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莫砺锋讲杜甫观后感收集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莫砺锋讲杜甫观后感收集70句



中国古代诗人中,杜甫独称“诗圣”。所谓“诗圣”,不但包括诗人杜甫的诗歌思想的崇高与伟大,创作艺术的精湛与高超,更包涵了杜甫人格上的魅力。
杜甫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杜甫是先秦原始儒家理想主义思想的
忠实信奉者杜甫深受中原儒学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他的十三世祖杜预儒家思想的影响,成为一个忠实实践儒家“仁爱”和“民本”思想原则的儒者,是唐代复兴儒学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先秦原始儒家的理想主义思想与汉唐宋明的儒家思想是有区别的。先秦原始儒家的理想主义的核心是“仁”,是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它所追求的社会,是一个“天下大同”的和谐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①这个大同社会的实质,就是将“仁”的思想,由对一己之家的关爱,推及他人,特别是推及一些弱势群体,以大爱的胸怀,关心天下百姓,建立一个幸福和谐的安定社会。这个“天下为公”的社会,一直是历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目标,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作为一种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而存在,确是十分可贵的。
这个儒家的社会理念,体现在政策的层面上,就是要“选贤与能”,让贤能之士,受到重用,依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政策,施之于民,从而实现天下大治。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私天下”的社会。统治者往往以“仁政”为幌子,实行的是“君天下”的强权政治,为了统治集团的私利,横征暴敛,强取豪夺,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阶级的对立。正如杜甫所指出的“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从而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这与杜甫所向往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是相差甚远的。尧舜时代的推贤让能的禅让之风,是不可能再现了。那么退而求其
猜你喜欢