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鬼海拾遗特别篇——中元节

2023-04-02鬼故事鬼节中元节 来源:百合文库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按着道教的说法:上元天官赐福、中原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所以中元节又称之为“地官节”、“七月半”、“七月十四”按着佛教的说法又叫“盂兰节”每到这个节日在很地方都会有大规模的祭祖活动,不过个人觉得这个文化传承最好的是岛国霓虹。
作为北方人,我们这里就木有这种节日习俗,最多就是到祖先的坟地烧一烧纸就算完事儿了,甚至很多人提到这个节日都是一脸懵逼,根本就没听说过。
在民间的俗称当中这个节日还有一个称呼叫做“鬼节”按着一些人的说法就是,鬼门大开百鬼夜行之日,所以在那一天家家关门闭户门口放上一些祭祀品,天亮了才能出来。
有次可见这个节日也是因地制宜的,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故事就是跟中元节有关。
中元节
引子
七月十二这天孟家的院子里挂满了红色的绸子,显然这是要办喜事儿。
老孟头喝的醉醺醺的,拿着烟袋跟几个汉子瞎白话,谁也不会他把喝完酒的话当真,不过碍于喜庆的气氛还是附和着打着哈哈。
“爹,你少喝点,一会还来客人呢你喝成这样让人看笑话啊?”孟家的大丫一边说着手里的活可没停。
老孟头是赘婿,所以在家里没什么地位,一辈子窝窝囊囊连儿女都对他呼来喝去的,用老话说就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那号的。
在屋里杨老太太正在和几个婆娘坐在炕上包包袱,孔家的娘们嘴一直没闲着,东一句西一句的扯着闲篇。
“这闺女可算是嫁出去了,你们家真是行善积德,祖坟冒青烟了。”
这时候外面进来几个人,拿着刚买回来的东西,大伙急忙七手八脚的上去接过来,那几个老娘们也都下炕去看新鲜了。
杨老太太没有动,她依旧坐在炕上忙着包包袱。
外面挂起了风,把院子里的红纸和红布条吹得哗啦啦作响,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其中一个在玩耍中抓住了一条红布用力拉扯,红布被拉断了。
一个妇女急忙跑过去抓住那孩子就是两巴掌,打的那孩子哇哇直哭,一旁的孟家大闺女急忙过去拦了下来。
“孩子不懂事儿,你打的他干啥,快进屋去。”
女人拖着孩子进屋了,孟大闺女把红布重新系好,还叨咕了几句什么。
门外又走进两个人,那是孟家的大儿子和大儿媳,他们大包小包的进了院子,大伙看他们回来了都迎了过去嘘寒问暖。
大儿子在城里是个不大不小的官,村里人都想巴结一下,这也可以理解。
“这死天真是要命,要不早就到了。”
大儿媳用嫌弃的眼神看着这些人,不过表面上还是要过得去,他们进屋之后没有理老孟头,直奔老杨太太那屋。
“妈,我们回来了,这是给你带回来的。”
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一个鞋盒子递了过去,老太太看都没看一眼,继续忙着手里的活。
“你们赶紧吃点啥垫吧一下,还指不定什么时候能吃上饭呢。”
孟家的小女儿过来了,她把自己弄好的礼盒给老杨太太看,老太太很满意。
“放在一边看住了,别让谁给碰坏了。”
“妈你不吃点啥啊,早上就没吃。”
“妈不饿,等着你二哥把东西带回来呢。”
“我二哥估计也快到了吧,这跟你吃饭有啥关系,他不回来你还不吃饭啊?”
“你别管了,去看看你大姐那有啥忙的,你去帮帮她。”
二女儿出去了,老杨太太下炕穿鞋来到了大门口,她站在门口像远处望着,等着她的二儿子回来。
风越来越大了,老杨太太那瘦弱单薄的身体被吹的有些颤巍巍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远处开过来一辆面包车,车子停到了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个带着眼镜的男人,他看到老杨太太急忙说。
“妈,这大风天你在这干啥,赶紧进屋去。”
“东西带回来了?”
“肯定带回来了,进屋再看,肯定让你满意。”
他把老太太掺进了屋里,然后返回来从车子后坐拿出一个纸盒子,盒子看上去不小,他把盒子抱进屋里放在炕上,大伙都围了过来。
盒子打开了,里面是一件红色的嫁衣,上面绣着鸳鸯牡丹,做工十分精细。
大伙都说好看,老杨太太看了之后嘴角露出了笑容。
“二丫肯定会喜欢的,肯定会。”说着流出来老泪。
“妈,这是喜事儿,你哭个啥啊。”大女儿上前帮她擦了擦眼泪。
“快,叫你妹出来看看,她肯定会喜欢的,三英子,快去带你姐出来看看。”三英子就是三女儿的名字。
三英子快步走到里面的一间小屋,打开门进去了。
不一会她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盖着红布的长方形的东西,屋子里的空气此时似乎凝结了。
她把那个东西拿到嫁衣跟前,杨老太太把红布拿掉,那是一副镶着黑框的遗像......
“二丫啊,你看看这个你满意不?”
屋子里死一般的沉寂,和刚才那乱哄哄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古镇奇遇
王秋是旅游杂志社的一名编辑,像他们这种杂志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几乎没什么销路,不过最近省里举办一次活动,展现独特风土人情的作品展览,包括文章、摄影和绘画等等,这倒是个机会。
可是自己去哪里找相关的素材呢?
他突然想到单位的女孩子杨盼的老家,她曾说过老家有着一种独特的婚俗,所以她总说因为这个她决定这辈子不结婚。
关于这个婚俗什么样她之前跟同事聊天时候说起过,不过不够详细,或许这个就是最好的素材。
当天下班之后他把杨盼约出来,说要请对方吃饭,杨盼居然很爽快的答应了。
在一家餐厅王秋提起自己要找素材的事儿,并且说要去杨盼老家,问杨盼是否能够带他去看一眼。
听到这里杨盼迟疑了好久,最后还是拒绝了。
“王编,不是我不想帮你,我老家我已经好多年没回去了,也不想回去,我这是为了你好。”
王秋不想放弃,依旧是软磨硬泡,可是杨盼依旧是油盐不进。
“我跟你讲王编,我老家不是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去了就会后悔的。”
“我主要是像看一下那里的独特的风俗,并不在意什么风景如何。”
王秋干脆掏出一沓钱给杨盼当做导游费,可是杨盼把钱推了回来,依旧是拒绝带他去。
最后杨盼想了想:“既然你执意要去我给你我老家的地址,你按着地址就能到我老家,到时候我写一封信你带过去他们或许能帮你。”
就这样,第二天杨盼把写好的地址和一封信交到了王秋手里,王秋高兴的要命。
可是他没注意,杨盼却有着一种看着一个死刑犯去往刑场一样的眼光看着他的背影。
王秋准备了一下,两天后他就出发了,那是一个叫做云顶寨的地方,杨盼给他的地址十分详细,甚至有沿途的车站和旅店之类的。
一天一夜的火车,接着又是一整天的汽车,当天傍晚他到达了这个叫做梦溪镇的地方,这里距离云顶寨已经不远了,不过天晚了只能在这里住下。
这个镇子的建筑很多都是木质的,而且镇子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重点文化保护区”王秋走在镇子里感觉自己似乎来到了电影中才能看到的世界,忍不住他拿出相机拍了几张自己认为满意的相片。
杨盼的地址上写的着一家叫做“吴家老店”的旅店,王秋找了一下,果然找到了,这家店是一幢二层楼,一层是饭馆二层是旅店。
老板是个老头子,王秋往前去问:“老板,有空房吗?”
老头子笑了笑,对他说:“我这都是空房。”
王秋开了一间房,肚子饿了他点了两个当地特色的小菜在楼下遭了一顿。
吃饱了肚子,他看时候还早决定在镇子里转一转,出门的时候老板告诉他。
“小伙子,马上中元节了,我们这地方不干净,你最好早点回来。”王秋答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镇子虽然古朴,不过面积不小,他绕来绕去走了好几条街,可能是天晚了,街上人不多,不过他看到很多穿着奇特民族服装的人。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他发现家家都开始关门闭户,不过他还想再走走,当走到一处街口的时候他看见远处有灯光,还可以看见很多人聚集在那里,似乎很热闹。
估计是个夜市儿之类的吧,这样想着王秋加快脚步走了过去,果然是个夜市儿,他要看看这地方有什么好玩的。
可是结果让他大失所望,这里卖的东西都是一些拿不出手的廉价货,那种老式的衣服和过时的生活用品,卖的食物都是一些白面膜和素面之类的,这种东西还不如家里做的好吃,谁会到这来花钱吃呢?
而且这里只有卖货的没见到买货的,也难怪就这样的地方谁会来这闲逛,这些做买卖的人也不像其他的市场那样叫卖,都是傻呆呆的戳在那,睡也不跟谁说话,整个夜市儿只有王秋一个人在这晃悠,他反倒成了这些人的焦点了,这让王秋觉得很不自在。
王秋离开夜市儿,看了看表已经晚上9点多了于是他决定回旅店。
回去的路上他没见到一个人,家家户户都锁门关窗,可是他发现在每一户人家的门口都有一个很大的瓦罐,里面点着蜡烛,还放着一些白面膜之类的食物。
这是在干什么?对了那老头说到了“中元节”估计是跟那个有关吧,很快他就回到了旅店,他看见旅店老板正在门口等着他,看见他回来了迎了过来。
“你咋才回来,我就等你回来关门呢,快进来。”
王秋几乎是被推进了屋子,老板也拿出一个瓦罐放在门口,放进去几个白面膜,然后拿出一捆烧纸扔进瓦罐,纸烧完了,他点燃一根蜡烛立在瓦罐里。
然后把门关上了,回头看见王秋在看他,他从柜子上拿出两瓶酒两个酒杯放在桌子上。
“咱俩有缘,我请你喝点酒吧。”
王秋也没拒绝,老板进厨房拿出两盘熟食然后给王秋倒上酒:“这是米酒,不上头喝完你能好好睡一觉。”
王秋说自己是旅游杂志的编辑,想让老板说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破地方有啥值得旅游的,穷乡僻壤的,你来玩玩就得了,甭宣传了,我们也不想被他们知道。”
“那我问一下,我刚才从夜市儿回来看见你们门口都有烧纸的,这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
“什么,你看见夜市儿了?没跟人搭话吧?”
“没有啊,也没什么可买的,所以也没搭话。”
“那就好,小伙子,我跟你说个故事你别害怕,住一晚上明天就走。”
我们这地方啊,虽然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不过也是有着独特的历史的,你来的时候估计也看见了镇子口那块碑。
当年这地方有个传说,说是当年有个皇帝在西边的山里藏下过一堆宝藏,具体有没有谁也不知道,不过有不少人去找过。后来有几个进山挖药材的人在山里捡到了几个金元宝,还把元宝带回来了,大伙想象这宝藏是真的。
于是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去找了,结果还真被他们找到了,那是一个古墓,大伙仗着人多就开挖,挖了好几天才把那古墓挖开,里面发现不少的值钱玩意,大伙就开始抢,抢着抢着这古墓就塌了,再想跑已经晚了,天塌地陷的而且从地下往外冒水,那声音轰隆隆的传出很远,等到镇子里人去看的时候,那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片湖。
自那以后就开始闹鬼,一到中元节左右晚上就能看见一大群人从山里出来,一个个身体残缺脸上被水泡的浮肿,他们一到镇子里就敲门,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死的那些人回家来要钱了,后来一到中元节就留下这么个习俗,家家户户在门口放个瓦罐烧纸,然后放一些白食等他们回来拿,每家每户都关门闭户谁也不出来。
可是有的孤魂野鬼也跟来了,就找胆大的人在镇子里弄个鬼市,摆好摊位就各自回家等他们来吃。
你来的不是时候,正好赶上中元节所以遇到了这些,这种习俗一直传承着,可是谁也没真的见到过。
老头讲的时候王秋拿着小本把这个故事记录了下来,看时候不早了,王秋告别老板上楼去睡觉了。
黑潮黑雾
王秋上楼之后他躺在床上想着刚才老板讲的故事,他并不信这些,不过这种风土人情确实很有意思,他在想自己该怎么写这篇文章。
虽然已经立秋了,但是这地方的天气依旧潮湿闷热,王秋干脆打开了窗子,这下感觉好多了。
他毫无睡意,站在窗前看着下面寂静的街道,又看了看远处的山,夜色中那山黑压压一片,他在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有宝藏的那座山吧?
而就在这时,他看见从街道的另一边有一群人走了过来,看样子至少有个二三百人,这些人走路的速度十分的快,可是却没有脚步声,走过一户人家就有人在门口停留,很快就走到了“吴家老店”的楼下,王秋看清了,这些人一个个衣衫褴褛,身上都是烂肉,脸似乎被水泡的涨起来好大,这就是传说中的“百鬼夜行”啊,此时的王秋已经吓得不会动了。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人抬头看了他一眼,那个人的眼睛早已经是两个黑色的窟窿,那人看到王秋之后伸手向上一指,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抬头看王秋。
王秋吓得“啊!”的一声从床上坐起来,原来是一场梦,此时他已经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了,还好是梦。
恩,不对啊,他发现窗户居然打开了,他完全不记得自己睡前开过窗户.......
第二天,王秋退了房,他要去云顶寨了,因为那地方比较特殊,所以根本没有公交车,好在不是很远,王秋很快就出了镇子,按着地图再往前走就是“半月湖”他推断这个湖应该就是传说中古墓形成的湖吧?
来到湖边他要雇船,船家听说要去云顶寨不愿意去,王秋开出很高的价格之后,船家答应了,船开动了,王秋坐在船上看着这湖光山色,心情说不出的好,拿起相机拍了几张相片心满意足。
当船拐过一个山湾时候,他看见了远处的一座山峰,直挺挺的像一根天然的石柱,又走了一阵之后船家突然拐弯了,他把船靠在了一处树林旁,然后面色慌张的看着远处的山湾。
“怎么了师傅?”
“快,快进船舱,不要出来。”那船家说着自己也钻进了船舱,随手关上了门窗。
船家神色慌张的看着窗外,王秋不知发生了什么他一个进的问,可是船家根本没时间回答他,紧张的看着窗外。
王秋也趴在窗前往外看,他听见远处传开好似潮水的声音,接着有一群鸟飞似乎受惊飞走了,那声音越来越大也在逐渐靠近这里。
然后他看到了一副不可思议的奇观,只见从前面的山湾飘来一大片黑雾,随着黑雾的到来那声音也越来越大,很快从山湾里涌出大量的黑水,黑水泛着滚滚黑浪那阵势犹如排山倒海一般涌了过来,原本碧蓝的湖水顷刻间被那滚滚而来的黑潮掩盖。
此时黑雾已经遮天蔽日,此时湖面上白昼入夜,这艘小船在滚滚黑潮中上下颠簸,王秋抓住船上的椅子才没倒下。
“这是怎么回事儿?”
“我也不知,老人都说这叫鬼潮,只有这个地方才有,有不少人不知死活到这来,结果把命搭上了。”
“这要多久能过去啊?”
“不知道,估计得一会。”
那黑雾越来越浓,此时已经黑的看不清外面的景象了,船舱里一片漆黑,此时水里传来了一阵阵的声响。
那声音就好像一群人在哀嚎一般,那声音就像来自无尽的深渊,让人毛骨悚然。
王秋看了一眼窗外,也不知是错觉还是真实的,他看见湖水中出现了无数的手臂,那些手臂向上伸着似乎要抓什么东西。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黑雾渐渐散去,声音逐渐的小了,天也逐渐亮了,又过了一会,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平静的湖面艳阳高照,似乎从来没发生过刚才的异象一样。
“可以走了。”船家说着发动了船只,船又开动了。
王秋走出船舱站在船头看着这湖面,此时听他甚至怀疑自己刚才是在做梦。
很快船拐过了山湾,距离云顶寨的那座山峰不远了,王秋看了一眼水面,他发现水面逐渐涌出了一片褐色。
“师傅,这是啥啊?”
“别怕,那是青鱼群,这地方有一种大青鱼经常成群结队的出来,因为没人钓鱼所以长得大。”
王秋仔细看了看,确实是鱼,这鱼可真不小,一条条的都将近一米多长,黑色的脊背白色的肚皮,他从来没见过这种鱼,不过看样子能好吃。
很快船靠岸了,船家告诉他从这下船往里走,然后有缆车。
王秋向船家要名片,船家犹豫了一下从船舱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说了一句。
“希望你能用上。”王秋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也没多想就下船了。
他顺着这条路一直朝前走,果然看见不远处有个缆车站,他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这里只有一个管理员,王秋问一下票价,管理员看了看他,然后冷冷的说。
“不要钱,上去吧。”
王秋上了缆车,缆车开动了,随着揽绳不断的升高,王秋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惬意。
他看着那远处的云顶寨,此时他才发现原来这地方还有另一条路,那是一条公路,只不过要绕很远才能上去,看来杨盼确实有心了。
而就在这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看见在云顶寨峭壁上有个巨人正在向上爬,那个巨人至少有几十米高,他的双手跑着那圆柱形的峭壁上,头向上似乎看着上面的寨子一动不动。
他立即掏出相机拍下了这壮观的场面。
随着缆车逐渐的靠近他才看清,哪有什么巨人,分明是崖壁上的巨石和树木在光线和角度的作用下远远看去就像个巨人一样。
不过这确实是个奇观啊,莫非这就是杨盼给自己这条路线的原因?
缆车很快到了对面,王秋走下缆车,他四下看了看,这个寨子并不大,大概有几十户人家。
不过他实在无法想象这寨子是怎么建起来的,更无法知道这些人的祖先为何会选择这种地方。
寨子的里的建筑都有些年头了,虽然经过修缮不过那种当初的样子丝毫没变。
王秋通过建筑的风格推断,这些建筑最晚也得是清代中晚期的样式。
他拿出相机拍下几张远景,然后继续往前走。
他终于到达了期盼已久的云顶寨。
云顶寨
云顶寨的海拔是当地最高的地方,王秋一时有些不太适应,之所以叫云顶寨因为在阴雨或者多云的天气时候,从远处看去这寨子就好像穿出云层一样。
这里十分的安静,安静到只能王秋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奇怪这里的人都去哪了?他走了好几条街也没见到一个人,此时也不知是劳累还是缺氧造成的,王秋有些上不来气了,于是把杨盼给他的地址拿出来看,结果大失所望,地址只说了去云顶寨的路线,并没有交代她家的具体地址。
王秋有些生气了,这叫什么事儿,他心里暗骂杨盼。
可就在这时,前面不远处的一户人家的门打开了,里面出来一个中年男子,那男人穿着独特的民族服装,不过不知是什么民族,王秋似乎看到了救星,他急忙跑过去。
“老哥,请问你知道杨盼家在哪不?”
“杨盼,她早就不在这住了,你要找她啊?”
“不,我不找她,是她叫我来他们家的。”
“哦,你是她的朋友吧,那正好她家办喜事嫁姑娘,我也要去呢,你跟我走吧。”
那个人似乎很乐意说话,不断地问这问那。
“你是杨盼的男朋友?”
“不是,只是同事。”
“她现在过的咋样啊?”
“她过的很好,在单位跟同事关系都不错。”
因为上不来气,所以王秋不愿意多说话,他跟着那人走上一个土坡,然后他看见一所独门独院的宅子,门口停着两台车,有很多人在那出出进进的。
“这就是她家,正在办喜事儿呢,你来的真是时候。”
两个人走进院子,那人跟一个老头说了王秋的事儿,老头看上去已经喝醉了,他一身酒气的站起来跟王秋握手。
“哎呀,城里来的贵客啊,快进屋。”
“你就是杨大爷吧,我是杨盼的同事我叫王秋。”
“我不姓杨,我姓孟,她随他妈的姓。”
老头往屋里召唤了一声,里面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她得知王秋是杨盼的同事,赶忙把他拉进屋里。
“妈,小盼的同事来了。”
炕上坐着一个老太太,看上去还挺硬朗,她看到王秋之后眼神中闪现了一丝异样的目光。
“哎呀,大老远来的,累了吧,快坐下歇歇,咱这地方一般人来了都上不来气。”
这时,一个长得和杨盼有些相似的女孩子端着一个青瓷大碗递给了王秋,王秋走这一路早就渴了,接过碗也没客气就开喝,喝了一口差点喷出来。
居然是酒,这是什么规矩,直接用酒招待客人......
那老太太似乎看出他的心思,在一旁说。
“这是寨子里自酿的米酒,喝了之后就能上来气了,没事儿不上头的。”
王秋把这碗酒一饮而尽,不一会他觉得神清气爽,胸腔那种沉闷的感觉一扫而光。
王秋掏出杨盼的信递给老太,老太似乎不认识字又把信交给了一旁的妇女,妇女把信打开看完之后看了一眼王秋,然后对着老太耳语了一些什么。
“一会一起吃饭吧,你这一路也累了,多喝点然后去后院好好睡一觉。”老太很热情的对王秋说。
不一会院子里摆起了桌子,是那种老式的八仙桌,有人在上面摆上了碗筷,那个老头把王秋让到桌子上,说什么要跟他多喝点。
很快菜上来了,王秋发现这些菜多数都是素菜什么豆腐和炸蘑菇之类的,只有少量的肉,这样的菜一般都是在家里办丧事儿之后才有的菜,他们办喜事怎么吃这个?
“今天先将就一下,等到正日子就有好吃的了。”老头似乎看出了王秋在想什么。
王秋喝多了,他被带到后面的小屋里睡了一觉,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人叫醒了,睁眼一看是杨盼。
看错了,原来是杨老太太的小女儿。
“快起来,到外面去看鬼戏。”
王秋从来没说过什么叫“鬼戏”于是立即跟着她跑了出去,他们来到院子外面,这里围着很多人,中间点着一堆篝火,几个带着木制面具的人在那手舞足蹈,这些面具狰狞无比,都是传统的那种鬼怪形象,那些人在那一边跳舞一边念叨着什么。
王秋仔细听了听大概意思是:去兮,去兮,莫归来兮,魂兮、魂兮,可远去兮。
后面的话他就听不懂了,估计是某种方言或者巫语之类的。
那个女孩告诉他,他们这里每年中元节都要找人唱鬼戏,因为过节鬼都会回来,唱鬼戏是为了给他们看,看完他们就走了。
王秋此时才想起来,明天就是中元节了,这家办喜事儿为何选在这个日子?
此时挂起了风,那篝火随风摆动,那些带着鬼脸的人统统单膝跪地双手张开对着天空发出狼嚎一般的叫声......
然后站起来围着篝火转圈跳,不一会人群分开了,有人抬着一个一人多高的东西走进圈子里,那东西上面盖着红布,那几个跳舞的人一人拉住红布的一角把红布掀开。
里面居然是一个纸人,这个纸人扎的太精致了,乍一看还以为是塑料模特, 纸人穿着旧式婚礼的红妆,只是没有盖头,王秋仔细看了看惊讶的发现,这个纸人居然和王盼一模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是王盼吗?”他问身边的女孩子。
“这不是我三姐,明天你就知道是谁了。”
那几个跳舞的人把纸人放在篝火中,随着噼里啪啦的竹子爆裂声,纸人坍塌在火堆中。
这一切都被王秋用相机拍了下来,这正是他最想要的。
鬼戏结束了,人们纷纷散去,只留下那堆篝火还在熊熊燃烧,此时的王秋回想起刚才的场面不免有些后怕,不知为何明明烧的是纸人,他却感觉很像过去那些封建人家活人献祭的场面。
这个云顶寨果然是个神奇的地方,自己没白来。
夜嫁
一夜无话,王秋第二天早早的就起来了,因为他听说今天是正日子。
可是他发现这家人似乎没有准备的意思,而且到目前为止没看见新娘出现,莫非还没回来?
一上午都没什么事儿,中午时候人们陆陆续续的都来了。
院子里摆起了桌子,很快酒菜就上来了,这可比昨天丰盛多了。
可是到了这时候也没见到新娘子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儿?
下午的时候,外面有人抬进来一顶红色的大轿子,看上去华贵无比,大伙都围着轿子看。
王秋拿出相机拍了好几张相片,他依旧纳闷新娘子为何还不出现。
眼看天就要黑了,大伙还是像没事儿人一样在那胡吹六哨。
晚上8点的时候,杨老太太把一个纸灯笼递给王秋,告诉他到时候跟着照做。
又过了一会,听见门外有人喊。
“送新娘子喽!!!!”
王秋看见外面有很多披红挂彩的人, 人们把轿子抬到外面,此时王秋还在纳闷为何不见新娘子。
他看见杨老太太的小女儿从屋里出来了,她手里捧着一个相框,相框上面盖着红布走向轿子,有人把轿联掀开,她把相框放了进去。
这是怎么回事儿,这就是所谓的“新娘子”?
有人告诉王秋那好纸灯跟着人群走,王秋跟着这伙人一路往前走,他倒要看看这些人到底在搞什么。
轿子在最前面,后面跟着那些披红挂彩的人,后面是杨老太太和老孟头,然后是他们的两个儿子,每个人都拿着纸灯打着火把,跟着队伍前进。
这伙人从云顶寨的另一面的那条路往下走,一直走到湖边才停下。
王秋看见他们把轿子放在湖边,那些披红挂彩的人并排站在那里,有人拿来一个很大的圆形木板,上面放满了鲜花,在中间有个牌位,上面写着。
:杨二丫之灵位
杨老太太从轿子里把那个相框拿出来,拿掉上面的红布,里面是一副镶着黑框的遗像,遗像上面的人和杨盼几乎一模一样,此时王秋才反应过来,昨晚上烧的之人恐怕就是她了。
“这是我的二姐,死了三年多了。”一旁的女孩子说道。
“这是冥婚啊?”
“对啊,这是办冥婚,每年中元节我们这里都会给死去的人办冥婚。”
原来所谓“独特婚俗”就是这个啊......
杨老太把遗像放在木板上,然后点燃了上面的油灯。
这时有人喊了一声:“送河灯喽~~~”声音传出很远。
人们纷纷来到湖边把手中的纸灯放进水里点燃,王秋也跟着照做,纸灯顺水慢慢的飘走了,人们站在湖边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
纸灯和那个木板飘到湖中央时候,突然挂起一阵大风,只见湖面上泛起水花,那样子就像烧开的水一样,随后水面上出现一个巨大的旋涡,那块木板和纸灯全部被卷进了旋涡之中。
杨老太在岸边突然高喊一声:“二丫啊,你走好啊!!!”
随后旋涡消慢慢的消失了,湖面恢复了平静,随后人们纷纷往回走,很快就回到了杨家。
院子里已经摆好了酒菜,大伙围在桌子前推杯换盏,就好像是活人办喜事儿一样。
天已经蒙蒙亮了,王秋有些困了,此时他又开始上不来气,身上开始冒虚汗,他想要回屋休息一下。
这时那个女孩走过来对王秋说:“新娘新郎要入洞房了。”
“入洞房?怎么个入洞房啊?”
王秋自然要去看看死人是怎么入洞房的,他跟着出了门,来到外面他看见那些披红挂彩的人似乎喝多了,在人们的搀扶下走在队伍前面。
王秋跟在后面,拿出相机准备拍下一会的奇观,队伍一直走到悬崖边上。
人们在悬崖边上点上了香烛和纸克,接下来他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只见队伍前面的人把那些披红挂彩的人扔下的悬崖,此时一团黑雾从不远处的山湾飘了过来,黑雾越来越近。
“这是干什么?怎么把他们扔下去了?”
“那是纸人,自然要扔下去。”那个女孩子冷冷的回答。
“纸人,我刚才明明看见他们在动啊。”
那个女孩子没有回答他,而是拉着他到悬崖边上往下看,黑雾越来越近,下面的湖水又出现了黑潮,那黑潮滚滚泛着白色的沫子,那些被扔下去的“人”很快就被卷入黑浪之中。
此时王秋觉得呼吸更加困难了,他几乎要晕倒了。
然后他看见数不清的河灯出现在黑浪之中,任由黑浪翻滚那些河灯依旧是慢慢的飘动着。
尾声
王秋还在发呆,那个女孩把一封信递给了王秋,那正是他带过来的信。
信封已经撕开了,王秋直接拿出信纸,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
王编:
应该叫你二姐夫了。
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想必你已经看到那独特的婚俗了吧?
我们这个地方有一种习俗,那就是在人死后不是入土下葬,而是水葬到下面的湖中,因此这个湖叫做“葬湖”数百年来都是如此,因为下面的死人太多,所以这个湖一到了中元节,总会出现一些邪门的事情,据说那就是死者的亡魂回来过节了。
在古代我们这里曾经有用活人献祭的习俗,是给那些孤魂野鬼找老婆,后来这种活人献祭的行为被取缔了,所以我们这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鬼嫁。
死去的青年单身男女安葬之后,到了中元节时候按着生辰八字办冥婚,很不幸我的二姐在几年前不幸去世了,是因为体弱适应不了那里的缺氧环境,久而久之得了这种怪病,也是因此我离开了那里,再也不想回去了。
我们是同一天生的,她比我早出生一会,所以我们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我二姐一直没有成亲,所以家里人一直当做遗憾,然而寨子里的青年男子越来越少,就算有也不会早夭,所以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记得有一次你喝醉了被送到医院吧,那次是我陪着你的,然而我没有告诉你,大夫检查出你的的了肺部CA症,也就是肺癌,已经是晚期了。
我还找人看过你的生辰八字,跟我死去的二姐正好合适,本想找机会把你骗去,没想到你自己找上门来,我也只好顺水推舟了。
你按着我给你的路线走,自然会看到很多你想看的东西,等你到了我的老家那里缺氧的环境正好加重你病情,在那种环境里你根本活不了几天。
在你短暂的余生里满足你独特的爱好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你和你拍下的相片将会永远的留在那里,我老家的秘密谁也别想传出来。
新婚快乐,中元节快乐。
你的小姨子杨盼
王秋看完信中的内容顿时觉得天旋地转,他几乎要栽倒,此时一旁的杨老太拿起一挂鞭炮点燃了,鞭炮声在山谷这个天然的巨型“扬声器”的作用下震得人两个耳朵嗡嗡直响。
王秋感到呼吸更加困难了,心跳急剧加速,此时黑雾越来越浓了,鞭炮声和下面那鬼嚎一般的黑潮声,王秋再也撑不住了,他一头栽下了悬崖,落入滚滚黑潮中。
黑雾逐渐散去,黑潮褪去了,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湖面上飘着数不清和还没有烧完的河灯.....
很遗憾,作为东北人,我们这里并没有过中元节这种习俗,只是七月十五左右去坟地烧纸而已,我第一次见到中元节的场面还是去南方某地游玩的时候,虽然被称之为“鬼节”然而这种节日习俗却让人感到温馨美好。
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多年以前看过的一个关于山村婚俗的纪录片,至于那些诡异的情节纯粹是我胡思乱想出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