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2023-10-27爱国名言 来源:百合文库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社会科学集散地
刘慈欣1999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鲸歌》[1],从此开启了科幻文学的创作之路,此后数年间发表了数十篇优秀的小说,包括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2]《地火》[3]《流浪地球》[4]《乡村教师》[5]《全频带阻塞干扰》[6]《诗云》[7]《山》[8];中篇小说《白垩纪往事》[9]《魔鬼积木》[10];长篇小说《球状闪电》[11]《超新星纪元》[12]等。2006年刘慈欣发表其代表作——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一经面世便深受读者喜爱,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这一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项。截止2020年4月,《三体》三部曲的全球累计销量达2100万册,是销量最高的中国科幻小说,2019年2月5日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并取得了46.55亿的惊人票房,为目前国产科幻电影最高,中国科幻走向世界再次成为公众的热门议题。
刘慈欣的作品已经超出单纯的科幻范畴,延伸到艺术、哲学、历史、军事等领域,具有极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价值,并拓展到绘画、影视、传媒等产业,刘慈欣已经成为中国科幻史上具影响力的作家。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一、解读刘慈欣作品中的家国情怀
刘慈欣的小说一向以宏大的世界观、丰富的想象力、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细腻的人物情感表达,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当然,主题立意和人文关怀让其进一步升华,成为经典之作。他的科幻小说中不乏故事性强、创意十足的作品,但更多的是表现主人公心系集体、国家的家国情怀,用其擅长的描写手法表现出人物愿意为集体、国家甚至全人类发展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刘慈欣小说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纵观刘慈欣各个时期的作品,出现最多的是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探讨,其中的主人公虽然来自于各行各业,有着迥异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但他们都有一颗心系祖国和人民、愿为之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例如,《圆圆的肥皂泡》[13]中致力于解决西北干旱问题的爱国企业家圆圆、《地火》中梦想开采家乡地下汽化煤的科学家刘欣;在长篇小说《球状闪电》中,刘慈欣将厚重的写实风格、气势宏大的想像与深沉理性的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将陈博士愿为之奋斗终生的家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然这些作品的最终结局各异,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们都同样怀着满腔热血,为实现自己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崇高理想而奋斗。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除了描写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刘慈欣的作品中还描写过其他国家的人民为自己祖国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魔鬼积木》中为解决桑比亚饥荒问题不惜与联合国作对的生物学家奥拉,《光荣与梦想》[14] 中已筋疲力尽却仍为自己祖国拼尽全力不停奔跑的聋哑女运动员辛妮,当然最为震撼的是《全频带阻塞干扰》,小说的结尾,宇航员米沙义无反顾地驾驶着“万年风雪”号空间站撞向太阳,最终导致两军的通讯设备瞬间全部失灵,回到了冷兵器时代,他们都在为各自的国家而战,不惜牺牲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一幅幅壮丽篇章!
(二)个人命运与全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系
除了表现爱国主义的小说之外,刘慈欣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在这个大家庭里,人们不分种族、不分国籍,偏见、歧视、战争统统烟消云散,大家为了全人类的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每一个个体在其中都担负着各自的使命和责任。例如,《中国太阳》[15]里最终为全人类飞向宇宙尽头而努力的星际宇航员水娃;《吞食者》里人类用上百年时间艰难对抗着昔日的恐龙文明,避免地球被毁灭。
这其中,最为宏大和震撼的人类保卫地球家园的小说当属《流浪地球》,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展现人类在面对共同灾难时的抉择。文中主要讲述太阳加速老化,数百年内将氦闪,整个太阳系都要毁灭,联合政府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抛弃飞船逃亡计划,选择建造巨型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本身变成飞船逃离太阳系,这一设定既展现了刘慈欣超于常人的丰富想象力,同时表达了人类对于世代生活于此的地球母亲的家国情怀,不抛弃、不放弃,与故乡地球一起共进退。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晚年时在地球逃离太阳系之际写诗一首,怀念曾经生活的星系,令人动容,此外逃离时代的奥运会、联合政府主动投降等剧情的设置在地球流浪漂泊的艰难时代迸发出人性的光辉,弥足珍贵。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三)人类命运与宇宙命运的紧密联系
除了人类自身,刘慈欣的相当一部分作品还讨论了更加宏伟和深刻的人类文明与其生存的宇宙之间的共生关系,使主题得到了终极升华。《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微纪元》三篇小说的内容都是科学家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却各有侧重,而最终他们都发现了与宏观世界的联系,找到了人类、地球存在于宇宙中的意义。对于人类文明和浩瀚宇宙关系探讨最为深刻的是他的长篇小说《三体》[16]三部曲,这部鸿篇巨制是刘慈欣迄今为止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品,代表了目前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科幻文学史上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小说涉及科技、艺术、哲学、宗教、军事等领域,包罗万象,其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故事以三体文明入侵地球为背景,讲述了人类长达数世纪对抗外星侵略者的悲壮史诗,而后通过第三方更高等文明的出现又引出宇宙中不同发展阶段和等级的文明之间错综复杂的共生关系,衍生出“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宇宙中文明生存准则,并在之后广泛运用到商业竞争、军事战争、政治竞选等方面,小说最后的半开放式结局给予读者充分的空间去思考个体与集体、人类与自然、科技与宗教、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类目前自身的发展弊端,去探寻人类和宇宙存在的终极目的。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二、浅析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自1881年全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问世以来,科幻文学发展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从早期凡尔纳、威尔斯为代表的剧情单一、近乎于科普说教式的文风,到后来以阿西莫夫、克拉克为代表的在科幻基础上加入社会体制探讨的“正统科幻小说”,再到后来逐渐出现更注重剧情发展、弱化科学元素的“软科幻”,再到现今以刘慈欣作品为代表的科学幻想和人文气息相结合的综合类科幻小说,科幻文学的发展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多元化,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科幻小说仍然缺乏深刻的主题立意,只是作为工作之余的消遣娱乐,无法成为可以影响读者“三观”和思考方式的优秀作品,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十分有限,而家国情怀元素的加入不仅可以让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丰满,主题立意进一步升华,客观上也可以吸引更多读者,扩大受众面,对作品整体品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一)作品的主题立意进一步升华
小说的创作,一般是通过剧情发展推进人物的生长、发展和变化,以此表达人物的主要思想、“三观”和情感,最终引出主题立意,好的作品往往是这几大元素兼具,特别是文章最后呈现出的主题立意,可以系统地总结全文,文章的优劣往往取决于这一环节。自从有了国家、地区概念,就出现了家国情怀,随着人类探索外太空,逐渐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情怀。家国情怀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同步存在,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在国家、地区间的战争冲突和人类面对的共同灾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是一种表现祖国和故土情感的正能量。在文学创作中,家国情怀已经体现在古今中外众多类型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使作品的主题立意得到了质的升华,作为近年来逐渐被大众接受的科幻小说,同样可以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二)人物塑造更加立体丰满
人物塑造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可以产生戏剧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对人物行为、性格、思想、情感方面的塑造成功与否往往会影响文学作品的整体质量,优秀的人物塑造可以让作品质量和档次大幅度提升。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感情的表达,是每一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家国情怀可以使主人公的思想和信念更加崇高,塑造出来的人物更加饱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乏这样的饱含家国情怀的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位勇敢、坚强、乐观的青年革命战士,他始终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最终创造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红岩》的主人公江姐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将建立新中国视为崇高理想和终生目标,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最终英勇就义。
这些饱满鲜活的人物用他们的人格、信仰、精神、思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被铭记的永恒经典。科幻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同样需要人物塑造(某些以非人类为主角的作品除外),来推动剧情发展和表现主题立意,人物塑造中,家国情怀的加入可以使作品更加完整,可读性更强。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三)推动全民爱国主义教育
电影《流浪地球》是一部极佳的爱国主义电影,它让观众在大银幕上了解到中国航天工程、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体会到在地球面对超级灾难时中国彰显的“大国风范”,在小说和电影的受众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样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同时还接受了更加生动和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
(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
科幻文学虽然以科学幻想为主,但它终归是文学的一种类型,纯文字的表达方式略显单一、传播速度慢、影响力有限。近年来,越来越来的科幻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品,借助其动态影像和传播力方面的优势,科幻文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高,同时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利益,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影视剧和动漫产业方面的优势牢牢占据市场,其中美国是全球科幻电影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每年会出品上百部相关影片,诞生了如《星球大战》《星际迷航》《漫威》《X战警》《骇客帝国》等知名系列电影,影迷遍布全球,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在电影里宣扬美式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海外受众群体。此外,日本科幻动漫、英国科幻电视剧在全球也有一定影响力,他们的科幻影视剧多来自于同名小说的改编,不仅可以带来巨额收入,还作为宣扬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工具,达到“文化入侵”的目的。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幻文学起步较晚,科幻影视剧起步更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三体》三部曲获奖之后在海外销量节节攀升,让众多海外读者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科幻文学,打开其通向世界的大门,而《流浪地球》电影的成功无疑又是中国科幻影视剧的一次巨大飞跃,除了在国内上映和发行之外,电影还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上映,引起强烈反响,影片中“人类带着地球一起走”的做法有别于以往科幻灾难片中“逃离地球”的惯用手法,表达了人类对于地球母亲的深厚情感。影片中,世界各国团结一心共同对抗灾难,用行动实践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幻文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的故事,与其他文学类型一样是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立意的文化载体,让家国情怀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科幻文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让作品的整体水平提高,思想层次升华。
参考文献:
[1]刘慈欣:《鲸歌》,《科幻世界》1999年第6期。
[2]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1999年第10期。
[3]刘慈欣:《地火》,《科幻世界》2000年第2期。
[4]刘慈欣:《流浪地球》,《科幻世界》2000年第7期。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5]刘慈欣:《乡村教师》,《科幻世界》2001年第1期。
[6]刘慈欣:《全频带阻塞干扰》,《科幻世界》2001年第8期。
[7]刘慈欣:《诗云》,《科幻世界》2003年第3期。
[8]刘慈欣:《山》,《科幻世界》2006年第1期。
[9]刘慈欣:《魔鬼积木·白垩纪往事》,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
[10]刘慈欣:《魔鬼积木·白垩纪往事》,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
[11]刘慈欣:《星云II球状闪电》,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12]刘慈欣:《超新星纪元》,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
[13]刘慈欣:《圆圆的肥皂泡》,《科幻世界》2004年第3期。
[14]刘慈欣:《光荣与梦想》,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
[15]刘慈欣:《中国太阳》,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16]刘慈欣:《三体III·死神永生》,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