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接下来,我将会连载一个系列,名为“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这个系列含有广为流传的神话人物,然后通过原生资料(即前秦的一些典籍,也就是基本未经后世影响的典籍),次生态转变(即汉代、唐代再编撰的资料),然后结合资料分析神话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逐渐演变,最后是怎么演变到现在这一步的。这种分析方法是受到了李炳海老师的启发,他曾讲解过神话的演变的一些基本趋势。这个系列也是将李炳海老师的一些观点更加具象化、例子化,但也无法保证涵盖所有的资料与观点,如有遗漏还请指证。
可考的原生态资料:
1. 口传神话的合集,年代待考《山海经 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2. 口传神话的合集,年代待考《山海经 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3. 口传神话的合集,年代待考《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崖。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4. 成书于西汉初期,收录于战国时期《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5. 成书于西汉初期,收录于战国时期《楚辞,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赩只。
图片来自网络
次生态的转变
1. 成书于西汉《淮南子·墬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2. 晋代,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烛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3. 明代,《广博物志》: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
4. 现代学术,日本神田选吉氏,烛龙为“北极光”一说。
转变中涉及的因素
《山海经》的成书一直是个迷,其间较多为一些口承神话的书面记载,所以将其放在了原生可考资料里。其次,一些先秦典籍也有原生态未被改动的痕迹,所以这些资料也将放在原生可考资料中。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第一阶段:于烛龙而言,其神格与神性在《山海经》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由上述描述可发现,烛龙神话发自于中国北方,属于一种准创世神话。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曾经讨论过中国北方是一个“神话匮乏”的地区,因为在远古时期,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然,能活下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还要想象创造一些瑰丽壮阔的神话故事。所以这个“烛龙”的准创世神话,在意义上就显得十分的难能可贵,同时在“表象上”也就显得十分清晰,那时的人们祈求着天地间有一个能掌控季节、天气、日月等一切自然元素的大神,让他们内心中有所依托,这种强大精神力支撑,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更坚强的活在那个恶劣的环境中。即,这一阶段的烛龙神话意象,表现出远古时代人们内心的寄托。在敬畏自然与膜拜“神明”的同时,这个“烛龙大神”的不吃不喝、不寝不息的特征,可能也是那时候的人们内心中最渴望拥有的“神力”吧(严优老师,《诸神纪》提出相似观点)。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第二阶段:战国时期,屈原的《大招》中又提到了烛龙。那时的自然环境于远古时期已然大有不同,在环境、人文等因素的改变下,烛龙神话又出现了第二阶段的变化,即增加了“冥神”的性质。屈原的《大招》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极力渲染四方的种种凶险怪异,二是着意烘托楚国故居之美。而烛龙出现的“北方的寒山”就被当做一种“文化资料”引入其中。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已然兴起,后世的传说逐渐叠加,如“北方”的代表颜色为“玄、幽、黑”色,幽都山又是冥界之山。再加上诸多“同音转音”的附会(朱大可老师提出),如章委山又记作尾羽山,尾古音yi,尾(委)与羽乃yi音之转,即章委山即羽山,羽山又是幽冥之地。就这样,烛龙的“冥神”性质就跃然纸上。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第三阶段:冥界阴冷,光与热恰恰又是最需要的。在“人类二元思想”的影响下,一个带有人文主义色彩与自我牺牲精神的故事就出现,正是大名鼎鼎“烛龙衔烛火以照天门。”同时在这个阶段中,烛龙就已经在“人类社会”的影响下,变成了一个“父亲”,从“神性”变得更具有“人性”,也即“人”与“神”的距离在这个阶段越拉越近(结合李炳海老师思想得出)。
第四阶段:到了明代,“各路神仙鬼怪”的神格与神性都已被基本确定,所以才有了这个阶段的“神话合并”的趋势出现。“烛龙”这位“神明”就自然而然的被划归到了“创世大神”的行列,这就与后秦时代兴起的“盘古”神话产生了共鸣,二者的一些神性就被划归到了一起(何新老师,《诸神的世界》提出过相似观点)。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第五阶段:到了现代,人们学会用一些自然现象与科学手段去看待神话,所以“烛龙极光学说”就产生了。在极北会有极光出现,极光的形象与古籍中表述的表象十分相似,加上出现的环境相同,所以这学说被较多的现代人接受。但神话时代的万物形态,是否又与现在一样呢,一切都还是一个谜。
图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