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在人们心中一直以来都是平庸昏聩无能的形象。
《乐不思蜀》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说的就是刘禅举国投降曹魏后,司马昭有一天问刘禅想不想念蜀国?刘禅回答:“我在这里十分快乐,不思念蜀国”。
从此之后,人们便用“乐不思蜀”比喻那些乐而忘本的人。
在这三国乱世之中,刘禅纵然有三国第一智谋的诸葛亮的辅佐,但还是无法振兴蜀国,最终还是轻易投降了魏国,将其父刘备千辛万苦打拼得来的天下拱手让人,让人不胜唏嘘。因其小名“阿斗”,所以人们便用“扶不起的阿斗”形容软弱无能,烂泥扶不上墙的人。
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眼中,刘禅一直都是个碌碌无为的庸主,也是人们口中的笑料。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但不知从何时起,网上突然涌现出一批称赞刘禅的声音,称他其实是“大智若愚”。之所以表现得“乐不思蜀”,其实是在迷惑司马昭,打消了司马昭的戒心,从而可以颐养天年。举国投降,正说明他是个仁义之君,为的是保全国家百姓免受生灵涂炭之苦等等等等......
那么“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我们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真正的刘禅到底是什么样的!
史学家眼中的刘禅其实在古代,对刘禅的评价一直都是盖棺定论的。
陈寿在《三国志·后主传》中评价刘禅:
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也就是说,刘禅能成为什么样的君主,在于臣子怎么样引导。被贤臣辅佐,即是循理之君;被奸臣迷惑,便是昏庸之主。素丝本来没有颜色,只有使用颜料将它染上颜色,它才会呈现出什么颜色来。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纵观刘禅的一生,前期被诸葛亮辅佐,尊称诸葛亮为“相父”,又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表现虽然称不上至善,但也算可圈可点。后期受奸臣黄皓的蛊惑,花天酒地,不理朝政,连魏国是否会进攻蜀国这样的大事,都听信黄皓的谗言去求神问卜,对姜维等人的提议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亡国的命运......所以陈寿对刘禅的这个评价,算得上十分精准。
陈寿虽是史学家,但他也是生长在三国后期的人,从小在蜀国长大,对蜀国有深厚的感情,在史书中潜移默化的褒扬蜀汉,也是有的。
同为蜀汉遗臣的王崇,所著的《蜀书》中论后主曰:
后主庸常之君,虽有一亮之经纬,内无疏附之谋,外无爪牙之将,焉可括天下也。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王崇是与陈寿同一时期的蜀汉旧臣,相较于陈寿的保守评价,他对后主没有丝毫的回护,直接将刘禅贬为“庸常之君”。
但在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说得就十分直白了,直言刘禅就是个凡下之主:
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
“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这句话可以说把刘禅贬到了谷底。
另有《华阳国志》评价刘禅:主非中兴之器。
可见,与三国时代更为相近的史学家们,大体对刘禅表现出了相同的评价,算不上明君,平庸而已。如果说刘禅是“大智若愚”,难道与他同时代的史学家没看出来,距今已千年的人反而看出来了?
司马昭眼中的刘禅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这是《汉晋春秋》记载的三国时期刘禅“乐不思蜀”的事迹。
对于网上流传的“刘禅装傻避祸”的说法,我们从司马昭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多么的荒诞可笑。
一,司马昭志在一统天下。当时蜀国已降,东吴未灭,如果留着刘禅好吃好喝的,才能给东吴做个表率,如此才能吸引吴国投降,杀了刘禅,岂不是告诉吴国,你就算投降也没有好下场!那吴国不得跟魏国拼了命打仗呀!司马昭没有那么蠢。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二,司马昭存有篡位夺权之心。人常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早就存有篡位夺权之心,刘禅活着一日,就能展示一日自己的灭蜀之功,躺在漫漫的功劳簿上,篡位时才会有人支持呼应。别说刘禅不会装傻,就算骑到司马昭头上,一样能活得好好的。
三,刘禅没有威胁,根本没必要杀刘禅。亡国之君,根本掀不起多大风浪。我们看另外一个亡国之君,孙皓,东吴灭亡后,孙皓也到了洛阳,面对西晋群臣,他是这样的:
帝谓皓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皓曰:“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贾充谓皓曰:“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而皓颜色无怍。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孙皓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面对西晋群臣慨然不惧,表现得十分嚣张,但孙皓就算这个样子,跟刘禅一样,不也得了个善终吗?
为什么司马炎不杀孙皓呢?因为明白孙皓已对西晋没有任何威胁,不必杀他,而且杀他还要承担舆论谴责的风险,以司马氏的才智,会做这得不偿失的事情吗?
所以,如果刘禅真的是个聪明人,那他应该会发觉,自己大可不必玩这套拙劣的把戏,照样能活得逍遥自在。能做出这种傻样子来,正说明他并不是个聪明人。
其实,司马昭已经把刘禅看透了:“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一个胸无大志,诸葛孔明都扶不起来的阿斗,司马昭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