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云海往事7:风与尘

2023-11-22自然台风火山地理气象 来源:百合文库

云海往事7:风与尘



第二版海报,设计@夏花fa第一版海报(预告海报)备注:本作品为2021年华清风语杯•清华大学学生气象爱好者协会天气故事大会暨第五届台风论坛热带气旋回顾大赛参赛作品!
参赛使用ID:闽海星尘
台风论坛ID:1420鹦鹉
百度台风吧ID:牛牛秀2012 1401玲玲
作品内容以台风论坛上发布的版本为准
序 历史的车轮于时光的飞逝中滚滚前行着。在漫漫历史长河里,1991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在人们的记忆深处,这一年的时间里,世界舞台上发生了太多的大事。这些巨大的变革对世界的格局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也就此改变了许许多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向……
但,或许有件事情,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忘怀于记忆的深处,被历史的风雨洗刷殆尽——同样在那个1991年,大自然的舞台上也曾上演过一段非同凡响的表演。这段来自于大自然的奇特演出,让那个初夏永载于气象和地质的历史中,时至今日仍被气象爱好者们所津津乐道。

云海往事7:风与尘


风与尘在偶然之中相遇,这是一个怎样奇妙而壮观的场面啊!
那是一段台风与火山之间的往事……
台风“Yunya”路径图,根据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制作。台风“Yunya”路径图,根据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制作。图片制作技术支持:NaTyphoon。一 风与夏 在1991年的6月中旬来临之前,世界上的所有人可能都这么认为——1991年的6月,可能只是同往常一样平淡无奇罢了。谁会想到,太平洋上的一个不大起眼的云团,菲律宾的一座不大起眼的火山,会在短短的几天之后掀起巨大的波澜。
6月,是天文学历法上夏季的起点,也是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季逐渐由沉寂过渡到活跃的阶段。沉睡已久的大洋深处将在这一时节步入复苏,掀起汹涌的波涛,拉开西北太平洋风季鼎盛期的大幕。

云海往事7:风与尘


1991年台风季的脚步到来得异常的早。早在春光明媚之时,西北太平洋广袤的海面上便已经诞生了4个台风。其中活跃于5月中旬的台风“Walt”更是在暮春时节登上了超强台风的殿堂。当“Walt”在滚滚西风中结束自己作为台风的一生之后,持续“高产”了整个春天的西北太平洋进入了短暂的喘息。
鸣蝉在树上唱响着夏日的歌谣,温热的阳光照耀着北半球的大海与陆地。6月上旬在时间的流逝中匆匆落下了帷幕,将时间的接力棒传给了中旬。ITCZ向北迁徙到了5°N附近,低纬度地区的热带云团在沉寂之后重新焕发出生机。一道小小的低压槽在帕劳以南温暖的海面上逐渐建立,并逐渐整合出了一个小而规则的涡旋——也就是台风的“胚胎”——热带扰动的诞生。就像精卵结合象征着一个生命即将开始它的旅程一样,热带扰动的形成是一个台风“生命”的原点。这段关于一个台风和一个火山之间的传奇故事,也便是从这一刻开始书写的。

云海往事7:风与尘


ERA5反演1991年6月10日海平面风场反演图,图中菲律宾东南方向的气旋即为“Yunya”的前身扰动。图片转载自Meteologix。 如同新生的生命十分脆弱一般,每年西北太平洋之上都会诞生近百个的热带扰动,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早早夭折。这个不起眼的热带扰动也曾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好在上天不曾刁难这个新生的扰动,将菲律宾近海“暖池”的优越环境送给了它。小小的低压在大海的上空爆发出一团团棉花糖般的对流塔,将先前外露的低层环流中心隐匿于云海之下,免受垂直风切变的摧残。
在无边的大海上漂泊了数日之后,这个小小的热带扰动已经走到了菲律宾的跟前。在历经了多日的跌宕起伏后,它已经发育成为了一个热带低压。不久之后,一片小小的低层烈风区出现在了它的中心附近。这标志着它已经迈上了能够拥有名字的门槛——增强成为一个热带风暴。它正式成为了1991年的第5个热带风暴。

云海往事7:风与尘


1991年6月12日深夜,地处夏威夷的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同往常一样忙碌。一条简短而寻常的台风报文随着线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那个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近海的小小的热带风暴,此刻正式被给予了“Yunya”这个名字。
此时,马尼拉北方不远处,高耸的皮纳图博火山也笼罩在静谧的夜幕之中。没有人会想到,“Yunya”这个台风名会在短短的三天之后与这座活火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由此流传百世。
1991年6月12日早上的台风“Yunya”。日本气象卫星GMS-4拍摄。图片为个人自行下载原数据读取处理而成。二 风与云 每个台风的一生,就像新疆伊犁天山脚下初春时节那片绽放于冰雪中的花海一样,短暂得只能用“天”甚至“小时”来衡量。因此,每个台风的一生都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它们在稍纵即逝的时光中奋力拼搏,用尽一切可能成就自己的辉煌,让它们短暂的一生不蒙上遗憾的阴影。

云海往事7:风与尘


1991年6月,副热带高压北抬时刻的到来异常的早。早在五月底和六月初之交,那年福建沿海的前所未有的疯狂高温季便已拉开序幕。在北抬之前,副高肥硕的身躯长期横卧在低纬度的洋面上,盛行的下沉气流为这片海域带来了长久的风和日丽。此时距离夏至只剩不足半月,太阳直射点已经悄悄爬到了北回归线附近。海水在烈日下缓缓升温,表层温度达到了30℃左右,26℃以上的暖水层也已足够深厚,积累了巨量的潜热。而副高的早早北抬又为低纬度地区热带气旋的发展腾出了一定的空间。除此之外,作为新生台风“天敌”之一的垂直风切变,此刻也比较微弱。强盛西南季风像一台抽水机一样,将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往菲律宾一带……这样优良的发展条件是无数台风所一生奢求却不得的。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摆在“Yunya”的面前,不得不说是大自然对这个新生的台风的厚赠。

云海往事7:风与尘


虽然“Yunya”所处的海域的条件十分有利于台风的发展,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距离陆地太近。“Yunya”前身热带扰动诞生于帕劳附近,沿着副高南侧西偏北的引导气流,在经历了四天左右的长途跋涉后已经来到了菲律宾跟前。再过两天半的时间,“Yunya”就将踏上吕宋岛的土地。而由于登陆前“Yunya”将在陆地边缘“走钢丝”,因此实际能够发展的时间只有一天多。对于一般的热带风暴来说,一天半的时间很难发展到较高的强度。但在这方面,“Yunya”却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快的发展进度。
在气象爱好者的圈子里,环流娇小的台风常常被调侃为“小钢炮”——这类台风体型相对较小,能量集中,常常会对袭击的地方造成意想不到的灾害。而这类台风的还有一些特征——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需求较少,因而强度容易发生突变。

云海往事7:风与尘


初生的“Yunya”便是这样的一个“小钢炮”。
1991年6月13日早上的台风“Yunya”。日本气象卫星GMS-4拍摄。图片为个人自行下载原数据读取处理而成。 凭借着自己拥有的优良条件,“Yunya”在即将登陆前的最后关头,于这片距离陆地不远的海域开始了它轰轰烈烈的爆发式增强过程!
如果将一个台风的一生比作人的一生,“Yunya”青春岁月的经历从这一刻起正式拉开序幕。
菲律宾以东温暖的海洋上,水汽正疯狂地在烈日下蒸发着。它和强盛的西南季风一起为“Yunya”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海水浅层强大的潜热条件也为台风的发展增强提供了强大的能量支持,使得这片海域的大气层结变得极不稳定,驱动着“Yunya”在最后的关头冲击耀眼的巅峰。“Yunya”小小的核心区爆发出一团团棉花糖似的强盛对流,朵朵对流云冲上万米高空,被阳光照得雪白。低层环流中心已经完全覆盖在了深对流之下,台风结构逐渐规整起来。

云海往事7:风与尘


太阳缓缓沉入了碧波之中,夜弧悄悄划过了天际。大海之上苍茫一片,星光点亮了深蓝的夜空。在暗夜之下,“Yunya”旋转的舞步不断加快,一条条螺旋雨带如同裙摆般在它的四周飞舞着。能量高度集中的核心区中,一个小小的眼墙也逐渐建立了起来。低空的气流从四面八方辐合汇入“Yunya”的身体,在烟囱一样的眼墙中剧烈抬升冲上对流层的顶部,从中心附近辐散开来。高空的气流在台风中心下沉增温,台风暖心结构得到了显著增强。不久之后,“Yunya”的中心密闭云区(CDO)的结构趋于成熟,一个高层风眼在“Yunya”的中心若隐若现。台风眼壁中的风速在“Yunya”的快速发展中不断提升,台风眼中的气压如同自由落体般极速下降……此时距离“Yunya”被命名,才刚刚过去一天不到!
这仅仅只是“Yunya”传奇故事的初章!

云海往事7:风与尘


太阳使出了吃奶的劲,从太平洋西部汹涌的波涛下爬了上来,将晨光洒满大地。1991年6月14日清晨,当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菲律宾吕宋岛南部近海之时,静止气象卫星“GMS-4”传回来的当天“Yunya”的第一张可见光影像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在历经一夜的爆发增强后,此时的“Yunya”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台风。西南季风云系携带着千里之外的水汽汇入了“Yunya”的躯壳。台风北侧强悍的副热带高压抑制了“Yunya”的极向流出通道,导致“Yunya”呈现出了这个季节台风标准的“秃头”的样貌。层层螺旋雨带围绕着中心飞速旋转着,一个细小的风眼深深地镶嵌在了眼墙的中央,像只好奇的眼睛凝视着湛蓝的天空。
不同于满是灾难性的疾风骤雨的眼墙,台风眼中的世界是那般的宁静祥和。在这个厚厚云墙环绕的奇妙世界里,只有蓝天白云、清风吹拂,如同一片世外桃源。从太空向下俯视,透过“Yunya”深邃的台风眼,甚至能够看见温暖的海面。台风眼的四周,受到台风影响而遭受剧烈垂直扰动的大气如同一枚小石子坠入池塘般,以台风眼为中心绽放出一圈圈水波纹般规整的重力波,慢慢向四面八方扩张着。重力波叠加在平整的中心密闭云区(CDO)上空,给CDO画上了漂亮的螺纹。被晨光染得金红的CDO就像一张古老的唱片,在这个名为地球的巨大留声机中,循环播放着这段来自海洋深处的大自然之音……“Yunya”就像一个大自然的艺术品,虽然有着极其凶悍的内核,但外表却是那样的美丽——一种姿态之美,亦是一种暴力之美……

云海往事7:风与尘


娇小的台风在海陆交汇的狭小海域上翩翩起舞,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是多么的奇妙啊!
1991年6月14日早上,达到巅峰的台风“Yunya”。日本气象卫星GMS-4拍摄。图片为个人自行下载原数据读取处理而成。 虽然有着一幅漂亮的外表,但作为来自海洋的最强力量,台风依然是个不折不扣的自然灾害。即便是小小的“Yunya”也毫不例外。6月14日清早,在菲律宾的沿海,极其绚丽的朝霞铺满了天空。它们是台风到来的前兆。如此高强度的台风出现在菲律宾的家门口,对于这个虽然经历过无数台风,但因经济和基础设施极度落后而导致的防灾能力极弱、“逢台风必伤亡惨重”的岛国来说是个绝对无法忽视的巨大威胁。
幸运的是,和其它在这片海域达到巅峰强度的高强度台风不同,“Yunya”的巅峰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因此它对菲律宾的威胁并没有此刻所见的那么巨大。

云海往事7:风与尘


6月14日上午,在“Yunya”平整的CDO的北侧,存在着几个不大起眼的“辐条”一样的纹路。虽然它们很难被注意到,但却是一个台风的“天敌”——垂直风切变到来的征兆。此刻,菲律宾近海上空,高空的东北风正在不断加强。这一变化引发了这片海域的垂直风切变明显增强,已经达到了不利于台风增强的地步。中午刚过,“Yunya”原本清晰的风眼就变得愈发模糊。与此同时,CDO的云型也在逐渐转差,对流持续衰弱。到了日暮之时,“Yunya”的高层风眼已经基本消失,低层眼墙结构也已残破不堪。“Yunya”的强度在风切的袭扰下一落千丈,近中心风力快速衰减,中心气压也同步回升。然而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并不会就此罢休,它想要将“Yunya”逼入死地。在坚持了数小时后,精疲力竭的“Yunya”终于放弃了最后的抵抗,向垂直风切变投降。

云海往事7:风与尘


一夜之间,“Yunya”原有的完整结构几乎消失殆尽,爆发增强的“成果”被强烈的垂直风切变毁得粉碎。待到6月15日的太阳再次冒出东方海平面之时,一天前“Yunya”成熟的眼墙结构已经荡然无存,高空的云系也被高层的东北风吹向了西南方向,低层环流中心(LLCC)出露于深对流之外……“Yunya”短暂的巅峰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ERA5反演1991年6月14日300hPa层面风场,图片转载自Meteologix。三 风与尘 如果仅仅只是这个生如昙花、逝如流星的短暂而辉煌的巅峰,“Yunya”是不可能名声大噪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地球上的各个热带洋区都时常发生。让“Yunya”这一台风名永载史册的,是它的传奇故事中最精彩的第二章节——“风与尘”。
接下来发生在“Yunya”身上的事情,是除了“Yunya”以外的所有热带气旋都不曾经历过的!

云海往事7:风与尘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西北方向,距离马尼拉城区约150千米的人口稠密的吕宋岛西部山地中,有座被人们称为“皮纳图博”的火山。在1991年以前的历史之中,这座火山从未有过被记载的喷发事件。这座默默无闻的火山,静静地沉睡于这片土地上。但在这长久的睡眠之中,皮纳图博火山的岩浆池已经悄悄填满,一场惊天灾难即将打破这里的静谧。
皮纳图博火山的火山口,图片转载自wiki。 1991年4月2日,已经安眠了千百年的皮纳图博火山突然“翻了个身”,发生了一次蒸汽喷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开始对这座火山进行地震和光学监测。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这座火山活动愈发频繁。人们意识到,一场灾难正悄悄靠近。
时间随着初夏的脚步来到了六月中旬。关于火山的监测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火山喷发的前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6月12日,皮纳图博火山发生了一次小型喷发,提醒着人们距离大喷发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此时的皮纳图博火山,就像一颗被放置在大马尼拉都市圈周边人口密集区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云海往事7:风与尘


1991年6月12日,皮纳图博火山的第一次喷发,图片转载自wiki。 1991年6月15日清早,已经大幅减弱的台风“Yunya”顺着副热带高压的引导,已经走了到吕宋岛东海岸的近海。再过几个小时,它就将踏上这片陆地,给吕宋岛带去狂风暴雨。菲律宾的人们都密切关注着这个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的一切消息。然而,在这些人里头,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另一场更为严重、对全球气候影响更大的自然灾害也即将跟着“Yunya”登陆的脚步一起到来。
清晨的阴云笼罩着皮纳图博火山周边的大地,天地间昏暗一片。空中时不时飘下绵绵的细雨,将眼前的一切都笼罩于灰白的薄纱之中,“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有时突降倾盆大雨,雨水吞没整个苍穹。狂风咆哮着在山野间穿梭,卷起地上的草石,把它们送上了天空……台风“Yunya”外围环流影响下的吕宋岛西南部山区,沉浸在一片不安的气氛之中。

云海往事7:风与尘


“轰隆隆……”
原本平静的皮纳图博火山突然爆发出低沉的吟响,向这里的人们传达某种不详的征兆。紧接着,大地也开始轻微的震颤起来,由远及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的震动变得越来越剧烈,一场巨大的灾难已经来到了跟头……
“砰——”
沉睡了千百年的皮纳图博火山在此刻完完全全地苏醒了过来,吕宋岛西部山区的平静被彻底打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皮纳图博火山开始了它的普林尼式喷发!
这是二十世纪最为猛烈的火山喷发之一,也是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蓄积千百年的力量在瞬间被释放出来,高大的皮纳图博火山锥顶上,数亿吨的火山灰从3km大小的火山口中喷涌而出。它张牙舞爪,怒吼着冲破了“Yunya”外围环流的云层顶部,冲破了对流层,直抵35km高空的平流层。黑漆漆的火山灰云转瞬间便遮蔽了整个天空,如同打翻的墨水瓶染黑了整个苍穹。火红的岩浆从火山口向外飞射,其中一部分顺着火山锥奔涌而下,一部分则像一发发导弹般飞向山体的四周。火光照亮了黑暗的火山灰,将阴沉沉的天空映得暗红。300米高的山顶在喷发的瞬间被炸得粉碎,巨量的碎石如同暴雨般落向地面,砸毁沿途的一切……原先宁静祥和的大地在火山喷发后的短短数分钟内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地狱,恐怖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天地。

云海往事7:风与尘


整个皮纳图博山体随着火山的爆发而发出低沉的声响——“隆隆!隆隆!隆隆!”
整个大地也随着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而隆隆!隆隆!隆隆!
整个世界都随着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而隆隆!隆隆!隆隆!
这是来自地壳深处的惊人力量,“Yunya”的狂风暴雨在它的面前都黯然失色!
火山喷发的同时,巨大的冲击波以接近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在几百里外都能听到火山喷发时的巨响。冲击波在接下来的一天内席卷了全球,并在随后的日子里环绕了地球数十圈。
在太空中俯瞰,这场惊天动地的火山喷发也异常壮观。距地心36000km的静止轨道上的日本气象卫星GMS-4在那天完整记录下了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的整个过程。
在GMS-4的卫星云图上,1991年6月15日清晨,台风“Yunya”即将登陆菲律宾。突然,VISSR仪器的可见光波段在例行的圆盘扫描中探测到了一丝丝的异常现象——在“Yunya”云系的西南侧,出现了一两个灰色的像素。这片灰色的反照率异常区在随后的时间里迅速扩大,不到一小时后已有半个海南岛的大小。当地时间早上八点多,气象卫星下的这片灰黑色的火山灰云达到了最壮观的时刻。平整的火山灰云顶叠在“Yunya”西侧的对流云系上,灰黑的尘埃和“Yunya”洁白的对流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后,在低纬度高空东北风和“Yunya”自身风场的作用下,这片聚集在吕宋岛上空的火山灰云开始往西南方向的南海上空飘散,并在随后的两天中跟着“Yunya”的脚步向更远的地方扩散开来。

云海往事7:风与尘


1991年6月15日早晨,皮纳图博火山大规模喷发后的台风“Yunya”和火山灰(图中反射率较低区域即为火山灰)。美国NOAA系列某个极轨卫星拍摄(具体哪个忘了),图片为自行下载原数据读取制作。 虽然我们很难知晓,皮纳图博火山的突然喷发,对于恰好路过这里的台风“Yunya”的强度和路径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或者说,路过菲律宾的台风“Yunya”,是否和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之间有所关联。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未有先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直到目前依然稀少。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风与尘的相遇,给“Yunya”的形态带来了戏剧性的变化。
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前的台风“Yunya”,才刚刚踏上吕宋岛的土地。在强烈的垂直风切变的折磨下,它的形态变得破败不堪破,对流早已明显衰弱。但在火山喷发之后,也许是受到火山喷发影响的缘故,已经明显减弱的“Yunya”突然在中心的西南方向重新爆发出了强盛的深对流,并且迅速向四周扩张开来。就像夏日的蚊虫在苍蝇拍下“啪”的一声化为浆糊。也许对于大自然来说,台风“Yunya”就是这样的一只夏虫,火山喷发就像一个无形的苍蝇拍,“啪”的一下拍在了“Yunya”的躯壳上,让它瞬间迸发出大量的对流。“Yunya”新形成的高空冷云盖(CCC)如同一坨巨型的乳白色棉花糖,覆盖了半个南海的天空。CCC中混杂了大量的火山灰,可能是受到扩散的火山灰温度较高这一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大片热红外亮温异常区域。这样的有趣场景,在全球的气象卫星观测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云海往事7:风与尘


1991年6月15日深夜的台风“Yunya”。日本气象卫星GMS-4拍摄。图片为个人自行下载原数据读取处理而成。 在一场巧合之中,分属于大自然不同力量的代表作的风与尘相遇在了一起,撞击出了大自然的最强音。
一边是来自海洋的最强力量——台风“Yunya”,一边是来自大地之下的最强力量——皮纳图博火山。它们本来并没有任何关联,却在这样的巧合之中相逢,并相互交融于一体。这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奇观!
这段风与尘的故事,在“Yunya”踏上菲律宾的土地、皮纳图博火山剧烈喷发的这一刻,紧密相连在了一起,达到了它的最高潮!它们的命运连同它们的名称也在此时相连在了一起。它们一起展示了大自然的巧合是那么的有趣,一起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的强悍!多么的伟大!

云海往事7:风与尘


诚然,风与尘的相遇是一场壮观的视觉盛宴。但是,台风“Yunya”袭击菲律宾和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叠加在一起,在让人们目睹了前所未有的壮观场面的同时,也大大加重了它们带来的灾害。
风与尘的互动,对于菲律宾当地的人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这是“买一送一”的更糟糕的灾难。
“Yunya”的外围环流覆盖在皮纳图博地区的上空,强盛的对流给当地带去的明显的强降水。“Yunya”的大雨遇上空中的火山灰,加速了火山灰的沉降过程,让原本的“倾盆大雨”化为了“倾盆大泥”落向地面,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由火山灰组成的粘稠的“泥巴”。“Yunya”的雨水也使得火山碎屑流来得更加猛烈。巨大的火山碎屑流如同脱缰的野马,顺着皮纳图博的山谷以火车般的速度奔涌而下,即便是把汽车的油门一脚踩死也都无法超越它的速度。火山碎屑流内部的温度高达上百度,任何生命都不可能在它的袭击中存活下来。强大的碎屑流摧毁了沿途的一切,无论山林还是村庄,都被掩埋在了厚厚的碎屑物之下,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原本宁静祥和的吕宋岛西南部山区,此刻化身为了人间炼狱。在皮纳图博火山的一些山谷中,火山碎屑流和因“Yunya”雨水沉降的火山灰足足积到了200多米厚!

云海往事7:风与尘


而停留在高空中的尘埃,混在在了“Yunya”的云系之中,被“Yunya”的气旋风和低纬度高空的东北风一起吹向了西南方,大大加速了火山灰的扩散速率。
幸运的是,由于监测和预警及时,这场巨大灾难并未造成严重的伤亡。
这场风与云的故事,在震撼了人们的眼球、给吕宋岛人们带去灾难之时,也对全球的气候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皮纳图博火山总共喷射出了6~16立方千米体积的物质,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0亿吨。按照火山喷发规模的分级,皮纳图博火山在1991年的这次喷发达到了第三高的VEI 6级(一说是较强的VEI 5级,主要在喷发物体积上有争议),是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20世纪世界上最为猛烈的火山喷发之一。到了1992年中期,皮纳图博的火山灰已经在高空均匀覆盖了全世界,它所喷发出来的物质产生的相关的气溶胶在全球各地都能检测出来。即便是在万里之外的南极洲的雪地中,也存在着皮纳图博火山灰来访的印记。这次惊人的喷发还排放了17兆吨的二氧化硫、42兆吨的二氧化碳和491兆吨的水蒸气及其它气体,全球平流层的气溶胶在0.7μm波长上的纬向光学厚度增加了约2个量级,导致我国的几座城市的晴天短波辐射减少了6%~35%。

云海往事7:风与尘


全球平均气温在1991~1993年内短暂下降了0.2℃~0.5℃,迎来了为期两年多的小小的“火山冬天”。
这段风与尘的故事,将永载于自然地理的史册之中。
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扩散情况,图片转载自wiki。四 风与终 1991年6月15日的大喷发过后,皮纳图博火山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它意外相遇的台风“Yunya”在快速穿过了吕宋岛之后,进入了南海海域。风与尘的故事,此刻渐渐走向了尾声。
经历了火山喷发、登陆菲律宾之后的“Yunya”,在经历陆地的摧残之后,已经步入了台风一生的“晚年”阶段。距离“生命”的终点已经并不遥远。
火山喷发激发的强对流渐渐散去,“Yunya”在历经重重磨难后剩下的瘦弱的骨架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了眼前。奄奄一息的它拖着残破的躯壳踱步于南海之上,不知不觉间已经悄悄来到了副热带高压的最西端,前进的路径出现了明显的北分量。不久之后,“Yunya”越过了副热带高压的西脊线,引导气流的方向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持续数日的西行生涯宣告结束,“Yunya”开始转向东北方向前进。

云海往事7:风与尘


它曾希望能在这片海域获得一线生机,但现实无情地击毁了它的幻想。六月中旬的南海中部虽然有着还算不错的海水潜热条件,但此时整个南海海域都是垂直风切变的地盘,可谓是台风的“坟场”,想要在这里增强是不可能的事情,能维持现存的强度已经是一种奢望。在登陆菲律宾一天后,“Yunya”减弱为了热带低压。它对菲律宾陆地的影响此刻也已经基本结束。
强烈的风切剥去了“Yunya”最后的外衣,只留下一个孱弱的低层环流中心。它的躯壳已经死去,只剩下它的精魂还漂泊在南海的碧波之上。假若每一个台风都有自己的灵魂,不知道此刻已经垂垂老矣、即将走到终点的“Yunya”会有怎样的感叹;不知道当“Yunya”追忆起它那年少轻狂的岁月,以及那段风与尘相连的故事,不知道它是否会在深夜里悄悄哭泣。就同千年之前浔阳江上的那位歌女一样,“梦啼妆泪红阑干”……

云海往事7:风与尘


ERA5反演1991年6月15日上午的500hPa层位势高度形势,图片转载自Meteologix。 1991年6月17日。在茫茫历史长河中,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普通到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但对于“Yunya”来说,这个日子却并不普通。
太阳照常升起,世间万物都迎来了崭新的一天。台风“Yunya”在经历了一周多的流浪之后,已经来到了台湾岛以东近海。它一瘸一拐的踱步于在海天之间,虚弱得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对流。此刻,在它的眼中,那东升的旭日,是标志着它短暂一生终结的夕阳。虽然身处黑潮之上,却并未感到来自黑潮的温暖。因为它的灵魂之火已经熄灭,躯体正渐渐冰凉。它将它最后的风雨挥洒向了恒春半岛,然后合上了那个凝望着太空的“眼睛”——低层环流中心。随后,化为一股淡淡的烟云,消失在了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滚滚南风之中……

云海往事7:风与尘


台风“Yunya”的一生,在这一刻走到了终点。这段风与尘的故事,也随着“Yunya”的散去而画上了句号。
台风,是来自于海洋深处的力量。火山,是来自于地壳深处的力量。风与尘,在长久的历史中都未曾有过相逢。但在1991年的初夏,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这两股来自于大自然不同地方的强大能量碰撞在了一起,震撼了世间所有的生灵。从此,风与尘之间的关系不再遥远,它们紧密地相连在了一起。即使这段风与尘的故事已经远去,但台风“Yunya”和皮纳图博火山的狭路相逢,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1991年6月17日的台风“Yunya”。日本气象卫星GMS-4拍摄。图片为个人自行下载原数据读取处理而成。—— 全 文 终 ——
备注:文中气象卫星云图均为个人制作。原数据下载自日本千叶大学官网上的东亚各国气象卫星ftp存档(GMS-4卫星云图)和美国NOAA CLASS网站(NOAA系列卫星云图),其中GMS-4卫星数据是在PhotoShop中以raw格式打开处理,NOAA系列极轨卫星为在HRPTreader软件中读取。因为VISSR时代气象卫星的扫描特性,导致每张图中的VIS和IR图像在同分辨率下大小都不大一样,图像中心位置也不稳定。再加上彩色图是手动叠的,所以VIS和IR可能有一点错位,导致合成出来的RGB云图有些地方会有点类似“色散”的效果。

云海往事7:风与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