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桃辫】小小辫儿的学艺生涯(十八)

2023-03-26张云雷九辫小小辫儿桃辫 来源:百合文库
郭德纲决定带着孔云龙、小辫儿、九郎前往上海,扮做一家四口进城务工。二月的江南,正是料峭春寒的时候,晨雾弥漫在黄浦江之上,空气潮湿散发着一股霉味。小辫儿独自站立在船头,江边清寒的风如同一把剪刀,剪下朵朵梅花瓣飘落在他的身上,九郎从船里出来,给他披上自己的棉袄,小辫儿不忍看他受冻,跟着他回到船里,坐在师父身边,拿过小暖炉捂手。
“师父,这里好冷啊,里边和外头一样,比北平还冷。”
“这里天气潮湿,衣服是不中用的,过会子上岸跑一跑就好了。”
“等一会我们去哪里呢?”
“我已经给他们写过信,约在了南京路万国饭店。你们先别露面,万一有疏漏直接让孔云龙带你们回去,清楚了吗?”郭德纲一边删改文稿,一边安排好一切。
“那师父您一定要小心啊。”
到了地方,四人下了船,进了万国饭店,选了个角落坐着,等待来人。不一会,一位身着西装,头戴草帽的人进来,坐在了饭店正中央,也不点菜,只说等人,郭德纲上前询问,走近一瞧,正是位老相识。
“栾先生,好久不见,您怎么会到这里?”
“人家知道你们害怕,这才派我过来接你们的。咱们是老相识了,我儿子在您手上,您总该放心了吧。我要是有您这本事,何苦干这个呢。”
“怎么会是您啊?我听您这说话方式也不那么文绉绉了。您竟然还为孙先生办事!”郭德纲不好意思笑了,挠了挠头。
“我是个商人,自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不相信任何道德主义,不支持也不反对任何政党,我只是为了赚钱。要不您以为洋行那么大,只靠香皂、布匹就能发展起来?跟您交个实底,我就来运批武器,等您安心住下了我就走。”
“是我孤陋寡闻,既然是您那我就放心了,那事不宜迟,咱们走吧。那边那两个小孩是我儿子,那大个的是他们三叔。”
“明白了,您请,陈先生负责剧团的工作,咱们要先去见他。”
一行人出了饭店,穿过南京街,一路上各种西式官衙建筑、银行、百货大楼,租界的公园、跑马场、剧院,路上走的是高高的大胡子俄国人、胖胖的德国佬,趾高气扬的瘦小的日本军官、坐在轿子穿着旗袍披着银狐皮还特意露出白胳膊的官太太,脱帽致敬的法国人、戴着头巾的印度警察、穿着破袄的小工、躲避着行人的日本仕女、发着文件的传教士。一切令人眼花缭乱,周围穿凿着卷舌的各种各样的语言,仿佛是在另一个世界,陌生、新奇又可怕。小辫儿和九郎紧紧抓着郭德纲和孔云龙,眼睛一刻不离对方。奇怪的是还走不到五公里,一切繁华全部消失,又换了一番景象,周围全是砖砌的房子,狭窄的弄堂只能通过一个人,住户、修脚店、裁缝店都集中在这一片区域,弄堂里面还能看见学堂,几十口人挤在这不大的空间里,来来往往,早已习惯了逼仄的环境,而且弄堂里十分方便,连外边也不必走了。
郭德纲小辫儿他们以前只是从书里看到,哪见过这个?穿过这条弄堂就猛吸了几口气。栾买办见他这样,忍不住揶揄:“您也是腥风血雨里走过来的,可到底还是个文人。”
“看来我这一趟真是来对了,在北平久了,北平的老百姓早已习惯了改朝换代,四合院里一待,外头的事一概不管。想不到上海已是十里洋场。”郭德纲长叹一声,默默向前走去。栾买办带他们走到了拐角一间单开门的石库门房子,引他们见了陈先生,陈先生正在校对文字,听他们来了,立刻起身欢迎:“郭老板一路辛苦,久仰大名。在下陈立,是申艺剧团的负责人,目前创作一些宣传作品支持孙先生讨袁。那日广德楼您的一番高论真是激励人心,早就想拜访您了,今日再见,实乃三生有幸。若能为同盟大业出一份力,郭老板定会万古流芳。”
“您客气了,老实说郭德纲是一个手艺人,为名利而来。孙先生为国所做之事,在下有所耳闻,今天一路走来也实在是心酸,承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郭德纲被陈先生一番话打动,当即决定接下这份工作,陈立喜不自胜,拉着人逛了一圈。
“给您介绍一下,这间石库门前客堂住着一位犹太人,逃难过来的,后客堂住着一位四川的小伙子,他在孙先生军队里当兵,闲来回这边看书。除了一间厨房外,二楼、三楼的楼房、亭子间住的全是咱们的民间艺人。客堂间和前天井是打通的,四面墙都是到顶的书架,中间是休息区,您想看的珍藏善本在这里差不多都能找到,咱们这的艺人来自五湖四海,各地的曲种、相声,什么柳琴戏、武安落子、湖北花鼓您想看也都能看到。后边就是江边,闷了可以透透气。前面弄堂里有吃的,右拐就是老虎灶,洗澡的地方。您的工资我会按月给您结的,这是预付款。”陈立说着给了郭德纲一块银元,郭德纲见到这些书如获至宝,得知能接触到这么多种曲艺更是兴奋不已,见人给钱连忙推辞,陈立又把他放在小辫儿手上。
“这个小宁(小孩)长得蛮清秀的哦,您的儿子是伐。”
“这两个都是我儿子。”
“眼睛不一样大的嘛。”陈立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随三叔。”九郎脱口而出,陈立看了看他三叔的大眼睛,全都哈哈大笑。陈立把他们安顿在自己的房间,搬到另外的住处去了。
屋里就剩下他们几个,望着满架子的书,兴奋得手舞足蹈。看着一屋子的善本,连气都不敢喘,简单收拾收拾,几人吃了碗馄饨面,就到了傍晚,郭德纲在创作新的作品。
“孔云龙、小辫儿、九郎,你们过来看,看看这段改编的。”三人拿来一看,是对《梁祝》的改编。
 “化蝶怎么没有了?”小辫儿率先发现了问题。
“祝英台也不是殉情了,改成了剪刀自裁。”九郎补充道。
“还让祝翁自我检查了一番。”孔云龙摇摇头。
“这是乱动刀斧啊。整理这些东西,除了删除低俗的东西,还要恢复被人篡改的部分,还要改动讲唱人记忆有误、不合常理的地方。有些话拗口,也要更换。涉及到对应的人和时代,还要翻看这个人的背景资料、所处时代才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像这样的已经算是权威机构,还会出现这种问题,街边上的书摊更别说了。”郭德纲给几人详细讲道。
“这样看来,工作量好大啊。”小辫儿听得头都大了。
“再大也要做啊,老祖宗东西不注意保护,等到失毁就晚了。我正要写新相声,相声这部分我还熟,你们先帮我把有关官场讽刺的所有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小戏片段找出来,在纸上标注书名、作者、页数,简要内容。能找多少算多少。”郭德纲吩咐道,几个人听罢忙碌起来,时而商议,时而打闹,到后来越来越兴奋,不知不觉到了天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