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洛夫克拉夫特时代的伟大作者们:亨利·库特纳

2023-04-28克苏鲁神话文学研究亨利·库特纳 来源:百合文库
他是一位被忽视的大师,被遗漏的“珍宝”,但埋在地下的黄金始终还是黄金。
作者:丑客
已获得作者授权,如无原作者允许禁止无断转载
亨利·库特纳一、前言
文学创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业,对于那些把终身投入进去的人来说,他们的投入甚至可能得不到一般人的理解(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可能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行业内的人来说,最大的无奈是来自行业外的不理解。因为各行各业对于“职业”都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是无形的,是无法单纯用语言来讲述明白的,必须要通过体验才能理解到其存在。
外行人唯一能够理解并且衡量行业内的标准,也只有最浅显的那一个标准:“事业成功”。这个判断其实一般也没有太多内容,有名有利才叫成功,而且名利当中也有权衡——更有名才偏向于成功,而有利无名者,也算不上多成功。虽然两者一般是绑定起来的,尤其在商业化的现在,两者也越捆越紧。所以今天有些为了获利,而不惜一切的想“先出名”的逻辑思路。当然对于整体的宏观判断太复杂了,往往很难把逻辑关系理清楚,这里就先不提了。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尤其是那种自发的,为了某种精神上的追求和理想聚集到一起的人。“洛夫克拉夫特圈”这个关系网当中的所有成员们都是如此,他们对于幻想文学的创作,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共同方向上的追求。他们之间是如此的志同道合,以至于他们在其他方面截然不同的的见解,都无法使他们之间产生矛盾——德雷斯等人的政治政见有些地地方甚至于洛夫克拉夫特解然不同,罗伯特·霍华德在历史进程方面的看法也完全不同于洛夫克拉夫特,克拉克·史密斯亦是如此。
可是这些种种的不同并没有使他们产生隔阂,洛夫克拉夫特自身带有一种“包容”的态度,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上,然后这种“包容”顺着圈内的联系,影响到了每一位成员,同时他们又反过来影响了洛夫克拉夫特——洛夫克拉夫特在后期已经逐渐的放下了自己早年的“种族主义看法”,这都归功于德雷斯、霍华德这些朋友们耳濡目染的影响(德雷斯在洛夫克拉夫特在世的时候甚至都没见过他)。
所以“洛夫克拉夫特圈”的成员们,是被一种比“个人信仰”更深层次,更深刻强烈的关系维系着的。这在这个洛氏文学圈成员们的系列介绍文章的每一篇中,都有反复提及过。所以在洛夫克拉夫特去世之后,德雷斯愿意倾家荡产地支持他出版;克拉克·史密斯会伤痛到放弃文学创作;罗伯特·布洛克、莱伯他们和洛夫克拉夫特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交情,却终身不忘……
所以在今天,在我们还没有深入了解“克苏鲁神话”的时候,常常会看见有人问,为什么它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哪儿就都有它?这些单纯从文学作品中并不能很清楚的看出来,而我们也知道,往往一部作品拿到手里的时候,我们所见到的就如同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水面的是一本、一部、一系列文学作品,而在此之下,是体量大出几倍、几十倍的更多信息——作者个人、性格、经历、他的周围的人、他身处的时代……而看过这一切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水面上的冰山”也许感受就会不同了,这也是笔者想要写这个系列的“初衷”。
二、亨利·库特纳生平亨利·库特纳(1915年4月7日—1958年2月3日)是美国科幻小说、奇幻和恐怖小说作家。
亨利·库特纳1915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他的家族算是挺早一批跨洋来到美国的移民,源头可以追溯至欧洲。比如他的父亲亨利·库特纳(1863-1920)是一位书商,而他父亲的双亲拿弗他利·库特纳(1829-1903)和阿米莉亚·布什(约1834-1911)则来自普鲁士的莱斯诺,自1859年以来一直住在旧金山。他的母亲是安妮·利维(1875-1954),而她的父母来自英国。亨利·库特纳的曾祖父是有名的学者约书亚·赫舍尔·库特纳。
库特纳的父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由于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库特纳的童年是在一个相对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库特纳开始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出写作,他加入了他在洛杉矶的亲戚劳伦斯·奥赛(奥赛的名字被载入了美国小说作家名录中)的文学社。在那里工作的时候,库特纳从废纸堆里找出了当时和自己一同在文学社工作的蕾伊·道格拉斯·布拉克特(美国作家,尤其是科幻小说作家,被称为太空歌剧皇后。她也是一位编剧,是第一位入围雨果奖的女性。)的早期手稿,正是在库特纳的鼓励和指导之下,布拉克特才把她的第一个故事投给了当时《诡丽幻谭》的主编:约翰·W·坎贝尔。可以说库特纳发掘了这位日后的著名科幻作家。
同时在1936年,库特纳也把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坟场老鼠》(The Graveyard Rats)卖给了《诡丽幻谭》。而在那一年的2月份,库特纳通过自己的好友:罗伯特·布洛克的介绍,认识了HP·洛夫克拉夫特。
罗伯特·布洛克向库特纳保证,这位普罗维登斯的隐士非常的平易近人,并且可以在写作上给予他指导。布洛克建议库特纳可以向洛夫克拉夫特写信进行更多的交流,于是库特纳向洛夫克拉夫特寄去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构思以及一些手稿,请他为自己评估。随着信件的交流,库特纳加入了当时的“洛夫克拉夫特写作圈”。这一段时间的交流对于库特纳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因为当时他和布洛克一样也是一位刚刚起步的青年作家,他们的市场业主要在幻想怪奇小说上。
那段时间虽然只持续了短短的一年(1936年2月至1937年2月),到毫无疑问对库特纳很有意义。那段时间库特纳还有和别人合作进行故事创作的经历(布洛克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库特纳也是在“洛夫克拉夫特圈”的信件交流网络中,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CL·摩尔(可以算是美国最早的女性科幻和奇幻作家)。
在此期间,库特纳大部分都在使用自己的化名和笔名发表作品。他有多个笔名,比较常用到的是刘易斯·帕吉特和劳伦斯·奥唐纳,他在与自己的妻子合著的时候也都使用笔名,夫妻之间的合作从20世纪40年代持续到50年代。库特纳和他妻子之间的合著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以至于,有些时候,当他们完成了一个故事后,都回忆不起来自己和妻子分别写了哪个部分。他们之间合作的时候,往往是作品在某个段落甚至句子之间中断。而最新的那一页手稿就在打字机里,之后另一方就顺着继续把故事续写下去,两个就这样交替轮流的写作,直到把故事完成为止。
除此之外,库特纳也有进行小说之外的文学创作,他的散文文学在当时相当的出名。
很可惜的是,那段时间库特纳习惯于用自己的众多化名来发表自己的作品,以至于到后来,很多原本应该属于他的名利都没有到他本人手上。对于这一点,库特纳的很多朋友都感到惋惜,他们都感到疑惑,为什么库特纳宁可要把这些才华隐藏到自己的假面之后,甚至不惜为此责骂他。
库特纳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是以帕吉特的化字出版的《加利格的故事》(Gallegher stories),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在醉酒后发明高科技解决客户问题(在他那自大狂性格的机器助手的帮助下),但却完全记不起他到底造了什么,清醒后也记不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篇故事后来被收集在《无尾机器人》(Robots Have No Tails)。在1973年出版的兰瑟图书版的前言中,他的妻子摩尔说,库特纳完全是自己创作了整个故事。
虽然库特纳由于喜欢用化名而没能获得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殊荣,但是他也确确实实的影响了非常多同时期的其他作者,尤其是在幻想、科幻题材方面的。
玛丽恩·布拉德蕾是众多受到库特纳影响的作家之一(美国著名奇幻小说的女性作家,代表作《阿瓦隆的迷雾》)。她的小说《血色太阳》(The Bloody Sun )是献给库特纳的。
罗杰·泽拉兹尼(美国著名科幻及奇幻小说作家,代表作《光明王》)曾谈到过库特纳的《黑暗世界》(The Dark World )对他最著名的编年史《安珀系列》的影响。
库特纳的朋友理查·麦森(美国著名作家、编剧)把他1954年出版的著名代表作《我是传奇》(I Am Legend )献给了库特纳,感谢他在写作上给予自己的的帮助和鼓励。
雷·布拉德伯里(美国科幻、奇幻、恐怖小说作家,代表作《火星纪事》及《华氏451度》)说,自己的第一个恐怖故事《蜡烛》("The Candle" 发表于1942年11月刊的《诡丽幻谭》)的最后300字实际上是库特纳帮他写的。布拉德伯里把库特纳称为一个被忽视的大师和充满启发性的作家。
威廉·柏洛兹二世(美国小说家、散文家、社会评论家:“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的小说《爆炸的门票》(The Ticket That Exploded)里直接引用了库特纳写作的语句。 
可惜的是如今,库特纳可能更广为人知的,依然是他早年以自己的名字写作的“克苏鲁神话”的作品。但我们所窥见到的依然只是冰山一脚,他的文学成就恐怕要比人们所知道的要更高。
亨利·库特纳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攻读硕士学位,但不幸于1958年在洛杉矶死于心脏病发作,享年43岁。
三、库特纳的“神话”作为“洛夫克拉夫特圈”的一员,亨利·库特纳自然也为“洛氏神话”贡献了自己的几篇故事。亨利·库特纳写作克苏鲁神话故事的时期,可以算是他早期被忽视的一个时期。随让上面说过,库特纳因为喜欢使用化名,而让自己原本应该获得殊荣大打折扣,但他在奇幻以及科幻领域日后的成熟作品依然深入人心。所以他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宝藏,常常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洛夫克拉夫特在那个时候激励了一大群年轻的作者,其中包括:布洛克、库特纳、德雷斯、杜安·里梅尔、理查德·西尔特、威利斯·科诺弗等,甚至是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也影响了拉姆齐·坎贝尔、布莱恩·拉姆利、加里·迈尔斯等一大批人。库特纳在和洛夫克拉夫特相识的时候,依然还是一个少年,库特纳在那个时期的“克苏鲁神话”作品毫无疑问是洛夫克拉夫特式的,这位普罗维登斯的怀旧隐士的瑰丽文风一定深深的震撼了库特纳。
在这一大批洛夫克拉夫特的年轻追随者中,有很多年轻作者一开始是以洛夫克拉夫特的写作风格作为标杆,希望能够创造出洛夫克拉夫特式的作品。不过他们最后却都通过这个“模仿洛氏写作”的途径,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并且获得成功。后世的评论者也许会认为,对于这些作者来说,也许“洛夫克拉夫特式的写作”是一道需要跨越的门槛,只有在跨过去之后,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价值。这样的看法可能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沿着很多作者的轨迹来看,也确实如此,其中包括库特纳。但是反过来说,那些所谓的“幼稚的模仿”、“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早期作品就真的完全一无是处吗?并非如此:库特纳早期的”洛氏神话“作品除了”模仿“之外,不仅本身的构思就很有趣,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细节。
库特纳早期写作过的“洛氏神话”代表作品包括:《克拉利茨的秘密》("The Secret of Kralitz" 1936年10月刊载于《诡丽幻谭》)、《噬魂者》("The Eater of Souls" 1937年1月刊载于《诡丽幻谭》)、《塞勒姆恐怖》("The Salem Horror" 1937年5月刊载于《诡丽幻谭》)、《侵略者》("The Invaders" 1939年2月,刊载于《惊奇故事》)和《狩猎》("The Hunt" 1939年6月,刊载于《惊奇故事》)。这其中《克拉利茨的秘密》算是库特纳早期尝试对”哥特恐怖“风格的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灵魂的食者》的故事有点像是库特纳对于洛夫克拉夫特所推崇的邓萨尼勋爵的幻想作品的模仿。
洛夫克拉夫特的神话吸引人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特有的那种老绅士一样的叙述节奏和巴洛克风格的用词。最重要的在于他这有趣的”伪神话“的创造本身,这是最吸引其他青年作家参与进来的地方。每一个参与者都为这座”万神殿“添砖加瓦,他们不仅仅参与建造也参与设计,其他人的创作成为自己的创作的参考和灵感来源。而当最后他们的写作逐渐成熟,慢慢的摆脱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影响之后,他们的创造的”洛氏神话“也就蜕变成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神话“。
库特纳自然不例外,尽管在早期,库特纳还会使用一些洛夫克拉夫特创造的名词,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模仿形式,转而自己摸索出更多以现代为背景的,叙述上更加”平铺直叙“风格的恐怖故事。库特纳的作为”克苏鲁神话“提供了一些冷门的神灵:出自《克拉利茨的秘密》的”伊奥德“(Iod)、出自《噬魂者》的”沃瓦多斯“(Vorvadoss)和出自《塞勒姆恐怖》的”尼约格达“(Nyogtha)。另一个熟悉的名字”阿比盖尔·普林“也出自《塞勒姆恐怖》(FGO里那个小姑娘,不过蘑菇在设定上进行了修改直接和更加熟悉的犹格·索托斯联系上了)——按照设定”阿比盖尔“的祖先可能就是《蠕虫的秘密》的作者。这个设定出自罗伯特·布洛克,后来《蠕虫的秘密》也出现在了库特纳的作品《侵略者》当中。
自从洛夫克拉夫特把神智学介绍给库特纳之后,库特纳就被神智学构建的那种包罗万象的宏大框架和构成机制所吸引。事实上布拉瓦茨基夫人(之前介绍过这位神智学的创始人)构筑的这个宏大主题和神秘学说影响了“洛夫克拉夫特圈”的很多作者,包括洛夫克拉夫特本人、克拉克·史密斯、弗利茨·莱伯、库特纳、林·卡特等等。神智学,这种宗教哲学和神秘主义学说的核心在于,它相信人类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神秘信条”的源头。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神智学的这种巨大“神秘史”框架的构筑对于克苏鲁神话,乃至于后来的奇幻文化当中一些核心的创作概念有多大的影响力:DND中的环印城、万智牌中的火花、战锤中的灵能等等。
库特纳在后来的创作中,也开始自己寻找和引用相关方面的内容,比如他直接将神秘学的一些秘密教义引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同时他还把多种不同的神秘体系全部吸纳进来,把卡巴拉、印度密教、诺斯替、拜火教等等内容进行融合。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他的《塞勒姆恐怖》。这种创作风格和思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库特纳从洛夫克拉夫特这里所受到的影响(《克苏鲁的呼唤》、《敦威志怪谈》等)。
库特纳确实很少使用洛夫克拉夫特创造的那些神话造物,但也有几个少数例子,比如阿撒托斯在库特纳的小说《海德拉》中出现过。库特纳的《自达贡而生》(“Spawn of Dagon”)已经很明确了这个故事是“达贡”登场的舞台。在他的《克拉利茨的秘密》中出现过“地下的犹格·索托斯”的描述。后来德雷斯整理出来的四元素论版本的旧日支配者谱系中,犹格·索托斯的地元素属性的依据可能来自于此。
对于库特纳的神话创作同样有着重大影响的另一个人,是罗伯特·布洛克。库特纳的早期几篇怪奇小说和同一时期布洛克的风格很像,以现代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平铺直叙得叙述风格,以及融合了中世纪关于恶魔的恐怖和扭曲元素的怪诞故事。另外在克苏鲁神话的创作方面,库特纳比起引用洛夫克拉夫特的《死灵之书》,他更偏爱于引用布洛克的《蠕虫的秘密》。库特纳也有自己原创的《伊奥德之书》,在他的故事里,多个克苏鲁神话的神秘文献被串联到了一起——埃尔顿陶片到《死灵之书》再到《蠕虫的秘密》以及《伊奥德之书》。另外在他的神话也和克拉克·史密斯的作品有所串联,他将自己原创的旧日支配者“伊奥德”和“沃瓦多斯”与“克苏鲁”和“伊格”联系起来,将他们认作是原始“姆大陆”上崇拜的神明信仰。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亨利·库特纳自己的克苏鲁神话,是以洛夫克拉夫特、罗伯特·布洛克的创作以及神智学、神秘学作为核心,在以此为基础在此之上构建出完全属于库特纳自己的神话。
备注:
1·尼约格达(Nyogtha):被称作“暗之住民”,表现为一团不成形态的黑暗物质,能通过一些秘密洞穴和裂缝召唤至地表。传说有一些巫师曾经在叙利亚和雷恩高原的黑塔之下看到过他;他曾经通过中亚某地的塔昂洞窟(Thang Grotto)出现在地面,给蒙古大汗的军团驻地带来了极大的恐惧和破坏。一旦尼约格达出现在地表,只有通过某些特定的圣物、仪式或咒语才能将其驱逐回地底不见天日的秘密藏身地。
2·伊奥德(Iod):当伊奥德作为实体被召唤时,召唤者必须准备一些预防手段,否则他将遭受“迅猛而可怕的厄运”。如果有必要的话,伊奥德甚至会穿越外层维度去追踪召唤者,一旦被其抓住,将会被其抽取灵魂,并让灵魂被永远困在死尸中,无法移动。
在《狩猎》中,伊奥德被这样描述:“……它丑陋地混杂着不协调的元素。奇怪的矿物和晶体结构通过鳞状半透明的肉发出强烈的光芒。。。薄薄的黏液从膜质的肉上滴落下来…当黏液漂浮下来时,可怕的植物状附属物在空中盲目地扭动,发出细小而饥饿的吸吮声。”当伊奥德抽出受害者的灵魂时,受害者会感到难以忍受的寒冷和疼痛,并听到短暂的口哨声。
3·沃瓦多斯(Vorvadoss):(燃烧者,宇宙空间之主宰,沙漠的扰乱者,在外层黑暗中的等待者)它第一次出现在库特纳的《灵魂的食者》中。外貌描述看起来像一个披着斗篷,戴着兜帽的人,全身被绿色的火焰包围着,有着火红的眼睛。或者,他也可能看起来像一个雾蒙蒙的,闪烁着银光面目狰狞的人。它之后也出现在库特纳的《入侵者》中。
在混沌社出版的《克苏鲁的呼唤》TRPG游戏中中,沃瓦多斯被归类为旧日支配者。
《伊奥德之书:十个神话故事》(“The Book of Iod: Ten Tales of the Mythos”)是由罗伯特·M·普莱斯(Robert M.Price)编辑的库特纳的克苏鲁神话故事集,这本合集还包含三个由罗伯特·布洛赫、林·卡特和罗伯特·M·普莱斯分别创作的《伊奥德的可怕故事》。)。这本合集收录的故事包括:《克拉利茨的秘密》,《灵魂的食者》、《塞勒姆恐怖》、《德罗姆·阿维斯塔的玩笑》("The Jest of Droom-Avesta")、《自达贡而生》、《入侵者》、《青蛙》("The Frog")、《海德拉》、《恐怖的钟声》("Bells of Horror")和《狩猎》。
——这本合集的原文电子版在“克苏鲁神话”贴吧的网盘里有资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暂时还没有中文翻译)
四、后记到这篇投稿为止:“洛氏文学圈”的成员介绍系列就算完结了,当然这里笔者偷了一个懒,因为实际上这个文学圈内的成员要是细找的话,后面还可以拉出一大堆名单出来,但是笔者所知实在有限,暂时没有办法涉及到那么多内容。所以这个系列只取符合两个标准的作家来进行介绍:其一是洛夫克拉夫特生前直接进行过信件交流的作者。其二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因为洛夫克拉夫特圈内的成员还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作家,几乎可以涵盖当时美国通俗文学的半壁江山,而且还不仅仅只有作者,包括有些编辑和学者也是这个圈内的成员——比如HR·巴洛、唐纳德·旺德莱等人。
当然关于“克苏鲁神话”创作者的科普投稿并没有完结,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内容(比如:林·卡特等人混沌元素出版社等等,这些内容在之前的投稿里只有模糊的提及,还没有详细的介绍)各位敬请期待,也感谢各位可以包容笔者的拙略和肤浅一直看到现在。谢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