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碎读《呐喊》之《风波》

2023-06-14鲁迅呐喊 来源:百合文库

碎读《呐喊》之《风波》


小说创作于1920年8月5日,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但文章的末尾却注着1920年10月。不懂这其间,是什么一个缘故。
初看此文,会被里面各种带着数字的名字,搞糊涂。大致捋一下,排除有点调侃的一位“文豪”,最先出场的是七十九岁的九斤老太,然后有老太的孙子七斤、孙媳七斤嫂子、曾孙女儿六斤。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赵七爷(鲁迅好多小说的老爷姓赵,《狂人日记》的赵贵翁、《阿Q正传》的赵太爷),看客中的八一嫂以及她两岁的遗腹子,还有仅作为名字出现的麻子阿四、鲁大爷。
这篇小说,可以和前面一篇《头发的故事》一起看。如果说《头发的故事》是假借自言自语以抒发观点,那么《风波》就是立足于乡村,因为七斤剪辫,皇帝复辟,闹得七斤一家人心惶惶,继而“皇帝又不坐龙庭”,头发是否剪去,已经无关轻重的一桩“乌龙事件”,来进行讥刺。
这是《呐喊》集中,首次展现农村的风貌。另外比较有名的就要属明天要解读的《故乡》了。作者在开头假托一位文豪的发言:“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而这与后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座村庄以河流与鲁镇相连,“风波”的主角七斤,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都不捏锄头柄了。七斤靠着帮人撑船,来回鲁镇为生。而鲁镇的咸亨酒店,恰是七斤消息的来源。

碎读《呐喊》之《风波》


小说中塑造得最生动有趣的当属九斤老太,还有赵七爷。老太那句“一代不如一代”,就像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就像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简直就写活了!
赵七爷这个人,妙就妙在,在村里人的眼里,他是位“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但实际在作者的笔下,在我们读者看来,他的所谓学问却根本上不了台面。他说如果“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又说搞复辟的张勋,是张翼德的后代。他在无意间,贡献了全文最大的笑料。
我认为赵七爷和八斤老太,其实是一类人,都属于那种老腐朽。但赵七爷在革命以后,就将辫子盘在顶上;听闻皇帝复辟,又将辫子垂下来。这样看来,他更有种投机的意味。
关于看客八一嫂的描写,鲁迅也是以正反衬托,做了讽刺。明着说“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但实质她的一举一动,却为七斤一家添堵。
文中多次描绘到乌桕树,不知有何深意。但或许是我多虑了。
另外,文中提到的补碗这一情节,我想应该有点深意,但总想不出个合理的解释来。
明日更《故乡》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