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假语村言——谈谈林黛玉之【黛玉人设】

2023-04-02结局红楼梦林黛玉原著 来源:百合文库
了解林黛玉的人设,对于解读八十回后的内容而言是很重要的。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对黛玉这个角色的印象就是矫情小性儿敏感多疑,爱撒娇爱浪漫爱无理取闹,和贾宝玉成婚无望就憋屈死了。但是在原著中,黛玉的人设是非常立体的,远没有电视剧戏剧改编得这么单薄。
现在要告诉大家,原著中的林黛玉,实际上是个聪明伶俐、善于学习、要强上进、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对下人赏罚分明、敏感多疑的人。
有人说黛玉聪明伶俐还用你说?但是黛玉黛玉的聪明伶俐和善于学习不仅体现在她优秀的文学功底上。众多电视剧、戏剧和电影改编作品,都是把黛玉改编成一个浪漫专情、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形象。实际上原著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她对于俗务的学习和了解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经济头脑: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黛玉并不是只喝露水为爱而生的仙女,她不仅能够在没有任何人指点的情况下准确说出贾家财政危机,更重要的是,她看不上宝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这是为后文留余地。顺便提一句,原著中黛玉对宝玉的爱实际上很有分寸,她觉得诸如在薛姨妈家多喝杯酒这种事无伤大雅,可以帮宝玉说句话,觉得看杂书这件事无所谓,只要不说乱七八糟的话让自己颜面扫地就好。但是在关于宝玉读书和贾府未来的问题上,她对宝玉的看法一百个不认同,只是不像宝钗那样明着劝罢了。起桃花社的时候,贾政来信说马上回来,黛玉立刻就不提诗社的事了,帮宝玉临一卷字,既是怕他急出病的关怀,更是一种告诫:我给你写完了字,你要认真读书了。
【只是贾宝玉这个二五仔算了一下字够了,又赶上贾政因工作延期回来,就又撒欢去玩了。黛玉从此没提过桃花社,就是怕宝玉读书分心,直到湘云填柳絮词,才又开了社。】
原著中的林黛玉身体虽弱,但是人是争强好胜的,这一点在元春省亲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当时的黛玉年纪还是比较小的,可见这种性格是深深刻在她骨子里的: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庚辰双行夹批: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庚辰双行夹批:请看前诗,却云是胡乱应景。】……
……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庚辰双行夹批:写黛玉之情思,待宝玉却又如此,是与前文特犯不犯之处。庚辰眉批:偏又写一样,是何心意构思而得?畸笏。】……
这里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误解黛玉性格的地方。宝玉作诗的时候,宝钗和黛玉都帮过他,不同的是,宝钗是给他炼字修改,而黛玉直接帮他写了一首。电视剧受限于改编形式,很容易和原意产生偏差,黛玉这个举动容易被观众当成“爱你就要给你打小抄”。实际上人家林黛玉压根没这么想。这两处对比描写实际上是刻画宝钗黛玉的重要部分。宝钗想法周到,但是不多说一句,就连改字,都只改一个。而黛玉不肯服输认怂,一定要展示自己,争强好胜的性格跃然纸上。
这样性格的林黛玉,一定是不可能由着下人胡闹的。抄检大观园时,王熙凤除了蘅芜苑,把贾家的兄弟姐妹们整个抄了一遍。怡红院不用说,各种事儿早就乱成一锅粥;迎春的下人们敢当着迎春的面拌嘴吵架,迎春不能辖制;惜春的入画私传哥哥的赏赐,虽然不是大错,但是也终究让惜春觉得没有脸面。比较有趣的是宝钗,莺儿因为柳条的事和春燕妈吵了一架,事后春燕妈来蘅芜苑跟莺儿道歉,薛宝钗应该是知道的。宝钗怎么做的?她之后直接把自己家和通往大观园的门锁了。这不仅是对莺儿的一种警告,更一种明知道贾家混乱却不愿意管贾家的态度,正是合了王熙凤说她的“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整个大观园里,只有黛玉和探春处没有事。这正合了王熙凤的判断,贾家自家里能够管家的只有探春和黛玉。
林黛玉虽然一直认为自己寄人篱下,但是性格绝不懦弱。她非常敢于出言弹压对自己不利闹事的仆人。周瑞家的给她送宫花话没说好,她直接把花一扔怼道“别人不挑剩下来的也不会给我”;李嬷嬷拦着宝玉不让他喝酒,黛玉直接说“别理她”。后来迎春的下人们闹事,虽然这和黛玉没什么关系,但是黛玉也是看不过去,嘴欠就开怼了: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这可能是黛玉最气炸了的一次。她要损迎春,告诉迎春该怎么管理下人,但是迎春听不懂。这也就表明了黛玉管理的态度:下人闹事绝对不惯着。黛玉处加起来也是二十来个丫头婆子,但是大家就各司其职,前八十回完全没有见过潇湘馆什么丫头婆子惹是生非。
管下人,不仅要罚,还要赏。黛玉赏罚下人特别明确,给她送东西的,她就直接赏钱。这一点我们上一篇文章分析过了,黛玉对金钱非常大方,更重要的是她知道如何去笼络下人关于钱的渴望。这样的黛玉,绝不是那个娇娇怯怯最后憋屈死的形象。爱情在黛玉心目中重要吗?重要。但是黛玉不是只拥有爱情这么简单。
至于敏感多疑,矫情小性儿这些就不用说了,古往今来演绎林黛玉的戏曲戏剧影视剧里,这个性格特点被无限放大,甚至到了最后,大家就觉得这是黛玉的可爱之处了。实际上原著中处处体现出来,矫情敏感多疑这些性格特点无疑是黛玉的缺点,而且应该算是黛玉最容易被诟病之处。例如宝钗要去找黛玉,见到宝玉去找黛玉,就想了一下,觉得黛玉敏感多疑,怕自己招惹是非,干脆就不去找她了。袭人也直言过如果宝玉惹黛玉生气了,黛玉会哭闹不止,湘云说过黛玉“专挑人的不是”,就连宝玉也说过“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黛玉这个性格特点绝对不是她的优点,只是黛玉前八十回没有管家所以无妨,顶多就是和兄弟姐妹们吵两句嘴而已。她如果管家了,这个性格特点就是实打实的缺点。
有很多人会说,黛玉反正又不用管家,性格敏感多疑也无所谓呀。但是关于黛玉管家这一点,前八十回早有伏笔,就是第55回,王熙凤病中分析贾家形式,所有人都排除了一个遍,只对三个人的管理才能表示认可:
……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比不得环儿,实在令人难疼,要依我的性早撵出去了。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庚辰双行夹批:阿凤有才处全在择人收纳膀臂羽翼,并非一味以才自恃者,可知这方是大才。
】……
这一段是探春管家,主角是探春,要完全展现探春的性格和管理才能。但是王熙凤并不是为了这样的写作目的把别人都否定了,她还认可了黛玉和宝钗。王熙凤把贾府的公子小姐们都分析得相当透彻。她认为贾府里只有三个人有资格做她的“膀臂”,一个是探春,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钗。紧接着她否定了宝钗和黛玉,认为黛玉“是美人灯,风吹吹就灭了”,认为宝钗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只有探春是最好的人选。并且这段探春管家故事之前,有一个很特别的交代——黛玉病了,王夫人亲自托了宝钗帮忙管:
……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妹妹们又小,我又没工夫,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
时届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湘云亦因时气所感,亦卧病于蘅芜苑,一天医药不断。……
实际上我们看完这段故事,探春和宝钗的表现就跟王熙凤说的一模一样:探春弹压下人稳定了局势,连自己的亲妈都能不徇私情,宝钗则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不能让莺儿娘来管鲜花香草,可以让茗烟的娘来管,另一句是不用归账,仅仅两句提议,还要把王夫人搬出来一遍给自己管家找个理由。只有林黛玉,她是病了,没来管贾家。那么王熙凤要评价黛玉这么一句是为什么?很明显,黛玉在八十回以后会有管家的内容。并且就像王熙凤所说的,林黛玉最终管理失败了,因为她是美人灯,风一吹就灭了。
美人灯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在说林黛玉管理会失败的两个方面,并不只是单纯说黛玉身体弱。灯是很不牢靠的,容易灭,说明林黛玉先天不足,更是指出黛玉接管贾家时,贾家是个烂摊子,先天不足,很难管理。林黛玉有管理才能吗?毋庸置疑,她的管理才能在王熙凤这里都是被夸奖的,但是她最终还是没能把这个烂摊子搞好,是因为外来的有“风”来吹,林黛玉被“吹灭”了,整个贾府也被这股风“吹灭了”。被“吹灭”的契机,就是作者在前八十回反复铺垫的黛玉的敏感多疑。小说创作要遵循一个原则,人物的所作所为一定要按照这个人物的性格属性来进行,否则就会有我们常说的ooc问题,即人设脱离设定,人设崩塌。黛玉管家应该是八十回后的高潮部分,黛玉之死是这个高潮部分的收尾和结局。这是要集中体现黛玉性格的总成部分,作者用了八十回的文字辛辛苦苦铺垫了这么多黛玉的性格和人设,就是为了让她在八十回之后管家,黛玉答应管家,是因为她优秀的管理才能和不服输争强好胜的性格,外在因素就是贾府是个“灯”,是个先天不足的烂摊子,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黛玉管家失败,是因为她性格中的敏感多疑、矫情小性儿,外在因素是有“风”来吹,这样的性格设定和贾家矛盾最终大爆发,最终导致了降珠草魂归离恨天,人物结局完成。
【下一个人物还没想好说谁,大家可以投票,也可以评论区留言。up选的都是比较容易被大家误解的人物,大家有想看的别的也可以留言】
下一个红楼梦原著人物分析想看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