的常情,胡乱花费,这也是公子哥儿的常情,怕上学,也是小孩子的常情,都还治的过来.第一,天生下来这一种刁钻古怪的脾气,如何使得。”一语未了,人回:“太太回来了。”王夫人进来问过安.他四人请了安,大概说了两句.贾母便命歇歇去.王夫人亲捧过茶,方退出.四人告辞了贾母,便往王夫人处来.说了一会家务,打发他们回去,不必细说.
这里贾母喜的逢人便告诉,也有一个宝玉,也却一般行景.众人都为天下之大,世宦之多,同名者也甚多,祖母溺爱孙者也古今所有常事耳,不是什么罕事,故皆不介意.独宝玉是个迂阔呆公子的性情,自为是那四人承悦贾母之词.后至蘅芜苑去看湘云病去,史湘云说他:“你放心闹罢,先是`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很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宝玉道:“那里的谎话你也信了,偏又有个宝玉了?"湘云道:“怎么列国有个蔺相如,汉朝又有个司马相如呢?"宝玉笑道:“这也罢了,偏又模样儿也一样,这是没有的事。”湘云道:“怎么匡人看见孔子,只当是阳虎呢?“{清人所著《隔帘花影》中有两诗句,即“曾参投抒疑慈母,阳虎招尤误圣人”}"宝玉笑道:“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
"湘云没了话答对,因笑道:“你只会胡搅,我也不和你分证.有也罢,没也罢,与我无干。”说着便睡下了.
宝玉心中便又疑惑起来: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心中闷了,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就忽忽的睡去,不觉竟到了一座花园之内.宝玉诧异道:“除了我们大观园,更又有这一个园子?"正疑惑间,从那边来了几个女儿,都是丫鬟.宝玉又诧异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只见那些丫鬟笑道:“宝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宝玉只当是说他,自己忙来陪笑说道:“因我偶步到此,不知是那位世交的花园,好姐姐们,带我逛逛。”众丫鬟都笑道:“原来不是咱们的宝玉.他生的倒也还干净,嘴儿也倒乖觉。”宝玉听了,忙道:“姐姐们,这里也更还有个宝玉?"丫鬟们忙道:“宝玉二字,我们是奉老太太,太太之命,为保佑他延寿消灾的.我叫他,他听见喜欢.你是那里远方来的臭小厮,也乱叫起他来.仔细你的臭肉,打不烂你的。
”又一个丫鬟笑道:“咱们快走罢,别叫宝玉看见,又说同这臭小厮说了话,把咱熏臭了。”说着一径去了.
宝玉纳闷道:“从来没有人如此涂毒我,他们如何更这样?真亦有我这样一个人不成?"一面想,一面顺步早到了一所院内.宝玉又诧异道:“除了怡红院,也更还有这么一个院落."忽上了台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着,那边有几个女孩儿做针线,也有嘻笑顽耍的.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宝玉听说,心下也便吃惊.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里去了。”宝玉听说,忙说道:“我因找宝玉来到这里.原来你就是宝玉?"榻上的忙下来拉住:“原来你就是宝玉?
这可不是梦里了。”宝玉道:“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空有皮囊, 《西江月 批宝玉二首》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柔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早有人捧过漱盂茶卤来,漱了口.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往前去,天热困倦不定,那里想的到放他,比如方才就忘了.自然是先躺下照着影儿顽的,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不然如何得看着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
不如明儿挪进床来是正经。”“{这不是梦,是真的,和去薄命司的场景一样 。同用这种手法}”
2.雨村道:“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道么?”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道:‘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
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柔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人了。因此他尊人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作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羞!’他回答的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你说好笑不好笑?为他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 论渣男标签定义"说贾宝玉渣的不能简单的去贴标签不能把复杂的事简单化【渣男】:一词在网络开始流行后逐渐通俗于年轻女性对自我感觉良好,自私,擅长索取,不负责任,以玩弄别人感情为乐的男人。
据我的理解那这种感情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之上,因为现在是实行一夫一妻制从根本上区别于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所以宝玉不仅可以之与一位女孩子相守到白头,这是他的出身决定他必须多繁衍子嗣来巩固这个大家族,{多子多福}因此作者也是这样人物设定的,对林黛玉是一心一意符合古代{一妻},对大观园里的女性也是处处留情,但是他明白他以后是要负责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允许这样的行为,的这就非常好解释从一开始贾宝玉就认准了林黛玉,妥妥的“木石前盟派”和薛宝钗的结合是在(八十回后)黛玉死后或不中用了的条件下(指身体健康)大家族主持的。我相信如果宝玉和婚后的薛宝钗在一起很美好那才是对林黛玉的辜负,真心的渣吧,原文都有交代,对薛宝钗的判词是"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说宝玉行为轻佻。的确,在金钏一事中可以窥见。
但是有人说宝玉跑了,是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事发突然,王夫人一个巴掌打过来,当然吓的跑了,至于后果是宝玉和他妈都没有想到的结局。左右不过“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内疚罢了,而且那个糊涂虫也祭奠她了,难道还要像清宫剧一样追封为“姨娘”说宝玉吃胭脂的,的确,但是他也只吃他自己房理,和王夫人房里的都是在家,就像清宫戏一样皇帝有权宠幸任何—个宫女,何况他又没有在外乱来,这一点当然了好看的女性都在大观园,所以外面的都入不了他的眼了,大观园什么人最缺少,“风流而且有气质的男性”所以除了和秦钟这些男的有瓜葛,好像在外面都没有和女生有过交际。如果宝玉渣,那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好男人,宝玉是渣男里的好男人。在那个时候已经非常完美了。不要以今律古宝玉。宝玉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并不是和黛玉之间的感情,也不是丫头们犯错了替他们打掩护,而是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史太君二晏大观园贾母等人在栊翠庵吃茶,宝玉把成窑杯顺手给了刘姥姥,而不是赞成妙玉的把杯子丢了,其实贾宝玉在书中说过“男人是泥土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见了男子便觉得浊气逼人”但是贾宝玉是不是一套其中也有值得玩味的。
成窑杯是妙玉给贾母的,还知道老太君喜欢吃老君眉茶,这显然是贾母身边人告诉她的,这个人就只有宝玉,贾母觉得不错也给刘姥姥尝尝,这也说明妙玉没有给刘姥姥准备茶又或者比老君眉要次一点的茶。贾母把自己喝过的茶给刘姥姥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书中有多处写明了贾母把自己尝过的食物也给自己身边的人尝尝。贾母吃饭时喝了半碗红稻米粥,就把粥给了王熙凤。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回来“姑娘年轻时是珍珠…老了便是死鱼眼睛”被许多的人来评价贾宝玉只对少女怜惜,可是对刘姥姥的行动却和他这番话相违背,当时结合文本这是春燕丫头转述宝玉的话,而不是贾宝玉自己直接说的.在中国文化里{传话}是夹杂了传话者的一些主观臆想,也就是添油加醋,{三人成虎,曾母投杼}传话者会为了劝告世人,或者攻击政敌会歪曲某些圣人的言论变为自己手中的武器.由宝玉对刘姥姥的态度,可以推断出宝玉不会说出这样的论调,因为贾母,王夫人不都是出嫁了并且还是上了年纪的女性,那不是也把他们包括进去了,但是也会有人会持反对,在文本中记得宝玉曾对花袭人批判过“文死谏,武死战”这一理论。
而贾府是以军功起家,参见焦大醉骂那段就可以知道,焦大把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又出过几回兵。他连自己的祖宗都不尊敬,自然不会尊重自己的母亲祖母。在第53回祭祖宝玉看着族人跪在地上行跪拜礼时,却不自主的笑起来,其实贾宝玉的言论从文本的上下文可以找出找出宝玉说出一些宏论的依据,当然也有作者故意的设置成分也需要考虑,荣国公,宁国公两位并没有战死来表明心志,而是{死里逃生,爱惜性命甚至有点贪生怕死,行军打仗不过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不是为了什么天下苍生,}所以宝玉并不是站在对立面。跪拜礼上必须要以一个人的视角来描绘贾府男丁在祭祖时的状态,已经有一个女性薛宝琴记录这祭祖的外围情况。薛宝琴是女性又是外人自然进不去祠堂,所以只能让宝玉来充当这一角色。因为这样符合宝玉离经叛道的性格。让别人来充当这个角色反而有些画蛇添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