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封神演义》之真假苏妲己(下篇)虿盆之毒

2023-05-29封神榜封神演义姜子牙苏妲己 来源:百合文库

《封神演义》之真假苏妲己(下篇)虿盆之毒


说封神,道封神,千修万载得道行,只因兴亡劫运至,封神榜上定游魂。
在上期的节目中,咱们主要是通过入宫后的妲己所作恶事中比较典型的三件案例,来分析此时被狐妖附身的苏妲己已经跟苏护之女扯不上任何关系了,也不存在所谓的意识共存形态。那么,这一期,咱们就通过剩下两件案例中的制虿盆来继续聊一聊真假苏妲己。
苏妲己制虿盆以灭人性——
关于虿盆,作者在演义中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说明虿盆的残忍阴毒:
虿盆极恶已满天,宫女无辜血肉朘。
媚骨已无埋玉处,芳魂犹带秽腥膻。
故园有梦空歌月,此地沉冤未息肩。
怨气漫漫天应惨,周家世业更安然。
诗的意思大概是说虿盆之恶已经怨气冲天,可怜那些无辜的人死了也不能得以安息,没有地方安葬,歌舞赏月的地方却有冤气一刻未曾平息。虽然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虿盆的恶法,但是其带来的后果却是惨不忍睹,那些宫女即便是死了魂魄上也带有腥膻,诗中的秽腥膻,都是指污秽、丑恶、污浊的事物,而芳魂则是指无辜死去的宫女,他们本正直青春年华,却遭受虿盆之道,无辜惨死,洁净的灵魂也因此沾上了这些污秽。足以见虿盆之毒恶。

《封神演义》之真假苏妲己(下篇)虿盆之毒


说完了诗,咱们就来详细聊一聊虿盆的故事。在演义书中,虿盆一例主要牵扯三个人物,分别是姜子牙、七十二名宫女以及胶鬲。
首先,为什么说会牵扯到姜子牙呢?因为姜子牙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虿盆故事的发生,这里需要简单提一下,在虿盆故事之前的一段,姜子牙当着纣王和妲己的面火烧琵琶精,这琵琶精乃是狐妖妲己的好姐妹,此次也是进宫看她,谁料遭此祸事,被姜子牙烧出原形,妲己在纣王面前也不好发作,自然怀恨在心,两人也因此结下仇怨。演义中说道“我不杀姜尚,誓不与匹夫俱生!”可见恨意之深。
就在这时,对姜尚的恨意终于找到机会发泄出来了。说是有一天,妲己和纣王在摘星楼歌舞作乐,却唯独有一批是已死去的姜皇后的宫人(丫鬟侍从)都不鼓掌喝彩,而且眼角还残留有哭过的痕迹。这里说一下,烧回原形的琵琶精,已经被妲己放置在摘星楼修养,需要几年时间才能重生。此时,妲己见宫人眼角有泪,不觉想起琵琶精的惨事,一时间恨意难消,原本妲己对姜子牙的恨意就无处发泄,现在倒好你们这些宫人哭姜皇后被妲己妖妇看到,怎么可能善了。妲己正愁没地方发泄情绪呢。于是就上奏纣王说这些宫人都是姜皇后忠心的侍从宫人,他们的主人姜皇后谋反叛逆已经被赐死了,现在看来这些侍从可能在忍辱偷生,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向姜皇后一样谋反,为他们的主子报仇。纣王一听,自然是不允许这种潜在威胁了,拉下去,金瓜击顶!

《封神演义》之真假苏妲己(下篇)虿盆之毒


宫女遭害妲己会让她们死的这么便宜?当然不会,于是告诉纣王,说臣妾有一个办法可以永远除去潜藏在宫中的这么威胁。也就是恶毒的虿盆之刑。演义中这样写道“将摘星楼下,方圆开二十四丈阔,深五丈。命都城万民,每一户纳蛇四条,都放于此坑内。将作弊宫人,跣剥干净,送下坑中,喂此毒蛇。此刑名曰虿盆。”妲己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所谓的宫中潜在的威胁祸患,而是为了发泄对姜尚的恨意。所以上文说姜子牙无形中成了虿盆事件的起因。如果说七十二名宫女是无辜的被动受害者,那么胶鬲则是“主动找死”的受害者,那么胶鬲又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说是上大夫胶鬲在看奏章看的好好的,最近一直看见百姓进进出出王宫,而且还提着什么东西,很是好奇,问了百姓之后才知道是纣王让万民献蛇,而这些蛇竟然是用来残杀宫人的。这一知道,胶鬲身为成汤臣子岂能坐视不理,怒气冲冲直奔摘星楼。演义中这样描述“胶鬲闻言,心中甚是激烈,径进内庭,过了龙德殿,进分宫楼,走至摘星楼下,厉声大叫,有本启奏。”

《封神演义》之真假苏妲己(下篇)虿盆之毒


由此可见,胶鬲做事还是比较聪明的,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乱了规矩,在被纣王宣见之后,也是立即改变情绪,哭着向纣王上奏。胶鬲明白不能上来就直接硬刚,先来软的,大致意思一是现在陛下您的江山已经不安定了,旱潦频繁,盗贼四起,就连陛下这次要得蛇也是百姓们从百里之外的地方买回来的,可见眼下确实是天灾人祸,民不安生;二是这些宫女虽然只是宫中下人,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而且还是经常侍奉陛下左右,到底是犯了什么样的大错要遭受如此惨刑,然后再来句好话,陛下此次若是赦免她们不正好彰显陛下的仁德嘛。
胶鬲这一番哭着说,确实是有效果的。演义中纣王这样说道“卿之所言,亦似有理。但肘腋之患,发不及觉,岂得以草率之刑治之。况妇寺阴谋险毒,不如此,彼未必知警耳。”纣王明明觉得胶鬲说的挺有道理的,为什么又不采纳呢?看纣王怎么说,虽然你胶鬲说的很在理,我也想赦免她们,但是,就像你说的,这些宫女都是经常侍奉我左右的人,万一真要有害我之心,怎么能及时察觉呢?如果不用这样的大刑是不足以警告那些居心不良的宫人们的。其实,这些宫女非死不可的,就算胶鬲再怎么说也没用的。因为纣王知道自己害了姜皇后,而这些人是姜皇后的宫人,正所谓斩草除根,这些宫女早晚留着是祸患,现在既可以除去祸患,还能警示其他宫人,可谓一举两得。

《封神演义》之真假苏妲己(下篇)虿盆之毒


胶鬲一听,就明白了,知道软的不行,那只能来硬的。于是立马改变脸色,厉声呵斥。可谓是不吐不快,将憋在心里的话一股脑全说出来了,如东伯候无辜被杀,南伯候含冤而死,梅伯等谏官都被炮烙,现在你这个昏君还要把这些无辜的宫女们扔下虿盆,实在是丧德残暴。对于胶鬲来说,胶鬲早就知道既然来面谏陛下,自然就有最坏的打算,自己深受皇恩,心系成汤,如果不能劝谏陛下,就算是死也是自己最后的努力了。所以上文说胶鬲是“主动找死”的受害者。但胶鬲身为成汤重臣,饱受皇恩,心系黎民苍生,此番劝谏胶鬲既不是为了那七十二名宫女,也不是为了纣王,而是为了成汤江山的黎民百姓,哪怕是死也对得起成汤列为先帝和万民百姓。
最终胶鬲与七十二名宫女都惨死摘星楼。事后,纣王还夸赞了妲己这个法子非常好!好到两边宫人,心酸胆碎。说明的确起到了纣王想要的结果,在场的宫人们看到这样的惨状害怕的肝胆俱裂,心中不免觉得心酸,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不知哪一天就轮到自己了。

《封神演义》之真假苏妲己(下篇)虿盆之毒


虿盆一刑并不意味着残害宫人,而是在进一步灭绝纣王的人性。演义中这样描述“纣王正要看毒蛇咬食宫人以为取乐,不期胶鬲大夫启奏。”“纣王以手拂妲己之背曰:喜你这等奇法,妙不可言!”我们可以看出,纣王对于虿盆之刑已经不仅仅是刑罚了,而是用来取乐的一种手段。就像人们常说的,一个坏人丧失了人性才会有杀人取乐这种极恶之法。
纣王夸赞妲己单单用虿盆来取乐,或许纣王不一定能接受,于是妲己又建议纣王在虿盆的两边建造“酒池肉林”以供玩乐,有了酒池肉林作陪衬,这样一来,纣王在取乐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虿盆的恐怖残忍了。而且妲己也是说尽了好话,非常迎合纣王的口味,纣王乃天下之尊,富有四海,自然应当享受最奢侈的待遇。这样的迷惑之下,纣王也自然乐意接受,当然了,这也意味着纣王的人性已经渐渐的丧失了。
也正是前文所讲的制虿盆以灭人性,而灭的正是纣王的人性。妲己不再是苏护之女苏妲己,而纣王也将不再是以前的纣王。整个虿盆事件看似好像妲己为一时的愤怒所致,事实上也是妲己有所准备,在演义后文中也有交代,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妲己需要吸食宫人来增加自己的妖气,才能更好的迷惑纣王。无论是妲己的这种思考方式还是行为都表明了近乎妖的行为,与人脱离了轨道。

《封神演义》之真假苏妲己(下篇)虿盆之毒


最后,感谢各位收看本期的《土豆话封神》节目,关于虿盆的故事咱们就聊到这里,在下一期节目中,将会同各位聊一聊三个案例中最后一个,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比干丞相被挖心的故事,那么,咱们下期不见不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