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碎读《呐喊》之《鸭的喜剧》

2023-06-14鲁迅呐喊 来源:百合文库

碎读《呐喊》之《鸭的喜剧》


《鸭的喜剧》这篇,其实和前一篇《兔和猫》有些类似,都是偏散文化,纪实向的,以动物为题材的文章。
关于这篇文章,就要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讲起。说是俄国,其实更准确地来说是乌克兰人。他是位诗人、童话作家,在各个国家流浪,又被驱逐。
1921年,他因为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被日本赶出国界,被迫来到上海,又辗转来到北京,寄居在鲁迅兄弟一家八道湾的寓所。
虽然文章叫做《鸭的喜剧》,但是却有一大半的篇幅,鲁迅却用来介绍了爱罗先珂在北京觉得“寂寞”的情况,又说在他曾经生活过的缅甸遍地是音乐,而在北京连蛙鸣都没有。
我曾经去过一趟北京,但是在那五六日里却是被憋在了酒店工作,并不曾听闻有什么蛙鸣,不知道现在的北京有这样的音乐么。
爱罗先珂也很有童话家般的诗意,买了些科斗子养了起来。而到这个时候我们的主人公“鸭子们”尚且没有出场,更不用提“喜剧”两个字了。
鲁迅创作这篇文章,其实有应和爱罗先珂的意味。因为他曾写过一篇《小鸡的悲剧》的童话,讲的是有只小鸡与众不同,它渴望做小鸭子,下水捉泥鳅。结果自然是,淹死在了池子里。

碎读《呐喊》之《鸭的喜剧》


《鸭的喜剧》则反其道而行之。爱罗先珂在买了科斗后,又买了四个小鸭子。大家本打算买泥鳅来喂它们。它们反倒把已经生了脚的科斗给吃了。
故事就是这么简单。我本来不想强加解释,但看了百度百科,却突然有种可以说是牵强附会的解法了。
为什么题目明明谈的是“鸭”,但落笔的重心,却以科斗贯穿始终呢?原先爱罗先珂预想的是科斗养成虾蟆,但它们却在生了脚之后被鸭们无情地中止了。
如果是虾蟆,鸭子断然是吃不了,也不愿吃的。而从科斗到虾蟆的这一形态变化,无疑正是进化的一个过程。鲁迅其实要讲的是“进化论”对于国民改造的重要性!
不过,我想鲁迅的创作意图,应该不会像我这样乱编的一样吧。这只是众多有寓意的故事当中,相对平凡的一篇而已。
明日更《社戏》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