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轻文轻小说停运:国产轻小说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败

2023-04-03轻文轻小说轻小说杂谈 来源:百合文库
就在前两天,也就是9月23号,国内算是比较老牌的轻小说网站——轻文轻小说宣布关站停止运营。
轻文轻小说LOGO停运公告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噩耗,轻文轻小说曾经是国内轻小说市场的重要一环,它的停运说明国内的轻小说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许也说明目前国内本土轻小说群体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了。
这其实也是轻小说这个文体(我都没法确定这个说法合不合适。)本身的问题,不管是国轻还是日轻都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国轻由于是新生产物,所以这篇文章我打算主要说说国内轻小说发展的情况与问题。
目前国内还存活的几个轻小说网站:SF轻小说、刺猬猫(原欢乐书客)、轻之文库三个,同时这三个也是国内轻小说市场的主要开拓者(国内的广州与台湾天闻角川那就是个书店加印刷厂)。
但是对于国内网络文学有了解并且博览群书的人一定会对这三个网站的定位感到奇怪,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问题了。
1. 轻小说定位不明,无法定位自身位置:什么是轻小说?这个问题我估计很多人都说不明白,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生造出来的,倒是日本人对于轻小说有一些明确的定义。
日本有本书名为《轻小说表现论》中提出了轻小说的四个特点,那就是。
第一:带有轻小说标签出版。
第二:使用很多动漫风的插图。
第三:主角是故事的中心。
第四:含有幻想的要素。
而有的日本轻小说作者对于轻小说的定义则是“为了让读者更快理解角色,所以使用插画等表现手法的一种小说技巧。”
其实从这些定义中大家就能看出来,除了使用插画这种表现形式外,轻小说在其他方面跟其他小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在牵强一点的话,那大概就是人设大于故事性,不是人物服从于故事,而是故事服从于人物,这也是很多轻小说后期节奏崩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人写轻小说但根本不明白轻小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后只能是什么写法火就怎么写,顺理成章的文风就开始往宅文和起点文以及晋江文靠拢了。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刺猬猫(原欢乐书客)网站的风格,堆彻大量ACG元素的宅文(说的极端点就是除了死宅别人都看不下去)以及SF轻小说那种名为轻小说实际上就是起点爽文的风格。
SF轻小说官网刺猬猫官网但如果细究下去你会发现,这两家实际上就是网络爽文风格,只是爽点不同而已,篇幅长(动辄两三百万字),节奏快(比如说国内网文圈子里很流行的黄金三章在国轻中也常遇到),爽感足(为了爽而爽,对剧情推动不多),但是反过来去看日轻的话,你会发现两三百万字可能是人家两三本书的字数了。
 1. 发展时代代差严重,盲目移植导致水土不服:日本进入网络阅读时代时间不长,可以说是最近两年网络阅读量才大幅上升。
 在这之前一直是纸质阅读占绝对多数,因此日本人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培养相关用户习惯,且日本产业线成熟,即使某年轻小说作者数量爆发式增长相关配套产业也撑得住。
但是国内却没有这个条件,因为国内的网络阅读习惯起步非常的早,这里还涉及到一段18年前的事,那就是国内网络小说平台最早的龙头老大并不是起点,而是2001年创建的幻剑书盟,所以说国内的网络阅读起步非常之早,实体书籍业界更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被冲击的差点倒闭。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当轻小说这个概念传入国内的时候,国人不论老少整体上已经习惯了网文的阅读方式,然后就出现了很尴尬的局面,不管是台湾天闻角川还是广州天闻角川,他们出的实体书都是直接依据日轻的标准来的,文字加插画。
但是网络平台受限于过往的惯性以及维护考虑,所有的轻小说网站(是的所有的。)都没有插图功能,而且就算有插图功能,以国内的画师现状也不可能弄出来如此多的插图来(有的那部分质量肯定也是参差不齐,因为国内小说更新速度太快了,动辄一天一两万字,换成画师怕不是得手抽筋。)。
然后不管是网络平台还是作者都发现,日轻的涌入(不论是正版引进还是网络盗版),扩大的市场貌似跟他们都没什么关系,看正版的人不习惯没有插画,而且国轻作者受网文影响很重,文风和日轻相差太远看不下去。
天闻角川官网看盗版的人又不会为了作品付钱,看盗版的人再多也不会给作者本人提供一分钱,不会给网站带来一分流量(所以很多盗版用户说的,看你的书是给你做宣传这点是完全不成立的)。
新成立的轻小说网站贸贸然的冲进了市场,却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人群与市场却是起点和晋江帮自己开辟的,日轻受众人群几乎不会去看国轻,反而会来抢他们的生意,这里面还包括一个筛选问题(日本传过来的轻小说本身就是经过日本市场筛选的,就算不合胃口,但平均水准也在标准线以上),国轻诞生的晚,爱好者没有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群体,同时这类网站的宣传渠道也被更大体量的起点晋江挤占。
起点轻小说导致轻小说网站在线上几乎没有任何优势,最后不得不通过增加线下活动来扩展用户群,随之带来的就是巨大的人力成本以及沟通成本,但是收益却很低,毕竟如果没有形成规模的话网络时代的线下推广效费比就是个笑话,尤其是轻小说这么小众的一个东西。
1. 从业者(作者)与读者本身的问题:回到第一点,很多作者对于轻小说的认定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实际上这个标准也不可能出现,日轻是网络时代前的产物,而国内用户群与作者都是网络时代的深度用户),导致轻小说的写法千差万别。
我这里举一个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语翻译腔,这个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对轻小说的误解了,大家肯定经常在动画与漫画中看到过类似的句子。
可恶,果然还是不行吗?
这样的我,也可以成为了不起的人吗?
这样的话,我会稍微觉得有点困扰呢。
即便是这样的我,也想一直留在XX君的身边啊。
别的不说,就现在读者朋友们你们读一下这些句子,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反正放在我身上要是有人这么对我说话我一定会满脸惊恐得离他远远的,因为感觉就像是在撒娇卖萌一般···。
这是早期字幕组横行时留下的问题,那个时候字幕组重视的是翻译的速度,毕竟竞争者众多,国内普通人对于日语的研究也不深,就这么将就着看下去了,直到12年以后各个论坛开始评论字幕组的翻译水平好坏这个情况才有所改善。
但是已经形成的固有印象已经改不掉了,当然这里面也有日语本身的问题,日语本身语气词太多,很多水平不高的翻译者喜欢直接把这个语气词翻译成句子的一部分。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日语中的语气词ね,大概意思和中文中的呢,吧差不多,用来表示诚意以及缓和语气,但这个词如果直接翻译过来的话,这个语气就非常非常的欠打了。
比如:
中文:对不起啊
日语翻译腔:对不起呢
读者朋友们自行体会一下这个语气,然后想想你用这个语气去跟人道歉最可能发生什么事。
再要么就是在作品中用小白文(不用过脑子,单纯爽文)的写法,然后加入一大堆ACG元素,比如左边是炮姐右边是初音怀里搂个水银灯。
由于定位不清加上作家年龄跨越层过大以及个人喜好问题,你会发现比起起点文的高度相似(主要是中下层写手,而中等偏上与高级写手不在范围内),各个轻小说网站真的是一人一个文风,千奇百怪。
这个情况直到起点晋江大量流失二次元区(现改名为轻小说区)作者后才有改善。
同时相关用户群也有自己的问题,而且算是整个ACG范围内的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标准过低(更激烈的用词没好意思用),且过度宽容。
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文化圈子(当然其他方面也不少),妆娘化不好装,唱见没受过音乐训练,画师随便画两笔,只要你敢发出来就有人敢称赞你,然后只要你持之以恒的发,你就会成功,最后诞生出诸如李袁杰花粥VK墨香铜臭这类的人。
而这种情况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骂不得说不得,我的爱豆说什么都是对的,不会犯错,你们这就是在挑刺。
到最后发展到了制作者本身也心态膨胀开始怒喷自己的金主与流量来源(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剑三郭炜炜出道事件里的VK了)。
这种环境下是很诞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的,起点作者敢这么干的一定会被读者喷出起点,但恰好,曾经的起点二次元区被称为最容易出现大额打赏的地方,并且还出现过某个作者写了几万字后,拿了同样数量的打赏并且毅然决然的太监了,最后这名作者彻底凉了(不存在小号问题,除非他换个身份证。)。
总的来说国内轻小说势必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发生一次重大的改变,但是这个改变不会来的很明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改变,因为作者终究是要吃饭的,最终留下的轻小说作者会进一步向钱看齐,选择最明确的道路前进。
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幸存下来的轻小说网站(SF轻小说,轻之文库,刺猬猫等等)必须进行更加激烈的搏杀才能从竞争中活下来,这两年起点轻小说区没有出什么足以单人扛起整个区的大神(大眼珠子),而且起点在将区改名后也没有进一步的举动,所以其他几家还能苟延残喘一轮。
目前剩下的几家都提高了作者的全勤低保,试图尽可能保留作者,但我对于他们最后的下场持悲观态度,因为国内的轻小说已经越来越向网文倾斜了,失去了名义上的独特性,这几家很难在概念上说服投资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