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言笑
遇到B站专栏三周年的征文活动,主题又整好是聊聊自己的写文体会。借此机会记一些事情,防止时间长了忘记。
从小的时候开始,喜欢听故事,但是非常讨厌语文,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当时语文老师课上提问,那些有教辅材料的同学照着答案念,往往都能获得老师的肯定,二是因为朗读课文时,要求“有感情地朗诵”,结果读课文的腔调都变成了高高的假音,我听着就想吐。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我想将自己脑海中对课文的想象,心中对文章的感受说出来,而不是念“参考答案”;我想用自己的腔调,正常地读课文,文章悲痛的时候,像对着墓碑下逝者的倾诉,文章笑骂的时候,难道不能真的笑骂着读吗?而不是所谓的“朗诵”。
但是不行,当年的语文课,没人提出来,我自己虽然觉得压抑,但是也没有明确的想法。无法像现在这样清晰的表达。
直到有一天,我在苦恼这些个破烂作文怎么写的时候,我的父亲对我说——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怎么说话怎么写。
啊?还能这样写?不是说不能流水账吗?不是说要好好立意吗?不会被老师批死吗?
我试着写了,我觉得轻松、愉快。
就跟听故事一样,我成为了讲故事的人,“怎么说话怎么写”,一篇作文流畅的写下来后,再做斟酌修改,看看哪里啰嗦了,看看哪里白水了,挑挑错字,改改病句……
流水账?不流水。立意?故事讲出来了,立意是出题人和做题人的事,跟讲故事的我和读者有什么关系?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啊……真的舒服。轻飘飘的感受里,我突然察觉到一件重要的事情。
自然。
长期机械化的语文学习,与我个人对故事的喜爱相冲突,与作为人的感性相冲突。“怎么说话怎么写”,其实是想强调“自然”。文章是有章法的,但应该是每个人有自己的章法,而不是死疙瘩般的参考答案……故事是有主题和立意的,但不是僵硬的显露和强调。
在我父亲点醒我没多久——小学的后几年里,我遇到了改变我,重塑我对语文的看法的良师。天下间的学子,恐怕都有恩师,良师却难寻觅。我很庆幸,在我受教育的启蒙阶段,遇到了您。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老师姓夏,他的一个学生听说是文言文满分作文,还参加过中国诗词大会,算是我的学弟。
当时在课堂上,他问我们要怎么样的读文章,不出所料,有同学站起来说,要“有感情地朗读”。
“我最讨厌有感情地读文章!”他的一句评价,让常年在语文课堂上低着头,死人般的我,震惊且狂喜地抬起头——
世上果真有如同父亲般的老师?
有人也许很困惑,但我明白那言下之意。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有感情地”……我被它禁锢、折磨了多少年!
我喜欢读故事,在这样全新的氛围里,我的阅读量猛增,我读福尔摩斯,读余秋雨,读哈利波特,读除了红楼梦外的其它三著。
“怎么说话怎么写”,在读这些书的时候,我的话语被这些书影响了,进而,我的文风也随之改变。
你会看到一个孩子写出语气沉稳平静,节奏舒缓优美,还时不时来点深邃道理的作文,那是我读过《文化苦旅》后的劣仿,你会发现在人物前往新地点时,穿插大量的景物描写,那是我对阿瑟·柯南道尔的照搬,你会惊讶为什么一个故事如此有画面感,人物的性情合乎逻辑,那是我对哈利波特的喜爱,你还会困惑,古风是一个小孩子能写出来的吗?那是我对三国、西游和水浒的死缠烂打。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那时的我,沉醉于这些不断变换的文风中,我试欧·亨利,试梁实秋,试汪曾祺……那段时间近乎痴狂的模仿和探索,为我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年机械式的语文教学压抑着我,父亲和良师的引导解放了我,各个大家名家的文章改变着我。
那……什么是我呢?
我自己凭心气,凭功底写出的文,到底是怎样的?
我如同一颗蒲公英,终于能飞上天了,沉浸在名家大家狂风骤雨般的洗礼中,却也是飘摇不定,无力扎根。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直到我又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大家,那是我当时的噩梦——
鲁迅。
这……我个人从那时候起就习惯叫他“鲁大爷”了,从这个亲切的词里,透出的是无奈的笑容和由衷的感激。
从当时我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角度来说,鲁迅的文章有一个特点,最显眼的一个特点——
话说不通顺……
我满脑子问号……最开始,我默读他那些奇怪的句子,想试着理解意思,后来,试着读出声,想找出合适的断句……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我崩溃了。
他动摇了我写作文的根基:怎么说话怎么写。
他的文,在我的想象里,应该是由一个结巴、加文盲写出来的——“语句不顺,错字连篇”。
但我做了一件对我自己而言最恐怖的事情——我开始模仿鲁迅的文风写作文……
为什么会作这个死去模仿呢?因为,当时据老师的介绍,鲁迅好像是很牛的一位作家。虽然这种文我无法理解他为什么牛,但是既然是大家,而我又是个无名小辈,那不妨模仿试试,讨教讨教,学习学习……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年幼无知的我迈出了这一步。
我先注意他写了什么:除了人物外,似乎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场景描写,再加上些断句,语序,字词都显得奇怪语句。
我再注意他的文风,他的情感,我在脑海里想象,鲁迅似乎带着一张肃穆的面具,用平静的语气叙事。
不、不对……肃穆是真的,平静?我感受到了一丝违和,但当时我模仿不了这点。我现在可以清晰的对你说,这不叫平静,这种文风,是面对蛇蝎时的警惕和抑制,这叫肃穆的面具下含着血,这叫笑骂自然,爱憎分明。但当时,对不起,我无力模仿。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我把作文交上去,一连几个月交了几篇的周记,用现在的话说——又臭又长。
神奇的是……我的文还是能被老师拿到课上评讲,大概是同行衬托吧(嘘!)
“(我的名字)想把什么东西都写得很仔细,结果太过臃肿了。无关紧要的东西太多。”某天,夏老师评讲我的春游游后感时,对大家说。
我终于意识到我入了歧途,我模仿的方向不对,我吃了苦头,我得赶紧改。
若还来的及,那就不叫噩梦了……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我发现我不会写作文了。
鲁迅,鲁大爷,他宛如一位武功绝世的宗师,把我模仿的柯南道尔、JK.罗琳、余秋雨、梁实秋……打得粉碎、稀烂。
我筋脉尽断,被废了武功。
我在紧急做出应对后,写的文还可以被拿到课堂上评讲,因为毕竟有高出同龄人的功底,但我清楚我写文时的状态——迷茫,麻木,好像我没有被父亲和老师点化时的压抑和痛苦,好像我又回到了那个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这种情况,知道我小学毕业都没有被解决,我的知识储量不足以让我想出解决办法。
按现在的情况看,这是做出重大突破前的绩效下降,是正常现象,但当时,在没有突破前,你永远不知道这是正常的还是失常的。
上了初中,我学到了全新的语文知识:我了解了八段文,了解了起承转合,我知道了原来还有通感和顶真这种修辞,我开始学会分类病句而不是靠语感。我开始——了解鲁迅。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如果说,小学的写作,是用我的性情,我的心气书写,如同一块涂鸦的泥石。那么,初中所学的知识,便是我自己试着打磨自己,有意识的去考虑对“说话”的润色,希望能变成玉……
我终于从鲁迅带来的噩梦中走出来,大概是初二或初三的时候,我走出来了。我了解了鲁大爷当时的时代背景,明白了为什么他的文章“语句不通,别字连篇”,懂得了当年自己是多么“初生牛犊不怕虎”。
鲁迅也是怎么说话怎么写,他所表现出的,是他的自然。只是他当时说的话,在现在看来晦涩难懂。我以我的浅薄去强行模仿,岂不是东施效颦,活该?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但这是必须的,我开始感激,为在青春期前遇到了这么大的冲击而感到兴奋,为我自己找到了自己,稳住了自己而感到幸福。
所以,上面的比喻得改改了:
我为了获得更大的成长,请求这位绝代宗师,传给我更深的内力,即使不得以打断我的筋脉。
唔!吾父诚不欺我。
我又能拿起笔,自然地写文了。
说来好笑,初中的语文老师感觉到了我文的起色,那段时间我的文重登讲台被评讲,里面有些词用得奇怪……奇怪到可爱、奇怪到好笑……我现在称它为练功后遗症。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我在写文中寻找自我的过程暂时告一段落,现在,又有一个问题——
写什么呢?
写什么呢?这是我在十二岁时想的,那时正好小升初。我读了很多书,我想写,我想写故事,我想把我脑海里的想象具象出来。
我的脑海里构思了一缕缕细碎的场景片段。但我知道,如果只有片段,写了等于没写。
我读哈利,那是JK.罗琳构造的魔法奇遇;读魔戒,那是托尔金教授挥毫的中洲史诗;读三体,是刘慈欣先生记录的地球往事。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我想架构出我的世界,我必须架构出我的世界。
架构最重要的是什么?宏观的逻辑?设定?细微的魔法?人物?
人人不同吧……
往老说,我喜欢大闹天宫、喜欢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喜欢人鱼大海战前的哆啦A梦和天空遇难船前的柯南……喜欢邵氏武侠、喜欢雨中曲,喜欢……往新说,我喜欢钢炼、喜欢无头、喜欢Fate、喜欢轻音、喜欢大理寺和雾山五行、喜欢……唉……幸甚至哉!呜呼哀哉!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幸甚至哉!我能遇见。喜欢这么多优秀的故事。
呜呼哀哉!故事繁杂,叙事的方式又多种多样,我该怎么办?
唉……我喜欢的太多了,我想要的太多了……
多?多?新……旧?
我终于意识到对我而言,架构一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什么了——
时间。
只要有了时间,古,可以入江湖,尝四海风云。今,可以历人事,品世态炎凉。未来,可以游天下,饮幻想无限。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无限的时间,那么人物一定很多……
死掉吧!每个人物有属于他的时代,每个人物能散发他的光辉!
存活吧!童话要浇淋鲜血,温暖要环绕荆棘!
这个世界必须有新陈代谢,还要防止类似于通货膨胀的世界观拓展时的膨胀。
那么,有主线吗?
我这样问,脑海里用赛尔提的声音说出:永生之酒。
联想到成田良悟老师的叙事方法,我有意识的对照了《魔戒》里的双塔奇谋。多线交错的叙事很吸引人……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我意识到,在无限的时间里,我得整出这么一个人,他可以说是死了,也可以说是活的,他是这个世界的游历者,啊……也许不止一个……
初升高的那年暑假,我去了——黄山。
我被吸引了,我为她的美而沉醉。在我后来查资料,发现黄山的古称是黟山时,我立马就确定了,架构的世界,是黟山世界。
人事变迁,从十二岁时的懵懂幻想,到现在已有八年之久。我也懂得了“市场”“IP”“读者”这些词的深层意义。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但我觉得恐惧。
在我的印象里,《大闹天宫》是不计成本的艺术;宫崎骏五年一部动画;风灵玉秀一年一集但是我愿意等;雾山五行一六年的预告,我有幸在有生之年欣赏到了正片……
我也觉得惋惜。
狮子王只有第一部动画,火影到七代目上位便结束了,原来Fate也有F/A?原来刀剑只有第一部?
一边是潜心诚意的创作,一边是价值的延续和文化的衍生……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该怎样,找到平衡?
试试吧,咱试试……
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幻想——
第一,无论写得好写得烂,以作者决定读者,以读者评价作品。
第二,故事不一定会结束,但小说一定要懂得如何收尾。
试试吧,咱试试……
新冠疫情,在家里憋得慌,部分手稿又陈旧多年,我喜欢的B站整好有专栏区,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的部分手稿就这样被发到B站上……

【B站专栏三周年】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现在,时间线,故事剧情,人物塑造都已清晰,接下来——
写。
十年,恐怕不够。
试试吧,咱试试……
八年颠沛黟山梦,愿以十载催生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