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继续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谈论《红楼梦》

一僧一道,是《红楼梦》里的关键性人物,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后面的一系列事情,至少石兄是不会下凡的,虽然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他们会下凡,那些该发生的事也照常发生,但石头不下去,也就没人记录,要知道,最先的《红楼梦》版本,就是刻在石头上的,由石头回忆的,那个时候还叫《石头记》。
这一僧一道也不知那哪路神仙,后面有说叫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茫茫渺渺,顾名思义,也是虚无缥缈的意思,说起来,中国的神话体系,讲究的是个和谐,经常能搞些三教合一的事情,教义虽然千差万别,但教徒之间是打得过热。就在《红楼梦》中,这一僧一道两个简直是好基友。
之后还有个空空道人,他最先将石头上的文字抄录下来传世,而他自己,又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这个空空道人先是道士,后改行作僧人,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要注意,他一个人,包含着僧与道,在故事后面,有钗黛合一的说法,那么在最初,是否有僧道合一呢?而且茫茫、渺渺、空空,名字是一脉相承。
之后,书中继续写道: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里,提到的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三个名字,就脱开了渺茫的那一路子,不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的名字了,或许可以称为儒,那么这样一来,《红楼梦》在第一回里佛道儒就已经全了,另外两个名字,吴玉峰和孔梅溪,虽然是有“无”和“没”谐音存在,但很难确定就真的只是杜撰的名字,不过玉峰和梅溪,名字如此对仗,难道只是巧合?
而关于曹雪芹,脂批有云:直接是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而且注意,前面的那些人,包括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并没有明确说他们对书有过多少修改和心血,只是换了个名字,只有在曹雪芹的时候,才提到说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之后还有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诗。
或许可以这么想,吴玉峰和孔梅溪可能是曹雪芹的朋友,他们曾为《红楼梦》命名过,于是作者就把他们也写在书中。又或者从《石头记》一路下来的那些名字,都是作者曾考虑过的书名。
《红楼梦》这个名字,自然源于第五回的红楼梦曲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红楼梦》的要旨,就是“怀金悼玉”,金玉是谁?自然不是作者自己,他在追忆逝水年华,悔过于自己的无才补天幻形入世,所怀悼的,自然是钗黛一干人。
《风月宝鉴》,就是贾瑞拿着的那个,一边是骷髅,一边是凤姐,这就有些意思,很有佛家的红粉骷髅的意味,偏却是道士给的,而且提出只能看一面。
那么作为书的《红楼梦》,又该去看哪一面呢?一面是幻,一面幻灭,明清小说的底蕴,都有些劝世的意味。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给人看,然而美好的东西本来就是虚线,那么撕毁后,不是还原到本初面貌?人生大概就是这么个破而后立的过程。
八卦的脂砚斋还提到: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从石头到一僧一道,再到曹雪芹,我觉得这些人完全可以看做一个人,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连同书中的宝玉,正所谓写故事的人也是听故事的人,也在故事之中。而且不妨脑洞开大一点,说不定一僧一道,就是书中相对立的甄宝玉和贾宝玉在大彻大悟后的样子,是作者的超我部分,所谓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好了好了。
书中凡事夸奖女子美貌,像是晴雯、龄官、尤三姐等,都提到过有几分像林黛玉,林妹妹几乎成了颜值计算单位,长得越像的颜值越高,至于贾宝玉做梦梦到的兼美,同时具有宝钗黛玉两人的优点,这颜值是要上天家啊。
虽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袭人和黛玉却是同一天生日,二月十二日。
书中的诗词,或许不全为作者所做,可能是那些女子的原型人物在闺中所写,作者为了纪念她们,于是把她们的诗词用在了书中。
宝玉过生日的时候,湘云抽到花签,要求上下两位共饮一杯酒,上下两位就是两个玉儿,结果是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两个人都没有喝,在张口就是flag的红楼世界,这通操作要多可惜有多可惜。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时候,喝醉了酒不小心闯到了宝玉的屋子,还躺在宝玉的床上睡了一觉,这是个很重要的伏笔,很多人说宝玉的最终结局是和史湘云在一起,简直是一派胡言,从这一段剧情,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来,宝玉的最终伴侣,就是刘姥姥,在一个很冷门的版本中,吴中生就对这一段批注道,有后续剧情讲贾宝玉和刘姥姥云雨情的段落,可惜在借阅过程中遗失了。从吴中生的批注可以看出,这些剧情应该是在八十回以后,高鹗出来挨打。
惜春画的大观园图画应该也是很关键的道具,可是后面就没有提到了,也不知画完没有,最后流传到哪去,说不定贾宝玉在贾府败落后,经过一番苦难,还会再次见到那副画,只是画上的大观园和里面的人物,大都不在了。
有说在曹雪芹的构想中,或者说已经写完的,红楼梦有一百零八回,具体有很多大佬的分析,而且有一定道理,但另一方面,作者对于十二这个数字是很有考量的,包括金陵十二钗在内被多次提到,那么书的回目有一百二十回也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在大观园试才的时候,还有这样的话: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
贾琏被称为“琏二爷”,贾宝玉被称为“宝二爷”,贾芸被称为“云二爷”,柳湘莲被称为“柳二爷”,一群二爷二到一起了,其实他们的人物原型都是关羽关二爷。
《红楼梦》的真实意义,其实是一本藏宝图,是李自成抢下的金银珠宝,用作反清复明的经费,金庸在《鹿鼎记》中的情节设计不过是拾人牙慧,根据里面的数字及文字等规律,是可以绘制成地图的,可惜知道怎么弄得人也都死了,于是《红楼梦》就只能作为一本小说存在。
当然,除此之外,还提到了女娲,大神如女娲的存在,怎么会算错补天需要多少块石头,而且还是三万六千五百另一块,这简直是逼死强迫症的数字,哪怕你说有三万六百五百块五彩石,只用了三万六千四百九十九呢,这很说明问题,这方面隐含着佛道神话相争,其实《红楼梦》是《西游记》的前传,其实内容是很黑暗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索引派”和“考据派”,对于红楼梦的理解错的有多离谱。
在五十二回里,薛宝琴提到了一个真真国的金发碧眼美女,这个外国美人还有一首诗,最开始众人让薛宝琴拿出来,薛宝琴还拒绝说放在南京那旮沓了,之后经过林黛玉的掰扯,才念了出来,诗云: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一个外国人,能写出这样的五律,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难为她了,大概是说以外国人的标准,已经很不错了。然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却写不出这样的水准,嗯……
然而并没有所谓的真真国,难道是女真?又或者,这里是两个真,在看《红楼梦》的时候,很容易魔怔,作者真与假之间,有着很模糊的界限,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在贾府提到的真真国,真真假假,可真是真的?
在第一句里,有“朱楼梦”,朱是红色,对应红楼梦,应该不是随便写的,而“朱”,也是明朝的姓氏,而“水国”,有人说这就是清朝,昨日的朱楼已成梦幻,今日只能在水国吟咏。“情缘自浅深”,这句应该是来自王安石的“汉恩自浅胡恩深”,恩深恩浅,都是月无今古,时光流年,人生如梦。
其实无论《红楼梦》一书是否有政治隐喻,都不重要,全书的主旨在怀金悼玉,所谓对于前明的怀念等等,就算有,也只是很小一部分,说起来,比不得宝钗黛玉重要。
据人物原型考证说,贾政贾赦并不是贾母亲生,而是从叔辈的孩子中过继的,其实小说里的人物虽然会有原型,但并不能完全就将原型完全代入人物,这之间是有差别的,便是完全根据材料的人物传记或是自传,也会有二次加工的成分,对于小说,直接套入是不合适的,应该区分来看,小说中没有明确写出来,就不能想当然根据现实中的情况,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