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碎读《呐喊》之《故乡》

2023-06-14鲁迅呐喊 来源:百合文库

碎读《呐喊》之《故乡》


这篇实在太经典了,课文中已经介绍得很详细,我都没有什么创见可以摆出来。
故事一共有两组人物形成对比,一组可以说是现实的绝望组,即迅哥和闰土,另一组则是未来的希望组,即宏儿和水生。
除此外,还有一层对比,那就是过去的故乡,或者说是记忆中那美丽的故乡,和眼前见到萧索,没有一些活气的故乡的对比。
在小说“我”的印象中,闰土本是个海边沙地,手捏钢叉,奋力刺猹的小英雄;而“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却把他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如果上升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或许这就是“人的异化”吧。
这里面最让人难受的就是,昔日的童年好友,在三十年后,却因为身份的关系,而互相隔膜起来。成年闰土见迅哥的第一句话“老爷……”,我想不仅文章中的“我”颇感不适,就连我们读者也必会为此觉得心塞。
因为这类似的场景,又何尝不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试想下,小时候的玩伴,一个成了一人之上,数百人之下的公司高管,一个却苦逼呵呵地干着零工。这样的两人,放在同学会相见,难保也不是书中人的心境。
但“我”过得也不算如意。按照文章中所写,正是“辛苦展转而生活”。另外,作者给闰土总结的是“辛苦麻木而生活”。除此外,还有一类人,是“辛苦恣睢而生活”。
什么是“恣睢”呢?“恣睢”是指凶横残暴,任意做坏事的意思。既然小说里已经有两个人对应了,那么谁是“辛苦恣睢而生活”呢?

碎读《呐喊》之《故乡》


除了我、闰土外,文章中刻画地最传神的应该是豆腐西施杨二嫂了。鲁迅擅长抓人物特点,用白描手法来写人。说起杨二嫂,我们就会因为作者的文字而联想到画图用的圆规。
有人说杨二嫂就是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因为她借迅哥搬家之际,趁机顺手牵羊。但我觉得大可不必把她想得这么坏。按照她的这种行径,也可以称得上的是个可怜人。不买新货,反从他人家里捡便宜。
我倒是觉得所谓“辛苦恣睢而生活”应该是那些“兵,匪,官,绅”,他们才有那种凶横残暴的感觉。
文章的整体基调是很伤感的,但结尾处却又像《药》那样,话锋一转,又添起希望来了。而这希望是寄托于宏儿和水生身上的。
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21年5月,在1919年11月,鲁迅曾发表过一篇杂文叫《我们怎样做父亲》。其中有句著名的话,就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
我想,这个理念从杂文到小说,是一脉相承的。但最终又三十年后,宏儿和水生是否能破解这一困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鲁迅在创作《呐喊》时,总还带着一些希望,他想用呐喊来叫醒那些困在铁屋子里的人;但《彷徨》的基调,却是“荷戟独彷徨”了。
明日更《阿Q正传》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