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言和】万寿宝塔(9)【原创同人文】

2023-04-02同人文小说言和九江连载小说 来源:百合文库
第09章 九江决堤
真不知道是喜是悲。不要三分钟,言和就已经从大人的交头接耳中听到了这一消息。言和靠着墙站着,这漫漫长夜又显得无聊了起来。
她跑回了那机械学校,怕父母担心。却发现父母都已经熟睡。她又继续在学校附近瞎转。直到有一家早餐店开门,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掀开蒸笼的盖子,一股白雾涌了出来。老板娘穿着蓝色的塑料围兜,把塑料袋翻过来,然后抓起几个刚出炉的包子,再娴熟地打上结。言和便买好早餐,回去和父母分享了。
在帐篷里住了几天,一直到8月12日,水位回落到了44.2米。
整个江堤已经大不相同。硕大的探照灯,隔几十米就有一个,穿着橘色救生衣的军人,有的坐在高高低低的沙袋上,有的干脆躺在了地上。
现在已经完全看不见江堤的栏杆了,言和估计,那沙袋都堆了一米高。
打开铁锁,推动生了点锈的卷闸门,咕嘟咕嘟。言和回到了熟悉的家里,多了一股霉味。社区方面发着生石灰,言和家里领到了一些,铺在地上除潮。
在帐篷的几天,就没有安稳的。白天里,街坊邻居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九江决堤的事情。那是8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大堤4号、5号闸之间决堤。
决口的瞬间,浑浊的黄色江水喷涌而出,几位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随后又有几个群众上前帮忙。他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背对着水流。
不要几分钟,他们就被洪水吞没,彻底没了身影。
救援人员到达,将沙袋丢入水中,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就连水花都看不见。人们又把手推车,装满着大石头,几个人一起推到决口处,只是留下了一个大的水花罢了。
堤上的决口越来越大,汹涌的江水朝着九江市的开发区流去,厂房坍塌,信号塔倒下,数千倾的地产化为泡沫。
人们又让面包车装满沙袋,推到决口之处,企图堵塞江水。那落水的面包车在水翻了几个身,就像玩具一样,然后沉没得无影无踪。
到了更晚的时候,人们请来了火车。
绿色的车厢,长达25米,腰上刷着黄色的腰线,门窗紧闭,装载着两百吨的花岗岩石块。在临时铺起来的导轨上,靠着惯性和“纤夫”的拉力,缓缓向前行进着。
“一、二、三。”“一、二、三。”
七八十位军民喊着号子,推的推,拉的拉,把这节车厢移动到了决口之处。
看着火车从绝口旁翻入江中,溅起几米高的水花。车厢缓慢地飘动,顺着水流靠近着决口处。围观的人心里很是忐忑,不知道这“铜墙铁壁”的车厢,能否阻挡住这汹涌的河流。
车厢卡在了决堤处,岸上的军民立即鼓起了掌。车厢背后的浪越来越高。突然,伴着脚下的一丝震动,绝口附近的江堤裂开,大块小块的破碎混凝土被江流夹带而下。随后,车厢在短短几秒钟侧翻。江水很浑浊,看不清水下的情况。有几个人险些掉入水中,被旁边的人拉住。
等人们反应过来,火车车厢已经在下游几百米处浮现了上来。
江上的决口越来越大,江水在九江市区穿街过巷,汽车、电话亭、公交车站都淹了半截。
八丈的火车,两百吨的石头,在灾难的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澎湃的江流,似乎是对人类制造业的挑战。
还有什么比火车更大的物件?中型坦克也才八十吨。钢铁、机械、岩石,它们的分量和坚硬,瞬时显得微不足道。
五个小时后,长江上一条载着粗钢的驳船,朝着决口处,顺流而下驶来。驳船是没有动力的,即使有,也敌不过这起伏的江流。
驳船剧烈地摇晃着,船上只剩下了三名训练有素的老船员,他们抓紧了扶手。桌子上的东西都摔了一地。椅子在房间里,从一个角落滑向另一个角落。
那决口处,像是有吸力一般,把这千吨的庞然大物吸引过去。
按照上级的指示,他们需要自沉于此,以堵住这流向市区的江流。舵手掌着舵,另外两人,按照计划下着锚。
十吨的钢锚扎入水中,江流推着船,锚在江堤拖拽着,根本拉不住驳船,倒是搅起了江底的淤泥。越到决口处,江水越快越急。
岸上几百名军民,有的捂着嘴,有的抱着自己,眼睁睁地,看着这驳船被江水托起,几米高的钢筋铁骨,带着巨大的声响,冲出江堤,朝着市区飞驶而下。
报纸上刊登了九江决堤的新闻,电视上也反复播出决堤时的画面。三十米长的豁口,涨到窗户高的浑水。四天四夜惊心动魄的救援,镜头里有啼哭的婴儿,有浑身泥巴的军人,有被水流推翻的救生艇,有水中绝望地伸出的手臂——却没有人能够够得着。最终,一艘满载着煤炭的巨轮自沉在决口处,船体比江水更为高大,搁浅于此,才堵住了决口。
看到九江的危急,这些荆州人开始怀疑灾难会发生在自己的头上。这绝非杞人忧天。
市水利局、市委也召开会议,评估荆州决堤的风险,以便“未雨绸缪”。
“现在的水位是44.2米,大可放心,决堤的风险基本为0。”市里一位老专家,也就是言和上次遇见过的那个白发老人,自信地告诉领导们。
他已经退休了,但是这次又把他紧急叫来。有几个方面的考量,其一,1950年代的荆江大堤修建时,他参与了,虽然只是一个小的组长;其二,他亲自主持水文水利工作将近半个世纪,毕生风险于此;其三,现在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他的徒弟。
他们讨论再三,给出了一个参考表。大概是水位越高,决堤的风险越大,浸泡在水里的时间越长,决堤的风险越大。不过,大堤的高度是45米,在这个高度以下,基本没有问题。
现在江堤上的警戒线若有若无,虽然还拉着,但是很多群众都自由登堤。他们拿着盒饭,说要慰问犒劳这些一线的战士,大多被拒绝了。因为他们有专门的伙食供应,所以不需要这些好心的物质帮助。
言和倒是利用这个机会窜来窜去,她时而留到万寿宝塔里面去,发现到了这个时候还有香客在上香。她时而又跑去碑林,仔仔细细地阅读着古人留下的文字,企图获得一些启示。
家里恢复了供电,父母在帐篷里也没睡好,大白天的,锁了门在家里补觉。
过了一天,到了8月13日。
突如其来的洪水和疏散打破了社区原有的生活,方圆一里路没有任何店面在正常营业。言和跑了好远,买了点烧麦和大饼,回来当饭吃。他们现在不方便自己做饭了。
电视荧幕放着最新的资讯。大家也都知道,荆州的水位又开始回升了。这么说,刚进门的他们,又要从这里撤离了。
又过了一昼夜,到了8月14日的晚上,长江的水位再次对44.7米发起了挑战。警察又开始敲锣吹哨,要他们撤离江边的建筑。
“为什么要撤……还不是心虚呗,要是大堤不决口的话,我们哪里用得着撤。”几个人交头接耳,愤愤不平地指责着撤离的事情。
帐篷没有拆,言和一家子,又住到了熟悉的帐篷里。
明天开始下雨,今天先睡一个安稳觉。言和躺在父母中间,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睡过了,大概十岁的时候,她就开始一个人睡觉。半夜,雨水悄然而至,滴滴答答,打在了帐篷上。
天一亮,言和撑着一把伞,就出去溜达了。这下子住帐篷,更加管不住她了。言和搭着公交车,往市区方向坐了几站。
这是个大厦,十五层高,下面四层作为商场,上面则是写字楼。这是市里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言和听说这边在招抗洪的志愿者。果然,排起了长队。言和走上前,看到一个排在队伍里的小伙。
“打扰了。请问这些抢险志愿者是去做什么的。”
“去公安县。帮助疏散吧,我也不太清楚。”那个小伙回答说,然后继续注视着前方的队伍。
言和站在队伍边犹豫了一阵子。为什么……要疏散,难道是……要动用分洪区了?
万寿宝塔以下部分非作品内容
中国青年报这份中国青年报是我刚刚百度搜到的,刊登了九江决口的新闻。巧合的是,也刊登了“荆江分洪意味着什么”,与我一个月前的写作思路不谋而合。
决堤后的九江 图源水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