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人与自然: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有很多人都在转发一个名为《大自然在说话》的公益短片。
诗一样的语言,变幻万千的自然图景,无不在揭露着一个残酷的真相——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我们依赖自然而生,却妄图操控和改造自然,人类到底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狼图腾》,告诉了我们答案。
这部以狼为主角的草原传奇故事所揭示的,正是人与自然的相处法则:有可为,也有不可违。
《大自然在说话》▶ 1 
“我是地球的皮肤,我也是有生命的”
《大自然在说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们可曾意识到,我就好像这地球的皮肤,只有薄薄的一层,我也是有生命的。”
这句话的主角,正是土地。过度开垦,过度损坏,土地的自愈能力越来越低,可供利用的土壤表层越来越薄。
大自然有其独特的运转规律,是历经亿万年来逐渐形成的,它原本的构造让它拥有了极强的自愈能力,如果人类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变它,“逆天而行”,对它大加改造,就很有可能为此付出代价。
在《狼图腾》这本书里,包顺贵一行人“变草原为农田”就应了这样的结局。草原原本生气腾腾,在开垦荒地的号召下,大量的草原被迫征用作为农田,但由于土质、气候等因素影响,这样的行为不仅没能充实人民的粮袋,反而给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土地失去了原有植被的保护,变得愈发脆弱,甚至逐渐丧失生命的气息,饥荒与死亡,也随之而来。
如今,自然界的资源正在逐渐吃紧,越来越难以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于是人类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去给自然界“扩容”,一时间,看似效果显著,人类有吃有住,丰衣足食,但却没能意识到,改造来的田地一点点变成荒地,沙漠化的形式越来越严峻,草原没有草,湖泊没有水,森林没有树,农田也渐渐没有了作物。
自然界越来越难以为人类提供更充足的资源,而这正是人类“逆天而行”、强行改造的代价。
《狼图腾》▶ 2
草原“战神”被人类豢养,结局怎样?
大自然的运转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游戏规则”,那就是每种生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为边界”,只能对各自的领域进行操控,如果有一方想要越过边界,去干涉其他领域的活动,那么就很有可能扰乱自然的秩序,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在《狼图腾》中,陈阵不顾反对,饲养小狼就是一例。
自从近距离接触过草原狼以后,陈阵对草原狼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狼是十分懂得“战术”的生物,可以被称为草原上战无不胜的“战神”。
狼的种种习性、行为以及狼与草原之间密切的关系,在毕利格老人的述说下,愈发引起了陈阵的兴趣,他逐渐迷恋上了这种生物。
《狼图腾》
但如何才能近距离地观察它、接触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养一只狼,并看着它长大。于是他不顾草原人的反对,在掏狼崽时私自留下了一只。但他却没有想到,他的这种“越界行为”,造成了十分惨烈的结果。
狼是属于草原的,是属于大自然的,他这样偏执的占有,最后换来的,是小狼为了对抗屈辱的豢养,自残致死。
这种“妄自尊大”的对于野生动物的豢养,不是陈阵独创的悲剧,在人类世界里,一直存在着。猎杀、豢养野生动物,吃其肉,剥其衣,把它们锁在笼子里当玩物,对它们赶尽杀绝……
人类一直剥夺野生动物的自由甚至生命,同时也遭受到了野生动物的“还击”。诚然,大自然是有其固定的规律与属性的,每一种生物在这张网里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人类应该知道自己应站在哪里,保持谦卑,敬畏自然。
《狼图腾》▶ 3
人与自然的对峙: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人与自然究竟应该如何相处?《狼图腾》中提到的“草原人的‘中庸之道’”就是很好的答案。
不久前,董卿在《主持人大赛》点评时说: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主持人大赛》
用《狼图腾》中的话来说就是,要“善于把草原上的各种矛盾,平衡控制在‘一举两得’之内”。这是草原人的智慧,也是人类应该学习的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狼图腾》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草原。
在这里,牧民和狼之间维系着一种默契:牧民们崇拜狼,保护狼,感谢狼捕猎糟蹋草原的黄羊,也甘愿在死后用身躯去供奉狼;他们同时又憎恨狼,围杀狼,掏狼崽,以免家畜在野狼饥饿的时候蒙受太大的损失。
但爱也好,恨也好,它们就如同天平的两端,在这个生态圈里,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他们不会贪婪地占取狼群所有的战利品,更不会妄图用自己的力量,用枪支炮火对狼群赶尽杀绝。
只可惜,当外来户“侵入”草原以后,开始了异想天开地恣意妄为,他们以饥荒的名义运走了狼群捕猎的全部黄羊,使狼群处于饥饿且愤怒的状态,不得已攻击马群,袭击羊群,与人类对峙。
随后,人类为了反击报复,开始大肆地捕杀狼,以为能换来草原的太平。殊不知,这样的“互相残杀”,换来的却是,草原变成了滚滚黄沙。
《狼图腾》书籍实拍
大自然是最有智慧的载体,它利用亿万年的时间形成独有的生态系统,保证自身的运转秩序,作为人类,我们无法也不能利用自己的判断,去决定一种生物的去留。
但愿我们不要充耳不闻,但愿这一次次或温柔或残酷的提醒,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被我们牢牢记在心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