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终焉之问

人类呵
消逝前也不忘发出呐喊
那是百万年里凝结的发问
——地球史诗
人类曾经有一个著名费米悖论:按照人类当前星际航行速率,只要用100万年,就能够飞越到银河系的任何地方,人类的存在,对于其他外星文明而言,就是可知的。
相对的,如果银河系存在其他文明,只要它们比我们早存在100万年,那么我们也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到二十一世纪中期,各种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人类还没有接收到任何外星文明的信号。从1959年前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开始,无数个探测器,始终对着空旷的宇宙时刻不停地监听,而传输回地球的数据,只有广阔宇宙的茫茫噪音。无数科学家用毕生岁月,对着一份又一份噪音样品,毕生钻研,皓首穷经,却最终没有解析出任何有用信息,哪怕是一声简短问候。
所以当时人们认为:外星文明是不存在的,地球是可观测宇宙内,最早存在的智慧生物。
那时候也有一些狂想家认为,外星人是存在,只是他们隐藏在宇宙的层层迷雾里,不轻易被人类发掘,蟪蛄不必知春秋,芥子不必知须弥。
人类永远对外星生物充满好奇,在《E.T》《星球大战》里,他们用最奇瑰的想象力幻化外星人的样貌,但也仅限于同是三维的生物。人类对更高的维度的存在充满幻想与恐惧,作为三维生物,毕生也无法想象四维是怎样的存在,若是能一窥高维生物,哪怕一刹那,那亦死而无憾。
在苦苦寻觅多个世纪后,人类最终见到了高维生物,称它为“神”。“神”的现身,带来了神迹,带来了宇宙奥秘,也带来了死寂。
“神”在亘古不变的岁月里,用冰冷的目光,扫视着所有低维文明。地球文明对于“神”,恰如人类对于豢养的牲畜,永远不会关心是否平安喜乐,牲畜就该关在精心设计的笼子里,以苟活为最终生存目的。
“神”不允许牲畜见到广阔的世界,也不允许牲畜越狱,否则迎接牲畜的,就是血淋淋的刀子。
对于牲畜来说,见到主人,就意味着屠戮;对于人类来说,见到“神”,就意味着湮灭。
“现在的科学,已经很久出现革命性的理论了,人类科技已经停滞了很多年,现在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现有理论的缝缝补补。”爱因斯坦站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星空下,他旁边是一台引力探测器,2017年,这台引力探测器观测到了引力波,从而填补了相对论最后一块拼图。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材料化学、分子生物学、光电子学飞速发展,在21世纪早期被视为科幻的很多设想早已实现。
解决了结构力学问题,于是出现了横跨印度洋的国际跨海大桥,甚至连中国早期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也被复制设定建造在喜马拉雅的山脉上,上面建造起无数住所与广场。军队在这里阅兵,各国炒房团在这里炒房,这里是世界科幻迷的圣地,也是纸醉金迷之地。
解决了无线充电的长距离损耗问题,设备随时都可以充电,充电宝、数据线、汽车燃油已经完全消失了。电动汽车、电动邮轮、电动直升机成为市民新“三大件”,在出现之初,是一个人身份财力的象征,一个企业若能给员工配备一辆无线充电电动汽车,那会被人称为有福报的企业,而等到这些真正飞入百姓家后,却出现了二十一世纪就存在的问题:海陆空三线长时间堵车。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强制“限号”,才堪堪缓解了运输压力。
解读了DNA,甚至可以复活一个人,无数党派为了自身的利益,假借征讨复活的伦理问题,争论了数百年,复活研究也因此停滞了数百年,无法量产。联合国为此极为头疼,只能强行联合其他国家,表面达成协议:每年能够复活的人数是固定的,所以复活人数应该按照各国人数摊派分配,印度除外。
爱因斯坦看了看探测器,说:“我在20世纪时,曾无数次想要计算出大一统理论,但都失败了。这很容易理解,地球生命从零到一,用了四十亿年,又从一到牛顿的力学,只用了两千年,从力学到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只用了三百年。这些发现过程,就像在海滩边拾贝,不管有没有牛顿,有没有我,人类总会发现这些理论的,不过狭义相对论可能会晚上几十年。”
“但大一统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我们到现在还无法确定是否有这种理论存在。我们喜欢用‘统一’去思考问题,中国人擅长政治,喜欢说‘分久必合’;日本有个檀林皇后,说生死为一,死后不必安葬,任其暴尸荒野;我们科学家也是,现在已经完成了弱电统一、电磁统一,但剩下的计算,我只计算出一小部分,剩下的交给后代的人,他们却怎么都弄不出来。”
“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可能通往真理的一条路,‘神’,你必须告诉人类。”爱因斯坦逼视面前的虚幻。
在爱因斯坦身前,是一个在空间中若隐若现的虚幻影子,它被称作“神”。
“神”所处的空间被强大的引力所吸引,但这些引力被更加强大的弱相互作用里牢牢控住,不至于溢出来,地球是承受不住这些能量的。爱因斯坦知道,他面前来自四周的光线因为引力,被扭曲成紊乱的一团,所以“神”看起来很像被薛定谔塞在箱子里的猫。
“神”是来毁灭人类文明的,按它的说法,地球是被“神”豢养的,神在四十六亿年前,就宣布择以地球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三维星球生物的发展历程。
“神”不允许地球上的人类可能会找到通往其他维度的钥匙,进而威胁到它们的存在。
“‘神’或许是恐惧吧,就像人会恐惧会研究核武器的猴子。”爱因斯坦想。
“神”给人类三天时间,其中两天是“神”在查验地球的历史,到第三天结束,人类就会被抹杀,从时间维度抹杀,在宇宙的记载里,地球不曾有过人类这个物种。
但“神”愿意给人类解答八个问题,这不是出于仁慈,而是高维生物对对低维生物的骄傲与蔑视。
“神”如是说。
第三天。
爱因斯坦身后,密密麻麻站着几千人,井然有序。
爱因斯坦身后的第二排,是霍金、普朗克、海森堡、薛定谔等物理学家,他们以最深沉的眼光,看向“神”。对于这个层次的他们,这些死过一次的人来说,生死早已淡然,他们唯一关注的,只有未竟的真理。
第三排站着的是联合国五常的领导人和他们的伴侣。它们来此,是为了人类的使命,为了作为大国的职责,哪怕在最后一刻,也要坚守在第一线,作为大国,为了人民。
第四排是人类荣誉的象征者,他们有特蕾莎修女、莫言、南丁格尔。马拉拉也在站在此列,此刻的她已经老态龙钟,却仍以诚挚的眼光望着“神”,在地球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她就是以这样的眼神,感化了无数冷血的独裁者。
第五排是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们有来自DNA测序的团队;有的来自发掘出夏朝都城的考古系;有的是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团队;还有一些是著名程序语言的创始人。
再后面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请愿者,他们手中拿着橄榄枝标志的旗子,肃静站着。此刻的他们,不分性别,不分性向,不分信仰,不分宗教,不分国度,几千颗心一起砰砰跳动,只愿与地球共同存亡!
这些请愿者,是在三天之内自发聚集起来,对他们来说,祈祷和服务以及成为骨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有不远万里从德克萨斯州跋涉三天赶到的,有连续四十年作为奥运会志愿者的,有整个携带整个部落所以原住民而来的,人们抱团聚集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激励与安慰。
对这支浩浩荡荡的人类队伍,“神”并没有任何改变,实际上面对一团虚幻,要判断它的情绪状态,是很困难的。
“神”不懂人类的语言,但它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人类的罗塞塔石碑系统(语言译解系统),“神”振荡空气,用人类能够接收的声音频率,开口道:
“人类,科学并不复杂。你们曾经有一个假设,如果一切粒子的运动形式都是固定的,那么只要获知宇宙最初状态的数据,就等于可以掌控未来。但实际不是这样的,你们现在也发现了,粒子其实是处于十一维,你们所能够接触到的粒子,只是三维展开,其他八个维度被蜷缩了。”
“这些内容在几百年前的《三体》就有了。”有人轻声说。
可能是感知到了人群中的某些异样的声音,“神”的声音突然隆隆作响,仿佛要把苍穹扭曲:
“以你们三维的观测能力,怎能了解到十一维的美妙之处!”
“大一统理论,只有高维文明,才有资格了解!”
人们明明听到,“神”发出了人类的嗤笑声,扭曲而颓丧,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文明,对于低位面文明的不屑,那是属于对待弱者的怜悯。
“毁灭你,与你何干?”
“神”所掌握的引力,实在是太过可怕了。有人计算过,一个一指甲盖大小的黑洞,其引力能够让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快速向奇点方向聚集,物质在聚集过程中互相摩擦,碰撞喷射,虽然这个小黑洞无法把地球全部吸进去,但已经足以让撕裂地球,侥幸能够逃脱的碎片,也会成为一个小行星带,永远逃不出黑洞的诅咒。
而“神”所能操纵的能量,就是黑洞般的引力,通过这种引力表现出的某些特性,爱因斯坦猜测,这是在通过某种特殊手段控制弱相互作用力来封装引力。
“神”对人类宣布:“神”是怜悯的,是仁慈的,在毁灭每颗行星面前,都会解答行星上文明的八个问题。
8,转换成二进制就是1000,一个美好的数字,在这个到处都是程序员的文明,人类应该会心领神会吧。“神”想。
这样面对这样的怜惜,人类痛苦而绝望。
对于“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人想到了他学生时代,逗弄土堆上的蚂蚁,学生们很喜欢把蚂蚁弄得伤痕累累,然后再装模作样地把它护送回巢穴,以此来麻痹自己不是一个残忍的刽子手。
有人想到了黑暗的中世纪,教皇在高塔上呼风唤雨,横征暴敛,地上的信徒匍匐一片,即使有的人被从身边抬走,被安在十字架上熊熊燃烧,也不敢表现出任何怨言。
有人想到了看过的一些玄幻小说,反派作威作福,到处肆虐,在屠戮门派的时候,反派总是会故作大方地:我说要让你死得明白一点,我会解答所有问题,于是主角才能及时赶到,反杀反派。这被称为反派死于话多。
但在现在,真的有主角来拯救吗?
“神”展现的实力太过可怕,引力所过之处,山崩海啸,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板块摇晃对冲,太平洋形成巨大的海啸,倒灌进入大堡礁,大堡礁的巨大美丽珊瑚丛被摧枯拉朽拔根而起,奇里基火山时隔八百年再次爆发,冲天的火焰挟裹了浓稠融化的原生岩浆,落在巴拿马无数间美丽豪宅。豪宅内的人甚至还在美梦中,就被热浪剥夺了生命,留下一具具脱水僵硬的躯壳。
印度尼西亚地势很低,在海啸来临时候,人们几乎没有逃生能力,面对骤然的地动山摇,无数人惊慌失措,拖家带口奔跑到最高的山峰,但看到远处,比山还高出几百米的巨浪滚滚袭来时候,即使是最坚定的无神论者,也跪下来,双手合十,跟随主教的声音,祈祷上帝或者安拉的拯救。
富人们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快速登上私人机场停放的飞机,在暴风雨中跌跌撞撞地开往尚属安全的内陆国家,在灾难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的。
国家领袖站在了广播台的麦克风前,用沉着冷静的声音,向全国人民发布通告:即使这次危机是全人类的灾难,政府也会站在这里,与人民共同坚守到最后一刻。
“这就是先辈曾经经历过的绝望吗?”一个日本人面对富士山的爆发,喃喃道。他在家族回忆录中看过,广岛原子弹投放的时候,很多人都惊愣愣地站在原地,看着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的景象,才想到要绝望地四处逃窜,却几乎没有一个能够生还。
人类传统重型武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引力能够扭曲所有子弹的轨道。在这里,相对论的效用充分展示,对于“神”来说,即使是加速器所能发出的最快的子弹,在它看来只是垂死蜗牛的蠕动一样慢。
“神”至高无上,坚不可摧。
“那么,我可以提出我们的问题了吗?”爱因斯坦说。
“可以。”“神”回答,“这个问题,我不会算在第一个问题里面。”
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思索,大声问出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大一统理论究竟是什么?”
“神”答道:“人类,你还是无法理解我说的话语,你们当前所发现的经典力学,相对论,电磁理论,都是基于三维空间的条件才能实现,如果你们到了更高的维度,就会发现,你们当前感知到的所有的力,都是三维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不过,你们永远也无法去到更高维度了。”
典型的逃避,直到这一刻,还是不想让人类直到高维的本质。爱因斯坦心想,他想“神”告诉他大一统理论的公式,但“神”并没有告诉他能够理解的答案。爱因斯坦知道其实“神”告知的信息已经足够多了,但作为三维空间的爱因斯坦,是极难想象从来没有感知过的高维空间,正如二维生物永远无法想象三维空间的样子,三维空间的人类永远无法想象出四维空间的样子。这让爱因斯坦感到了极度挫败感。
爱因斯坦的问题问完了,八个问题的机会非常珍贵,作为人类科学巅峰的他,只有一个提问的机会。他不能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剥夺其他人的提问权利。
接下来轮到第二排的霍金。
霍金依然是瘫在轮椅上,他的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已经被治愈,但生前太多年没有自由行走的经历,复活后,肌肉记忆使他仍然习惯于瘫在轮椅上与他人交流。
霍金的问题很简单:“宇宙的边界是什么?”
“神”幽幽地回答道:“更多嵌套的宇宙。再外面,就是层层叠叠的,更高维度的空间。”
霍金点点头,说:“我明白了。”
霍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时间简史》,书中有这样一个论点:时空为什么是向前,而不能是向后的?在奇点无限曲率作用下,一切都在奇点之中,无法突破到奇点之外。奇点已经不是三维空间的东西,所以三维空间的一切理论对其失效。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霍金还不能完全确认,他今日来此,就是为了探寻这个答案的正确性。
嵌套宇宙,何其美妙的描述,如果低维宇宙被高维宇宙包裹着,那为什么低维宇宙不是高维宇宙的核心,如果不同纬度宇宙就如原子的电子般排布,那岂不是高维宇宙有着更大的体积?
“神”看出了霍金的思考,补充了一句:“人类,你无法想象出四维空间。”
接下来是第三排的联合国秘书长,他的问题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领导人,所有和平主义者的共同发问:“如果人类持续发展下去,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神”沉寂了十几秒,他在高维空间查询三维空间的不同时间分支,尝试找一个让人类感到欣慰的可能性。在不同的时间分支里,他看到无数次地球死寂的景象,与人类灭亡的可能性。
如果在三十五亿年前,那一根DNA分子没有连接在一起,复制出另一根DNA分子。
如果在寒武纪时期,两个颤抖的单细胞生物没有相互依偎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多细胞生物。
如果在第四纪冰川(200万-300万年前),地球上的温度再低上几度,或冰期解冻高上几度。
如果在七万五千年前,印度尼西亚的火山爆发更加剧烈一些。
如果在黑死病肆虐时期,人类没有足够及时避疫。
如果在二战期间,希特勒抢先一步,发明了原子弹。
如果冷战期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按下了那个核按钮。
……
从第一个轻轻颤动的蓝藻的繁衍开始,大氧化事件、雪球地球事件、埃迪卡拉生物大灭绝、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地球生物曾无数次与灭亡擦身而过,在全球物种大灭绝,人类先祖只剩下几千人时候,依旧刀耕火种,顽强地繁衍生息下去,或许这段历史早就被人淡忘,但这是人类先祖们需要何等的惨烈而大无畏的精神。
“神”想到了自己的母星,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经受了无数次可怕挫折。母星在研究弱引力的过程,无数次被高能粒子炸毁,文明倒退几百年,损失惨重,然后又花了几百年时间重振旗鼓,继续实验收集数据,所以才有今日如此辉煌。
未来呢?
有一种可能性,由于人类掌握了元素合成技术,个人可以自由打印出所有需要的物品,物质极度丰裕。国家最终结合在一起,不分国界,不分贵贱。人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实现了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有一种可能性,由于稀土资源枯竭,第三次世界大战烽烟再起,几百枚原子弹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惨烈的蘑菇云,世界一片死寂,在第四次世界大战时候,人类像万年前的祖先一样,重新抄起了石头与棍棒。
还有一种可能性,人类实现了星际航行技术,于是抛弃了生活了百万年的地球。植物重新占据了城市,花椰菜、胡萝卜退化成野菜,由玻璃和钢筋建造的摩天大楼缓缓倒塌,在五万年后,地球上所有的人类遗迹都成为难以追踪的考古线索,只剩下一些残破的塑料袋在空中飘荡,昭示着文明的痕迹。
“神”探索了无数种分支,最终,他看到了一个最可贵的希望,人类在发展途中,会有波折,会面对一场席卷全球的大灾难,人类在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废墟上升起了希望的花儿。舍生取义,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再是“矫情”,而是这片崩坏的土地上最本真的精神。
这场全球性的悲情宣泄,整个地球的人类都突然意识到,在无数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们失去了多少,以及现在找回了多少。
此后的科技重建,人类重新找回了定位,“以人为本”,重建后的地球世界,伛偻提携,互帮互组,每个人都能有充足的资源,一个好的归宿。
“神”决定用《礼记·礼运》的文字作为回答,这是中国人在几千年就曾经描述的场景,也是中国学生都会背诵的篇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联合国秘书长是希腊人,借助翻译器他懂得这篇文章的意思,却不能很好理解这篇文章博大精深的内涵,但他知道,“大道”“大同”在汉语中是理想社会的意思,于是感到心满意足。大同社会,是他,是全世界和平爱好者的共同理想,得知最终能够实现的那一刻,无数人相拥而泣,哪怕这个未来即将不复存在。
接下来是各个领域的大牛,站在第五排的位置。他们所在的领域太多,要问的问题太杂,剩下问题完全不够用,在激烈争执分配之下,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选几个共通的问题来问。这种时候,用利益去要挟是完全没有用的。
数学家真诚问出第四个问题:“数学的边界是什么?”
“神”很快回答:“没有边界,数学可以随着思想扩展,在新的问题面前,数学总是能够突破所需的公理限制。数学发展到尽头,是一种哲学。事实上,我们的文明对于数学,还没有研究透彻。”
对于这个答案,数学家有些茫然,对于他这样数学的集大成者而言,有时候思索到最后,会恍惚变成思考证明上帝的存在关系,他不喜欢哥德尔,因为哥德尔曾经证明:一个公理如果是没有矛盾的,那么它就是不完备的。
数学,难道连“神”这样的大能,都无法研究透彻吗?
似乎这时候哥德尔也变得亲切起来了,数学家心想。
接下来发问的是艺术家们,他们包括了文学作者、演员、画家等给人类带来美好的职业。艺术家们手中拿着一幅很大很大的画像,那是梵高的《星月夜》,在艺术家们眼中,《星月夜》代表了混沌与幻想,而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他们问出第五个问题:“艺术是什么?”
艺术家们的问题不无道理,在21世纪,人们再也不想去探寻艺术性,对于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乐谱,李太白的诗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泛黄成一团碎纸,被厚厚的灰尘掩盖,奶头乐理论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报业停刊,实体书店倒闭,艺术家们悲哀地在网上发声,谴责娱乐至死,却被人嘻嘻哈哈地嘲笑着。
“艺术已死,娱乐当道!”艺术家们一代又一代在舆论场合发出这样的声音,却永远被人录制下来鬼畜恶搞,发到TIK TOK、哔哩哔哩等平台,当做一时的娱乐对象。
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家们是迂腐的,对人民来说,“艺术家”是最为荒诞与“艺术”的,他们不吝把“艺术”的旗子安插在艺术家的头上,然后学着艺术家的口号,自命为“艺术学”“艺术语录”“艺术哥”……
“艺术向左,疯子向右。”曾经有一个大V这么描述艺术家们。在自诩高端人群的社区,人们极具夸张编写着艺术家的故事,无意有意透露自己的鄙视链;在高端人士看不起的底层,人们疯狂拥抱艺术家,艺术家想通过嘲笑这些人,来获得可怜的存在感。
于是,在22世纪,一场来自知乎和快手的世纪大争辩,围绕艺术家们而展开,辩到最后,双方即使知道自己对对方有诸多偏见,却又无法说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改变自己的意见是最难的。
艺术家们有这个问题的提问权,不是因为他们的艺术,而是他们身上承载了不同阶级的对立。
艺术家们再次重复:“艺术是什么?”
“神”回答:“如果从你们的角度来说,只有古典乐、古体诗、传统小说才算艺术的话,那么艺术现在已经消亡了,但在五十年后,噢,地球还在的五十年后,你们手中的TIK TOK、Instagram会被成为新的艺术,再后来,什么都算是艺术了……”
艺术家们闭上眼,一阵缄默。
第六个问题,发问的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与伦理学家。
他们问道:“人类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在不久之前,人类的冬眠技术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冬眠技术基本安全,政府将冬眠权限开放给了平民。如果你能够缴纳足够多的费用,就可以通过冬眠,驶向未来的世界。
但技术出现后,愤怒的人民冲进了所有冬眠技术的研究所,砸毁了所有的冬眠设备,连同惊恐的冬眠绝症病人,也被从冬眠仓中揪起来,被大声痛斥为“自私者”。
冬眠技术暗藏了一个巨大的伦理问题,一个人如果申请了冬眠技术,眼一闭一睁,就是几十年后,那么这几十年内,生活着的人算什么?
站在人类顶端的人,通过冬眠技术,去往更加美好的未来;而留下来的人,在工地上,在海岛上,在农田里,在实验室里,辛辛苦苦灰头土脸地生产出一系列产品,钻研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只为让冬眠醒来的人享用。
当时的示威者大声喊道:“在时间面前,人与人不是平等的。”
难道人类发展的意义,就是一群人拼命发展科技,然后让另一群人享用美好生活吗?思想者们想不通参不透。
“神”回答道:“人类发展的意义,就是留下存在的痕迹。就像你们古代的君主,文治武功,就为留名青史,你们的运动员,拼了命也要打破前人的记录,我见过很多外星文明,疯狂地,自我毁灭式的发展,都是为了在宇宙中留下一点点的痕迹,有的文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被我们发现了,我们封锁了他们的科技,切断了他们一切与宇宙的通讯通道,他们就点燃自己,就为发出微弱的呼喊声。你们收到的引力波,一部分就是他们的自爆。如果你们能够继续发展的话,兴许也能在宇宙中烙下永久的痕迹,只是这是不可能的了。”
还是这该死的科学,人类学家心想。从20世纪到现在,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文科已经被理科压制了两个世纪之久,他们有一些私心,之所以这么发问,是想通过这个问题,在最后的时光里为人文唱响最后的挽歌,结果还是不得不回到了科学领域。
第七个问题,是请愿者们发出的,他们用不同国度的语言,不同的腔调,不同地区的口音,问出一个共同的问题:爱是什么?
爱是什么,很难认知,在最早期,人们以为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妻子对丈夫的爱,但后来,人们发现爱还有更多形式,丈夫对妻子的爱,性别相同者的爱,乃至对于一草一木的博爱。
中国古代,有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的故事,印度有释迦牟尼舍身喂虎、割肉喂鹰的故事,这在千百年来被当做爱的一种表现,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爱有时被批判,但也算是一种爱的形式。
父母爱孩子,当父母觉得无法给予足够的爱给孩子时,会更加谨慎地考虑是否生育;一个人爱另一个人,但Ta觉得无法给予另一个人足够的爱,会斟酌再三再去接近。爱在这一百年来,成为了一个越来越艰难的词语,网络上说爱越来草率,生活中说爱越来越艰难。
对比起以前轰轰烈烈的爱,太过谨慎的爱反而出现了社会问题,社会的生育率和结婚率严重下降,社会老龄化严重,政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推迟退休年龄,一个就业者要创造出十多个退休者的退休金。
爱自己也是一种爱,爱别人也是一种爱,所以为什么要去爱别人呢?年轻人与老年人都这么想,即使政客们天天在国际媒体上播送爱的课程。
但政客们也自己也没说清楚,什么是爱?他们自己,或许本身就是独身主义最大的簇拥者。
“神”回答:“你们都很喜欢夏目漱石的一句月が绮丽ですね(月色真美),很含蓄,也很美妙。在我看来不是,爱是多巴胺,是苯基乙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爱是一种利益上的捆绑,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夫妻二人共同生活,成本比一个人低得多……”
“不是的!”一个男孩的声音大声打断了“神”的发言,男孩的手牵着另一个男孩的手,说,“不是这样的,爱是最美的情感,为了他,我什么东西都介意,但又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弃。我不需要你的回答,你的回答太冰冷了。”
掌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最开始是有人从男孩身边轻轻地拍掌,随后有着更多掌声的加入,最后成为一潮又一潮的翻涌的声浪。人们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自己还有爱的能力时的岁月,那些美好温馨的时光。
老人们眼含热泪地看着相处七十年的伴侣,回忆起当年贫苦岁月,只有两只红烛就跨进婚姻殿堂的温柔;父母牵着孩子的双手,想到孩子第一声叫“爸爸”“妈妈”的感动;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人,抱着极衰老的一只腊肠犬,轻柔地抚慰腊肠犬的身体,腊肠犬哼哼几声,再次睡在女人的怀里;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张黑白的,年轻夫妻的合照,不由得哭出声来……
“好吧。”“神”说道,没有表示出被打断的任何不满,“你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神’,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爱因斯坦摊开手,“我原来已经有些厌倦了这个世界,毕竟重生一次的生活,实在是太累了。但听到了这些回答,我觉得生而为人,是最大的幸运。”
“‘神’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有人都在呼喊。
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人类历史上争论不休,康德认为:人服从自己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才是一个自己主宰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人;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人类诞生的万千岁月里,无数哲学家们苦心思索何为人的归宿,何为人的意义,却很难总结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人类来说,认识自己是最艰难的事情。
这个问题,对于“神”很简单:人只不过是被豢养的地球上卑贱的生物。但神知道,人类肯定不是要这样的答案,人类要的是“本我”。
然而,什么是“本我”呢?如果把这个问题延伸到自己身上,延伸到自己的族群身上,“神”自己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神”出现了难得的思索,“神”最终说:“这个问题,我无从回答,但我允许你们换一个问题。”
爱因斯坦笑了,他拿出了来自希腊阿波罗神殿的一块刻印,上面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究极箴言:
认识你自己
所有人都露出来自内心的微笑,哪怕在最后一刻,在“人”这个问题上,人类智慧还是赢过了高维生物。
媒体工作者们忙碌地记载这一刻的所有细节,他们要将这些数据保存下来,传输到未知空旷的宇宙。这是人类在最后一刻,向宇宙播送的最后一条孤单的新闻。
“还有问题吗?”爱因斯坦向身后的人们说道。
“没有问题了。”人们喧杂地回答。
“那么,在开始之前,能不能让我们再次欣赏一次日出?”爱因斯坦说。
“神”轻声说了一句:“可以,这本在要求之外的。”
天穹洒下最后的朝霞,百万年的进化岁月历程,在这一天从此中断。人类仰头望向那颗亘古不变的金色光球,就像这百万年里无数先人曾经仰望太阳,给人类带来希望一般。
这是人类最后的曙光,所有人的手紧紧牵在一起,金色的光辉洒在爱因斯坦的脸上,洒在天文台的望远镜上,洒在KFC的餐厅里,洒在大昭寺的佛像上,洒在联合国的国旗上。
这一次的光芒持续很久,照尽地球的全部角落,那些曾经证明人类荣耀的建筑物,万里长城、凯旋门、埃及金字塔、罗马竞技场,布达拉宫,乃至南极极夜之地的科考站,都在金色的光照下,目送她曾经爱过的人们离去。
“神”真正释放了力量。
环太平洋地震带受到引力影响,剧烈动荡,马里亚纳海沟受板块挤压快速隆起,又被引力撕裂,滔天的岩浆喷薄而出,无尽的海水涌入地幔,底层的海水被热流翻涌到海面,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巨大潮汐。
海洋生物此时尽数漂浮在海面,直勾勾盯着天空肆虐的天雷。闪电将氢气和氮气合成出大量氨气,无数生物匍匐在地面,嘶哑着喉咙咳出一团又一团带着组织的血。
数千丈的海水,从白令海峡涌入俄罗斯,喝下伏特加的俄罗斯男子,穿上祖辈们在斯大林格勒穿过的军衣,高喊“乌拉”,带着俄罗斯男儿特有的热血,冲向遮天蔽日的水幕。
一个拿着国旗的青年,艰难地爬到了房屋的最高点,挥舞起飘扬的旗帜,对着天空漂浮的身影,大声喊出积怨已久的那句话:“‘神’,WC NM ! ”
床边跪着的中年人,对着完全瘫痪的老母亲,泪眼婆娑。他想让母亲不要承受末日死去的痛苦,却对着手边的红色按钮不敢按下去。他知道这一按,母亲就会安详地离开,却最终逃避性吞下一粒小小的***,拥抱着瞪大眼睛的老母亲,无声息地死去。
好莱坞的导演们,集体站在阿拉斯加的山脉上,看着地球一步步滑向毁灭,亲手把自己的作品扔下山脚。在真正的末日面前,自己原先拍过的那么多电影,那么引以为傲的幻想,都卑微得如同蝼蚁。
监狱里的犯人们,此刻集体出逃,他们冲进监狱和研究所,砸坏橱窗,抢走了所有的毒品,大剂量注射进身体,陷入了集体的癫狂。在人生最后一刻,他们也要在永恒的快乐里逍遥。
基督教的信徒们,都聚拢在教堂前,联同神父一起,对着高大的耶稣像,握着小十字架,忏悔此生所有的罪行,祈盼耶稣能够拯救这痛苦的人间。
虔诚的佛教徒,相信这只是又一次的六道轮回。方丈和信徒们,集体踏入大雄宝殿,在金色佛光的照耀下,做起了最后一次早课,梵钟和课诵的声音交叠在一起,《大悲咒》的声音,雄浑悲壮,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巴西耶稣像屹立在火山爆发的冲击中,摇摇晃晃地庇佑着躲在脚下的人民,比萨斜塔承受不住压力的冲击,在意大利人的注视下崩塌。纽约的地铁被海水漫灌,核反应堆的水冷系统失效,反应堆的爆炸造成附近面积生物瞬间死亡。
自由女神像、卢浮宫、大本钟、崇礼门、哈利法塔依次倒塌,那些记录着人类历史的资料,那些网盘、硬盘、书本、铭刻……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太脆弱了。人类曾经的辉煌史诗,那些《荷马史诗》《凯尔特神话》《山海经》《古事纪》,都化作一缕缕的飞灰,飘散在漫无边际的虚空下。
无数板块的割裂同步进行,亚欧板块被拦腰斩断,喜马拉雅山脉坍塌为若干低矮的山峰,海水、岩浆、暴雨、闪电,轮番肆虐在这片被祝福的土地上。
天穹闪电狂响,海潮哗啦啦拍在毫无生气的熔岩碎屑上,地震波在地下交替往复,空洞的石缝里,风吹过,发出“呜呜呜”的号叫声,环绕在空荡荡的大地上。
这是人类最后的挽歌。
几百万年后。
又一片相同的霞光照射在地球上,就如同百万年前的地球,野草生了又灭,灭了又生,蘑菇长出毛茸茸的菌盖,又被白蚁搬回巢穴,小豹子在母豹的怀里吃奶,转眼间也长大了,成为新的父母。
时光正在转瞬即逝,日光渐渐散去,四周逐渐宁静,广阔的地平线露出它着最朴素的一面,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太阳召唤着她的星球,宇宙召唤着她的儿女。
生命在一颗新的星球上重新繁衍,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文章中所出现的词汇注:
星际航行的悖论:
这里指费米悖论,内涵表述如下:宇宙显著的尺度和年龄意味着高等地外文明应该存在。但是,这个假设的得不到充分的证据支持。(The apparent size and age of the universe suggest that many techolohically advanced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al ought to exist.However,this hypothesis incosistent with the lack of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o support it.)
月球2号:
前苏联发射升空,是成为第一个造访月球的人造机器。
檀林皇后:
日本嵯峨天皇的妻子,笃信佛教,死后吩咐不必安葬,而是于野地暴尸,让人们看见尸身从新死到白骨化的变化,从而悟到诸行无常,生前再美的美人,死后也不过虫噬鼠咬、白骨散落。
马拉拉:
97年出生,2014年诺贝 尔和 平奖获得者。
罗塞塔石碑:
公元前196年的一块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文字内容。近代的考古学家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果。这里为“神”纯粹感受语言,然后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外语。
大一统理论:
是关于强相互作用和电弱相互作用统一的理论,希望能借由单个理论来解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导致的物理现象。
8,转换成二进制就是1000:
“神”的文明使用的是二进制。
奇里基火山:
位于巴拿马西部的一座休眠火山。
脱水僵硬的尸 体:
这里参考了2010年印尼火山爆发时时事发深夜,不少人在睡梦中就被火山灰掩埋。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地势普遍较低,但有大洋洲最高的山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
漫天奇光异彩:
出自《薄迦梵歌》,原子弹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姆在观看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时不由得想到了这一句,于是被用于描述原子弹爆炸场景。
加速器所能发出的最快的子弹:
这里采用了目前的数据,利用磁场加速,可以发射出每秒20公理的子弹。
嵌套的宇宙:
这里指嵌套宇宙论,表述类似于印度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寒武纪:
被认为是出现多细胞生物的时代。
大氧化事件:
大约27亿到25亿年前,蓝藻的光合作用导致大气氧气激增,开始大氧化事件,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创造条件。
雪地地球事件:
在6.35亿年前,全球气候异常冰冷,冰冻导致微观上的蓝藻生物大量消失,但拉开了动物进化的序幕。动物从基干的宏体动物进化为原口动物,在进化为后口动物,成为“生物三幕式进化”
埃迪卡拉生物大灭绝:
5.41亿年前,海洋含氧量骤然小幅度升高,促使复杂生物进化,出现大型捕食动物,吞食了所有埃迪卡拉生物动物。一些资料称为“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以上三个词条采用的是《生命进化简史》(王章俊编)的说法。
第四纪冰川:
冰川时期,地球温度极低,造成了生物大灭绝(温度再低生物会灭绝更多),而冰川解冻后,又造成了全球性的大洪水(温度更高冰川会融化更多)。
印度尼西亚的火山:
这里指远古时期印度尼西亚火山的一次爆发,爆发出的火山灰覆盖了地球的天空。
重新抄起了石头与棍棒:
这里借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会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人民将会使用棍棒与石头。(I know not with what weapons World War III will be fought, but World War IV will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
植物重新占据了城市:
出自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哥德尔: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表明,数学系统中总存在一些不可证的真命题,而数学系统是人为构造的,这说明没有一个系统是绝对正确的,没有一个系统能力压其他系统。
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这里是中国24孝图中被视为“愚孝”的故事,“神”在这里是指爱的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家:
这里是指对现实荒诞的探讨,艺术家们火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而是因为他们行为怪诞,这很像当前某些网红角色。
奶头乐理论:
tittytainment,指20%的精英给80%的大众提供大量娱乐和游戏,就好像给他们塞上奶嘴,让他们丧失思考能力,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
多巴胺,苯基乙胺,去甲肾上腺素:
指让爱恋中的人们感到愉悦的激素。
认识你自己: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就是这一句:“人啊,认识你自己”。
大昭寺的佛像:大昭寺有很多佛像,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为文成公主入藏所带的嫁妆,原供奉于小昭寺,后供奉于大昭寺。(这一段为避免争议,问了信奉藏传佛教的人)
无数生物匍匐在地面:
生物吸入高浓度氨气,有呼吸道出血症状,氨气能够溶解生物组织,并造成中枢神经损害。一般来说,氨气浓度达到175~300mg/m³即有强烈不适感,浓度达到1750~4000mg/m³,就会出现生命危险。
***:
一种剧毒物质,食用后会有瞬间剧烈痛苦,死亡时间极短。
崇礼门:
位于韩国,被称为韩国的“国门”。
凯尔特神话:
欧洲古典神话,曾记载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出自《圣经.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其中更广泛的一句是: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