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你爸妈是如何向你道歉的?”
“吃饭了。”
这是微博上一个引起无数网友共鸣的段子。
不会说“我爱你”,不会道歉,总是用别扭又实在的方式去表达,这就是我国大江南北父母的真实写照。
要说父母与子女的情感,都在一食一宿的点点滴滴,不言不语的每个细节。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作为串起小说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线索,曹青娥是两个主角“罗长礼”和“牛爱国”的至亲,有着令人唏嘘的一生。
曹青娥原本叫巧玲,是延津吴记馒头铺吴香香的女儿。
罗长礼和吴香香结婚后,她就成了罗长礼的养女。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罗长礼和别人说不着,巧玲也和别人说不着,但他们两个人在一块,话总是说也说不完。
后来吴香香出轨,跟隔壁开银店的老高跑了。罗长礼带着巧玲,来到新乡(假意)寻找私奔了的两个人。在要离开客栈回家的那天,5岁巧玲被人贩子拐跑了。
阴差阳错下,巧玲被山西沁源的老曹给买了,从此叫做曹青娥,小名改心。
曹青娥在山西生活了七十年,养有三子一女,二儿子就是牛爱国。
纵观曹青娥的一生,可以算得上是非常不幸。
但幸运的是,她的两个养父都能够维护和疼惜她。而她也在自己的儿子牛爱国35岁之后,两人开始说得着。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小说对于父女、母子之间的感情没有任何渲染,皆是简简单单的平铺直叙。而那些浓重的关怀、思念、牵挂,就彰显在小小不言的一个个细节,还有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中。
今天我们就以“怕黑”这件小事为例,聊聊罗长礼、曹青娥、牛爱国这三代人的亲情,也看看属于我们的亲情剪影。
1
巧玲也就是曹青娥3岁时生过一场大病,本来调皮胆大的她,自此落下了怕黑的病根。
罗长礼每次赶着车带她去白家庄拉面,都会带上一床被窝。如果天黑,巧玲就钻到被窝里,让罗长礼用麻绳将被窝扎上。
把天黑挡在了外边,巧玲就在被窝里和罗长礼说话,说自己晚上做的梦,说只有他俩能听懂的话。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有一次罗长礼和吴香香闹矛盾,离家出走了,睡在货栈的稻草堆里。
到了第二天晚上,刚要睡着的罗长礼听见有动静,发现巧玲正站在自己面前喘着气。
罗长礼:
“让你妈进来,我跟她有话说。”
罗长礼:
“我妈没来。”
罗长礼吃了一惊:
“那你跟谁来的?”
巧玲:
“我自个儿来的。”
罗长礼心里又开始发虚:
“你妈让你来的?”
巧玲摇摇头:
“我妈让我一辈子不理你,是我自个儿偷偷跑来的。”
罗长礼突然想起什么: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你不是怕黑吗?怎么跑这么远来找我?”
巧玲哭了:
“我想你了。明天该去白家庄拉面了。”
这是一个怕黑的小女孩的勇敢,对于养父的依赖与思念,就在这简单的一找一哭里,再没更多言语了。
2
长大后的曹青娥不情不愿地嫁给了牛家庄的牛书道。
结婚后两人说不着,怀着孕的曹青娥离家出走了。
曹青娥走了十天,牛书道也不急也不找。后来被家人逼着,去曹青娥温家庄的娘家接人,却发现曹青娥根本就没回来这里。
小时候的曹青娥和养母说不着,但养父老曹对她好。
老曹愿意让她骑在自己脖子上驮着她玩,每次赶大车路过集上,还想着给她买许多锞子或肉盒子。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听见曹青娥离家出走,把老曹给急坏了。
老曹:
“她跑的时候,你咋不拦她?”
牛书道:
“她半夜跑的,我睡着了。”
老曹这时急的不是跑,而是半夜,老曹跺着脚:
“你咋能让她半夜跑呢?她夜里怕黑。”
这是一个父亲对于女儿的挚爱,所有人都没拿这个买来的女娃当回事儿的时候,他用心地记得她怕黑。
对于养女出走的焦急和心疼,就在这简单的一跺脚里,再没更多言语了。
3
听说曹青娥病重,牛爱国火急火燎地从外地赶回沁源。
听兄弟们说,曹青娥来医院头一天晚上,在家里说了一夜话。可是大家都以为是胡言乱语,当时只顾着急,谁也没听清她到底说了什么。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住进医院的曹青娥已经不会说话了,只能用笔在纸上颤颤巍巍写出“回家”两个字。
牛爱国知道曹青娥有心愿未了,不顾兄弟们的反对,把她接回了家。
曹青娥临死前,手已经握不住笔,牛爱国扶住她的胳膊,顺着她的劲儿走,发现她吃力地抬起胳膊,敲了敲床头。
牛爱国和曹青娥说得着,却也不明白她敲床的意思。
曹青娥死后,牛爱国整理她的床铺,发现床铺下边藏着一把手电。
牛爱国7岁的女儿忽然想通了曹青娥最后想说的话。
“我知道俺奶为啥敲床了。”
牛爱国:
“啥?”
百慧: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她说过,她小时候怕黑,肯定想带一把手电。”
于是牛爱国买了两把新手电,又买了十来节电池,放到曹青娥棺木里。
没有眼泪,也没有更多的言语和表达。这两把手电,是一个儿子对于母亲最后的守护。
4
曹青娥去世后,牛爱国发现家里的房间忽然变得十分安静。
晚上他躺在过去母亲睡过的床上,想起来“妈右边半扇牙坏了六七年,直到她死,既没想起给她补,也没想起给她换俩新牙”。
这一段总会让我想起日本电影《步履不停》。
在电影最后的一段画面里,是男主角良多的父母在坡道上吃力地前行,良多的画外音说,“三年后,父亲去世,我从未和他看过一场足球赛。妈妈一直和爸爸吵架,直到他去世。但她很快也随他而去。我一次都没有开车载过她。”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可能不善于表达情感是亚洲人的通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文学、影视作品,来呈现两代人之间“慢半拍”的感情。
5
曹青娥曾经和牛爱国说过,十几岁的时候,她老是会梦见罗长礼。
梦见是自己把罗长礼弄丢了,梦里罗长礼被卖到人贩子手里,还蹲在地上哭:“巧玲,别卖我,我回去都听你的还不行吗?”
或者梦里的罗长礼怕黑,“巧玲,你要卖我,就给我装到布袋里,记着扎上口。”
大概是怀念那段因为意外戛然而止的温暖时光,曹青娥才会在多年后,一次又一次地梦回、怅惘。
可是相对于曹青娥,那些本该做却没有做的事,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成为了牛爱国心中更大的遗憾。

中国式亲情,那些“不说”背后的羁绊


生活如水般继续向前流淌,这份遗憾不会让他像曹青娥一样,一次又一次被梦境所困,只是在每个回想的瞬间,带给他隐隐的钝痛。
作者用一个简简单单的“怕黑”,串起了几代人真实又珍贵的亲情,也展现出了悲凉的底色。
一个人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但是临了了,变成一句别人都听不懂的话。
生而为人的孤独,即使是至亲,也无法完全消弭。
但所幸还有那么多被温暖被守护的细节和瞬间。
那么多年,那么多次,那么心甘情愿。
那么一目了然。
微信公众号:小蜡笔读影馆,欢迎来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