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太平歌词历史小课堂—挡谅

2023-03-26郭德纲德云社太平歌词张云雷 来源:百合文库
哎呀我觉得我转型成为科普up主后我的粉丝们都不爱我了,然后我依旧任性地继续我的小课堂,不过我已经在准备端午节的大招了,保证假期天天有糖吃。另外还要祝那些快要高考中考的小天使们高考加油呀❤️
另外这一次比较尴尬的是史实和挡谅呈现的故事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方向,希望给大家讲明白了。
陈友谅:
原名陈九四,湖北人,沔阳渔家子,初投奔红巾军将领倪文俊,后倪文俊谋害天完政权皇帝徐寿辉逃至陈友谅初,陈友谅杀了倪文俊后将其头颅献给徐寿辉。仅仅两年后陈友谅杀害徐寿辉自立为王。
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人,又称刘青田。谥号文成,也称刘文成。刘伯温在朱元璋战胜张士诚、陈友谅的过程中贡献了数条妙计,为大明开国立下了赫赫功勋,在民间以神机妙算为人所知,时人称之“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康茂才:
字寿卿,湖北蕲春人。初为陈友谅部将,后归降于朱元璋,在征讨张士诚、陈友谅、陈友谅之子陈理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陈友谅、康茂才同窗之说:
据明史记载,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即今天的湖北仙桃人,而康茂才是湖北蕲春人,两地相距约为240公里左右,从地域上看可能性不是特别大,有关两人的史册记载中也没看到这一个说法。
陈友谅毒杀徐寿辉:
这一个应该是民间传说或者是讹传,在明史记载中明确提到“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即陈友谅派部下假装在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而命令壮士拿着铁锤打碎了徐寿辉的头。
江东桥之战始末:
至正十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徐达在九华山下设伏俘虏了陈友谅三千士兵,常遇春为人喜欢杀降,于是未向朱元璋请示连夜就活埋了三千俘虏,还留下了几个派他们回去向陈友谅带话称是自己打败了陈友谅。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受常遇春挑衅率舰队攻打朱元璋所驻扎的应天(南京),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路直下攻取了应天最后的屏障太平,唱词中提及的花云就是在太平之战中战死的。
朱元璋考虑自己的水军不敌陈友谅的水军,于是计划将陈友谅引诱上岸再设伏打他。按照陈友谅进攻的方向,他的水军一定会经过长江,进入秦淮河后直达南京城墙下。而在这条水路上,战船唯一的阻碍就是长江到南京西城墙的三叉江上的木制桥——江东桥。
如果陈友谅通过江东桥,朱元璋的渔船舰队将直面陈友谅的当时最先进的舰队,于是朱元璋决定放弃龙湾阵地,引诱陈友谅在龙湾上岸与之陆战。
但是陈友谅为什么一定会放弃秦淮河的线路而转去龙湾呢?
因为康茂才。
康茂才最初是陈友谅手下大将,被朱元璋俘虏后投降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康茂才与陈友谅有旧交后就让康茂才与陈友谅联系约定互为内应。明史中记载“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就是说朱元璋将原本的木桥换成了石桥,陈友谅知道是康茂才驻守江东桥后大喜过望,率军到达后看见石桥十分诧异,亲自登岸呼唤康茂才“老康”,连呼数次无人应声才发现上当。
康茂才在此时得知自己的弟弟已经在龙湾登陆,于是带队退到龙湾,伏兵四起,又恰逢退潮时期,战舰搁浅无法逃离,陈友谅所带汉军战死两万人,被俘七千人,陈友谅本人匆忙逃窜至九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