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谁偷走了夜的黑

2023-04-03夜晚 来源:百合文库
犹记得我小的时候居住的老旧的居民楼,经常发生停电,所以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备上几根蜡烛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按现在具有丰富的电子设备的眼光来看,停一会电基本就是要与谋财害命挂等号了。可是那会家里的电器不多,唯一仅供消遣娱乐的也只有一台小而旧的彩色电视机。能收到的台不多,但是我也基本就傍晚的时候用来看看“蓝猫淘气”而已。做饭取暖用的都是老式的煤炉,所以夜晚停电,除了影响照明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能被打扰到的。
然而就在那个时候,我却很喜欢停电。我清楚地记得家里蜡烛多少根,在那里放着。停电以后就火速找来。然后先挑出快要用光的,点燃放在柜台上。搬来凳子,就默默盯着那一簇 火苗静静地燃烧。
那时候父母远在黄河对岸的火车站附近开着一家小饭馆。所以绝大多数时间,我是和奶奶一块生活。入夜大概也没什么事,但是太早了人又睡不着,除了点燃蜡烛后发发呆也没什么特别的消遣。
可我却不觉得无聊。看着那一簇火苗旺盛地燃烧,努力照亮着四周的黑暗,而被那根蜡烛的火光圈出来的小世界,总感觉神奇,似乎有种神奇的魔力。
虽然白天的太阳更大更耀眼,但却不及我喜欢眼前的小世界。暖黄的光照耀着四周,是那么一小簇火焰就能迸发出的这样温馨的光来。四周的黑暗让我更加靠近那簇小火苗。它燃烧出的,就像是“小王子”居住的那颗小星球一样,我守着小火苗,就像是他守着那株玫瑰一样。我们都有在那一刻,为自己的小世界而开心,快乐着。
然而哪怕它给人的感觉再怎样温暖,可是一旦靠的太近,还是会被火焰所灼伤,虽然我没有被灼伤的经历,但是头发却仍难以幸免过。自己拿着小剪子对着镜子修剪过,却因为镜像问题总还是感觉剪得并不是很方便。虽然一番修理过后感觉上是天衣无缝但还是难免被发现。从此对蜡烛,便保持一段距离。却又任然对它所带来的温暖和静谧依依不舍。
长大一些后,因为老旧的楼要被拆迁而铺作新路。我们不得已搬了家。新家前靠工厂,后近乡村。但父母是在工厂上班。搬进新家后和父母交流的时间多了起来,但是我还是和奶奶住一屋。奶奶年事较高,有时候睡得会比较早。所以我平时作业基本都是用一盏小台灯。
新家断电的事故基本不再发生了。但是我们仍然保留着几根从原来住的地方带来的蜡烛。虽然比起台灯,有是我还是会趁大人们不在偷偷点起蜡烛,但果然还是光更强以及更稳定易控的台灯更方便一些。
那会所使用的灯泡,不似现在是白色节能灯泡更多一些,台灯上我只装了瓦数相对较低的小黄灯泡。神奇的是,他带给我的那种安心感,小世界中独属于自己一点光亮的孤独和盛大,却也不比蜡烛少到哪儿去,唯一不同的,是蜡烛中心那跳跃的火焰更加灵动,而台灯却一直只是散发着稳定的光,虽然没了悦动的火焰而变得些许冷漠,但是在有那暖黄的光陪我一起作业还是很让人安心。
古人起火为他们驱散寒冷,也为他们在对战各种猛兽时迎来转机。同时火焰的高温也帮助人们发现更多食材而能烹制出各种美味。虽然火焰任然可能引发火灾,反噬人的自大,但几千年来它应该还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生在万物,于万物之中生存,首先学会的便是对身处这种生存危机中,对力量的敬畏。哪怕我们缓缓发展了几千年,直到工业的兴起一举撞开古老生活方式的大门前,这种对火,对力量,对自然的敬畏是我们一直伴随着我们 ,他们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让人们对力量的使用保持虔诚,人们尊万物为神,并像人类社会一样为神划分等级。事实上,这便是自然与人几千年来共同磨合的结果。
初二的时候清明节,父亲带着我去上坟。看到祖父的坟头土似乎不平,父亲只好又带着去了临近的熟人家里借来一些鸡蛋,框子,香等杂物,在那片小荒山上掘土填坟,却又在掘土地方好生上了香并打了个鸡蛋具体还做了什么我记不太清了,我当时想笑父亲这片荒地如此之大,便是填坟任意掘了一些土又能怎样,为何还要如此麻烦。可我终究也没笑出来。同时也没有把自己心里的疑惑问出来,因为当我抬起头,风携着黄沙刮在我的脸上,向远处望去,一个个坟头,小矮堆样立在这片荒山上,可小山的连绵曲折又向远处的平野堆去,我在一个小山顶上,不是很高的山,但我望向原野,那些山也像是岁月的坟头,连绵亘古,沉默不言。唯有耳畔的风声呼啸。在这片前人安睡的野地里,在这片养人又埋人的土地上,在这片生命安睡而我继承延续的天地间。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人的渺小。
人的渺小,与岁月的悠长。生命在此地轮回不止,我似乎突然就明白了父亲只是为何掘土填坟就那样大费周章的原因。因为敬畏,我们敬畏山林得以安居,我们敬畏土地得以果腹,我们敬畏天得以四季变换中体味爱恨别离,有始有终,我们敬畏自然得以大道超脱,为来者喜悦,为去者送终。
当你挪去一块土以填补自己前路的空缺,就要学会回报寄予你那块土的人或鬼或神。因为敬畏使我们相信万物有灵,才懂得感恩收获,与慷慨的付出。因为正是一报还一报,世界的发展才会平稳前行。
然而在面对工业科技发展至如今的今天,我们自以为掌握自然规律便可完全凌驾于自然之上,却不知这一切的自负心态,多约来自于自己的无知。就像我们想去参透宇宙的奥秘,可发现了引力解释星球间的吸引就变得傲慢而止步,回头再一看这一切终归是幼稚而狂妄的。唯有我们重拾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尊重,我们才会逐步得到他们对于我们疑问的答案。虽然着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重拾起古旧的习俗哪怕糟粕,但拜神求愿,又何尝不是拜自己立下的信仰,也只怕唯有从心底种下莲花,才能真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初高中住校的时候,夜晚还会有床头小台灯看看书,然而每晚自习就只能是教师大灯。后来上了大学也是宿舍两盏灯就常亮,可亮的多了反而会给人一种刺眼的感觉。当你眺望窗外的小区楼层,上面被彩灯边缘围了一圈,而住户们也是大灯常亮。
那种被台灯圈起的小世界,顿然丢失一样。常亮的大灯没有了黑暗 ,却也让人不自在。白天黑夜仿佛没有区别,唯有断电灭灯后,电宝上亮起的一个夜晚氛围灯才让我稍稍缓解白日里的不适和忙碌。就者那一小圈亮光,缩在单人床上。有时失眠望向窗外忽明忽暗的路灯,这点黑暗,投身静谧,才仿佛又找回了自己。
毕业后租房,基本上屋内的房顶灯就没怎么使用过,更多的是用桌子上的台灯,每晚、,暖黄色的光淡淡开启自己的小宇宙,就好像又开始重回心底的世界。
万家灯火长存,夜晚也因为各种灯饰变得越来越光亮。街道的树上,楼层间的闪光灯。我们夜晚有了光亮而且越来越亮,五光十色,眼醉心迷。人们缓解白天的疲劳渴望夜晚的安抚就是去同白天一样光亮的场所下 尽情释放,或者买醉不小心就露宿街头靠在长椅路灯下。
夜晚恍若白昼,黑夜的光点被放大连成一片,更亮却也更孤独。什么时候再在黑夜中,点起蜡烛,亮起一盏小灯,去品味黑夜,品味黑夜那一点亮圈起的孤独。
喧嚣白日,聒噪夜晚。谁偷走了夜的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