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逐日者

刘范阳拼了前半生追逐太阳,从地下到了地上,又花了后半生,从地上回到了地下,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冬天越来越长,北风、大雪越来越可怕,大风来时,混着大雪,能把人吞灭了。“漫长严冬”到来,一年便突然有了十个月的严冬,一年最暖和的时候,京师也才只有四五度。那年月,大清朝绿营的官兵待在雪地里,最后都会活活冻死。
但他们没事。他们用着洋人的机器——一个像锅一样的东西,背在背上,烧煤烧炭,能持续供热,维持人的体温,让人能在大风大雪中活下去。他们自称“拜机器教”,崇信洋人的机器。他们最开始是受洋人资助的,后来他们学会了洋人的技术,也就渐渐脱离了洋人的控制,没了洋人,他们的技术反而发展得越发迅猛,对机器的信仰也越发狂热。他们建了自己的学校,修起了庞大的工厂来持续生产各种机器,建起了高大的烟囱。再后来,他们剪了辫子,开始反抗大清朝。他们都用火枪,用新的战术,大清朝打不过他们。
逐步扩张着的拜机器教突然出现了分裂,拜机器教六大护法法王内斗,南王被东王当街殴打致死,北王受拜机器教教主天王密令,从黄河前线调回天京,突袭东王王府,斩首东王,而后膨胀的北王有杀害了在天京养病的西王,随后北王便被拜机器教教主天王处死。六大法王仅存的火王眼见内斗不休,心生恐惧,感觉自己会步入他们的后尘,于是携部叛逃,投靠了大清朝,把技术也带到了大清朝,为他们更新了兵器改良了战术,清军实力急速提高,在黄河与拜机器教护教军相持。火王逐渐掌握清廷大权。
大清朝老皇帝驾崩的第二天,“漫长严冬”到来,数以千万计的百姓冻死饿死。火王急令在京师周围向下修建了二十层地下城,皇帝百官住在最下三层,最上一层空开,部分地区留有缺口以便阳光照射,农民在一层耕种,中间十六层建立了庞大的工业设施,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地下较地上温暖,选址选在了拥有丰富矿藏和地下水的地区,一层种蔬菜,二到九层养殖,地下城自给自足,足以抵御漫长严冬。不久,火王篡位,自称天子,改元,剪发辫,移风俗,改革官僚体制,革除旧兵制,设立“陷阵营”“神机营”“近卫营”三大营,每营大致一万人。整个清廷服务于这个庞大的地下工厂。他们就像鼠一样,在底下苟延残喘。
拜机器教天王眼见“漫长严冬”到来,于是下令在各个控制地区建立了庞大的供暖工厂,清廷转入地下后,他在地下城上方建立了拜机器教有史以来最大的工厂城市——“抗城”——意为反抗清廷、抵抗严冬,带领部下到了抗城。
气温变得越来越低,人口大量死亡,最终整个大清朝,只剩下了地下城与抗城。抗城也想建地下城——温暖的地方,但由于没有之前的强大工业能力,只能放弃计划。年年的风雪影响收成,于是抗城天王便想要强行进入地下城。战争就这样爆发,主要在地下一层相持,双方互有胜负。
这一拉锯,就持续了两百多年。两百多年间,抗城人民受不了天王的专制统治,于是发动革命,最终“第一公民”登上权力巅峰,拜机器教粉碎,但抗城迎来的,也还是专制。
地下清廷刚开始也想回到地面,但日子久了,最终也丧失了这样的雄心壮志,甘心做地下的鼠辈偏安一隅。
刘范阳就是地下城的一个工人,祖辈都是地下城的工人。清廷文化垄断,只有几个大家族能够享有文化,但刘范阳天生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渴求,爱听故事,跟着厂区里的宗先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想看看地上真正的太阳,一直都想,也想让地下城的人都看看,当真正的人。
宗先生原先在清廷里当过官,因为主张回到地面,于是被天子往上贬了几层,当了厂区的管事,壮志未酬,平日里郁郁不得志,但他没有放弃,在厂区里宣传他的反攻思想,渐渐反攻思想又演变成了革命思想,成立了革命党——逐日党,刘范阳成了党内的骨干。
不久抗城再度入侵,原先三大营的世袭官兵在二百多年间的拉锯中消磨殆尽,清廷变又开始募兵,说是募兵,其实也就是抓壮丁。大量逐日党党员进入陷阵营和神机营,在拉锯战争,逐日党发展壮大了起来,控制了陷阵营和神机营三成的军力。战争还没结束,宗先生着急得发动了政变,为了地下的人民。他组织各层厂区反抗清廷,工人被组织起来,两大营军队被牵制在第一层,暴动得工人浩浩荡荡地在第四层集结,强大的力量冲击着第三层。近卫营因为二百多年在底下三层拱卫清廷,早已腐化,早已失去战斗力,没开打便已跑了一半儿人。但留下的,仍是精锐,毕竟近卫营官兵都是从陷阵营神机营选出来的佼佼者。清廷某个将领率剩余近卫营官兵抵住工人第一轮冲锋后,释放出了囚徒,武装了囚犯,拼凑了八千新军,一举反攻攻破了工人阵线,宗先生被俘,死在了最底层的皇宫里。
前线得知后方政变消息,人心惶惶,不久便被抗城军攻破了防线,连下数层,掳掠了不少人口粮食。
新军火速开赴前线,与刘范阳领导的逐日党残部建立“独立统一战线”,保证在战时合作,新军在正面抵挡,逐日军在后方打游击,专门掐断抗城军的补给辎重。这是为了地下城的人民。地下城最怕辎重跟不上,很快抗城军就抵挡不住,逐日军乘势来到了地面,抢占了地上抗城的一部分领地,地下城的抗城军也被新军的最后冲锋消灭。
到了地上的逐日军再不想回到地下,于是便向抗城投降,成了抗城的合法公民。刘范阳终于看到了太阳,可以一直看下去了。
本以为终于看到了日光、可以过上没有压迫生活地刘范阳在抗城大失所望——第一公民也是独裁者,压迫着抗城的每一个公民,和那个地下的天子相差无几。
绝望的刘范阳发动了政变,这是为了抗城公民。他掌控了地面政权,逐日党成了抗城执政党。政变意想不到的顺利,因为抗城公民早已对第一公民独裁统治怨声载道,从地下到了地上的逐日军刚脱离一个专制统治,自然不会想要再在另一个专制统治之下。
政变和夏天一起到来,刘范阳放松了工厂对工人的剥削,缩短了工人工作时间,由原先十二小时缩短为八小时,还和地下城做起了贸易,地下城长久不见日光,需要维生素——需要菜,抗城发了豆芽与清廷做贸易,换取清廷的肉类,两全其美。
逐日党很高兴,终于看到了太阳;抗城公民很高兴,负担减轻了、生活改善了;清廷很高兴,不安定分子走了、人口减少了、不用打仗了。
但很快,他们就都高兴不起来了——冬天又到了。
抗城供暖供应不上了,八小时工作根本无法满足城市供暖,刘范阳下令加紧工作,重新变为十二小时,并且扩大工人规模,渐渐地,十二小时又变味了十八小时……这一切都是为了抗城公民……
严冬到来,工业生产扩大,煤炭需求扩大,尽管增加了矿工工作时间,但煤炭供应量仍然不足。刘范阳想到了清廷——拥有大量煤炭储存的清廷。他率先撕毁条约,夜间突袭清廷,占领了地下一层,抢占了大量煤炭,掳掠人口肉菜后在地下一层拉了一道防线。
现在刘范阳明白了战争的好处——减少有限资源的消费人口、抢夺必须资源。虽然残忍,但这都是为了公民们……
再然后,工作时间变为了二十四小时……独裁、专制、极权,原来的反抗者,现在也成了独裁者。这是为了公民……
抗城原有拜机器教教徒残余势力趁此机会复苏,他们改头换面,组建了“工人党”,欲图团结工人,反抗专制。
刘范阳了解他们,了解组织模式、工作方式、特征等等等等,因为他以前也是这种地下组织的一员。他知道,他们这些不安定因素,会让抗城动乱,壮大后引发的政变,会导致无用的内耗,很可能会导致抗城的沦陷……为了公民,他毫不犹豫,大刀阔斧,镇压了一批人,又把另一批人送上战场。他开始了洗脑式的演讲,让逐日党党员遍布全城、全区、全厂,每天重复着他的政治宣传,强化着洗脑,让所有人相信逐日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全体公民。
后来,他渐渐发现,仅靠抗城的力量,迟早某天抗城会崩溃;而清廷单打独斗,也会在某一天崩溃。他必须整合地上地下资源,让所有人活下来,哪怕会让部分人死去……
于是他把抗城矛盾全部指向清廷,积极备战,扩充武备,准备攻入地下城。他还对清廷地下城宣传,渗透间谍到清廷工人、军人群体中,调动不满。他的工作是有效的,他让公民产生了对他狂热的信仰。质疑他的人,都在为了反抗清廷暴政的道路上光荣了。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们……
熬过漫长严冬之后,公民对他的信仰更加狂热,不亚于当年拜机器教教徒对机器的狂热。为了整合地上地下资源,为了让地上地下所有人都活下来,夏天,他展开了攻势。首先是清廷逐日党地下党、原逐日党的人带领几层投降了刘范阳,刘范阳趁势一路向下,将无数清廷人民压缩到地下最后五层——没有补给的地下区域之后,他实施了封锁,最想要把清廷饿死、渴死。最终,天子被人捆上,押到了上层,向刘范阳投降了。
经过两百年的分裂,“中国”终于再度统一,逐日党绝对领导国家,逐日党元首刘范阳坐镇地下第一层,同时派遣绝对服从的部下代管地下城与抗城,实行绝对分配制度,每人每日领取肉、豆芽菜,大部分人是负责工业生产抵御严寒的工人,工作时间——二十四小时。
元首以前最讨厌独裁者,现在,他成了独裁者,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