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东野圭吾之“作为一部充满人情味的悬疑小说”——加贺系列(上)

对悬疑小说的热爱并不算热衷,也只是在几年前看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顺势又追看了他的《解忧杂货店》以及《祈祷落幕时》。之后便因为种种原因搁置了看书这件事情。
今年重拾看书这事儿。凑巧看到了《祈祷落幕时》电影版要上映的新闻。
看着书架上的《祈祷落幕时》和《解忧杂货店》肩并肩排列在一块儿。忘记了具体内容,依稀感受到了当时看完的感动。很莫名。
便开始又搜集东野圭吾的书前来品味。
第一本,是《谁杀了她》
故事内容并未激起自己过多感想。只是当作消遣小说看了。
 一个内向甚至可以说有些孤僻的女子爱上了一个年轻英俊的‘画家’(并无名气),虽然两个人在相识之后在一起一段时间,不过在这个女子把他介绍给自己唯一的好朋友之后便被带上了绿色的帽子。悲伤欲绝的女子心想着自杀这件事情。而结果也死了。
那么到底是他杀还是自杀呢?
好吧,对于读者来说。作者留给了我们悬念。不过女子的哥哥和加贺倒是清楚了。
我对推理这件事情并不在行。对于作者留的悬念,也没有丝毫想要解开的冲动。反正杀手要是谁,还不是作者一句话嘛。
不过,第一次认识了加贺。
不过,对加贺还没有太多的印象。
第二本,是《红手指》
加贺又出现了,此时的加贺已经中年时期了。
这本书一出场便不是为了推理和破案,因为开头它便告诉你凶手是谁了。
这本书除了关于“案子”这条明线之外,还有加贺和父亲之间关系的暗线。
明线围绕了如何隐瞒自己的孩子是杀死另一个孩子的凶手开幕的。
一个“丧偶式”的教育孩子方式
一个“溺爱骄纵”自己孩子的母亲
一个“没有观念”的孩子
一个希望孩子、孙子“悬崖勒马”的母亲、奶奶
.......
孩子错了。是的,孩子错了。孩子杀人了,应该接受法律的惩罚。可是孩子犯错误之前,身为应当引导孩子正确人生观的父母,身居何处;孩子在被校园暴力的时候,父母如何对待、校园如何对待。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也是一个家庭问题。
回到文中。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最终选择了什么。父母选择了把“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代替孩子作为凶手。
所以:
前原先生,你认真地看过你母亲的眼睛吗?
李玫瑾教授说过一句话,忘记了具体内容。大致意思就是,眼睛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嘴巴可以骗人,眼睛不会。
所以,前原先生母亲从未有过“老年痴呆”这件事情,你不知道吧。因为你早已把家庭内部的责任扔到一边了。不愿意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愿意面对妻子的感情问题,不愿意面对母亲的身体状况。你在这个家一直都在低头吧。所以除了脚底的悲剧,其余都忽视了吧。
这是一场关于家里的悲剧,可是抛开这种极端化的情节,这种悲剧的缩小版也在我们身边一幕一幕的播放。
而暗线显得温馨许多。
从书的开头,便让我们认为加贺是憎恨父亲的。以至于在父亲病卧在病房许长时间以来从未出现。而实质上他只是遵守了和父亲之间男人间的约定——和母亲一样孤独的死去。加贺认为自己完成了父亲的夙愿。不出现在父亲眼前,也假借这护士的手和父亲下棋。最终在远远之处一个人承担的悲伤和孤独默默看着父亲永远的沉睡。
不过在另一本书,护士也提到了这样的问题,加贺并不明白父亲最后的心情。
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其实,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现在太普遍了。
从70后-80后,我们听从父母安排。
到80后-90后,我们想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安排。
这之前便产生了父母和“我”的冲突,我们内心的“父母”和“小孩”的斗争。
不过,目前,我不太敢去思考过多这样的问题。
曾经我也在斗争,我也是斗争的一份子。
可是却发现这种可能每个人,不管什么年代的孩子都经历过的斗争和冲突,被现在的媒体广泛严重夸大内容加重笔墨,把舆论导向一边倒向“孩子的错误的源头都来源于父母”。
所以呢,父母之上也有父母。是否要这样源源不断的追溯父母、父母再父母。
身为孩子的冲突就会减少。身为孩子以后还有可能成为父母的错误就会不复存在。
收!思绪不够整洁,逻辑不够情绪。不谈。
不过,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跟自己的过去和解!
越来越好!
我们会越来越幸福第三本,《毕业》
看完《红手指》后,喜欢上里面敏锐聪颖的帅气长官—加贺。
加贺哥哥加贺叔叔加贺欧巴
试着找了加贺系列。果然网友就是万能的。
让我找到了加贺系列,按照加贺年龄时间顺序的版本。
而第一本便是《毕业》了。
这时候的加贺是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这也是加贺少有的感情线的其中之一条。
加贺有个喜欢的女孩,也有一群要好的大学朋友。
不过一场命案,改变了这一切。也分散了所有人。
这个是由一个自己心爱的自认为最纯洁的女人跟他人发生一夜情之后开始的悲剧。
这个也是由一个为了让爱人进入一家好的企业,让自己的好友在一场对好友来说像生命一样重要的比赛落败的悲剧。
这是一个关于毕业,大家开始对自己未来迷茫和担忧,然后各自迷路的或者找寻到出路的故事。一切源于毕业一切终于毕业。
即使在阅读时不由得对里面的利益和里面所谓的深刻的友情感到寒颤。可我也明白,对于我这种阅读书籍者,理所当然的能够全面的看着他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想法,每一个细节。而在我们自己的世界呢,作为一个局内人的自己如何打开局限。假装是个局外者看着局内者。
借助文中最后一句话:
吧台上那个小丑立在被大家遗忘的角落,依旧是一脸灿烂的笑容。靠着从虹吸管传来的热量,小丑不时地微微摇头。
第四本,是《沉睡的森林》
好吧,这本是,目前看来比较枯燥的。可能跟职业相关。原谅既不是芭蕾行业的人员,也不懂芭蕾行业的残酷世界。若懂的人肯定能看出许多共鸣之处。
夹杂在这场芭蕾案的副线是,加贺的爱情线。其实我也不太喜欢。额......怎么说呢,这个加贺我对他的熟悉感不够,可能不符合我理想当中的加贺。原因不详。
不如第一本《毕业》中的加贺,当他喜欢一个女孩子,以及对她的表白和之后的相处模式。更加的让我觉得:“这就是加贺,没错。如果是他,就是这样。”
这本略表无趣。不过根据第一本《毕业》对加贺喜欢的女孩的描述的话。加贺应该是喜欢那种内心坚强又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女生吧。
好吧,我还是不喜欢这场命案的结尾是以加贺跟她喜欢的女孩来画上句号。
雅美蝶第五本,是《恶意》
MY LOVE 
超级超级赞赞赞
所以,另起稿子说《恶意》
摘录句子的参考文献:
[1]《红手指》:第29节
[2]《毕业》:第五章第9节
[3] 表情包:百度百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