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我与留守儿童一同长大的十年【前记】


妈妈是农村人,是个从广西名不见经传的极偏僻极偏僻的小农村跑到广东打拼的农村人。30年前,作为家里的大姐,她第一个穿越长满酸梅的丘陵地,拿着辛辛苦苦每天走两小时山路才勉强得到的小学毕业证,凭着自己远超常人的勤奋和活力到广东打工,在各个行业摸爬滚打。今天,虽然没有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她却为农村闭塞的家带来了太多太多。兄弟姐妹们顺着她打开的羊肠小径一步步前进,以至于今天,在这个烟火气十足的广东小城里,从我家出发,每走不到1000米就能走到一个妈妈亲戚的家里做客。也正是因为如此,从小我就和这些有着农村血统的大人,以及半个农村血统的孩子们打交道,隔着父母刻意给我注入的名为"好好读书不用管其他"的麻醉剂,品尝酸甜苦辣种种滋味。
户口本,一直是农民工的痛。除了妈妈足够幸运以外,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任何能力打破城乡户口这一纸隔阂。孩子虽然能上幼儿园、上小学,却没办法在城市上公立高中。私立中学高昂的费用、参差不齐的质量让人望而却步。可谁也不想让享尽城市福利的孩子回到农村上学,这只能更加让人毛骨悚人:成人都受不了两地间巨大的文化反差,何况是孩子?就此,千万矛盾中,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留守,剩下的则留在了城市里。
这些身上带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的孩子和我往往有着这一系列的经历——从出生到上学之前,他们的父母往往带着孩子来我家玩耍,我也会和宝宝玩;可上学之后,我见到他们的时间就只剩下寒暑假了。哦,应该换个说法,是寒暑假我整天都能见到他们。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整天都能见到呢?毕竟这是孩子们见父母的唯一时间点,父母肯定会希望让自己多陪陪孩子,顺便让孩子多陪陪自己。在这个时候,父母们会带着他们的孩子四处游玩,来到我们家里玩是必经的一条路线。
说来有意思,我真的理解不了为什么我家会成为必经路线。我们这里房间虽然大,装修却不是一般的差。各种强行拼接,楼梯极度危险,给老鼠生活的地方俯拾皆是,还常常有爸爸那边无厘头的同事来喝酒,实在说不上是个适合孩子的地方。或许是因为家人的好客,或者是亲戚和妈妈感情好,或者更加单纯,只是因为房间大可以住来省省钱罢了。但无论如何,因为这些经历,我们这些亲戚都不单单是亲戚,我们真正一同生活过,了解过彼此,不是一顿年夜饭的交情。
综上,我希望能写一下《我与留守儿童一同长大的十年》这一系列,十年,指的是我从大约记得身边有比我小的孩子一同玩耍开始,一直算到现在大四,没有时间和他们一同度过。写这些内容的首要原因,不瞒说是B站活动,感谢B站👴。其次,作为一个文字稍微还算是流畅的人,既然有这个机会,我觉得我有必要去记录一下这些事情。毕竟,我忘了不少东西,也丢了不少东西,一想到这些独一无二的东西再也找不着,免不了会产生亡羊补牢的想法。以前因为太多借口动不了手,这一次如果能完整的做好这些事情,我会很满足。
封面照 农村实照,这是这些孩子里最小的一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